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5-12
加工工艺
煤炭直接液化油品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
吴秀章 石玉林 马辉
2009, 40(5):  1-5.  doi:
摘要 ( 20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神华上湾煤直接液化油品进行了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煤液化重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可以生产出煤液化需要的供氢溶剂;煤液化轻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中间馏分油的十六烷值低、密度高,还需进一步加工。加氢改质是一种有效改善油品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加氢改质后小于150 ℃石脑油馏分是很好的催化重整原料,大于150 ℃柴油馏分性质满足环烷基原油生产的轻柴油国家标准;加氢改质柴油馏分对十六烷值改进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添加1 000 g/g的十六烷值改进剂可以生产出满足欧Ⅱ排放标准的柴油产品。
重油在高油剂混合能量条件裂化反应的研究
卢文成
2009, 40(5):  6-11.  doi:
摘要 ( 1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提升管型催化裂化中试装置上考察了常规反应条件与高油剂混合能量反应条件对重油催化裂化轻质油收率、液体收率、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件相比,在缩短反应时间、增大催化剂与油剂混合能量的高油剂混合能量反应条件下,可以使轻质油收率和液体收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油剂混合能量反应条件能够更好地裂化环烷烃及环烷基等结构基团。
Ni/HZSM-5上裂解汽油选择加氢裂化的研究
庆绍军 高志贤
2009, 40(5):  12-16.  doi:
摘要 ( 22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连续流动固定床装置上,探讨了非贵金属Ni/HZSM-5催化剂对裂解汽油选择加氢裂化反应的特征,考察了镍含量、温度、压力、空速及氢烃体积比等参数的影响。随镍含量的增加,裂解汽油中C6+非芳烃转化率先增加后减小,镍含量为2.1%左右较为适宜。工艺条件中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大,空速次之,氢烃体积比最小。在380 ℃、3.0 MPa、质量空速1.245 h-1、氢烃体积比1 000的条件下,以镍含量为2.1%的Ni/HZSM-5为催化剂,65 h内裂解汽油中C6+非芳烃组分转化率保持在95%以上,而芳烃转化率仅有13%; 加氢裂化产物中,C2+正构烷烃达80.96%,其中丙烷60.71%,而甲烷和异构烷烃较少。这表明非贵金属Ni/HZSM-5催化剂可高选择性地裂化C6+非芳烃,适用于裂解汽油加氢裂化制备芳烃联产低碳烷烃。
外加磁场对催化裂化柴油氧化脱硫作用的研究
李保山 金昂卉 张月生 庞新梅
2009, 40(5):  17-20.  doi:
摘要 ( 18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石油醚为溶剂,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配制成模拟油,在螺线管磁场中对油品进行氧化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以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当电流强度为11 A、剂油比3.0、反应温度0 ℃、反应时间60 min时,模拟油中的硫含量可以从1 000μg/g降至118 μg/g。对于硫含量为5 647μg/g的催化裂化柴油(25 mL),在氧化剂过氧化氢(30%)用量5 mL、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0 ℃、螺线管电流强度为11 A的条件下,催化裂化柴油的平均脱硫率为70.3%;而无磁场时催化裂化柴油的平均脱硫率为67.2%。
MgO固体碱催化脱酸工艺研究
张书红 王子军 崔德春
2009, 40(5):  21-24.  doi:
摘要 ( 20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固定床评价装置上对MgO进行了环己基甲酸脱酸试验,考察了温度、空速和催化剂颗粒尺寸对MgO催化脱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MgO的催化脱酸率和非催化脱酸率在较低空速下降低,在较高空速下逐渐增加;MgO的催化脱酸率和非催化脱酸率在335~365 ℃范围内均随空速的增加而降低;在反应过程中降低反应系统的压力有利于MgO的催化脱酸反应。
大比例掺渣下稠油焦化运行的问题及对策
王航空 张梅 李华
2009, 40(5):  25-27.  doi:
摘要 ( 22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稠油焦化装置大比例掺炼劣质渣油的经验,针对焦粉携带、油气线结焦、轻油收率降低及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转等问题,对装置操作进行了优化调整和技术改造,使大掺渣率生产时蜡油收率小于8%,同掺渣率时汽油+柴油收率提高约4.5个百分点,掺渣率小于20%时轻油收率大于80%。同时,减少了焦粉携带,保证了装置长周期运行。
催化剂
Pt/MxOy-SiO2介孔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正己烷芳构化性能
张玉红 薛炼 马爱增
2009, 40(5):  28-32.  doi:
摘要 ( 17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硅介孔分子筛SBA-15材料合成的基础上由Al2O3、BaO和K2O改性合成了Al2O3-SiO2 、BaO-Al2O3-SiO2和K2O-Al2O3-SiO2介孔复合氧化物,通过低温N2吸附、XRD、电镜等表征发现它们具有与SBA-15相似的有序介孔孔道结构。同时考察了由它们制备的Pt/MxOy-SiO2催化剂的正己烷芳构化性能,发现Pt/MxOy-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芳构化性能,其芳烃产率和液体收率都高于传统铂铼重整催化剂。
微波法合成含磷MCM-41分子筛及催化性能研究
李凤艳 崔苗 孙艳茹 刘欣然
2009, 40(5):  33-37.  doi:
摘要 ( 20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含磷MCM-41分子筛。运用XRD、SEM、NH3-TPD、BET、NMR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分子筛主要有弱酸和中强酸中心,无强酸中心,酸量为0.349 ~0.553 mmol/g;磷原子已经成功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分别选用1,3,5-三异丙基苯和正十四烷作为反应物,使用自动微反装置,对分子筛进行催化活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含磷MCM-41分子筛为催化剂,1,3,5-三异丙基苯的转化率为87.1%,正十四烷的转化率为56.2%,均高于MCM-41分子筛为催化剂时的转化率。
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余济伟 任立国 张晓丽 高文艺
2009, 40(5):  38-42.  doi:
摘要 ( 22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膨化淀粉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的部分炭化制备新型碳基固体强酸催化剂,研究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在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乙醇与油酸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XRD分析和酸碱电位滴定结果表明,膨化淀粉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的部分炭化生成含高密度-SO3H基的芳香碳薄层组成的无定形碳。新型碳基固体强酸在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乙醇与油酸摩尔比为8、催化剂与油酸质量比为5.0%、回流反应6 h的条件下,油酸乙酯收率可达到83.78%。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活性下降很小。
设备及防腐
酯化高酸原油的腐蚀性研究
李子锋 田松柏 王子军
2009, 40(5):  43-47.  doi:
摘要 ( 18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石油酸酯和酯化高酸原油的热稳定性及腐蚀性规律。结果表明,石油酸酯在高温下会发生一定的分解,但石油酸经酯化后可有效抑制腐蚀,缓蚀率达95%以上;酯化降酸抑制腐蚀的程度与酯化高酸原油中金属羧酸盐含量有关,通过脱除原油中的金属羧酸盐及采用稳定的非均相催化剂,可降低石油酸酯分解反应速率,达到抑制腐蚀的目的。
控制与优化
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营优化
罗向龙 张高博 王智 华贲
2009, 40(5):  48-52.  doi:
摘要 ( 18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SPS)具有多个动力产汽点且距离较远、各动力产汽点产供汽参数和成本不同的特点,在传统SPS能量转换环节运营优化的基础上,提出SPS能量转换环节和传输环节集成优化的策略,建立大型石化企业SPS能量转换环节和能量传输环节集成运营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对某大型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建立模型并求解得到了产汽成本和传输费用综合最优的优化运营方案,与原有的计划运行方案相比,优化运营方案可节约运行成本2.8%。
节能
大型化连续重整装置的节能设计
张方方
2009, 40(5):  53-56.  doi:
摘要 ( 1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厂连续重整装置的设计为例,分析了连续重整装置各单元的能耗分布。从优化连续重整装置的原料、提高加热炉燃料利用率、降低压缩机能耗等方面探讨了降低连续重整装置能耗的设计。通过采取多种优化设计,使连续重整装置的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
油品与添加剂
生物柴油低温凝固机理探讨
孙玉秋 陈波水 孙玉丽 方建华
2009, 40(5):  57-60.  doi:
摘要 ( 2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菜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和花生油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分布和含量;采用多功能低温性能测定仪和旋转粘度计研究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及粘温性。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与其脂肪酸甲酯相对含量关系密切;温度高于生物柴油冷滤点时,其表观粘度与温度关系不大;温度低于生物柴油冷滤点时,其表观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随温度降低,生物柴油中析出针状蜡晶,并逐渐聚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将液态的生物柴油吸附于其中,使生物柴油整体上失去流动性。
低温流动性改进剂配伍性对催化裂化柴油冷滤点的影响
程丽华 赵基钢 沈本贤
2009, 40(5):  61-65.  doi:
摘要 ( 19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三种市售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T1,T2,T3)对两种催化裂化柴油(柴油A、柴油B)的低温流动性的改善效果。在T2添加量为1 000 μg/g的条件下,两种柴油的冷滤点分别下降了21 ℃和12 ℃。在T2 添加量为1 000 μg/g的基础上,加入酰胺化物助剂D,当助剂D的添加量为100 μg/g时,柴油A的冷滤点上升了3 ℃,柴油B的冷滤点下降了4 ℃。采用XRD、气相色谱方法对柴油B以及蜡晶的碳数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及其与助剂D复配均可以促进低碳数正构烷烃的析出,助剂可与部分蜡晶形成小晶粒的共晶体,使柴油低温流动性得到改善。
高聚物型减阻剂减阻性能的研究
富雯婷 管民 李惠萍 胡子昭
2009, 40(5):  66-69.  doi:
摘要 ( 19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聚物减阻剂的减阻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高聚物减阻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起始点的管壁切应力τw*、减阻剂添加量、雷诺数及高聚物减阻剂的降解对减阻效果的影响。根据高聚物减阻剂的摩阻系数与雷诺数关系曲线,拟合得到高聚物减阻剂的斜率增量δ。结果表明,减阻剂的减阻率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提高;减阻剂的均方回转半径Rg越大,减阻起始点要求的管壁切应力τw*值越小,减阻效果越好;减阻剂的减阻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减阻剂的斜率增量δ越大,减阻效果越好;高聚物减阻剂在一定剪切力下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使减阻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