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与化工 ›› 2018, Vol. 49 ›› Issue (10): 84-89.
乔森1,史永刚2,林科宇2,贺越康2,文昊3,王晓娟4,林振兴4
收稿日期:
2017-11-24
修回日期:
2017-12-22
出版日期:
2018-10-12
发布日期:
2018-10-29
通讯作者:
史永刚
E-mail:ygshi@126.com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7-11-24
Revised:
2017-12-22
Online:
2018-10-12
Published:
2018-10-29
Supported by:
摘要: 以环氧大豆油为改性原料,通过甲酯化反应、环氧开环反应对大豆油甲酯的环氧基团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硼氮化改性大豆油甲酯润滑油添加剂,并以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TO)、矿物基润滑油200DN和聚α-烯烃PAO25为基础油,考察硼氮化大豆油甲酯添加剂的极压减摩性能。结果表明:硼氮化大豆油甲酯是一种具有良好极压性能和减摩性能的润滑油添加剂,对3种基础油承载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减磨性能改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TMPTO>200DN>PAO25。
中图分类号:
乔森 史永刚 林科宇 贺越康 文昊 王晓娟 林振兴. 大豆油衍生物的硼氮化改性及润滑性能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8, 49(10): 84-89.
[1]王永刚, 白晓华, 李久盛.绿色润滑油及绿色添加剂的应用进展[J].[J].石油化工应用, 2010, 29(06):4-8 [2]蔡慕颖.麻疯树油基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3]乔森, 史永刚, 李子存, 等.植物油基润滑油应用研究现状[J]. [J].当代化工, 2017, 46(5):969-974 [4]胡志孟.羟基和硫化植物油脂肪酸的摩擦学研究[D]. 上海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1999. [5]姚文钊, 薛卫国, 刘雨花, 等.低硫酸盐灰分、低磷和低硫发动机油添加剂发展现状及趋势[J].[J].润滑油, 2009, 24(01):48-53 [6]边凤霞, 郑旭煦, 殷钟意.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研究进展[J].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01):69-75 [7]杨蔚权, 陈波水, 方建华, 等.一种硼氮化改性油酸甲酯的合成及抗磨减摩特性研究[J]. [J].功能材料, 2015, 46(3):3135-3138 [8]Sammaiah A, Padmaja K V, Prasad R B N.Synthesis of Epoxy Jatropha Oil and its Evaluation for Lubricant Properties[J].JOURNAL OF OLEO SCIENCE, 2014, 63(6):637-643 [9]Erhan S Z, Sharma B K, Liu Z, et al.Lubricant base stock potential of chemically modified vegetable oil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8, 56(19):8919-8925 [10]Tan S G, Chow W S.Cu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Epoxidized Soybean Oil Based Thermosetting Resi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2011, 88(7):915-923 [11]魏莎.环氧大豆油的界面催化氧化合成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2012. [12]Campanella A, Rustoy E, Baldessari A, et al.Lubricants from chemically modified vegetable oils[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1):245-254 [13]Holser R A.Transesterification of epoxidized soybean oil to prepare epoxy methyl esters[J]. [J].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2008, 27(1):130-132 [14]Freedman B, Butterfield R O, Pryde E H.Transesterification kinetics of soybean oi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1986, 63(10):1375-1380 |
[1] | 宋国良 肖寒 张景成 张尚强 张玉婷 孙彦民 南军 于海斌. Y和Beta分子筛对环烷基直馏柴油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72-78. |
[2] | 王献忠 吴彦霞 梁海龙 陈鑫 陈琛 晏根平 戴长友 陈玉峰. V2O5-MoO3/TiO2 催化剂脱硝性能的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79-85. |
[3] | 赵晨曦 方友 曾文钦. RG系列级配保护剂在高酸环烷基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中的应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86-91. |
[4] | 王岑 张志伟 张强 崔治军. 无机膜净化电脱盐污水的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131-135. |
[5] | 李宁. 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废水COD超标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126-130. |
[6] | 刘超华 范渺. 以重整脱戊烷油与裂解加氢汽油为原料的芳烃抽提装置运转工况对比[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43-47. |
[7] | 张力 徐亚荣 刘键.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精馏硫转移技术工业试验[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48-53. |
[8] | 曹正凯 张霞 段爱军. 劣质原料油加氢改质技术的应用优化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32-36. |
[9] | 吴治国 王鹏飞 邹亮 王卫平 王蕴. 低阶煤流化床热解气化新工艺[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27-31. |
[10] | 辛丁业 武晓灿 齐宏伟 冯忠伟.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降低柴汽比运行分析[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37-42. |
[11] | 肖昊阳 唐晓津. 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内气相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54-58. |
[12] | 赵岩 马新会 任冬梅 夏云生 郭新闻. 水对3Si-5P-3Mg-ZSM-5催化剂催化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66-71. |
[13] | 孟璇 李良 萨帕德 施力 王昕. 废树脂催化剂制活性炭及其吸附脱除液化气中含硫化合物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59-65. |
[14] | 于颖 杨秀娜 杨振宇 金平. 磁分离技术在石油及化工领域的应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20-26. |
[15] | 杜泽学 慕旭宏. 分布式制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1): 1-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