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12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车用燃料清洁化--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曹湘洪
2008, 39(1): 1-8. doi:
摘要
(
20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了我国车用燃料质量提高的历程,概括了欧、美、日车用燃料质量的现状,对欧、美、日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指标差异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炼油企业进一步提高汽柴油质量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车用燃料清洁化进程的对策。
催化剂
新型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RDM-3的研制
胡大为 牛传峰 杨清河 刘涛
2008, 39(1): 9-11. doi:
摘要
(
19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渣油加氢脱金属的反应机理,设计并制备了更适合于脱金属反应的催化剂载体,使催化剂的孔容及孔径明显增加,表面酸性大幅度降低,改善了催化剂的扩散性能及反应的稳定性;同时优化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负载方法,使新型脱金属催化剂RDM-3的各项杂质脱除性能明显提高。工业放大结果显示,催化剂制备过程稳定,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FF-20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的研制
温德荣 石友良 姜虹 王继锋
2008, 39(1): 12-16. doi:
摘要
(
17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F-20催化剂是FRIPP研制的新型高活性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以改性氧化铝为载体,采用一次浸渍法担载W、Mo、Ni金属组分,具有孔容大、比表面积大、孔分布集中、金属分布均匀等特点。催化剂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用于加工处理国内外典型高硫蜡油,具有加氢脱硫脱氮活性高、芳烃加氢饱和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馏分油加氢处理催化剂。
金属组分对负载型Pd/Al2O3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赵振兴 夏春谷 薛群基
2008, 39(1): 17-21. doi:
摘要
(
19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金属助组分对以Pd为活性组分的Pd/Al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第二金属组分对金属Pd催化剂的性能有明显的改进作用。通过对PdMo/Al2O3催化剂在裂解馏分油选择性加氢的评价分析,证明了金属Mo与金属Pd发生了电子相互作用,改变了Pd的电子状态,从而改善了裂解馏分油选择性加氢的活性和选择性,提高了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稳定性和寿命。
CoMo/Al2O3催化剂用于重整石脑油后加氢的失活研究
刘勇军 张孔远 燕 京 刘晨光
2008, 39(1): 22-25. doi:
摘要
(
2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中分析了重整石脑油后加氢装置中失活CoMo/Al2O3催化剂的碳含量、硫含量,并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析了催化剂表面棕色粘稠物。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炭沉积并不严重,催化剂活性相中的硫流失也很少,都不足以引起催化剂的失活;红外和液相色谱的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重整石脑油后加氢反应过程中一部分的单环芳烃在催化剂表面缩合,形成的多环稠合物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引起的。
FCC馏分油在MoP/HZSM-5催化剂上临氢芳构化研究
王奎 王海彦 魏民 白英芝
2008, 39(1): 26-29. doi:
摘要
(
20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了MoP/HZSM-5催化剂,采用XRD进行表征。在反应温度400℃、压力1.0MP、体积空速1.0h-1、氢油比400:1的条件下,在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催化裂化汽油中间馏分(50~100℃)的芳构化反应,考查了不同钼质量分数、n(Mo):n(P)的摩尔比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钼质量分数及n(Mo):n(P)的摩尔比对反应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增加磷含量能提高催化剂性能。MoP/HZSM-5在钼的质量分数为3%、n(Mo):n(P)=1.5,反应温度为400℃时,改性催化剂芳构化活性最佳,液相产品中芳烃质量分数为65.43%,烯烃质量分数为5.42%,液收为61.04%。
LT-TV新型钝钒剂的研究
韦奇 林海波 胡哓坤
2008, 39(1): 30-33. doi:
摘要
(
18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金属钒对FCC 催化剂的中毒机理,研制出以碱土——稀土多组分复配而成的水溶性高效钝钒剂,并通过FCC固定床反应器、微反应活性评价(MAT)装置考察了钝钒效果。结果表面,以碱土——稀土多组分复配的钝钒剂抗钒效果比单一稀土组分的要好,更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恢复和产品收率的提高,同时对催化裂化产品没有影响。
基础研究
C4烃芳构化烷基化反应工艺过程热力学分析
袁本旺 丁晓伟 李吉春 李长明
2008, 39(1): 34-38. doi:
摘要
(
23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烃芳构化烷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芳构化工艺研究中,反应温度是影响该过程的主要工程因素。以C4烃芳构化烷基化工艺研究为基础,对C4烃芳构化烷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对反应过程的反应热进行了理论计算和Aspen Plus模拟,结果表明: C4烃芳构化烷基化反应摩尔进料的反应放热量为20.094kJ,反应过程的绝热温升为194.9℃。
MIP系列技术降低汽油苯含量的先进性及理论分析
许友好 龚剑洪 程从礼 魏晓丽
2008, 39(1): 39-43. doi:
摘要
(
19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已运行的MIP装置汽油苯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MIP系列技术的汽油苯含量低于1.0%,满足车用汽油(Ⅲ)质量指标要求,而FDFCC-Ⅲ,ARGG和DCC的汽油苯含量分别为1.36%,1.64%和2.11%。通过对这些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数据分析,发现在催化裂化条件下既存在着烷基苯发生裂化生成苯和小分子烯烃,也存在着苯和小分子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MIP汽油苯含量降低的原因在于MIP工艺第二反应区反应条件有利于汽油苯和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从而减少了汽油苯含量;而其他多产丙烯技术由于反应设计要求,有利于烷基苯发生裂化生成苯和小分子烯烃,从而增加了汽油苯含量。
沉积钒氧化数对催化裂化催化剂酸性和结构的影响
周岩 龙军 刘宇键 周涵
2008, 39(1): 44-48. doi:
摘要
(
2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降低催化剂上沉积钒的氧化数后,导致催化剂总酸量虽然降低,但催化剂的降硫活性增加、裂化活性提高、产品选择性改善的效果,提出了催化剂“负效酸中心”概念,认为高氧化数沉积钒具有的酸性虽然对催化剂的总酸量有贡献,但效果却是负的,使沉积钒的氧化数降低后,负效酸性中心会减少,其对催化剂的毒性减弱,使催化剂原先的有效酸性中心得以部分恢复,酸强度有所增强;降低钒氧化物的氧化数还造成钒物种熔点的显著提高。上述作用均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裂化活性,改善产品选择性并降低催化剂的生焦量。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特别是不同氧化数钒氧化物在分子筛上的沉积状况,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与高氧化数钒氧化物相比,低氧化数钒氧化物在FAU分子筛孔口及超笼内的沉积位置更为接近孔道及超笼内的晶格氧,其中VO与晶格氧的距离最近,降低钒的氧化数有利于优化钒在分子筛结构内的沉积位置,改善分子在分子筛孔道内的扩散,增加分子筛活性中心可接近性和超笼可利用性(Active Site Accessibility & Supercage Availability),有助于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焦炭产率。
控制与优化
原油混输调度的模型法研究
周祥 郭锦标 周 涵 梁彬华
2008, 39(1): 49-52. doi:
摘要
(
18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约束规划方法建立原油混输模型,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策略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可行的调度方案。为充分体现混输调度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一种连续时间方法以解决时间因素的表征问题,采用分段法解决了管存油量大的问题。对一个时间跨度为300小时的原油混输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模型的规模较大(7649个变量和13918条约束),但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30秒)获得可行的调度方案;方案有利于保证蒸馏装置的平稳运行,且满足了特殊油种的存储和加工要求。
MTBE装置萃取塔的操作优化
李金柱
2008, 39(1): 53-57. doi:
摘要
(
18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MTBE装置萃取塔的运行工况进行说明,利用HYSYS软件对萃取塔改造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提出提高萃取塔萃取效果的调整思路。针对萃取塔实际工况对HYSYS模型调整后优化并得到理论结果,确定最终操作调整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各装置萃取塔的操作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油品与添加剂
套保油田降粘剂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赵法军 刘永建 胡绍彬 孙国明
2008, 39(1): 58-61. doi:
摘要
(
19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套保油田储层胶结松、易出砂,且隔层薄的特点,选用了三种降粘剂进行室内驱油实验研究,并考察了三种降粘剂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选用A型降粘剂、浓度为0.5%、注入速度为1.0mL/min,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
超声波处理废油脂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蔡钰颖 商平 赵瑞华 纪明耀
2008, 39(1): 62-65. doi:
摘要
(
20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超声波对废油脂进行预酯化处理可以达到降低酸值减少废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目的,其优点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预酯化的效果,反应条件为频率40KHz,时间1.5h。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效果,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处理60g预酯化后的油脂加入30ml甲醇、KOH0.8%(相对于油脂的质量),反应时间90min。
分析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石脑油中的砷含量
王树青 杨德凤 张小确
2008, 39(1): 66-70. doi:
摘要
(
20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石脑油中砷含量的新方法。对仪器的工作条件以及方法实验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在选择的最佳测试条件下,石脑油中As含量的检出限为0.020 u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8.9~100.3%。该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石脑油样品中砷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