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富赓.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概述[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5, 23(4):1-5
[2] 郝振强.含硫润滑油添加剂开发及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06.
[3]任天辉, 薛群基.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用作多功能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发展现状[J].摩擦学学报, 1994, 14(4):370-381
[4]张志刚, 赵鸿斌, 常慧等.新型哌嗪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磨性的初步考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9, 25(1):102-107
[5]张志刚, 赵鸿斌, 常慧等.双二硫代甲酸乙酸酯基哌嗪衍生物的合成与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 2008, 33(1):81-84
[6] 曾荣平, 董丽美, 解世文.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及其在发动机油料中的应用前景[J], 小型内燃机, 1999, 28(1):1-3.[J].小型内燃机, 1999, 28(1):1-3
[7]刘艳丽, 刘朝生, 吴小杰等.可生物降解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与摩擦学性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1, 42(7):54-57
[8]刘艳丽, 张志刚, 曹华等.可生物降解型哌嗪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J].材料保护, 2017, 50(11):35-38
[9]王昆, 方建华, 陈波水等.润滑油生物降解性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4, 20(6):74-78
[10]何万仁, 张泽抚, 刘维民等.硫代磷酸三正辛酯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 2003, 23(1):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