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忠生,方向晨,戴文军.炼油厂恶臭污染及其控制技术[J].当代化工, 2005, 34(4):217-224
[2]李守信,宋剑飞,李立清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 2008, ,28(1):1-7
[3] 国家环保局.石油化学工业废气治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4]方向晨.石油石化企业环境保护技术[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6
[5]Stenzel.M.H.Remove organics by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J].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 1993, 89(4):36-43
[6]于勇,谢放华.于勇,谢放华.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技术[J].化工环保, 2004, 24(3):196-200
[7]丁艳栋.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在惠炼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11, 38(1):206-216
[8]黎广贞.冷凝-吸附法在装车油气回收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18, 45(10):143-145
[9]康凯.膜分离技术在装车尾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
[10]黄伟良.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系统的工业应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1, 27(6):42-45
[11]李德旭,赵燕.油气回收技术研究现状[J].现代化工, 2006, 26(10):63-66
[12]李伟.冷凝-膜分离-吸附组合工艺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J].中外能源, 2016, 21(11):93-97
[13]刘忠生,廖昌建,王宽领等.炼化行业 废气治理典型技术与工程实例[J].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7, 47(12):60-64
[14]孟凡飞,王海波,刘志禹等.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J].化工环保, 2019, 39(4):387-395
[15]户英杰,王志强,程星星等.燃烧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 2018, 37(1):319-329
[16]柳仲卿,刘显伟,张力等.挥发性有机废气热氧化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 2017, 36(10):3866-3875
[17]陈娇玲,周志军,刘茉娥.膜分离技术脱除和回收空气中有机蒸气的应用[J].浙江化工, 2002, 15(4):15-17
[18]刘忠生,廖昌建,方向晨等.柴油低温临界吸收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3, 44(8):37-40
[19]廖昌建,刘忠生,王海波等.油品装车排气深度净化治理技术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9, 50(4):5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