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7-11-12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工工艺
分子磁强化磁分离法脱除柴油中的碱性氮化合物
王西玉 李保山 王桂花 梁可文
2007, 38(11): 1-5. doi:
摘要
(
1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氨水作沉淀剂与一定量的Fe2+和Fe3+反应制备了具有磁性的碱性氮脱除剂,考察了其对柴油中碱性氮的脱除效果,研究了外加磁场对碱性氮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油品中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分子的磁矩加大,有利于在磁性物质上的吸附,可以大大提高碱性氮的脱除率。对碱性氮浓度为65.6μg.g-1模拟油样品,在0℃,反应时间10min,剂油比0.06,螺线管磁场电流强度为5A的条件下,碱性氮的脱除率可达到94%,油品收率高于99.4%,对碱性氮含量为65.6μg.g-1的实际柴油样品,其碱性氮脱除率可达90.1%。这种磁强化吸附技术在清洁燃料油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电化学制备硼氢化钠用于汽油脱硫的研究
王振新 汪树军 刘红研 王文波
2007, 38(11): 6-9. doi:
摘要
(
20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将偏硼酸钠还原成硼氢化钠,并加入一种金属化合物,用于汽油脱硫的方法。首先通过热力学计算,偏硼酸钠由电化学还原的方法生成硼氢化钠是可行的。考察了不同金属化合物、自制阴极电解液体积、反应时间、还原脱硫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对汽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mL饱和硫酸镍甲醇溶液加入到30mL汽油中,再加入50mL阴极电解液,反应时间为15min后,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含量从310μg/g降低到161μg/g,其汽油脱硫率达48.1%。
催化裂化汽油中芳烃含量随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变化规律
邓景辉 任飞 唐立文 朱玉霞
2007, 38(11): 10-14. doi:
摘要
(
20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将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馏分的芳烃含量和行业标准方法SH/T0693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裂化产物汽油馏分中芳烃含量随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剂油比提高转化率时,苯含量增加较小;反应温度提高,汽油馏分中的苯含量显著提高;在催化剂中添加丙烯助剂时,在增产丙烯的同时,汽油中苯含量显著增加。
基础研究
MIP系列技术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先进性及理论分析
许友好 刘宪龙 龚剑洪 唐津莲
2007, 38(11): 15-19. doi:
摘要
(
20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传递系数以同一汽油干点作为基准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不同催化裂化技术对汽油的降硫效果。MIP系列技术与常规FCC技术汽油硫含量对比的研究发现,当汽油干点基准相同时,MIP系列技术的汽油硫传递系数均低于常规FCC技术的汽油硫传递系数。MIP-CGP技术与其它多产丙烯催化裂化技术的汽油硫含量对比研究发现,当汽油干点小于185℃时,MIP-CGP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3.93,小于FDFCC-III技术和ARGG技术;当汽油干点大于190℃时,MIP-CGP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5.60,而DCC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19.10,表明MIP-CGP技术降低汽油硫含量远优于其它多产丙烯的技术。分析了MIP汽油的硫含量降低的原因。
环保
废水真空法脱氨研究
王振宇 李本高 张莉
2007, 38(11): 20-24. doi:
摘要
(
19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NH4+浓度为5000mg/L的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真空脱氨效果,结果表明pH与夹套水温是主要影响因素,当pH为12,夹套水温为50℃,真空度为7.9kPa,进料流速为20mL/min的较缓和条件下,单次实验氨去除率可达87.2%,连续实验平均脱氨率为86.2%。
液化气碱渣富氧常温氧化再生技术工业应用
申明 李峰
2007, 38(11): 25-28. doi:
摘要
(
20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分析了目前液化气脱硫醇废碱液氧化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富氧空气作为氧化源,气液分布器替代原氧化塔的填料。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氧化效率和二硫化物的分离度,提高了碱液的再生质量。既提高了脱硫效率,又降低了碱液、污染性尾气的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Fenton技术降解HPAM过程中离子影响的研究
李金莲 李会 陈颖 王宝辉
2007, 38(11): 29-32. doi:
摘要
(
19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研究了不同离子对光芬顿技术处理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HPAM)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离子的存在对HPAM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为:Cl->Na+>SO42-。
油品与添加剂
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的结晶性能研究
张红 肖稳发
2007, 38(11): 33-36. doi:
摘要
(
20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聚合物的合成特征基团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型号蜡及降凝剂的结晶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蜡晶与聚合物的结晶性能密切相关,结晶度不同,蜡晶分散效果不同,对原油降凝性能也就有所区别,当两者结晶性能状态匹配时蜡晶分散效果变好,降凝降粘性能最佳,并通过考察原油体系热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能进行了证实。
月桂酰基丙氨酸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孙霞 陈波水 谢学兵 高军
2007, 38(11): 37-40. doi:
摘要
(
22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月桂酰氯和丙氨酸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出了N—月桂酰基丙氨酸。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物质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HVI350矿物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月桂酰基丙氨酸在HVI350矿物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月桂酰基丙氨酸作为矿物油添加剂表现出极好的提高矿物油生物降解性的作用,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和防锈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多功能润滑添加剂。
设备及防腐
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
王德武 卢春喜 丁姗姗 王祝安
2007, 38(11): 41-45. doi:
摘要
(
2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多点压力密度仪测定了提升管内轴向压力梯度及截面平均固含率沿轴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提升管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呈上下两端大、中间小的C型分布特征,颗粒在提升管内沿轴向的运动可分为颗粒加速区、充分发展区和颗粒约束返混区;提升管内截面平均固含率随颗粒循环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提升管出口的流化床内颗粒静床高度只对颗粒约束返混区固含率有影响,而对颗粒约束返混区长度及颗粒约束返混区以下区域固含率影响较小。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提升管内截面平均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及颗粒约束返混区最大颗粒返混比的经验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塔板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董军 李建波
2007, 38(11): 46-51. doi:
摘要
(
2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塔板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塔板的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这些塔板和原有的塔板相比的主要优势。最后,展望了今后塔板技术的研究方向。
节能
炼油厂热能利用的优化
夏少青 王松贤
2007, 38(11): 52-55. doi:
摘要
(
17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某炼油企业低温热利用节能改造的情况。利用催化装置产生的低温热源加热热媒水,为气分装置提供塔底重沸器热源,取代了原来的蒸汽加热。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有效解决了全厂热源能级利用不合理的现象。项目投用后,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可观。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制氢变压吸附解吸气回收利用方案探讨
黄晓晖 杨少臣 刘海涛 马晓伟
2007, 38(11): 56-59. doi:
摘要
(
1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变压吸附(PSA)弛放气产生的原因,针对其组份特点,提出将其作燃料、作甲醇原料、脱二氧化碳作制氢原料三种方案,并对这三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各生产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回收利用PSA弛放气。
分析
辽河减压渣油中金属铁的赋存与分布特征
邹滢 宋丽 翁惠新
2007, 38(11): 60-64. doi:
摘要
(
16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辽河减渣在吸附分离、酸性溶液萃取和沥青质轻度降解过程中金属铁的分布和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辽河减渣中有近90%的铁富集在胶质和沥青质中,部分铁以侧链较短的环烷酸盐或酚盐形式存在,部分铁连接在沥青质分子的侧链上,或是被包裹在沥青质大分子中。
控制与优化
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在RFCCU主分馏塔的应用
赵华 孟超鹏 李宏伟
2007, 38(11): 65-68. doi:
摘要
(
2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第Ⅱ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主分馏塔出现的在塔顶冷回流用量和顶循环流量都很大的情况下塔顶产品粗汽油干点高、质量不容易控制、顶循环抽出温度低、低温热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主分馏塔进行模拟计算,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优化和改造方案,实施后主分馏塔的操作弹性增加,产品质量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