[1]陈国浩, 郭东红, 周涛.国内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合成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9, 27(01):1-5 [2]石静, 曹绪龙, 王红艳, 郭淑凤, 夏晞冉.胜利油田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复合驱技术[J].特种油气藏, 2018, 25(04):129-133 [3] 伍晓林, 王海峰, 杨勇, 单存龙, 徐艳姝, 刘庆梅, 李凌云.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J].石油科技论坛, 2016, 35(1):95-96 [4]田婧, 朱友益, 于朋, 樊剑, 罗幼松.重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的评价[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8, 49(03):89-93 [5]田婧, 朱友益, 于朋, 樊剑, 罗幼松.重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的评价[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8, 49(03):89-93 [6]刘先军, 崔宝臣.拓扑指数法研究直链烷基芳基磺酸盐的构效关系[J].日用化学工业, 2009, 39(04):238-240 [7] 高树棠, 苗希仁.低界面张力的产生和大庆原油等效烷烃碳数(EACN)的测定[J].油田化学, 1985, 2(1):96-102 [8]刘可成, 林莉莉, 翟怀建, 王雨, 郑晓宇.三元复合驱用石油磺酸盐的组成分析及界面活性研究[J].油田化学, 2017, 34(04):680-683 [9] 孙冠男.烷基苯磺酸盐异构体水溶液界面性质及聚集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9. [10]张鹏龙, 孙秀芬.重烷基苯磺酸活性物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8, 26(08):43-45 [11] 吴瑕.烷基萘磺酸盐合成与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8. [12]任敏红.石油磺酸盐的优化合成[J].油田化学, 2001, 18(4):330-333 [13]李发忠.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合成[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3, 8(4):7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