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4-12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工工艺
低温法F-T合成进展及技术对比
吴昊 胡志海 聂红
2010, 41(4): 1-5. doi:
摘要
(
17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内外固定床和浆态床F-T合成技术及分别代表固定床和浆态床先进技术的SMDS和SSPD技术进展进行了阐述。从传质传热、产品分布、装置操作、杂质影响、反应器生产能力、装置投资及操作费用等方面对两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及分析。对不同情况下技术路线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对固定床和浆态床技术开发提出了建议。
MTBE合成装置醚后C4中甲醇和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华槟 刘春胜
2010, 41(4): 6-11. doi:
摘要
(
2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MTBE合成装置醚后C4中甲醇及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通过采取更换甲醇萃取塔、用MTBE裂解装置甲醇回收塔替代MTBE合成装置的甲醇回收塔、提高催化剂活性、用近红外在线分析仪准确控制反应的进料醇烯比等措施,醚后C4中甲醇及二甲醚含量从1 000 μg/g以上分别降低到甲醇含量不大于50 μg/g、二甲醚含量不大于500 μg/g,可满足下游装置烷基化生产的需要。
常二线馏分油纤维膜接触器脱酸技术的优化研究
唐晓东 王萍萍 汪芳 卿大勇
2010, 41(4): 12-15. doi:
摘要
(
18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海油沥青公司200kt/a常二线馏分油纤维膜脱酸装置存在的皂相带油、废液排放量大、油水乳化严重、精制油收率低等问题,采用前期开发的馏分油脱酸剂,对常二线馏分油纤维膜接触器脱酸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脱酸剂与原料油的体积比为0.6:1、脱酸剂中碱与原料油中石油酸的摩尔比为18、反应温度为50℃、洗水与原料油体积比为0.12:1的条件下脱酸剂可以循环使用18次,烧碱利用率为100%,精制油收率为98.4%,精制油酸值小于0.05mgKOH/g,石油酸粗酸值为177.8 mgKOH/g,达到石油酸一级品75号酸值质量标准(SH/T0530-92);洗水经回收后可用于配制脱酸剂,实现洗水零排放。
FDFCC-Ⅲ装置加工不同性质原料油的技术分析
刘静翔 赵华 侯玉宝
2010, 41(4): 16-21. doi:
摘要
(
16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FDFCC-Ⅲ装置加工加氢精制蜡油前后的生产运行和生产调整情况。结果表明,重油提升管进料经过加氢精制处理后,性质得到明显改善,硫、氮、重金属等杂质含量大幅度降低;装置产品分布得到改善,干气、焦炭、油浆产率分别降低0.11,2.08,3.65个百分点,轻质油收率、总液体收率分别增加6.34和5.87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汽油硫质量分数降到0.015%;装置能耗降低657 MJ/t;催化剂单耗降低0.4 kg/t。同时,充分利用汽油提升管改质降硫、降烯烃的作用,生产中通过优化汽油提升管混合进料品种、性质,在停开汽油选择性加氢装置的情况下,改质后汽油质量达到国Ⅲ标准要求,提高了装置整体运行水平。
硫磺回收装置优化运行技术策略
肖生科 廖忠陶 刘强
2010, 41(4): 22-26. doi:
摘要
(
18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硫磺回收的工艺原理,从原料控制、工艺操作条件优化、催化剂活性控制、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优化运行技术策略。通过实施优化运行方案,总硫回收率、产品质量、操作平稳率、催化剂性能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装置安全、平稳、经济、长周期运行奠定了基础。
废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研究
王志刚 杜英 向丽 程健
2010, 41(4): 27-30. doi:
摘要
(
2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SK AH-70为基质沥青,外掺废胶粉和SBS,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胶沥比、糠醛抽出油掺量和稳定剂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条件为:胶沥比为3,糠醛抽出油加入量4%,稳定剂加入量3‰。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为61.0℃,5℃延度为30.0cm,弹性恢复为85%。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明显优于胶粉改性沥青,而稍低于SBS改性沥青,但是其成本低廉、易于施工,并且性能达到SBS改性沥青的相关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分析与评定
原油氯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杨德凤 何沛 王树青
2010, 41(4): 31-35. doi:
摘要
(
20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优化气化温度,提高了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原油总氯含量的准确度;比较了不同原油无机氯、有机氯含量的分析方法,认为ASTM D6470方法的无机氯测定结果比SY/T0536方法更具权威性,氧化微库仑法总氯与D6470法无机氯之差得到的有机氯含量比ASTM D4929方法更为可靠。提出了氧化微库仑测定总氯、ASTM D6470方法测定无机氯、差减法得到有机氯的原油中不同形态氯含量的分析方案。
汽油清净剂清洗性能测定的探讨
赵扬 崔永胜 郑斌 钟亮
2010, 41(4): 36-39. doi:
摘要
(
1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GB 19592-2004《车用汽油清净剂》标准中附录B《汽油机进气阀沉积物模拟试验方法》为基础,对汽油清净剂清洗性能测定进行了探讨。在比较清净剂清洗性能时不宜使用汽油作为基础油,提出了一种以异辛烷-二甲苯混合溶剂代替汽油作为基础油评定汽油清净剂清洗性能的模拟试验方法。通过对多种市售汽油清净剂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均较好,有可能作为一种检测汽油清净剂清洗性能的辅助方法。
催化剂
催化裂化装置中旋风分离器和烟气轮机催化剂粘连结垢原因分析
谭争国 高雄厚 李 荻 张海涛
2010, 41(4): 40-43. doi:
摘要
(
16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烟气轮机上催化剂结垢样品的组成和结构,从FCC装置平衡催化剂性质、烟气中SOx含量出发,研究了平衡剂中金属含量和烟气中SOx含量与催化剂粘连结垢的关系。结果表明,平衡剂中金属离子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发生气-固反应,生成了具有粘结性质的低温熔融态金属盐,该物质是引起催化剂粘连结垢的原因之一;烟机结垢与催化剂的类别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新型DFL加氢精制脱硫催化剂的表征及活性评价
于冉 罗继刚 李明时 鲁墨弘
2010, 41(4): 44-48. doi:
摘要
(
16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新型DFL加氢精制脱硫催化剂的实验室表征和评价情况。采用BET、XRD、FTIR、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型DFL型催化剂具有中孔结构,平均孔径9nm;金属组分Mo在载体中均匀分散,而金属Ni和W在载体中呈蛋壳型富集,即在催化剂颗粒表层0.2mm深度内富集;酸中心以L酸为主,B酸相对较低,总酸量适中。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00 ℃、反应压力3.0 MPa较温和条件下,对焦化汽油加氢脱硫率高达99.8%。
基础研究
精对苯二甲酸浆料压力过滤滤饼洗涤、脱水特性的试验研究
李大仰
2010, 41(4): 49-53. doi:
摘要
(
19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精对苯二甲酸(PTA)浆料的压力过滤过程滤饼洗涤和脱水进行试验研究。对影响PTA滤饼洗涤及脱水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考察洗涤强度、洗涤量等操作参数对PTA滤饼洗涤效果的影响,获得PTA滤饼洗涤的数学模型;考察PTA滤饼脱水过程各操作参数对滤饼含湿率的影响,获得脱水时间、脱水压差等操作参数对PTA滤饼含湿率的影响规律。为开发PTA浆料一级压力过滤技术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级压力离心分离技术提供试验数据。
硅胶负载铌酸催化合成环戊醇的研究
许招会 严楠 周鹏 廖维林
2010, 41(4): 54-57. doi:
摘要
(
20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以硅胶负载铌酸为主催化剂、三(3,6-二氧杂庚基)胺为助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环戊烯和水为原料,通过水合加成反应合成了环戊醇。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环戊醇收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环戊烯1.0 mol,n(环戊烯)﹕n(水)=1﹕4,反应温度120 ℃,反应时间4.0 h,硅胶负载铌酸主催化剂用量4.0 g,三(3,6-二氧杂庚基)胺助催化剂0.8 g。在此反应条件下,环戊醇收率68.6%。
油品与添加剂
板带钢冷轧乳化液稳定性与润滑性研究
王士庭 孙建林 赵永涛 王一助
2010, 41(4): 58-62. doi:
摘要
(
15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影响乳化液稳定性的几个因素,包括乳化液的HLB值、乳化剂的种类与复配类型、乳化剂的用量及乳化剂化学结构与基础油的相似程度等。结果表明,乳化液的HLB值等于油品被乳化所需的HLB值,乳化剂总量占12% 15%,所选乳化剂的HLB值越接近乳化液的总体HLB值,且其化学结构与基础油的结构越相似,乳化液的稳定性越好;乳化液的均一性与乳化液的总体稳定性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乳化液的稳定性越好,润滑性能越差。
聚脲润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蒋明俊 郭小川 付洪瑞
2010, 41(4): 63-67. doi:
摘要
(
17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矿物油和聚α-烯烃为基础油,利用二异氰酸酯与有机胺反应制备聚脲润滑脂。探讨了基础油、有机胺、异氰酸酯等组成及制备工艺条件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组成和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脲润滑脂。制备的聚脲润滑脂具有高滴点和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腐性和抗磨极压性。
环境保护
包埋法固定UBD菌处理炼油污水工艺研究
秦统福 沈本贤 周启欣 刘纪昌
2010, 41(4): 68-70. doi:
摘要
(
1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聚乙烯醇作为凝胶剂,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作为助凝剂,采用凝胶包埋法固定化UBD菌并用于炼油污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弹性、渗透性等物理性质,可以重复利用并保持良好的活性。菌种固定化后明显改善了炼油污水的处理效果,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均高于游离菌和无菌小球。
中和法处理焦化蜡油酸渣的实验研究
张士锹
2010, 41(4): 71-73. doi:
摘要
(
1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中和法处理焦化蜡油酸渣使酸渣生成渣油和无机盐,筛选了适宜的中和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中和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渣油收率和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为:中和剂用量13%,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渣油收率为75.69%,酸值为7.7mgKOH/g。采取二次结晶法回收无机盐,回收率可达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