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0-07-12
催化剂
活化温度对NiW/Al2O3催化剂中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聂红,龙湘云,刘清河,李大东
2010, 41(7):  1-5.  doi:
摘要 ( 19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活化温度对NiW/Al2O3催化剂4, 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脱硫活性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50~400℃是催化剂获得高脱硫活性的最适宜活化温度,有利于金属-载体之间保持适度的相互作用,并促进W金属的硫化。高温活化(>450℃)会导致Ni与氧化铝载体相互作用增强,生成尖晶石物相,破坏 Ni-W-O混合相物种,使金属W不易硫化,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同时降低FCC再生烟气SOx排放与汽油硫含量助剂的研制
蒋文斌,陈蓓艳,沈宁元,朱玉霞
2010, 41(7):  6-9.  doi:
摘要 ( 16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SOx转移剂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有效的汽油降硫催化活性组元,优化MgAl2O4载体的组成和孔结构,开发了同时降低FCC再生烟气SOx排放与汽油硫含量的助剂TRANSTAR。在SOx转移剂中引入复合金属氧化物MO-V2O5可以促进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以焦炭的形式沉积在催化剂上,从而降低汽油的硫含量,同时还能增强助剂对SO2的氧化吸附-还原再生能力。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TRANSTAR助剂在大幅度降低FCC烟气SOx排放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的性能,并对FCC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无明显负面作用。
再生烟气氧含量对硫转移助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杨轶男,毛安国,崔琰,高永灿
2010, 41(7):  10-13.  doi:
摘要 ( 1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型催化裂化装置上考察了不同硫含量的催化裂化原料的再生烟气氧含量对硫转移助剂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高硫原料,产物硫分布受再生烟气氧含量的影响更大些;随着再生烟气氧含量的增加,再生烟气的SO2含量明显降低,烟气中的硫化物经反应主要转移到反应系统的气相之中、污水中的硫化物质量分数略有增加、而油品中的硫化物质量分数略有降低。在使用硫转移助剂时,工业装置可通过适度调整再生烟气氧含量的变化来有效调节再生烟气SO2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新型微晶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徐伟池,张志华,郭金涛,王刚
2010, 41(7):  14-17.  doi:
摘要 ( 16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微晶蜡原料相对分子质量大、稠环芳烃含量高、加氢精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优化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和活性金属的负载方式,开发了一种能适应较高空速的微晶蜡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孔体积孔径大、表面酸性适宜、活性组分分散性好等特点。在小型加氢装置上对催化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较高空速下,该催化剂的微晶蜡加氢活性高于国内同类催化剂,且活性稳定性好。
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对汽油烷基化硫转移的影响
刘刚1 ,徐新良2 ,徐亚荣2 ,王吉德3
2010, 41(7):  18-22.  doi:
摘要 ( 16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浸渍法合成了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通过与FCC汽油烷基化硫转移反应发现在制备过程中,磷钨酸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大,在磷钨酸的负载量(w)为60%、焙烧温度200 ℃ 、焙烧时间4 h条件下制备的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的烷基化活性最好,可将FCC汽油中小于100℃ 馏分的硫含量从原来的82.38 mg/L降到9.76 mg/L,100~120℃ 馏分的硫含量可从原来的183.27 mg/L降到65.03 mg/L,而大于 120℃ 馏分的硫含量从257.31 mg/L增加到436.39 mg/L,可见烷基化反应后汽油中的含硫物质转移到了高沸点组分中,经过气相色谱仪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
苯与1,2,4-三甲苯在改性纳米HZSM-5上的烷基转移反应
程晓晶1 ,郭新闻2 ,王祥生2
2010, 41(7):  23-27.  doi:
摘要 ( 1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柠檬酸处理、水蒸气处理以及水蒸气处理加柠檬酸处理复合改性对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苯与1,2,4-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处理改善了催化剂的吸附扩散性能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水蒸气处理脱除了大部分可利用的酸位,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有所降低;与母体催化剂相比,水蒸气处理加柠檬酸处理的复合改性保留了催化剂的烷基转移活性中心,可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加工工艺
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对炼油加工总流程的影响及经济性分析
侯凯锋,袁忠勋
2010, 41(7):  28-33.  doi:
摘要 ( 2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硫中质原油加工为例,从对原油的适应性、全厂装置构成、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产品结构及性质、环境保护、投资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对炼油加工总流程的影响。通过与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表明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减压深拔技术在常减压蒸馏装置上的应用
雷平,钟湘生,郭守学,常培廷
2010, 41(7):  34-38.  doi:
摘要 ( 20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减压深拔技术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实施减压深拔技术前后对全厂相关装置的原料性质、操作条件、产品质量、物料收率、装置能耗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效益对比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常减压蒸馏装置实施减压深拔技术后,在渣油TBP切割点达到572℃、超过国外565.6℃的标准设计值时各装置运行平稳,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3 560万元。
催化裂化重质芳烃油安定性的改进
张智宏,张少瑜,梁慧军
2010, 41(7):  39-44.  doi:
摘要 ( 18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碱处理、磺化处理、吸附精制三种方法来提高催化裂化重质芳烃油(FCCHA)的安定性,研究了处理条件如碱量、磺化温度和试剂量、ATP活化方法对精制效果的影响,测定了精制油的总氮、碱性氮和硫的含量。氢氧化钠萃取物用导数紫外光谱和气质联用来表征,加碱蒸馏的试剂是1:1乙醇-水作溶剂的2%NaOH,剂油比1:10。磺化产物用IR和1HNMR表征,磺化的适宜条件为剂油比为0.6:1,110℃~120℃,。吸附精制的ATP在300℃焙烧2h进行活化,剂油比1:20,70℃精制。精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能提高FCCHA的安定性,加碱蒸馏是改善油品透过率最显著的方法,磺化处理的剩余油安定性最好,吸附精制油的透过率不及碱处理和磺化处理但安定性好于碱处理油,接近磺化剩余油。油品中的酸性物和碱性氮是影响油品安定性的重要要因素而含硫化合物对油品的安定性没有明显影响。
800kt/a溶剂脱沥青装置产品方案选择
甄新平,张洪,秦本记,杨克红
2010, 41(7):  45-49.  doi:
摘要 ( 1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无重脱油的两产品方案对调合生产道路沥青的影响,实验室调合的各牌号重交通道路沥青满足国家质量标准;选择90号沥青样品进行考察,其SHRP实验沥青结合料性能满足PG64-28的技术标准,其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达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夏热区高温车辙性能的规定要求。新建800kt/a 溶剂脱沥青装置采用无重脱油的两产品方案,节省了投资和占地面积,简化了操作。装置运行近3年来,各种牌号沥青产品质量合格、轻脱油收率高。
FCC汽油催化裂解反应的实验考察
刘洁1 ,李文深1 ,徐春明2
2010, 41(7):  50-54.  doi:
摘要 ( 19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微反-色谱联合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活性对哈尔滨炼油厂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改质的产品分布、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产率和改质汽油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90℃,剂油比170,反应时间0.24s的实验条件下,FCC汽油经催化改质后,烯烃含量大幅度下降,可由改质前的41.6%降到改质后的13.4%,满足汽油新标准的要求,而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由改质前的33.3%、13.3%增到40.4%、35.7%,使汽油在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辛烷值不会降低,并且还会增加低碳烯烃的产率。此外,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催化剂活性均有利于降低改质汽油的烯烃含量,增产低碳烯烃。
循环氢脱硫塔脱后带液原因模拟分析及技术改造
梁宪伟
2010, 41(7):  55-59.  doi:
摘要 ( 20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HYSIS软件对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循环氢脱硫塔进行发泡和不发泡工况的塔盘水力学模拟计算对比,诊断了该塔发生脱后气体带液的原因。运用复合微型孔倾斜降液管固定阀塔盘进行技术改造,成功消除了脱后气体严重带液现象。
基础研究
高岭土焙烧活化研究
孔令江,王维家,何鸣元
2010, 41(7):  60-63.  doi:
摘要 ( 18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XRD研究不同温度焙烧的高岭土,发现随焙烧温度升高,高岭土发生一系列相变。设计碱溶实验证明,高岭土经不同温度焙烧后,由相变而产生的活性硅、铝含量不同;在450~600℃之间,活性硅、铝含量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升高;在600~900℃之间,活性硅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活性铝含量缓慢增加;在900~1100℃之间,活性硅含量迅速上升,而活性铝含量迅速下降。Y型分子筛合成实验表明活性硅、铝含量的变化对分子筛合成有重要影响。
镍在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的行为研究
王少军1 ,凌凤香1 ,马波2 ,高涵3
2010, 41(7):  64-67.  doi:
摘要 ( 17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4反应段固定床连续加氢处理装置研究了镍在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分析了混合渣油原料油及各步加氢处理油中镍的含量,并将各油样分离成SARA组分,对各组分中的元素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原料油,各加氢处理油及分离组分中镍的分布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原料油中的镍主要集中在胶质和沥青质组分中,在保护剂段沥青质组分被大量脱除,并促使重组分中部分镍的存在形式发生一定的转化,减轻了后续床层催化剂的负荷,镍主要在加氢保护剂段和加氢脱金属段脱除,有利于延长下游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经连续加氢处理后,镍含量明显降低,由25.4 μg/g降低到5.3 μg/g,镍的累积脱除率达79.1%。
油品与添加剂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张翼1 ,付波2 ,韩大匡1 ,李满仓3
2010, 41(7):  68-72.  doi:
摘要 ( 1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稠油为唯一碳源,用平板划线法从被稠油污染的土壤中成功提取3株稠油降解菌F-1,F-2,F-3。稠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F系列菌作用后,乳状液的类型均转变为O/W型;菌株F-2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微生物量达到2.34×109个/g,排油圈直径为5.6 cm,稠油降解率高达到80.25%;将菌株F-2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从发酵液中提取纯化后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断定稠油降解菌所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糖与环酯结合形成不饱和糖酯类物质。
纳米锌添加剂在柴油机油中的适应性研究
杨长江1 ,陈国需1 ,廖梓军1 ,胡万海2
2010, 41(7):  73-76.  doi:
摘要 ( 18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纳米锌自修复添加剂在柴油机油中的适应性。测试了加入纳米锌自修复添加剂后CF-4 20W-50机油的粘度、倾点、闪点、抗泡性、腐蚀性等理化指标,通过氧化安定性和清净分散性等模拟试验研究其主要使用性能指标,并进行了空白试验和选用两种同类修复剂作为参比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锌自修复添加剂对CF-4 20W-50机油的理化指标和使用性能影响较小,修复机油能够满足GB/T 11122-2006柴油机油的相关要求,纳米锌自修复添加剂在柴油机油中的适应性较好。
控制与优化
液化气作裂解料对乙烯收率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唐未庆
2010, 41(7):  77-80.  doi:
摘要 ( 22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化工PIMS模型对不同裂解原料结构、不同价格条件下的乙烯收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价格条件下适量地使用液化气作裂解原料,乙烯收率下降,但经济效益提高,此时增加乙烯收率与提高经济效益产生矛盾。计算结果表明,液化气较大的价格优势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乙烯产品价格高低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实际工作中应根据PIMS模型测算结果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案,将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乙烯收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