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油煤共炼的理论基础及工艺过程优选
吴治国,龙军
2011, 42(6): 1-5. doi:
摘要
(
2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原料油和煤的主要物化特征入手,描述了其热解和加氢热解的化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两个反应器的新的工艺流程。油、煤热解过程有大量小分子烃类产生,从过程机理出发,选择合适的煤种,采取适当的措施便可以得到一定产率的轻质燃料油。油和煤的物化结构特征有差别,它们加氢热解生成的轻质燃油的组成不同,油加氢裂化生成的轻质燃油主要是大分子侧链及部分烷烃裂解产物;而来自煤的轻质燃油主要是单环、双环、三环芳烃,链烷烃量较少。油煤加氢共炼需要妥善应对原料油中胶质、沥青质热裂解带来的影响,避免其对煤热解造成负面影响。
二苯并噻吩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研究
崔琰,高永灿,姜楠
2011, 42(6): 6-10. doi:
摘要
(
18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装置上以二苯并噻吩(DBT)-十六烷体系为原料,研究DBT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0 ℃、剂油质量比6、空速10 h-1的条件下,DBT的转化率为45%左右。在DBT参与的反应中,烷基化反应占主要地位。DBT转化为甲基苯并噻吩的比例最高,其次为C2~C5的烷基二苯并噻吩。DBT-十六烷反应体系的硫90%左右分布在催化裂化液体产品中,少量反应生成硫化氢,少量进入焦炭中。DBT的加入降低了十六烷的转化率,促使干气生成,汽油产率减少,柴油产率增加,焦炭产率显著增加。
四氯乙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樊秀菊1 ,朱建华2 ,武本成3 ,赵向苗3
2011, 42(6): 11-16. doi:
摘要
(
1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四氯乙烷在吸附剂M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四氯乙烷在吸附剂M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L型吸附曲线,吸附剂M对四氯乙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可以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吸附剂M对四氯乙烷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随温度升高,初始吸附速率以及吸附速率常数均呈现增大趋势。
EU-1/ZSM-5复合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闫萍1 ,马波2 ,张喜文2 ,张志智2
2011, 42(6): 17-22. doi:
摘要
(
2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和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 EU-1为铝源,水热晶化合成EU-1/ZSM-5复合分子筛。采用XRD,SEM-EDS,N2吸附-脱附及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EU-1/ZSM-5复合分子筛具有与EU-1分子筛及ZSM-5分子筛混合物相同的XRD图谱,但红外谱图的谱峰均向高波数方向偏移,并产生明显的次级介孔结构;在形貌上,复合分子筛中EU-1相周边规整附晶生长着ZSM-5分子筛的纳米颗粒。EU-1/ZSM-5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条件为m (EU-1)/m (SiO2)=1.1~1.4,n (OH-)/n (SiO2)=0.07~0.15,n (TPAOH)/n (TPABr)=1:9~5:5,晶化时间24~72 h,晶化温度100~120 ℃。
加工工艺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技术研究
丁石,高晓冬,聂红,王哲
2011, 42(6): 23-28. doi:
摘要
(
22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影响柴油超深度脱硫的主要因素,提出并开发了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工艺, 进行了RTS技术生产超低硫柴油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TS技术,通过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优化,对以高硫直馏柴油为主的原料,可在比常规加氢精制工艺高50%以上的空速下生产出硫含量小于50μg/g和10μg/g的超低硫柴油产品。RTS技术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RTS技术可以满足工业装置长周期运转的需要。
喷气燃料低压临氢脱硫醇(RHSS)技术的工业应用与运行分析
穆海涛
2011, 42(6): 29-33. doi:
摘要
(
2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喷气燃料低压临氢脱硫醇技术(RHSS)在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喷气燃料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通过与柴油加氢装置联合设置,简化了相关工艺流程,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大幅度降低、能耗低的优点,表明RHSS技术采取这种联合设置的形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装置在运行中出现喷气燃料产品银片腐蚀不合格、柴油加氢新氢压缩机硫化氢腐蚀隐患、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反应器压差上升速度快、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原料温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催化裂化技术
孟凡东,黄延召,王龙延,陈曼桥
2011, 42(6): 34-39. doi:
摘要
(
20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以"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理论为基础的催化裂化技术的可实施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了实施这一技术的两种形式:即系统与环境间存在物质或能量交换,以及系统与环境间无物质或能量交换。讨论了实施这一理论的各种具体工艺技术,这些技术在改善产品分布、生产清洁燃料及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以及增强重油裂化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焦化柴油络合脱氮剂的开发和性能评价
葛冬梅,马守涛,王 刚,郭立艳
2011, 42(6): 40-44. doi:
摘要
(
19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庆焦化柴油为原料,进行了焦化柴油络合脱氮剂的研究,开发出一种焦化柴油络合脱氮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脱氮工艺条件:络合脱氮剂与油的体积比1:150,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对大庆焦化柴油进行络合脱氮处理,所得脱氮柴油的碱氮和芳烃含量均降低,十六烷值提高了0.5个单位,柴油收率为99.2%。在温度360 ℃、压力6.0 MPa、空速1.5 h-1、氢油体积比800:1及相同催化剂的条件下,分别以焦化柴油及其脱氮油为原料,进行加氢精制对比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庆焦化柴油脱氮油为原料的加氢生成油性质好于以大庆焦化柴油为原料的加氢生成油,氮质量分数由37.7 μg/g降低至6.2 μg/g,硫质量分数由33.6 μg/g降低至16.5 μg/g,芳烃体积分数由18.9%降低至12.0%,十六烷值由49.5升高至57.2,而柴油收率相当。
催化剂
费托合成催化剂SFT418的工业应用
吴秀章1 ,张继明1 ,石玉林2 ,门卓武1
2011, 42(6): 45-49. doi:
摘要
(
19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浆态床铁系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SFT418,首次应用于新建的180 kt/a煤间接液化装置,生产出合格的费托合成轻质油、重质油、重质蜡和合成水。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在预处理单元活化催化剂,输送到合成单元,成功进行催化剂在线置换。装置第二次平稳连续运转1 113 h,催化剂的C5+油品时空产率稳定在1.0 h-1, CO2的选择性低于20 %(摩尔分数),CH4的选择性1.5%~3.5 %(摩尔分数),精制重质蜡的铁含量低于5 ?g/g,表明SFT418催化剂能够满足工业运转的要求。
焙烧温度对含硫前体NiMoS加氢裂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姜艳1 ,王继锋2 ,孙晓艳2 ,王少军2
2011, 42(6): 50-56. doi:
摘要
(
19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四硫代钼酸铵、硝酸镍为活性组分,γ-Al2O3和改性Y分子筛的混合物为载体,通过混捏法制备含硫前体NiMoS加氢裂化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IR,TEM,XRD表征。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含硫前体催化剂表面总酸量先增加后减小;含硫前体催化剂的中强酸酸量较大,且B/L值也较大;由于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前体的催化剂减少了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得到较佳的活性组分晶体尺寸和层数,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过高的焙烧温度不利于含硫前体催化剂活性相MoS2片晶形成合适的平均长度和平均层数;采用500℃焙烧的含硫前体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时,产物的液体收率、转化率、选择性均较高,且异构性能突出。
柴油异构降凝催化剂DIJ的开发
李凤铉,温广明,李瑞峰,宋金鹤
2011, 42(6): 56-59. doi:
摘要
(
16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了一种以某型分子筛和氧化铝为载体、W和Ni为活性组分的柴油异构降凝催化剂DIJ,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的表征,在加氢装置上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和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以大庆焦化柴油和焦化柴油与催化裂化柴油的混合柴油为原料,异构降凝催化剂DIJ与精制剂组合使用时,柴油收率高,产品硫质量分数小于50.0 ?g/g,凝点降低14 ℃以上,十六烷值损失不大于0.6个单位。异构降凝催化剂DIJ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油品与添加剂
介孔S2O82-/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草酸二异戊酯
任立国1 ,张晓丽2 ,余济伟3
2011, 42(6): 60-65. doi:
摘要
(
19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SnCl4o5H2O和聚乙二醇6000为模板剂,采用模板法合成中孔S2O82-/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Hammett指示剂法、TGA-DTA、XRD、N2-吸附进行了表征,以草酸与异戊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探讨了S2O82?/SnO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了焙烧温度、酸/醇比、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S2O82?/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四方晶系结构,S2O82-可延迟SnO2的晶化、抑制SnO2晶粒长大,对草酸二异戊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500℃、n(异戊醇):n(草酸)=3:1、带水剂甲苯加入量为30 mL 、m(催化剂):m(草酸)=7.5、反应时间为2.5 h 的条件下,草酸二异戊酯收率可达到 99.2%;在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催化裂化柴油中添加草酸二异戊酯后十六烷值可提高 1.2~3.0 个单位,而其它性质无明显变化。
纳米CeO2柴油添加剂制备及改善内燃机节油与排放性能研究
张东恒,狄泽超,连玉双,于军
2011, 42(6): 66-72. doi:
摘要
(
26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油溶性水杨醛亚胺化合物先与三氯化铈配位,再结合超重力反应工艺,得到了粒径小、分布窄,且在油中稳定分散的纳米二氧化铈(CeO2)微粒;以该纳米微粒的油分散体系为柴油添加剂,通过发动机台架(Phaser140Ti-E30型直列四缸发动机)试验考察加剂前后发动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及有害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结果表明,纳米CeO2柴油添加剂可使内燃机节油最高可达7%左右,同时降低了排放中的总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及烟度。
节能
偏三甲苯多效热集成分离工艺的模拟研究
徐振凯,马海洪
2011, 42(6): 73-76. doi:
摘要
(
18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取PR-BM热力学模型对从C9芳烃分离精制偏三甲苯的工艺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不同工艺流程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精馏分离流程中,采用双效热集成技术可以明显降低精馏分离工艺的能耗,与传统精馏工艺流程相比,其节能率可以达到64.79%;偏三甲苯产品的纯度达到98.51%,收率为90.54%。
以加氢抽余油为原料生产工业级正己烷过程节能模拟研究
金学坤1 ,马凤云1 ,刘景梅1 ,冉文斌2
2011, 42(6): 77-83. doi:
摘要
(
17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选取BK10计算方法,对以加氢抽余油为原料生产工业级正己烷双塔精馏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装置满负荷开车情况下,相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塔参数和产品质量,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模拟计算所涉及的诸如等板高度、全塔效率等参数以及模型的选取均为合理。通过分析两塔操作压力、回流温度、进料位置和进料状况对系统能耗的影响,获得最优工艺条件,提出对装置的改造措施。根据系统特点,提出双效逆流精馏及热集成节能方案,水力学核算结果表明,该节能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工艺模拟结果表明,节省操作费用300.9万元/a,下降幅度为53.1%。
分析与评定
己内酰胺成品中挥发性碱杂质的研究
胡合新,孙斌,王恩泉
2011, 42(6): 84-87. doi:
摘要
(
25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GC-MS定性分析己内酰胺成品重结晶后的杂质浓缩液,比较不同质量等级己内酰胺的杂质差异,特别是影响挥发性碱含量的杂质。结果表明,己内酰胺成品中主要含有C3 C7直链酰胺、肟、苯胺和己二酰亚胺等杂质,其中C3 C7直链酰胺和己二酰亚胺对挥发性碱含量影响最大,其含量增加0.1 mmol/kg,挥发性碱含量约上升0.1 mmol/kg;苯胺对挥发性碱含量影响较小,肟及环状内酰胺基本无影响。与优级品相比,己内酰胺合格品中主要含有较多C3 C7直链酰胺及己二酰亚胺、一级品含有微量的正戊酰胺和正己酰胺而使挥发性碱含量超标。
非抑制离子色谱法测定炼油厂脱硫液中N-甲基二乙醇胺
周旭1 ,王金平2 ,崔成来2 ,陈智栋3
2011, 42(6): 88-92. doi:
摘要
(
17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以硝酸作为流动相在阳离子色谱柱上非抑制电导检测分析炼油厂脱硫液中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处理后的样品经过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H-CC-02B阳离子色谱柱,在流速为1.00 mL/min、淋洗液为7 mmol/L硝酸时等度洗脱分离,能够快速稳定出峰,且与其它干扰离子充分分离。MDEA的检出限为0.638 3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对炼油厂生产过程中含MDEA的贫液和富液进行测定,MDEA的回收率范围为99.1%~10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
控制与优化
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与分析
阎龙1 ,张金先2 ,申海平1 ,范启明1
2011, 42(6): 93-98. doi:
摘要
(
19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国内吸收稳定系统普遍存在的干气中C3、C4含量较高、液化气产率低等问题,以国内某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为例,在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策略,如单元模型、热力学方法的选取等,并对影响系统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吸收稳定过程分离效果的操作方案。结果表明:RKS方程是较适宜应用于吸收稳定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工业标定数据吻合较好;从全流程角度出发,解吸塔进料温度升高、稳定汽油吸收剂流量降低都有利于系统节能,但系统吸收效果出现下降;解吸塔塔釜温度对液化气组成与流量、干气中C3、C4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中应充分重视解吸塔塔釜温度的波动;稳定塔的回流比存在一个"理想值",小于该值时随回流比增加系统吸收效果改善明显,实际操作回流比应小于该"理想值"。
设备及防腐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缓蚀行为研究
孔祥军1 ,马玲2 ,牛春革2 ,地力拜.马力克2
2011, 42(6): 99-102. doi:
摘要
(
1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施工现场腐蚀体系,以常压静态腐蚀失重法测定了pH值为2时的腐蚀速率为11.41g/(m2.h),研究了十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烷基多胺类、烷基酰胺类和季铵盐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对于盐酸为腐蚀介质的体系起到了很好的缓蚀作用,具有乳化和缓蚀的双重效用;采用扫描电镜法对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缓蚀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乳化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了吸附膜,从而延缓了腐蚀作用。
环境保护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含酚炼油废水的研究
丛俏,曲蛟
2011, 42(6): 103-107. doi:
摘要
(
1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hoto/Fenton/C2O42-体系处理含酚炼油废水,研究了反应机理,建立了Photo/Fenton/C2O42-体系降解苯酚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助Fenton技术能有效地提高Fenton试剂的降解效率,在H2O2溶液投加量为0.5 mL、反应温度40 ℃、草酸钠投加量10mL、FeSO4·7H2O投加量为0.05g、pH值为3,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8%以上。实验结果同时证明了含酚炼油废水的Photo/Fenton/C2O42-氧化反应属于一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