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2-12
上一期
下一期
催化剂
降低汽油硫含量的重油裂化催化剂的开发
许明德 朱玉霞 于善青
2008, 39(2): 1-5. doi:
摘要
(
18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降低汽油硫含量和重油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剂DOS的开发针对降硫组元及活性组元进行了研究,开发了降硫功能组元L酸碱对化合物和筛选了与之相匹配的分子筛活性组元。评价结果表明,开发的L酸碱对化合物能增加催化剂对大分子硫化物的转化,促进脱硫反应的发生;筛选的分子筛与L酸碱对化合物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降烯烃和降硫功能。开发的降硫重油裂化催化剂DOS在ACE装置和固定流化床装置评价结果表明:与工业降烯烃催化剂相比,重油转化能力强,抗重金属污染能力强,汽油硫含量可降低20%以上。
海泡石的酸改性及其作为FCC催化剂基质的初步研究
钱东 黄小红 郑淑琴 唐课文
2008, 39(2): 6-11. doi:
摘要
(
18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三种强酸对海泡石进行改性,研究了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海泡石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改性海泡石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海泡石作为FCC催化剂基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三种强酸改性海泡石,盐酸最为适宜;随着酸浓度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改性海泡石的比表面、孔体积和脱镁率提高;适合FCC催化剂基质的最佳改性条件为:盐酸改性,其浓度为1 mol/L,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海泡石的脱镁率约为27%;以改性海泡石作为FCC催化剂基质,有效的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孔体积以及增加了催化剂中孔的孔体积;同时海泡石带入适量的氧化镁,可以增强催化剂的抗重金属性能。
环己烷在Au-Co/HZSM-5上选择性氧化的研究
任永峰 桂建舟 丛茂生 宋丽娟
2008, 39(2): 12-15. doi:
摘要
(
19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u-Co/HZSM-5催化剂,并研究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环己烷选择性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Au-Co/HZSM-5催化剂中Co、A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0.3%时活性最好;以该剂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压力4.0 MPa、反应温度410 K的条件下反应300min,可使环己烷的转化率达到12.4%,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总选择性达到95.3%。Au-Co/HZSM-5催化剂连续使用4次后活性基本不变。
MoP/TiO2-ZrO2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制
李丽娜 王海彦 魏民 施岩
2008, 39(2): 16-20. doi:
摘要
(
16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ZrO2复合载体,并用共浸渍法制备负载型MoP/ TiO2-ZrO2催化剂,通过原位还原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后,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TiO2-ZrO2复合载体比TiO2-Al2O3复合载体的活性提高11.0个百分点;TiO2和ZrO2的摩尔比以及Mo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当n(Ti)/n(Zr)为2,Mo负载量为20%时,MoP/ TiO2-ZrO2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效果最好,脱硫率可达99 .34%。
加工工艺
150kt/a苯抽提蒸馏装置扩能改造
程旭东 潘洋 李明
2008, 39(2): 21-25. doi:
摘要
(
16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连石化公司150 kt/a苯抽提装置存在的生产瓶颈问题,提出了有效扩能整改方案。整改后标定结果表明,装置处理量达到了20.54 t/h,比原设计提高约15%,苯纯度达到99.9%以上,非芳烃中苯含量小于0.5%,操作平稳,助溶剂消耗明显降低。
裂解乙烯副产C9馏分制备芳烃溶剂油及石油树脂
杨靖华 许修强 曹祖宾
2008, 39(2): 26-30. doi:
摘要
(
28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沸程在100~200 ℃裂解乙烯的副产C9馏分为原料,研究了以Lewis酸为催化剂的两段聚合法制备芳烃溶剂油的工艺条件。主要考察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段聚合法,在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质量分数1.0%、三氯化铝质量分数1.5%、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6 h的条件下,芳烃溶剂油收率为71.1%,石油树脂收率最高可达20%;同时所得的芳烃溶剂油切割为120号和200号,指标达到行业标准。
吸收稳定系统和气体分馏装置联合优化工艺的应用
李斌 吴斐 冯建钢 房刚
2008, 39(2): 31-33. doi:
摘要
(
18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采用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和气体分馏装置联合优化工艺对装置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优化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的操作,将液化气中的乙烷含量控制在0.5%左右,停开气体分馏装置脱乙烷塔,运行期间丙烯产率提高了1.69个百分点,丙烯回收率提高了6.79个百分点,而且降低了装置能源消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不同基属FCC油浆的萃取分离与应用研究
杨基和 王恩廷 吕翔 滕旭光
2008, 39(2): 34-38. doi:
摘要
(
24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一种新型溶剂对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FCC油浆进行萃取,分别得到饱和烃和芳烃。考察了溶剂的萃取性能、萃取分离的操作条件、抽提油与抽余油的性质和可能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该溶剂对三种油浆萃取均有明显效果,但具体操作条件有异,各部分收率也不同。所得芳烃可切割成橡胶填充油、软化剂和沥青改性剂,由环烷基和中间基油浆得到的软化剂和填充油符合质量指标,而石蜡基油浆得到的产品需改进凝点和粘度。油浆中的固体颗粒可以完全转移至饱和烃中,饱和烃可以作为FCC进料返回FCC装置,其中石蜡基油浆所得饱和烃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润滑油料和石蜡。
基础研究
新型离子液体对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的萃取性能研究
张进 朴香兰 朱慎林
2008, 39(2): 38-41. doi:
摘要
(
20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子液体是一种优良的绿色溶剂,可应用在石油油品脱硫工艺中,以降低燃油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合成了五种新型离子液体[bmim]AlCl4, [bmin]TBP, [bmim]BeS, [bmim]PF6, [bmim]BF4,并将他们用于油品脱硫的模拟体系。比较了五种离子液体萃取性能,结合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论和价键理论阐述了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萃取性能与其阴离子结构有关,其中[bmim]TBP适宜作萃取脱硫溶剂。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在模拟油品中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000μg/g时,用[bmim]TBP经四级错流萃取和5级逆流萃取,含硫量均能降至50μg/g以下。
旋流快分系统内颗粒浓度分布的数值研究
胡艳华 时铭显
2008, 39(2): 42-46. doi:
摘要
(
18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采用欧拉模型(Eulerian Model)对旋流式气固快分系统(VQS)内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考察VQS系统内颗粒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在VQS系统内的分离主要分为喷出段、分离段和沉降段三个区域,不同分离区域内颗粒的分离机理有所不同,且颗粒的粒径大小对系统分离有一定影响。从沉降-扩散理论出发,建立了颗粒浓度分布模型,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可合理解释VQS系统内的浓度分布现象,为建立VQS系统的分离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油品与添加剂
大豆油作为柴油机燃料的试验研究
任连岭 粟 斌 化 岩 瞿 进
2008, 39(2): 47-50. doi:
摘要
(
2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植物油在柴油发动机中的使用性能,将植物油(以市售大豆油为例)和-10号军用柴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掺兑,进行了植物油和柴油实验室理化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发动机特性试验考察、实车实际性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植物油使WD615柴油机综合性能较好,可以作为柴油机燃料使用。
PMMA∕EG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性能研究
李春风 罗新民 陈波水 候滨
2008, 39(2): 51-54. doi:
摘要
(
19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膨胀石墨(PMMA∕EG)纳米杂化材料。采用了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分析(TGA-DSC)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表明所制备的PMMA∕EG纳米杂化材料为椭圆结构,膨胀石墨分散在PMMA基体中,并被PMMA所包裹。用MWW-1P型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作为10#机油添加剂时的抗磨性能,表明所制备的PMMA∕EG作为10#机油添加剂时对钢-钢摩擦副表现出优异的抗磨作用,其最优添加量为1.5%。EDX能谱分析表明添加剂在磨斑表面形成了富碳表面膜。
氯化聚乙烯改性沥青热性能的研究
谢婧新 孙春燕 王子军 刘伟
2008, 39(2): 55-58. doi:
摘要
(
19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应用四组分分析法、热重分析法(TGA)和示差量热扫描法(DSC)对氯化聚乙烯改性沥青PMB-CPE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MB-CPE中沥青的组分含量发生了变化,饱和分和芳香分减少,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PMB-CPE在起始热分解阶段的失重速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PMB-CPE的吸热焓减少,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分析与评定
连续脉冲微反-色谱法及其在催化裂化材料评价中的应用
高枝荣 周继红 杨海鹰
2008, 39(2): 59-63. doi:
摘要
(
2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催化裂化材料活性评价方法,产物都是在线收集、离线分析,只能计算平均转化率和产物分布,无法研究催化裂化材料在测定过程中的失活状况。为了给催化裂化材料裂化活性评价和失活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催化裂化材料裂化活性和失活速率的评价方法——连续脉冲微反-色谱法。方法仅需5~30 mg的待评材料,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单次评价时间不超过20 min)给出多种评价信息,得到常规评价方法无法得到的一些新的信息,具有评价信息丰富、准确、快速和经济的优点。
介电谱技术快速测定车用润滑油粘度
管亮 冯新泸 熊刚 谢建安
2008, 39(2): 64-69. doi:
摘要
(
19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介电谱技术测定石油产品质量指标的技术原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了车用润滑油单级油和多级油的分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介电谱技术定量快速预测润滑油40℃粘度、100℃粘度的数学模型。其中,40℃粘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96,预测误差平均值为1.0542;100℃粘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84,预测误差平均值为0.0942。研究结果表明,介电谱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油品的粘度指标。并且,与现存技术相比,其技术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