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9-11-12
加工工艺
从石脑油和轻烃资源增产汽油的技术及措施
马爱增 于中伟 张秋平 蔡迎春
2009, 40(11):  1-7.  doi:
摘要 ( 17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从石脑油和轻烃生产汽油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重整的类型、加工方案等对汽油辛烷收率均有较大影响,通过选择催化剂和优化反应条件等可以实现汽油辛烷收率的增加;轻石脑油异构化可以显著提高汽油辛烷收率;非临氢改质技术不仅可以将碳四等轻烃转化为优良的汽油调合组分,同时还可生产车用液化气,是提高轻烃资源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
预硫化加氢催化剂石蜡钝化工艺研究
杨春亮 张权辉 董群
2009, 40(11):  8-11.  doi:
摘要 ( 19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脱水、脱芳烃的固体石蜡对预硫化加氢催化剂进行钝化处理,考察了石蜡用量、钝化时间、钝化温度对加氢催化剂钝化效果的影响。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固定床连续微反装置对钝化前、后的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同时以ONU自热测试装置对钝化的催化剂自热最高温度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钝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石蜡对预硫化加氢催化剂进行钝化处理是可行的,最佳的钝化工艺条件为:石蜡与催化剂的质量比15%,钝化时间10~15min,钝化温度60℃。该工艺操作简单,可有效抑制催化剂的自热反应,并能保持催化剂的活性,易于活化。
催化裂化汽油纤维膜氧化萃取-光催化氧化组合工艺超深度脱硫的研究
徐亚荣 王磊 沈本贤 蔡海军
2009, 40(11):  12-15.  doi:
摘要 ( 15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纤维膜氧化萃取-光催化氧化组合超深度脱硫工艺对催化裂化汽油(FCC汽油)进行精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FCC汽油中硫醇硫、硫醚硫、噻吩硫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操作的适宜条件为常压、萃取温度30℃、剂油体积比1:1.5;光催化氧化操作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30~40℃、反应时间1h。在以上操作条件下,精制油中的硫含量为8.7μg/g,达到欧V排放标准对汽油硫含量的要求,油收率超过95%。
RFCC汽油氨水液-液脱臭法
史英君
2009, 40(11):  16-19.  doi:
摘要 ( 20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油氨水液-液脱臭新方法。以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RFCC汽油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以26%~28%的氨水为溶剂,在油中加入B32助剂10?g/g(占汽油),在氨水中加入C32催化剂15?g/g(占汽油),氨水用量为0.6%(占汽油质量分数),沉降时间约为5 h的条件下可使催化裂化汽油的博士试验合格,并且对汽油其它指标无不良影响。氨水液-液脱臭法的最大优点为原料油不需要进行预碱洗,且操作费用低廉,氨水可回收重复利用。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苯酚与环己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杨玉莲 刘丹 桂建舟 孙兆林
2009, 40(11):  20-23.  doi:
摘要 ( 2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SO3H-功能化离子液体[HSO3-bmim]HSO4催化苯酚与环己醇的烷基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子液体用量、反应物摩尔比等因素对烷基化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考察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0℃、n(苯酚):n(环己醇):n(离子液体)=14:10:1、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可达到75.7%,对环己基苯酚的选择性为61.6%,且离子液体重复使用3次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催化剂
硅烷化处理对HZSM-5分子筛芳构化性能的影响
赵永华 王海彦 魏民
2009, 40(11):  24-27.  doi:
摘要 ( 18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源,对HZSM-5进行硅烷化处理。考察硅烷含量对分子筛酸分布、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烷含量的增加,分子筛表面L酸量基本没有变化,B酸量逐渐减小;液相产品中芳烃含量逐渐提高,且分子筛稳定性提高,硅烷的适宜量(以硅烷和分子筛的投料比计)为37.0%。
聚丙烯催化剂内给电子体9,9-双(乙酸甲酯基)芴的合成与表征
许招会 魏旺 廖维林 王甡
2009, 40(11):  28-31.  doi:
摘要 ( 17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自制的9,9-双羟甲基芴(BHMF)和乙酸酐为原料,以碘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9,9-双(乙酸甲酯基)芴,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9,9-双(乙酸甲酯基)芴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逐一归属。实验结果表明,合成9,9-双(乙酸甲酯基)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BHMF):n(乙酸酐):n(碘催化剂)=1.0:6.0:0.016,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9,9-双(乙酸甲酯基)芴收率可达78.6%,产品纯度为98.7%。
设备及防腐
常减压蒸馏装置加工高硫原油的风险与对策
黄卫强
2009, 40(11):  32-35.  doi:
摘要 ( 17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硫原油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部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使生产装置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安全运行。通过炼制相对低廉的高硫原油,提高炼化企业的效益。
不锈钢粉末烧结滤芯脱除FCC油浆中催化剂粉末中试研究
杜怀明 罗容珍 李冬怀
2009, 40(11):  36-39.  doi:
摘要 ( 18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重油催化裂化油浆中大量残留催化剂颗粒限制了其作为高附加值产品应用的问题,采用不锈钢粉末烧结滤芯作为过滤介质,以分馏塔380 ℃重油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进行过滤净化中试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在一个多月的运行和调试过程中,装置运行平稳,对油浆净化效果好,系统过滤效率在95%以上。油浆中灰分含量从2 000~3 000 μg/g降低到100 μg/g以下,可以满足各行业对油浆灰分的要求,增加了油浆的综合利用价值。
油品与添加剂
橡胶籽生物柴油与橡胶材料的相容性研究
秦敏 陈国需 许世海
2009, 40(11):  40-43.  doi:
摘要 ( 19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橡胶籽生物柴油与氟橡胶、丁腈橡胶等8种橡胶材料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橡胶样品在橡胶籽生物柴油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物性变化(质量、体积、表面边长增大,硬度发生变化),变化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氟橡胶;对比研究橡胶籽生物柴油、调合橡胶籽生物柴油及常规柴油对橡胶材料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品中橡胶籽生物柴油含量越低,橡胶材料质量、体积、硬度等物性变化越小;对调合橡胶籽生物柴油与典型车辆用O型密封圈相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对不同含胶率的丁腈橡胶与橡胶籽生物柴油的相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含胶率不同,丁腈橡胶物性变化也不同,可以通过调整橡胶材料的含胶率来减少橡胶籽生物柴油对其质量、体积、硬度等物性变化的影响。
国产费-托合成燃料用于喷气燃料馏分的试验研究
薛艳 王树雷 曹文杰 张怀安
2009, 40(11):  44-47.  doi:
摘要 ( 20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国产煤F-T合成燃料的组成和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国产煤F-T合成燃料用于我国喷气燃料馏分的可行性,并为其作为喷气燃料组分使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结果表明,从国产煤F-T合成燃料中截取的煤油馏分主要由链烷烃和一环环烷烃组成,油样中只含有极少的单环芳烃,没有双环和三环芳烃存在。该馏分的密度、冰点等理化指标不符合3号喷气燃料规范要求,虽然尚不能作为喷气燃料使用,但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可作为现用喷气燃料的搀兑组分,其低硫、低氮、低芳烃含量以及热安定性好等特点,有助于改善喷气燃料的热安定性,降低污染物排放。
应用降粘剂提高大港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
张付生 张怀斌 汪芳 卜家泰
2009, 40(11):  48-51.  doi:
摘要 ( 18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大港官109-1断块稠油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油藏高温、高矿化度及水驱采出程度低的特点,研制出一种降粘剂。在含水量大于30%及降粘剂加入量大于1 000 mg/L(占油水总质量)的条件下,能使油水体系形成稳定的O/W乳液,降粘率大于97%,且降粘剂的存在对采出液的破乳脱水没有负面影响。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降粘剂驱油体系比水驱体系稠油采收率提高22%以上,说明使用降粘剂可降低油藏稠油粘度,改善水/油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明显改善水驱效果。
含硼苯并噻唑酯类化合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尤建伟 李芬芳 黄伊辉
2009, 40(11):  52-56.  doi:
摘要 ( 17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两种含不同烷基链的含硼苯并噻唑酯类化合物,即二正己氧基-2-[(2-苯并噻唑基)硫代]乙氧基甲硼烷(BNS-1)和二环己氧基-2-[(2-苯并噻唑基)硫代]乙氧基甲硼烷(BNS-2)。分别考察了其油溶性及抗腐蚀性能。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在菜籽油(RSO)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磨斑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含硼苯并噻唑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和抗腐蚀性能,可以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承载能力;BNS-2比BNS-1的减摩抗磨作用更为突出,说明含硼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随分子结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分子内存在环烷基的该类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摩擦学性能。
分析与评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辽河稠油减压渣油脱油沥青中戊烷含量
孙显锋 许志明 薛鹏 赵锁奇
2009, 40(11):  57-60.  doi:
摘要 ( 17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辽河稠油减压渣油高软化点脱油沥青中戊烷的含量,确定了色谱的测定条件,研究了气液相比、平衡时间、平衡温度等因素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在戊烷质量分数为0~12.94%范围内,戊烷色谱峰面积和质量分数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19%~104.66%,戊烷的检测限为0.11%。采用该方法测得辽河稠油减压渣油高软化点沥青中戊烷质量分数小于0.5%。
优化与控制
加氢改质轻脱沥青油生产优化
黄灏 傅徐刚 周太云 郑军
2009, 40(11):  61-64.  doi:
摘要 ( 2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石蜡基南阳、江汉混合原油的减压渣油掺入到中间基管输原油的减压渣油中,拓宽了丙烷脱沥青的原料。丙烷脱沥青工艺通过提高混合溶剂中C4含量,同时提高沉降塔顶温度,获得加氢改质料轻脱沥青油质量和收率二者兼顾的生产优化效果。根据轻脱沥青油对糠醛的临界溶解温度调整糠醛精制装置的剂油比、塔顶温度和塔底温度,通过选用适宜的加氢改质反应温度、降低酮苯溶剂水含量、使用助滤剂等措施,提高了脱蜡油的收率。采用以上优化措施后,从拓宽原料的轻脱沥青油可以生产重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并且综合收率有所提高。
应用PIMS模型优化蜡油加工方案
黄广萍 梁彬华
2009, 40(11):  65-69.  doi:
摘要 ( 17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运用PIMS模型优化蜡油加工方案。对影子价格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油价下,增加外购蜡油及加氢裂化尾油的出厂量,可以提高整体加工效益。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对比分析发现,蜡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的负荷变化存在联动关系,采用PIMS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各个蜡油加工装置的原料分配比例,实现优化加工方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