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12
加工工艺
催化裂化增产汽油的分析与探讨
毛安国
2010, 41(3):  1-5.  doi:
摘要 ( 17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产汽油应对市场需求应从占汽油池70%以上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着手,通过优化加工流程提供具有较好裂化性能的催化裂化原料,选择对大分子裂化能力强的催化剂,维持较高的平衡剂活性,优化反应-再生系统的工艺操作参数,强化催化裂化反应,提高单程转化率;采用催化裂化柴油馏分回炼技术,尤其是富含链状烃和单环芳烃的柴油轻馏分有助于增产高辛烷值汽油;严格控制分馏和吸收稳定系统的操作条件,用足汽油干点和蒸气压质量指标等措施,可有效增加催化裂化汽油产率。
延迟焦化装置扩容及节能技术改造运行分析
顾承瑜
2010, 41(3):  6-10.  doi:
摘要 ( 19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Ⅲ套延迟焦化装置扩容和节能改造的情况,对装置改造后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改造后加工能力达到1.85 Mt/a,能耗比改造前降低了144.63 MJ/t,降幅为12.8%,扩容及节能改造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利用离子液体萃取脱除并回收正辛烷中噻吩的研究
曾丹林 胡义 王光辉 邱江华
2010, 41(3):  11-14.  doi:
摘要 ( 19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盐酸三乙胺(Et3NHCl)和无水AlCl3按不同的摩尔比合成了离子液体,并评价了其对模型汽油中噻吩硫的脱除与回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无水AlCl3与Et3NHCl的摩尔比为2.0的离子液体进行萃取脱硫实验,当萃取时间为40 min、温度为40 ℃、剂油体积比为0.02时,脱硫率可达到90%以上;离子液体不仅可以重复使用4次,而且还可以通过减压蒸馏的方法进行再生,在再生过程中可回收约52.34%的噻吩。
棉籽油催化裂化生成油加氢精制研究
赵基钢 沈本贤 李泓
2010, 41(3):  15-18.  doi:
摘要 ( 17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小型微反装置上,对棉籽油催化裂化生成油进行加氢精制研究。结果表明,汽油馏分在反应温度190 ℃、氢分压1.6 MPa、体积空速4.0 h-1、氢油体积比300的缓和条件下进行加氢精制,精制汽油烯烃含量满足国Ⅳ标准,研究法辛烷值(RON)保持在88。柴油馏分在反应温度280 ℃、氢分压4.0 MPa,体积空速2.0 h-1、氢油体积比420的条件下进行加氢精制,柴油碘值由11.9 g/(100g)降到4.6 g/(100g),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由3.4 mg/(100mL)降到2.1 mg/(100mL),柴油的十六烷值由25.8增加到30,加氢柴油安定性满足柴油GB/T 19147-2003标准。在0号柴油中掺入30%棉籽油加氢催化柴油后依然符合0号柴油标准。
二级超声波-电脱盐技术的应用
苟社全 达建文 梁益才 张红宇
2010, 41(3):  19-23.  doi:
摘要 ( 17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二级超声波-电脱盐组合技术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石化总厂的应用情况。一级超声波破乳设备投用后的标定结果表明,平均脱后含盐由4.64 mg/L降至3 mg/L以下,二级超声波破乳设备投用1年后进行标定,破乳剂由高效油溶性破乳剂改为WS-9301型水溶性破乳剂,月平均脱后含盐降至2.36 mg/L,月平均脱后含水降至0.025%。
SF型脱钙剂在高酸多巴原油上的应用
张赛斐 齐邦峰 何凤友
2010, 41(3):  24-27.  doi:
摘要 ( 17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F型高效脱钙剂和破乳剂SP-169对多巴原油进行脱钙研究。考察SF型脱钙剂加剂量、反应温度、注水率、沉降时间等因素对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F型脱钙剂与破乳剂SP-169配伍对多巴原油具有较好的脱钙效果和优良的破乳效果,在剂钙质量比为2.5、破乳剂SP-169加入量为100 μg/g、反应温度为90 ℃、注水率为15%、反应时间为10 min、沉降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脱钙率达到87.7%,同时具有较好的脱铁效果,脱铁率达到68.2%。脱后原油钙含量为34.9 μg/g,盐含量为2.018 mg NaCl/L,原油水含量为0.17%,排水中油质量浓度小于50 mg/L。
基础研究
催化裂化汽油馏分中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研究
石玉林 李大东 习远兵 吴昊
2010, 41(3):  28-31.  doi:
摘要 ( 2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催化裂化汽油馏分(FCCN)加氢精制过程中烯烃加氢饱和反应规律。FCCN加氢脱硫与烯烃饱和反应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但烯烃饱和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变化幅度相对更大;对于不同结构的烯烃,相同反应条件下二烯烃饱和率最高,其次是正构烯烃和异构烯烃,环烯烃饱和率最低;反应温度变化对环烯烃的影响相对较显著;异构烯烃的饱和反应对氢分压变化敏感程度低于正构烯烃和环烯烃;随体积空速变化,正构烯烃与异构烯烃饱和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氢油体积比对烯烃饱和反应影响较小。
环己烯经分子氧催化环氧化制备环氧环己烷
孙小玲 陈萍 吕剑峰
2010, 41(3):  32-36.  doi:
摘要 ( 18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以负载于酸性氧化铝上的酞菁镍为催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异丁醛为助氧化剂,由环己烯经催化环氧化制备环氧环己烷的工艺过程。制备了金属酞菁催化剂NiPc/Al2O3,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各种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环氧环己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 ℃、反应时间为11 h、催化剂用量为2 %、通氧量为20 mL/min、醛烯质量比为2,在此条件下环氧环己烷的收率为36.8 %。
催化剂
环戊烯合成戊二醛新型催化剂W-HMS的制备研究
周建敏 牛显春 谢欢龙
2010, 41(3):  37-41.  doi:
摘要 ( 14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NH4)2WO4为钨源,采用原位法,在不同条件下将活性物种WO3引入到HMS分子筛骨架中,合成了W-HMS分子筛,对该分子筛在环戊烯选择性氧化合成戊二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使用次数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XRD、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优化条件制备的W-HMS分子筛催化剂,戊二醛的收率最高可达78% 。分子筛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7次,失活后的催化剂可通过高温焙烧的方式再生。W-HMS的FT-IR光谱表征显示,W已成功进入分子筛骨架。
焦化蜡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方磊 王 刚 张志华 郭金涛
2010, 41(3):  42-44.  doi:
摘要 ( 17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发了一种能适应劣质焦化蜡油(CGO)的加氢精制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大、酸性适宜、活性组分分散性好等特点。在小型加氢精制装置上对该催化剂的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原料适应性强,可以适用于较劣质的焦化蜡油,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1 500 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好的活性稳定性。
三元复合载体催化剂的加氢脱芳性能研究
施岩 王海彦 姜旭 顾永和
2010, 41(3):  45-50.  doi:
摘要 ( 1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不同配比的TiO2-ZrO2-SiO2三元复合载体并对其加氢脱芳性能进行了比较。XRD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不同摩尔配比的三元复合载体均具有一定的晶型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在反应温度320 ℃、压力3 MPa、体积空速2 h-1、氢油体积比为500的条件下,n(Ti):n(Zr):n(Si)为3:1:4的复合载体催化剂的加氢脱芳效果最佳,脱芳率为82.51%。
油品与添加剂
采用高桥加氢基础油开发上海通用汽车装车机油
杨慧青
2010, 41(3):  51-56.  doi:
摘要 ( 1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桥加氢基础油开发的上海通用汽车装车机油,通过OEM要求的全部发动机台架试验,取得API GF-4和GM9986231认可,表明高桥加氢基础油加剂后完全能够满足目前最高档次汽油机油的性能要求。台架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研制产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高温清净性和低温分散性、抗磨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相当。
一种苯三唑衍生物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仇建伟 李建明 何忠义 周旭光
2010, 41(3):  57-59.  doi:
摘要 ( 19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润滑油添加剂苯三唑衍生物(BTDC),使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该剂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利用PDSC法和旋转氧弹法评价了其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BTDC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极压性能以及减摩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协同性能,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加氢基础油添加剂。
含羟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黄伊辉 李芬芳 尤建伟
2010, 41(3):  60-64.  doi:
摘要 ( 18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2-乙羟基-吗啡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MCT)和2-乙羟基-二正丁胺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DCT)两种添加剂。考察了HMCT和HDCT在菜籽油中的油溶性、抗腐蚀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菜籽油对这两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可有效提高菜籽油的摩擦学性能。含有吗啡啉结构的HMCT抗磨性能优于含有二正丁胺基结构的HDCT,两种添加剂的减摩性能相当。
设备及防腐
环烷酸腐蚀试验方法及新型试验装置的建立
程学群 刘小辉 李 明 李晓刚
2010, 41(3):  65-68.  doi:
摘要 ( 19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高温环烷酸腐蚀的机理、影响因素和腐蚀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认为原油类型和组成、操作温度、设备材质、流速流态、操作时间等对环烷酸腐蚀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最新研究进展,设计并建立了一套模拟高温、高流速状态的环烷酸腐蚀模拟装置,可实现原油在450 ℃下以100 m/s的流速冲刷样品的试验条件。
控制与优化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应条件优化
索红波 蒋晓 胡燚 苏国东
2010, 41(3):  69-73.  doi:
摘要 ( 20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La改性HZSM-5分子筛为乙醇脱水催化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点,考察原料液乙醇质量分数、反应温度、空速和催化剂粒径等四个因素对乙烯产率的影响。以正交实验结果作为训练样本,采用RBF神经网络对乙醇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进行仿真模拟,并用穷举法求出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由神经网络仿真模拟出的三维图可以直观地体现各个反应条件对乙烯产率的影响。在反应温度250℃、空速0.5 h 1、原料液乙醇质量分数74%、催化剂70目的最佳反应条件下,神经网络模拟产率为98.87%,与实验结果97.12%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为-1.77%。
节能
加氢裂化装置高压换热流程火用损分析与改进
叶剑云 陈清林 张冰剑 高学农
2010, 41(3):  74-78.  doi:
摘要 ( 18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内某加氢裂化装置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流程模拟软件PRO/II对加氢高压换热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火用分析,借助能级-热量(ε-Q)图,找出换热过程瓶颈。分析结果表明,原有的换热流程循环氢与原料油的热量分配比例不合理,循环氢载热量达31.49 MW,占反应物总需热的61.3%,导致循环氢加热炉的出口温度高达442 ℃,与仅306℃的原料油混合造成混合火用损达1.304 MW。优化方案中通过调整高压换热网络物流换热次序,循环氢与原料油换热量分配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53.2%和46.8%调整至40.0%和60.0%,优化后的流程提高能量回收率,减少了加热炉负荷,传热火用损减少了0.061 MW,混合火用损则减少了1.229 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