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12
加工工艺
连续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马爱增1 ,徐又春2 ,赵振辉3
2011, 42(2):  1-4.  doi:
摘要 ( 15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连续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情况。通过对核心技术全面攻关,在催化剂方面,成功开发了低积炭速率、高选择性的PS-VI和PS-VII催化剂;在工艺技术方面,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了独特的连续再生工艺;在工程技术方面,自主创新开发了配套的专用设备、控制技术、工程模型等。最终实现了成套技术"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重整成套技术",并成功应用于炼化企业中,使9家应用单位近三年新增利润17.2亿元、新增税收10.9亿元,并减轻了设备腐蚀和废物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非乙烯路线炼化一体化加工方案研究
侯凯锋
2011, 42(2):  5-9.  doi:
摘要 ( 17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非乙烯路线炼化一体化的概念和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合某石化企业的资源现状,对加工方案的选择、产品方案确定、副产品的加工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催化裂解(DCC)增产丙烯装置为核心的非乙烯路线炼化一体化方案,确定了具有企业特色、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加工路线。
重油快速热解实验研究
盖希坤1 ,田原宇2 ,夏道宏3 ,乔英云2
2011, 42(2):  10-13.  doi:
摘要 ( 18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小型流化床实验装置,以恒源减压渣油为原料、石油焦为热载体,考察了反应温度、水油比、热载体藏量和石油焦改性等条件对重油快速热解反应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各操作条件对重油快速裂解产物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反应温度和对石油焦进行改性的影响最大;在反应温度660℃、水油质量比1.323、热载体藏量20g和采用KOH对石油焦进行改性的优化条件下,乙烯质量产率为13.91%,乙烯、丙烯、丁烯的总质量产率为23.00%,乙烯产率远高于其它烯烃产率。
兼产喷气燃料和重整原料MHUG技术的工业应用
邵为谠1 ,罗智1 ,蒋东红2 ,胡志海2
2011, 42(2):  14-18.  doi:
摘要 ( 20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MHUG技术用于加工低十六烷值的环烷基柴油原料,兼产部分喷气燃料和重整原料及高十六烷值柴油产品的中试结果以及该技术在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分公司3.6 Mt/a大型工业装置上的运转情况。从工业应用结果来看,在较缓和的工艺条件下,MHUG技术加工低十六烷值的环烷基柴油原料可生产满足欧Ⅴ排放标准的优质柴油及3号喷气燃料和高芳烃潜含量重整原料。
延迟焦化装置接触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傅钢强
2011, 42(2):  19-21.  doi:
摘要 ( 2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在延迟焦化装置接触冷却系统实施的工艺流程改造和控制优化。主要包括自流热水直接进循环热水系统,接触冷却系统两个分液罐的含油污水通过自动选择控制系统,用一台泵送入污油罐。提出污油罐脱水采取源头分开,多罐串连静置沉降和旋流除油结合处理后进污水汽提装置的技术路线。改造后,自流热水处理成本每年降低18万元;冷焦水罐顶气硫化物浓度降至4.14 mg/m3(标准状态),消除了冷焦水系统的环境恶臭。
膜分离加氢尾气回收技术分析
张富平1 ,刘冰2 ,石凤勇3
2011, 42(2):  22-25.  doi:
摘要 ( 1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干气因压力低而无法并入装置燃料气总管的实际情况,提出增设膜分离氢气回收系统、提高加氢装置自产干气系统压力、回收干气进瓦斯管网的方案。通过分析干气压力提高对分馏塔操作、脱硫塔脱硫效率的影响,证实了干气并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由炼油副产物生产环保型芳烃橡胶油的探索研究
吕涯,尹玖黎,潘慧
2011, 42(2):  26-29.  doi:
摘要 ( 19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一种溶剂精制抽出油为原料,在测定其多环芳烃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吸附和溶剂萃取工艺,脱除其中的多环芳烃。通过模拟三级逆流萃取和吸附联合工艺,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在剂油比为8:1的条件下,得到了多环芳烃含量符合欧盟标准的高芳烃橡胶油。
双氧水对超临界水中褐煤制氢过程的影响
孙冰洁1 ,杜新2 ,张荣2 ,毕继诚2
2011, 42(2):  30-33.  doi:
摘要 ( 16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以质量分数为20%的水煤浆为反应原料,考察了氧化剂H2O2对褐煤制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2O2为氧化剂,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褐煤制氢过程的碳气化率和氢气产率,减少焦油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系统内部供热。在反应温度600 ℃、反应压力25 MPa的条件下,n(O)/n(C)为0.3时,气相中H2体积分数及其产率均达到最高值。
高钙低硫原油循环脱金属工艺的工业应用
张海兵1 ,马忠庭1 ,牛春革1 ,韩云2
2011, 42(2):  34-37.  doi:
摘要 ( 20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钙低硫原油循环脱金属工艺在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1.5 Mt/a延迟焦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高金属原油(尤其是低硫高金属原油)脱金属效果明显,产品焦炭的灰分由1.0%降到0.5%以下,达到了1B级的标准,有效地解决了脱金属废水难以处理的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催化剂
SKI-110型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刘中勋1 ,张融2 ,殷晓2 ,秦朝晖2
2011, 42(2):  38-41.  doi:
摘要 ( 20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新开发的SKI-110乙苯脱乙基类型的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在大型工业装置中应用的情况。结果表明,SKI-110型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良好,二甲苯异构化活性达到23.41%,乙苯转化率达到59.18%,单程二甲苯损失1.54%,达到预期值,满足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对二甲苯生产成本、控制联合装置操作能耗等方面的使用需求。
催化剂粒径分布对催化裂化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刘新林,许友好,崔守业
2011, 42(2):  42-46.  doi:
摘要 ( 18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青岛加氢蜡油为原料,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通过改变剂油比,研究了催化裂化催化剂粒径分布对裂化产品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剂油比的增加,四种不同粒径分布的催化剂的转化率逐渐增加;粒径在40~80 μm的催化剂具有较优的干气、焦炭和汽油选择性;粒径小于40 μm的催化剂尽管微反活性最高,但重油转化能力最差;随着转化率的增加,汽油中正构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逐渐增加,烯烃和环烷烃的含量逐渐减少。
ZnO/Cu改性Al2O3对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温广明,张文成,郭金涛,李瑞峰
2011, 42(2):  47-51.  doi:
摘要 ( 19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考察ZnO/Cu改性γ-Al2O3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ZnO、Cu双组分改性可进一步提高ZnO单组分改性后γ-Al2O3的加氢脱硫选择性。所研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加氢脱硫后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与原料相比降低1.3个单位。通过XRD、NH3-TPD、H2-TPR及吡啶脱附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可能是由于Cu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活化氢的能力,同时形成了较弱的酸中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脱硫选择性。
基础研究
1-己烯热裂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李 达,赵迎宪
2011, 42(2):  52-56.  doi:
摘要 ( 2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873~973 K温度区间,用柱塞流连续流动管式反应器考察1-己烯热裂解反应。根据反应产物的种类分布并结合自由基基元反应化学,建立1-己烯热裂解链式反应机理模型,推导出相应的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拟合反应实验数据,证实1-己烯热裂解转化具有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反应温度从873 K依次升高到923 K和973 K,反应速率常数从0.0312 s-1提高到0.116 s-1和0.453 s-1。在所观察的温度区间,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88.7±1.0)kJ/mol。
UBD菌降解炼油污水的石油类物质动力学研究
秦统福,沈本贤,刘纪昌,周启欣
2011, 42(2):  57-60.  doi:
摘要 ( 20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典型条件下UBD菌降解上海石化炼油污水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并将生物处理法经典的Monod方程进行合理简化,得到了UBD菌降解石油类物质的动力学方程: ,其中 =0.25h-1, =37.06mg/L。由降解动力学参数可知,UBD菌对于炼油污水具有很强生物降解能力,炼油污水中的石油类物质相对于UBD菌已经不属于难降解的物质。
控制与优化
γ射线料位计与模拟焦高技术在焦炭塔的应用
陈微
2011, 42(2):  61-64.  doi:
摘要 ( 18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γ射线料位计的工作原理,通过γ射线料位计移位改造以及与模拟焦高的配套使用,实时指导优化工艺操作,在确保焦炭塔的安全运行前提下,提高了装置加工量,降低了消泡剂用量。同时就γ射线料位计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芳烃抽提装置生产优化模型研究
杨善升1 ,陆文聪2 ,陆治荣1 ,刘太昂2
2011, 42(2):  65-68.  doi:
摘要 ( 1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适合小样本数据建模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包括支持向量分类算法SVC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CR)用于某石化公司芳烃抽提装置优化建模,建立了装置优化目标与有关工艺参数间的定性、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抽余油中芳烃含量SVC模型的分类和预测正确率皆为100%;SVR模型对抽余油中芳烃含量的拟合与预报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72和0.060;抽余油中芳烃含量的SVR模型对128个训练集及32个测试集拟合和预测的R2和q2分别为0.820和0.867。应用所建优化模型,制定了装置生产优化方案,优化后抽余油中芳烃质量分数从0.82%降至0.74%,下降了9.8%。
油品与添加剂
高芳烃油浆制备芳烃软化剂的研究
李斌1 ,李春义2
2011, 42(2):  69-72.  doi:
摘要 ( 16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炼油厂MIP-CGP装置油浆为原料,经减压蒸馏切割成多段馏分,考察不同窄馏分以及宽馏分的性质,从中筛选出400 500 ℃馏分用作芳烃软化剂。芳烃油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400 500 ℃馏分是一种性质优良的橡胶软化剂,可以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同时使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且生热量低,耐磨、耐老化性好。
影响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因素探讨
蒋明俊1 ,郭小川2 ,付洪瑞3
2011, 42(2):  73-77.  doi:
摘要 ( 17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组成、工艺和添加剂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宜采用黏度较大的基础油;最高炼制温度为230~240 ℃,冷却方式为慢冷方式;聚异丁烯可改善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抗水性,LaF3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络合物可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抗磨性,硫代氨基甲酸盐可提高润滑脂的抗磨极压性。采用优化配方和工艺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有高滴点,并具有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腐性、抗水性和润滑性。
绿色润滑油中纳米WS2颗粒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罗仁芝1 ,石琛2 ,毛大恒2
2011, 42(2):  78-82.  doi:
摘要 ( 1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系列四球摩擦实验,分析了绿色润滑油PAO-6和菜籽油中纳米WS2颗粒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AO-6或菜籽油中添加2.0%(w)纳米WS2颗粒,可以显著改善润滑油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而且在更宽的温度、载荷和转速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
节能
MTBE合成及裂解装置节能对策的探讨
刘春胜
2011, 42(2):  83-87.  doi:
摘要 ( 20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MTBE合成及裂解装置的节能措施。将MTBE合成、裂解装置甲醇回收系统合并运行,停开一个甲醇回收塔;实现MTBE产品向MTBE裂解装置直输,减少物料的热量损失;利用Aspen Plus软件优化两套装置3个精馏塔的操作,降低各塔的热负荷;降低MTBE裂解反应的温度,减少中压蒸汽的消耗量;应用凝结水闭式回收技术,将装置凝结水的余热再利用;提高循环冷却水质量、用好蒸汽疏水器对装置节能均具有积极作用。上述措施的实施,可节约总能量为2.702×108MJ/a,MTBE合成和裂解两装置节能的经济效益总和为2064.98万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