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12
加工工艺
环保型芳烃橡胶填充油抽提工艺开发与工业应用
王玉章1 ,吴艳萍2 ,施昌智1 ,刘颖荣1
2011, 42(7):  1-4.  doi:
摘要 ( 20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富含芳烃的溶剂精制抽出油为原料,筛选出对多环芳烃具有选择性溶解能力的抽提溶剂,开发了ARE环保型芳烃橡胶填充油抽提工艺,在中型ARE装置上生产出满足欧盟环保指标要求的芳烃橡胶填充油。根据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ARE抽提工艺数据包,济南分公司建设了70kt/a 环保型芳烃橡胶填充油生产装置。生产结果表明,溶剂精制抽出油经ARE溶剂抽提可以生产满足欧盟环保指标要求的芳烃橡胶填充油,橡胶充油后得到的SBR1723橡胶性能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SBR1723优级品标准。
NMP萃取精馏系统防结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程振华1 ,李文涛2 ,徐东梅2 ,梁成宁2
2011, 42(7):  5-8.  doi:
摘要 ( 2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NMP萃取精馏装置处理能力下降、再沸器进口管线堵塞、操作参数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使用过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pH值为5.41,显酸性,与新萃取剂馏程段对比发现有8%以上发生了性变,且有黑色结焦物生成。将NMP进行通空气和氮气保护下的加热实验,发现在停工过程中负压操作时系统进入空气是导致NMP变性的主要原因。现场应用中,选用天然气作为停工时的系统保护气对NMP萃取精馏系统充压改造后,系统处理量提升了近50%,产品质量稳定,停工阶段通入天然气保护的防结焦工艺技术方案可行。
高黏度减五线馏分油NMP精制中试研究
李晓鸥1 ,陈镇2 ,李东胜1 ,翟玉春3
2011, 42(7):  9-12.  doi:
摘要 ( 27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庆、沈北混合高黏度减五线馏分油为原料,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4组不同条件下的NMP精制中型试验。结果表明:中型操作条件下的精制油在脱蜡后,其质量均满足500SN的产品质量要求;在无水和含水为2.0%,剂油体积比为0.75和1.38条件下精制深度可以满足HVIS中500SN的要求;在含水为1.5%,剂油体积比1.40条件下精制深度可以满足HVIW中500SN的要求;在含水为2.5%,剂油体积比为1.51条件下产品质量除氧化安定性不能满足要求外,其它质量指标均能满足HVIW中500SN的要求。随着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需增大剂油比来满足精制深度要求。
优化工艺参数控制甲醇产品酸度
刘高飞
2011, 42(7):  13-16.  doi:
摘要 ( 17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油田公司甲醇装置精馏甲醇产品酸度超标的问题,通过分析影响甲醇产品酸度的原因,提出调整预精馏塔碱的加入量、优化预精馏塔工艺操作参数、控制加压精馏塔和常压精馏塔的操作、控制甲醇合成反应、改善预精馏塔不凝气的放空条件等控制甲醇产品酸度的措施。通过不断工艺改造及优化工艺参数,解决甲醇精馏产品酸度超标的问题,产品质量达到优级品标准
苯抽提蒸馏装置运行分析及高负荷运转解决措施
竺家培,刘仕成
2011, 42(7):  17-20.  doi:
摘要 ( 26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200 kt/a苯抽提蒸馏装置自08年首次开工以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抽提蒸馏塔塔底重沸器和溶剂回收塔塔底重沸器内漏、抽提蒸馏塔塔釜液泛、原料中苯含量波动大、苯闪蒸罐满罐、贫溶剂酸化等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出了装置大负荷运行的应对措施,即降低溶剂比、提高原料中的C6组分含量、稳定助溶剂含量等,以确保苯抽提蒸馏装置在运行负荷高于设计值时仍能稳定运行,从而保证了苯产品质量和收率的稳定。
催化剂
活性组分非均匀分布的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刘佳,胡大为,杨清河,聂红
2011, 42(7):  21-27.  doi:
摘要 ( 2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了高温和低温焙烧载体,并通过调节浸渍液的pH值制备出活性组分分布不同的Ni/Al2O3和Mo/Al2O3催化剂;通过加入竞争吸附剂的方法制备出单组分和双组分均为蛋黄形非均匀分布的催化剂。通过BET,FT-IR,SEM-EDS和UV-DRS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用实际油品评价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沉积金属的能力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活性金属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状态与载体的表面性质和浸渍液的pH值有关;加入适量的竞争吸附剂磷酸并调节浸渍液的pH值能改变活性金属的分布,可以制备出活性金属蛋黄形分布的MoNi/Al2O3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与活性组分均匀分布的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能够改善沉积金属的分布,提高催化剂容纳金属的能力。
蛋壳型分布费托合成催化剂Co/Al2O3的表征及催化性能
孙霞,侯朝鹏,夏国富,王倩
2011, 42(7):  28-32.  doi:
摘要 ( 22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Al2O3为载体,制备蛋壳型分布的费托合成催化剂Co/Al2O3。采用SEM,XRF,XRD,BET,TPR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进行催化性能评价。表征结果表明,Co主要集中在蛋壳型分布催化剂的外表面区域内;蛋壳型分布的催化剂上钴氧化物的晶粒大小与均匀型催化剂相当,并且物理性质相近。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均匀型催化剂相比,在相同的评价条件下,蛋壳型分布的催化剂具有高的活性和高的C5+选择性,但甲烷选择性低。催化剂的壳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Ni-W/P-SBA-15催化剂加氢脱芳烃研究
王宝宇,沈健,王彦刚
2011, 42(7):  33-37.  doi:
摘要 ( 20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P-SBA-15为载体,担载Ni、W活性组分制备了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用XRD、BET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仍然具有二维晶相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及孔径。以含萘质量分数为7%的正十二烷溶液为原料对该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芳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的负载量为2%(质量分数)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脱芳烃性能。脱芳烃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20 ℃,压力为4.0 MPa,氢油体积比600,体积空速2.0 h-1。在此条件下,模型化合物的脱芳率可达88.4%。
碱性助剂改性载体对Pd/Al2O3-TiO2催化剂的影响
张孔远1 ,孔涛2 ,曾佑富3 ,谭振明3
2011, 42(7):  38-42.  doi:
摘要 ( 2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混捏法对载体进行碱性助剂改性,浸渍法制备出Pd/Al2O3-TiO2催化剂;采用BET、XRD、Py-IR、NH3-TPD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含炔碳四馏分为原料,考察碱性助剂改性对Pd/Al2O3-TiO2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方法对载体的晶相结构没有影响,载体的XRD谱图均存在明显的锐钛矿和氧化铝特征峰;两种改性方法相比,混捏法改性载体的孔容、平均孔径和最可几孔径较大,总酸量、中强酸量和强酸量较低,有助于提高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用混捏法改性载体制备催化剂的炔烃转化率为73%,丁二烯选择性为85%,丁二烯损失为2.5%,选择性高于未改性催化剂。
Y型分子筛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在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中的应用
尹海亮1 ,周同娜1 ,柳云骐2 ,刘晨光2
2011, 42(7):  43-47.  doi:
摘要 ( 24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玻璃、铝酸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合成了纳米NaY型分子筛,采用XRD、TEM和BET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晶化温度、晶化方式、导向剂添加量和导向剂陈化时间等因素对NaY型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晶化、添加导向剂质量分数20%、延长导向剂陈化时间的条件下,合成出粒度分布范围小、平均晶粒小于100 nm的NaY型分子筛,其中导向剂陈化时间对晶粒粒径影响较大。合成的NaY型分子筛纳米晶的比表面积为658 m2/g,外表面积为53.4 m2/g。将合成的纳米NaY型分子筛用于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获得了优于微米分子筛基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脱氮效果,表现出较好的尺寸效应。
油品与添加剂
车用汽油/喷气燃料混合油作为汽油机燃料的研究
粟斌1 ,陈国需2 ,任连岭3 ,牛星华4
2011, 42(7):  48-53.  doi:
摘要 ( 26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利用实验室理化性能分析、发动机台架试验和实际行车试验等方式对车用汽油/喷气燃料混合油用作汽油应急替代燃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中掺入喷气燃料后,挥发性下降,抗爆性变差。随着汽油中掺入喷气燃料比例的增加,发动机功率逐渐下降、油耗率逐渐上升,当喷气燃料体积分数为40%时,发动机功率下降5.3%~11.7%,油耗率平均增加3.8%,而且发动机油稀释加重,排放变差。因此,对于汽油机来说,混合油会对发动机产生一定的损害,只能作为应急替代燃料使用,而且喷气燃料的体积分数应低于40%。
可生物降解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与摩擦学性能
刘艳丽,刘朝生,吴小杰,黄先威
2011, 42(7):  54-57.  doi:
摘要 ( 19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合成了苯并三氮唑磷酸酯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分子结构。考察了苯并三氮唑磷酸酯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和生物降解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和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磷酸酯在液体石蜡中有良好的承载力和减摩抗磨性能, 并能显著提高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
聚醚硅油作为汽轮机油新型破乳剂的研究
李金龙1 ,王建华2 ,李春生2 ,陈国需3
2011, 42(7):  54-57.  doi:
摘要 ( 1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聚醚硅油梳型共聚物作为汽轮机油新型破乳剂,分别用搅拌法和蒸汽法评价了其破乳化性能。蒸汽法评价结果表明,聚醚硅油破乳剂的破乳化时间为90 s左右,比其它破乳剂降低了约80 s,破乳化性能明显优于其它同类产品。同时,产品的抗泡沫性能和空气释放性能也能满足GB/T 12579-2002和SH/T 0308-1992标准要求。
控制与优化
溶剂再生装置模拟分析与用能改进
魏志强1 ,张冰剑2 ,陈清林2
2011, 42(7):  61-66.  doi:
摘要 ( 2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溶剂再生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流程模拟软件PRO/Ⅱ、选择胺工艺包对某炼油厂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溶剂的溶剂再生装置进行模拟。重点探讨富胺液闪蒸温度对H2S蒸出量和溶解烃流量的影响,以及溶剂再生塔进料温度、进料位置、塔顶回流温度、富胺液中H2S含量、再生贫胺液质量控制等对溶剂再生装置能耗的影响,提出装置优化的操作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再生塔最佳进料温度为90~100 ℃、最佳进料位置为塔顶第1块塔板,酸性气分液罐温度为45~50 ℃;从装置能耗角度考虑,再生贫胺液中H2S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15%左右。在不影响再生塔进料温度的前提下,合理增大贫富液二级换热负荷有利于脱除富胺液中的溶解烃,但闪蒸罐温度应控制在65~70 ℃。
轻汽油醚化催化蒸馏过程模拟研究
袁清,毛俊义,黄涛,张占柱
2011, 42(7):  67-72.  doi:
摘要 ( 2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轻汽油预醚化-催化蒸馏组合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和研究。针对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蒸馏塔内C5活性烯烃与甲醇醚化生成甲基叔戊基醚(TAME)反应分别采用均相和非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催化蒸馏塔采用平衡级RedFrac模型和基于速率精馏的非平衡级RateFrac模型。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轻汽油预醚化-催化蒸馏组合工艺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利用该模型对轻汽油醚化合成TAME过程进行分析,分别考察空速、反应温度、补加甲醇、进料位置以及反应段催化剂包性质等对C5活性烯烃转化率的影响,得到轻汽油预醚化-催化蒸馏组合工艺优化的操作条件为空速2~3 h-1,反应温度70 ℃等,为轻汽油醚化过程操作和优化以及工艺设计提供重要指导和依据。
分壁塔与常规重整生成油分离工艺流程模拟比较
刘传强1 ,邵文1 ,李小娜1 ,何勇2
2011, 42(7):  73-76.  doi:
摘要 ( 20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连续重整-芳烃联合装置的重整生成油为原料,利用PRO Ⅱ流程模拟软件分别对采用常规两塔工艺流程和分壁塔工艺流程的两种重整生成油分离方案进行模拟,在保证分离产品质量一致的情况下,从能耗、设备投资和占地的角度分析对比两种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与常规两塔工艺流程相比,分壁塔流程的能耗降低31.2%,设备投资节省20.3%,占地面积减少38.3%。
基础研究
以EU-1分子筛为晶种合成ZSM-11分子筛及其表征
耿晨晨1 ,马波2 ,秦波2 ,张喜文2
2011, 42(7):  77-80.  doi:
摘要 ( 2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EU-1分子筛为异质晶种,以不同模板剂和硅源合成了两种不同粒度尺寸的ZSM-11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的ZSM-11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晶种加入量在1%~10%,一定温度下水热晶化处理1~10天,均可以得到结晶度高、无杂晶的ZSM-11分子筛。采用不同方法合成的两种ZSM-11分子筛在形貌及晶粒尺寸上存在较明显区别,微米尺寸的ZSM-11分子筛呈现椭球状,由许多板条状粒子团聚而成,尺寸约为200 nm×700 nm;纳米尺寸的ZSM-11分子筛呈现清晰的球状晶体,是许多球状纳米级粒子团聚形成的,粒径在100 nm以下。
沥青质胶团可扩散的贯穿性孔道氧化铝载体的研究
徐晓明1 ,王鼎聪2 ,杨刚2 ,王刚2
2011, 42(7):  81-84.  doi:
摘要 ( 1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合成出一种氧化铝载体。该载体具有贯穿性孔道,孔径集中分布在32~95 nm,有利于渣油沥青质胶团的扩散。该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为195 m2/g,孔体积为0.852 mL/g,平均孔径为41.9 nm,可几孔径为62.5nm,孔径分布在32~95 nm的孔的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52.33%,孔喉比为2.7。
二苯并噻吩直接加氢脱硫过程的理论研究
吕凯,康海涛,苑世领
2011, 42(7):  85-90.  doi:
摘要 ( 19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二苯并噻吩(DBT)的直接加氢脱硫(DDS)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对DBT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以及过渡态的量子化学计算,得到各中间产物的能量以及其它参数,从而证明DBT在酸性催化剂上C-S键可自行断裂,完成开环过程。能量差的分析结果表明,C-S键的断裂需要较大能量,是反应过程中的决速步骤,一旦C-S键断裂,在后续的反应过程中硫的脱除相对容易,活泼氢在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述
替代喷气燃料的进展及我国发展的建议
陶志平
2011, 42(7):  91-96.  doi:
摘要 ( 23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喷气燃料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然而航空工业面临全球原油资源下降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压力。针对减少温室气体碳排放的问题,评述目前国际上煤液化喷气燃料、气体合成喷气燃料和生物质喷气燃料三种替代喷气燃料的原料来源、工艺技术和标准规格最新发展。针对我国航空工业对喷气燃料的需求,提出我国替代喷气燃料发展战略的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