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1-12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工工艺
国内外延迟焦化技术对比
李出和
2010, 41(1): 1-5. doi:
摘要
(
20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内外延迟焦化装置的原料、操作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安全环保设计等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国内目前延迟焦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国内延迟焦化技术的改进建议,诸如最大限度提高馏分油收率,采用降低循环比和缩短生焦时间的措施提高处理能力,采用馏分油循环技术改善产品分布,提高加工劣质渣油的适应性等。
超声波在高酸原油酯化脱酸中的应用研究
谢丽 张伟 李子锋 慕旭宏
2010, 41(1): 6-10. doi:
摘要
(
18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超声波技术应用到高酸原油酯化反应脱酸中。以甘油为酯化脱酸剂,研究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超声功率对多巴高酸原油自催化酯化反应脱酸的影响,并与磁力搅拌作用下的脱酸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醇酸摩尔比为6、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30min、超声功率90W的条件下,多巴原油酸值可由4.74mgKOH/g降到0.21mgKOH/g,脱酸率高达95.6%。在反应温度220℃下,超声处理的脱酸效果优于磁力搅拌,超声处理后的油样性质变化不大。
甲醇与C4烯烃共裂解制备乙烯和丙烯
张飞 刘莹莹 张新元 张明森
2010, 41(1): 11-15. doi:
摘要
(
20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甲醇与C4烯烃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共裂解制备乙烯和丙烯,对共裂解进行了原料分压不变和催化剂负荷不变两种偶合方式的假设,针对不同偶合方式下二者共裂解产物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与C4烯烃共裂解对副产物甲烷、碳氧化合物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甲醇转化的诱导期缩短,C4烯烃的转化得到促进,C5以上烃类的含量相对增加。通过两种偶合方式的对比得出,与保持原料分压不变的偶合方式相比,保持催化剂负荷不变的偶合方式更有利于丙烯的生成。
多元料浆气化技术在石油炼制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罗进成 贺根良 郑亚兰 门长贵
2010, 41(1): 16-20. doi:
摘要
(
19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石油炼制行业存在的缺乏廉价氢源、高硫石油焦品质下滑和炼油废水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将传统石油加氢工艺与新型多元料浆气化技术结合并分析这一方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多元料浆气化技术应用于石油炼制行业可以解决石油炼制过程中廉价氢来源问题,以及石油炼制副产物石油焦品质恶化、常规利用易造成环境污染、炼油废水量大且处理困难的问题。以石油焦和废水为原料的多元料浆气化技术成熟,易于实现与炼化装置的对接。
延迟焦化加热炉炉管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
张力 张政伟
2010, 41(1): 21-25. doi:
摘要
(
2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不同时期加工的延迟焦化原料的四组分含量及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以及对辐射炉管结焦前后加热炉操作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延迟焦化原料是一种饱和烃、胶质及沥青质含量高、芳烃含量低的易结焦渣油,在操作中宜采用较大循环比来提高芳烃与沥青质的比例,保证辐射炉管内冷油流速,控制好炉管壁温度,减缓加热炉炉管结焦,同时要对原料性质进行监控分析。
HF-101原油脱钙剂的工业应用研究
张花 张宇 刘红燕 王丽芬
2010, 41(1): 26-30. doi:
摘要
(
1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大港油田集团油田化学有限公司研制的HF-101脱钙剂对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掺炼的杜巴原油脱钙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评价及工业试验。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在剂钙比为2:1、注水量为5%、电脱盐温度130 ℃、破乳剂加量30 ?g/g的条件下原油脱钙率达到90.89%~91.43%,显示了良好的脱钙效果。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HF-101脱钙剂后原油中的钙平均脱除率可达到90.89%,脱后原油的平均钙含量为24.81 ?g/g;原油的灰分由脱钙前的0.065%降至0.030%左右;原油的盐含量和含水量也大幅度下降。并且使用HF-101脱钙剂可使电脱盐装置的操作电流下降50%,具有较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催化剂
贯穿性框架式渣油脱金属催化剂氧化铝载体的研究
王鼎聪 刘纪端
2010, 41(1): 31-35. doi:
摘要
(
20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制备具有框架式结构的纳米氧化铝载体,在该载体上浸渍钼、镍活性金属制得渣油脱金属催化剂,其孔体积为1.650 cm3/g、比表面积为407 m2/g、平均孔径为16.2 nm。在渣油加氢反应条件下,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脱金属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金属Ca、V可以均匀沉积在该介孔氧化铝载体上,并在载体内部孔道形成棒状粒子沉淀,运转3 000 h后,共沉积了19.0%的金属,孔体积为0.793 cm3/g,孔隙率为80.4%,大于10 nm孔道占95.3%,显示了这种载体的孔道结构有利于沥青质胶团的贯穿性扩散。 沉积在二级纳米自组装体制备的高贯穿性介孔氧化铝上。
介孔材料改性及其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考察
陈昌伟 吴文娟 江正红 施力
2010, 41(1): 36-39. doi:
摘要
(
1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几种分子筛催化剂对芳烃中微量烯烃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介孔材料催化剂的脱烯烃效果较好。对介孔材料催化剂进行酸性调变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介孔材料催化剂进行脱烯烃效果对比,XRD和I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介孔材料催化剂表面的L酸浓度显著增大,提高了芳烃中烯烃杂质的脱除效果,并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P和NTA对Co-Mo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周慧波 张舜光 侯凯湖
2010, 41(1): 40-44. doi:
摘要
(
15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TiO2-Al2O3复合氧化物为载体分别制备了一系列添加助剂P和螯合剂NTA的Co-Mo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BET、TPR和SEM表征。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考察了助剂P、螯合剂NTA对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P和NTA可有效改善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状态,NTA能够减弱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活性组分的还原,从而有利于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的提高。
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徐景芳 杨向平 苟国强 田原宇
2010, 41(1): 45-48. doi:
摘要
(
18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络合沉淀法合成了铜铬催化剂,用于催化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反应过程。以甲醇的时空产率为指标,研究了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最佳的制备条件为:铜铬摩尔比1:1、沉淀和老化温度40 ℃、沉淀反应时间3 h、老化时间3 h、干燥温度120 ℃、干燥时间13 h、焙烧温度340 ℃,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铜铬催化剂连续运转150 h后甲醇时空产率仍然能达到98 g/(L·h),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基础研究
不同扩孔方法对催化剂载体氧化铝孔结构的影响
李广慈 赵会吉 赵瑞玉 刘晨光
2010, 41(1): 49-54. doi:
摘要
(
2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采用扩孔剂法和水热处理法对氧化铝载体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扩孔方法对氧化铝载体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扩孔剂对氧化铝孔结构影响不同。扩孔剂聚丙烯酰胺加入量(w)为15%,800 ℃焙烧后可得到平均孔径为14.3 nm的氧化铝载体;加入一定量的扩孔剂NH4HCO3,控制n(HCO-3)/n(Al3+)=0.75,经高温焙烧后可制得平均孔径为10 nm的介孔氧化铝;在140 ℃下对氧化铝进行水热处理,发现不同的水热处理时间对氧化铝孔结构有显著影响;同时孔结构随焙烧温度的不同呈规律性的变化。
剪切温度对橡胶粉-沥青体系热降解规律的影响
张小英 徐传杰 张玉贞
2010, 41(1): 55-58. doi:
摘要
(
19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橡胶粉-沥青体系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溶解度、高温性质方面研究了剪切温度对橡胶粉-沥青体系热降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剪切温度的升高,橡胶粉-沥青体系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向小分子方向发展,溶解度增加,复合模量降低,相位角增加,粘度降低,软化点降低。可以通过剪切温度和剪切时间的互补关系实现可控降解。
环境保护
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来自FCC催化剂生产中含氨废水
高会杰 李志瑞 黎元生
2010, 41(1): 59-61. doi:
摘要
(
17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富集驯化的短程硝化和反硝化活性污泥脱除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中的NH3-N。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在775 ~1 090 mg/L波动,硝化过程水力停留时间 24 h,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5 mg/L,硝化产物以亚硝态氮为主,氨氮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分别稳定在95%和96%以上;反硝化过程中当m(C)/m(N)为3:1、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时,总氮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
水-剂-空气法处理油田油泥技术的研究
李建柱 李晓鸥 刘洁 李东胜
2010, 41(1): 62-66. doi:
摘要
(
14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剂-空气法对胜利油田油泥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实验助剂,考察浆化液中助剂浓度、空气量、液固比、浆化时间、温度、搅拌速率等对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YN-1型助剂,在温度60 ℃、浆化液中助剂质量分数为5%、浆化液与油泥质量比(即液固比)为5:1、通入空气量0.4 m3/h、浆化时间40 min、搅拌速率250 r/min的最佳条件下对油泥进行多次平行处理,处理1次后的油收率基本稳定在92.45%左右。对油泥浆化处理2次,然后用适量60 ℃的水洗涤处理后的泥,并气浮10 min,如此重复2次后泥中的残油量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节能
催化裂化装置节能降耗措施分析和实施
黄风林 黄勇 马敬 刘菊荣
2010, 41(1): 67-71. doi:
摘要
(
18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塔西南石化厂催化裂化装置实际操作参数为依据,通过标定分析装置的物料平衡、热量平衡、操作状态和催化剂的使用状况,探讨反应-再生系统运行不佳和能耗偏高的主要原因,实施降低主风流量和辅助燃烧室瓦斯用量,改善催化剂再生环境,规范、优化余热锅炉操作等节能降耗技术措施,使装置能耗下降了23.69%
3.2 Mt/a加氢处理装置节能途径可行性分析与探讨
王武海 吕浩 穆海涛 戴天林
2010, 41(1): 72-76. doi:
摘要
(
20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氢处理装置的设计能耗与标定能耗,分析装置标定能耗降低的影响因素。根据装置的运行情况,提出了在一台往复压缩机上装备Hydrocom气量无级调节控制系统、用0.45MPa蒸汽替代1.0MPa蒸汽进行伴热和高压贫胺液增压泵改造三项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并从理论上分析与探讨了节能改造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