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4-12
基础研究
模板剂对SAPO-34的合成、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李黎声 李军 张凤美
2008, 39(4):  1-6.  doi:
摘要 ( 2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TEA、DEA和TEA+DEA为模板剂进行了SAPO-34分子筛的合成。以TEA为模板剂只能得到CHA/AEI的共生结构产物;以DEA为模板剂能够得到纯相的SAPO-34,但是合成条件比较苛刻;以DEA+TEA为模板剂时,当DEA的量大于总模板剂量的一半时,得到的是纯相SAPO-34。研究了TEA和DEA的不同比例对于晶化产物物化性质的影响。模板剂中DEA的比例的增加,晶化产物中的硅含量增加,孔体积和比表面不断减小,晶粒逐渐增大,酸中心数不断减少,酸强度有所减弱。对合成的分子筛的MTO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随着模板剂中DEA比例的增加, MTO反应产物中乙烯收率降低,而丙烯收率提高,C2=+C3=的选择性逐渐增加。
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油镍分布研究
高涵 马波 王少军 凌凤香
2008, 39(4):  7-10.  doi:
摘要 ( 19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混合渣油原料油(FEED)及其经固定床加氢处理后的生成油的镍分布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加氢处理催化剂对油样中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油经固定床加氢处理后,镍含量明显降低,镍主要在保护剂段和脱金属段被脱除,而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过程对镍的脱除效果相对较弱。在各催化剂加氢过程中,三组分中镍含量随温度变化情况不同。
不同模板剂对TiO2-Al2O3复合载体性能的影响
王洋 钟辉 姜丽丽
2008, 39(4):  11-15.  doi:
摘要 ( 17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研究了该复合载体对负载MoNiP制成的MoNiP/Ti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两种不同模板剂对复合载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模板剂含量对其晶型、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剂的不同对介孔复合载体孔径的影响较大,未加模板剂直接由溶胶-凝胶法获得的介孔复合载体孔径分布较窄,孔径偏小。十二烷基胺相对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具有更好的拓孔效果。当十二烷基胺与Al(NO3)3的摩尔比为0.5时,复合载体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及其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均达到最佳。
无胺体系中ZSM-5分子筛的合成研究
姜杰 宋春敏 谢传欣 王慧欣
2008, 39(4):  16-20.  doi:
摘要 ( 18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工业用水玻璃和硫酸铝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无机体系中合成ZSM-5分子筛,并通过XRD、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主要合成条件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晶化温度所需的最佳晶化时间有所不同,晶化温度高则所需的晶化时间就相对较短;当pH值在9.5~10.5之间时,才能得到性能好的ZSM-5分子筛。研究还发现,投料Si/Al比、晶种加入量、硅源温度对分子筛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克拉玛依渣油悬浮床加氢尾油溶剂脱沥青研究
许延 徐伟池 许志明 赵锁奇
2008, 39(4):  21-25.  doi:
摘要 ( 19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渣油悬浮床加氢尾油金属、残炭及沥青质含量很高,难以直接催化加工。围绕其合理加工利用问题,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的基础上,用连续式溶剂脱沥青装置将尾油进行梯级分离,得到轻脱油、重脱油和脱油沥青。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对脱沥青油收率及性质的影响,计算了杂质的脱除率,提出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结果预测连续式脱沥青油中残炭及镍含量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在轻脱油收率为52.2%,总脱沥青油收率为84.7%时,连续式溶剂脱沥青对金属的脱除率达到99.5%,残炭脱除率达60.0%,轻脱油总金属含量仅为8.7μg/g,残炭为4.49%。
催化剂
PS-Ⅶ型连续重整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周明秋 陈国平 马爱增
2008, 39(4):  26-30.  doi:
摘要 ( 17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S-Ⅶ连续重整催化剂在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9Mt/a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应用。工业运转结果和标定结果均表明,PS-Ⅶ型连续重整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比表面积稳定性;与原使用催化剂相比,在原料芳潜较低的情况下,PS-Ⅶ型催化剂的C6+以上收率提高了3.32个百分点,氢气产率增加了0.61个百分点,芳烃产率增加了1.53个百分点,积炭速率降低了27.32%,解决了重整装置扩能后再生能力受限制的问题,使重整装置得以保持长期高负荷运转。
双金属Pd/Al2O3催化剂液相选择性加氢工艺研究
赵振兴 夏春谷 薛群基
2008, 39(4):  31-35.  doi:
摘要 ( 2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双金属Pd/Al2O3催化剂在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工艺性能研究,讨论了该催化剂在液相选择性加氢过程中原料油性质、反应器入口温度以及液相总空速等在反应中的影响,得出了该催化剂基本的优化工艺条件,同时对该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双烯加氢率和绝热温升数学模型进行探讨,得到的结果与实验能很好地吻合。
加工工艺
高钙高酸原油脱钙技术及工业试验
王振宇 李本高 姜文 赵玉军
2008, 39(4):  36-40.  doi:
摘要 ( 2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油含钙影响后续加工和产品质量,针对苏丹六区高含钙含酸原油特性, 采用化学剂方法,在100万t/a焦化装置原油电脱盐工序将原油中钙铁等金属盐脱 除,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SED芳烃抽提工艺的工业应用
张志良 肖庆伟
2008, 39(4):  41-45.  doi:
摘要 ( 2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环丁砜抽提蒸馏分离芳烃的专利技术(SED)在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50kt/a芳烃抽提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原料组成较大程度偏离设计值的情况下,苯产品的纯度为99.96%~99.98%,回收率在99.5%以上;甲苯产品的纯度为99.90%~99.92%,回收率在98.5%以上。装置处于高负荷、稳定运行时,综合能耗水平明显优于设计保证值,环丁砜溶剂、单乙醇胺等的消耗很低。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乙烯丙烯新工艺的实验室研究
高永地 山红红 杨朝合 李春义
2008, 39(4):  46-50.  doi:
摘要 ( 18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模拟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乙烯丙烯新工艺,进行反应条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使用专用MEP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600~610℃、两段总停留时间为2.8s、水油比为20%、剂油比为10~12的条件下,同时进行丁烯回炼的情况下,利用该工艺乙烯和丙烯的产率分别为13.01%和29.94%。
络合法脱除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实验研究
陈姣 张爱民 李东胜 刘洁
2008, 39(4):  51-55.  doi:
摘要 ( 2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酸性复合溶剂络合法脱除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试验结果表明,络合剂与助剂等体积加入,在剂油体积比为0.01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2.0min,静置时间为20min时,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能够被有效地脱除,脱除率为90.79%,油品收率为94.53%。所筛选出的中和剂能够有效地除去残余的溶剂,并且具有破乳功能,最终生成物对环境无污染。精制油经过二次处理后可直接进入催化裂化装置。
分析与评定
极谱法测定汽油中共轭二烯烃的含量
王小伟 田松柏
2008, 39(4):  56-61.  doi:
摘要 ( 2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用极谱法测定汽油中的共轭二烯烃含量的方法。以0.02mol•L-1四丁基碘化铵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支持电解质,对汽油样品在-2.10~2.85V的范围进行扫描,发现于-2.45V和-2.80V处有两个特征峰。分析表明-2.45V处的峰来自苯乙烯或萘,-2.80V处为共轭二烯烃的特征峰。以1,3-戊二烯为标准物质,在5.0×10-5~3.8×10-4mol•L-1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4,用标准曲线法对-2.80V处共轭二烯烃特征峰定量,测得了汽油中共轭二烯烃的含量。与马来酸酐法相比,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能用于乙醇汽油二烯值的测定。
油品与添加剂
DSI无灰型清静分散剂提高喷气燃料高温热安定性的研究
佟丽萍 朱焕勤 费逸伟 张怀安
2008, 39(4):  62-65.  doi:
摘要 ( 24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静态和动态热氧化安定性实验,考察了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和DSI无灰型清净分散剂以及它们的协同作用对喷气燃料高温热安定性的影响,并对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和清净分散剂的抗氧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灰型清净分散剂双丁二酰亚胺与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协同使用,能显著提高喷气燃料的高温热安定性,并且随着组合溶液中双丁二酰亚胺添加量的增加,喷气燃料的高温热氧化安定性提高。
控制与优化
原油性质及其与企业炼油装置的匹配性研究
于洪涛 唐未庆
2008, 39(4):  66-70.  doi:
摘要 ( 2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油组成及其性质非常复杂。要简明、准确地描述一种原油的性质是很困难的,而且已有评价和分类描述指标都不针对具体炼油装置。本文利用炼油PIMS模型针对具体炼油装置计算出了原油的性质匹配系数。利用这些匹配系数可以量化地比较各种原油的性质。企业实际加工原油的加权平均匹配系数一般应控制在0.60~0.80范围内。同时本文还指出,炼油装置综合配套能力强、产品质量标准低的企业,原油匹配系数相对较大,反之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