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5-12
催化剂
焦化汽柴油混合加氢精制组合催化剂的研究
张孔远 刘勇军 郭振莲 姚媛媛
2008, 39(5):  1-5.  doi:
摘要 ( 20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成型载体浸渍法制备出了NiMoW/Al2O3-TiO2焦化汽柴油混合加氢精制催化剂和NiMo/Al2O3脱硅报护剂,并对组合催化剂进行了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组分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载体中TiO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堆积密度增大,侧压强度略有降低,孔容和比表面积减少,总酸量降低。当TiO2质量分数大于5%时,出现TiO2的锐钛矿晶相峰。TiO2改性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加氢活性。制备的焦化汽柴油加氢脱硅保护剂具有较大的孔容和比表面积,而且孔半径较集中分布在﹥5.0nm的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容硅能力。焦化汽柴油混合加氢精制组合催化剂适宜的加氢工艺条件为:温度340℃,体积空速2.0h-1,氢油体积比500:1,压力6.7MPa。
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催化剂的研制
李凌波 郭兵兵 李勇 刘忠生
2008, 39(5):  6-11.  doi:
摘要 ( 20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制了两种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催化剂FCI-xx及FCI-01,催化剂载体为二氧化硅,FCI-xx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两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在FCI-xx基础上添加一种金属得到FCI-01。FCI-xx适于硫化氢的催化焚烧,最佳催化焚烧操作条件为:预热温度280 ℃、反应温度大于等于320 ℃、氧气过剩系数1.5~2.0、空速4 500~7 500 h-1,在此条件下,当硫化氢进气浓度小于等于3 370 μL/L时,硫化氢的转化率及二氧化硫的生成率均接近100%。FCI-01催化剂对硫化氢和羰基硫均有较好的转化率,适用于SCOT尾气的催化焚烧,其最佳操作参数为:预热温度280 ℃、反应温度350 ℃、空速6 000 h-1、氧气过剩系数1.5~2.0,在此条件下,当硫化氢进气浓度约为2 000 μL/L、羰基硫进气浓度不大于150 μL/L时,硫化氢转化率大于99.9%,二氧化硫生成率为70%~80%,羰基硫转化率高于70%。
改性剂对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苏毅 田辉平 邱中红
2008, 39(5):  12-15.  doi:
摘要 ( 19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测量浆液Zeta电位和粘度的方法,考察了添加改性剂对高岭土浆液性能及FCC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改性剂PN和STP后,催化剂浆液的固含量由19.5%上升到32.0%。在添加适量改性剂的条件下,催化剂的磨损指数由2.4 % /h下降到1.8 %/h,催化剂的轻油微反活性由73.8上升75.7,重油裂化能力得到提高。
正己烷在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的异构化研究
王洋 王海彦 魏民 马骏
2008, 39(5):  16-19.  doi:
摘要 ( 17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XRD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正己烷作为碳源得到了对异构化具有活性的β-Mo2C。通过连续流动固定反应装置,以正己烷为模型反应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氢烃比对β-Mo2C/β沸石催化剂临氢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70~275 ℃、 压力1.0~1.5 MPa、体积空速1.0~1.5 h-1、氢烃体积比200:1的条件下,当正己烷转化率为80%时,选择性和异构体收率分别达到71%和57%。
Co-Mo/SBA-15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温钦武 沈健 李会鹏 赵昕
2008, 39(5):  20-24.  doi:
摘要 ( 19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担载Co-Mo双金属活性组分制备了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XRD、BET表征,担载金属后SBA-15分子筛仍然保持二维晶相结构,比表面积略有下降。用0.5% 二苯并噻吩(DBT)的环己烷溶液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金属负载量的影响及最佳反应条件,并用高硫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评价了催化剂的脱硫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负载Co-Mo(5,25)时,在反应温度360 oC,压力4 MPa,氢油体积比400,空速4.0 h-1的条件下,催化裂化柴油脱硫率最高可以达到95.59%。
加工工艺
减五线馏分生产食品级微晶蜡蒸馏装置运行方案
路锋 赵琳
2008, 39(5):  25-27.  doi:
摘要 ( 19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抚顺石油一厂以减五线馏分为原料生产微晶蜡过程中,对蒸馏装置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及工业应用,生产结果表明:减压炉出口温度由380±1℃提高到385±1℃,净洗油量有原来的35吨/时提高到45吨/时,减五线馏分出口温度由352℃提高到355℃,同时将减压塔、减五线汽提塔吹汽量做以略微调整后,减五线馏分质量达到控制指标,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70#食品级微晶蜡。
原油脱金属剂GYF性能的实验研究
胡廷平 许国平 程四清
2008, 39(5):  28-31.  doi:
摘要 ( 20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SH-Ⅱ型电脱盐试验仪上对原油脱金属剂GYF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混合强度、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及脱金属剂与金属摩尔比对金属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剂与金属摩尔比为1.5~2.0,温度为120 ℃,停留时间为40 min,混合强度为2 000 r/min的条件下,钙脱除率大于91%,铁脱除率大于70%,镍脱除率大于60%。同时,脱金属剂GYF中含有的特殊基团可显著提高卟啉态金属的脱除效果。
基础研究
原位硫化热重分析用于CoMo/γ-Al2O3 系加氢催化剂表征研究
徐广通 方胜良 孙淑玲
2008, 39(5):  32-35.  doi:
摘要 ( 2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原位硫化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氧化铝负载的氧化态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在H2S/ H2氛围下的热重行为。通过硫化过程的增重值可计算出催化剂的相对硫化度,并与微反装置测定的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HDS)进行了关联分析,发现催化剂相对硫化度与其HDS活性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比较了微反装置硫化和热重原位硫化的硫化态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热重原位硫化的催化剂活性相微观形貌及活性相特征统计结果与微反硫化的硫化态催化剂相似。原位硫化热重分析可以作为快速筛选、评价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工具。
高环烷烃铝材轧制基础油氧化安定性能的研究
周亚军 刘金标
2008, 39(5):  36-39.  doi:
摘要 ( 20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了一种低硫、低芳烃铝材轧制基础油,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分析了它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芳烃含量,在SH0206变压器油氧化安定仪上测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了油品氧化前后官能团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基础油为高环烷烃基础油,其氧化安定性较差,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了酸、酯;在基础油中添加酚类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能明显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且两种抗氧剂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
油品与添加剂
高效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研的研制
刘泉山 刘维民 徐小红 谢建海
2008, 39(5):  40-44.  doi:
摘要 ( 19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通过添加剂类型筛选及合成工艺优化确定了柴油润滑性添加剂RHY1601的工艺条件,并将该剂加入柴油中进行了润滑性能评定。结果表明,在柴油中加入该剂,尤其是在低硫、低芳柴油中加入该剂可明显提高柴油的润滑性能。
柴油抗蜡沉积剂筛选试验
史英君
2008, 39(5):  45-49.  doi:
摘要 ( 2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通过低温储存试验,筛选出一种具有抗蜡沉积作用的助剂,将其与降凝剂调配成复合降凝剂,可抑制加剂轻柴油的蜡沉积现象。通过变温储存试验可知,采用搅拌与倒罐的措施可使复合降凝剂的抗蜡沉积能力完全恢复,最佳倒罐时间为15~16时。
渤海直馏柴油碱洗染色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延臻 刘洪安 杨普江
2008, 39(5):  50-53.  doi:
摘要 ( 20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同的碱液对渤海某原油所产直馏柴油进行碱洗,发现在有水和碱性条件下,该柴油变红,采用液相色谱法对该柴油进行分离、富集,得到引起该柴油碱洗变红的染色物质,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发现引起柴油碱洗染色的物质结构中含有酚基、羰基、腈基或异氰酸酯基等结构,具有与酚酞结构类似的双酚型结构。研究还发现,采用氧化铝或活性炭吸附可以将染色物质脱除。
纳米硼酸铜的表征与在水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
龚斌 陈波水 娄方 方建华
2008, 39(5):  54-58.  doi:
摘要 ( 2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对油酸钠修饰硼酸铜纳米颗粒的形貌、物相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的硼酸铜纳米粒子粒径为60~90 nm,并能在水中均匀分散。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硼酸铜纳米粒子在水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摩斑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1% 2.5%的油酸钠修饰硼酸铜纳米粒子,可使水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抗磨减摩性能也有较大提高。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蚀球磨斑表面的化学成分,在摩擦副表面检测出Cu,B,Fe等的氧化物,硼酸铜纳米粒子沉积在摩擦表面上以及生成的氧化物保护膜起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
植物型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的研究
张建雨 吕全海 胡景娜 王文强
2008, 39(5):  59-61.  doi:
摘要 ( 2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植物蜡与减五线馏分油、减四线蜡下油、微晶蜡和石油树脂为原料,在120℃下加热熔化并搅拌60min条件下,制备了植物型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并考察了原料组分变化对复合蜡各种性能的影响。当植物蜡用量为16.7%、减五线馏分油用量为18.8%、减四线蜡下油用量为58.3%、微晶蜡用量为4.1%、石油树脂用量为2.1%时,制得的植物型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针入度68 (1/10)mm、滴熔点60℃、运动粘度8.13mm2/s、含油量34.81%,其性能优异,常温下呈固态,方便使用和运输,是乳化炸药理想的油相材料。
设备
催化裂化催化剂连续混合技术的实验研究
贺旺军 田志鸿 周健
2008, 39(5):  62-66.  doi:
摘要 ( 18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一套粉体混合均匀性的评价方法;用自制的连续混合器测定了FCC催化剂的混合均匀度随混合器操作参数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混合器在混兑FCC催化剂方面表现出了优良的混合性能,混合的均匀度在一定条件下可达98%;在混合器的最大投料速度下,只要搅拌速度大于900rpm,混合度都不低于95%,且没有出现催化剂的破碎现象。
节能
连续重整装置的能耗浅析
张方方
2008, 39(5):  67-70.  doi:
摘要 ( 19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连续重整装置设计能耗的分析,比较了连续重整装置各单元的能耗分布及采用不同催化剂再生技术对装置能耗的影响,并对其生产成本进行了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