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8-12-12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工工艺
MIP-CGP工艺大比例掺炼原油加工方案
谢新春 刘振宁
2008, 39(12): 1-5. doi:
摘要
(
19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金陵分公司Ⅰ催化裂化装置,在二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停工检修期间,直接掺炼高酸值混合原油技术。根据混合原油馏分宽、重金属含量高、酸值高的特点,采用加强原料管理、工艺操作管理、催化剂管理以及设备防腐的管理,保证了催化裂化装置掺炼混合原油期间产品质量合格率99.33%、总液体收率84.52%,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较高水平。
催化裂化吸收解吸系统传质分析及流程改进
朱亚东
2008, 39(12): 6-11. doi:
摘要
(
17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催化裂化装置吸收解吸系统的传质过程进行流程模拟,以寻找该系统的节能途径。模拟结果表明,吸收解吸系统的分离过程存在类似于精馏操作的双向传质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由吸收冷却塔和吸收解吸塔构成的吸收解吸节能新流程。模拟结果表明,该吸收解吸节能新流程比目前中间加热双塔流程的总能耗降低15%以上。
室温下馏分油聚结过滤脱酸技术的实验研究
杨文倩 唐晓东 周郁良 刘晓辉
2008, 39(12): 12-15. doi:
摘要
(
28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室温下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脱酸效果。考察了聚结过滤温度(T)、碱用量(R1)、剂油体积比(R2)、搅拌强度(Ф)、反应时间(t)等因素对聚结过滤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T为室温、R1=1.0、R2=2.0%、Ф=300r/min、t=40s的实验条件下,精制后的直馏柴油酸度为0.2mgKOH/(100mL),收率为99.8%,且操作弹性大。室温下聚结过滤法碱渣油含量较传统碱洗电精制法、脱酸剂技术Ⅰ型、Ⅱ型均有显著降低,回收的环烷酸产品粗酸值高,油含量低。取消了高压电场,采用室温聚结过滤,脱酸工艺大大简化,避免了高温乳化和高温水解,操作成本和脱酸能耗大大降低。
于离子液体的高酸原油脱酸效果研究
师丽娟 沈本贤 汪恭群
2008, 39(12): 16-20. doi:
摘要
(
2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咪唑和环烷酸反应生成与原油极性差异大、易于分离的离子液体,脱除原油中的环烷酸。考察了咪唑含量、剂油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高酸原油一级脱酸效果的影响,并在所选的一级脱酸反应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效果。结果表明,在咪唑质量分数为30%、剂油质量比为0.4、反应时间5 min、反应温度30 ℃、搅拌速率300 r/min的条件下,北疆原油的一级脱酸率可达61.5%,酸值较低的蓬莱原油的一级脱酸率可达68.6%,酸值更低的1号和2号调和油一级脱酸率分别达到了70.6%和72.2%。试验所用的四种原油在剂油质量比为0.4时,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率可以提高到75%左右;当剂油质量比增大到0.6时,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率可达到84%以上。
AlCl3/TiCl4催化癸烯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
曲敏 蒋山 阎圣刚 李刚月
2008, 39(12): 21-24. doi:
摘要
(
19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AlCl3/TiCl4为催化剂对癸烯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Al与Ti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合成油性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不同烯烃原料对聚α-烯烃(PAO)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癸烯聚合制备PAO,AlCl3/TiCl4是较适宜的催化剂。PAO收率随着AlCl3/TiCl4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随着Al与Ti摩尔比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粘度指数在所考察的条件范围内均较高;100 ℃下的运动粘度随着Al与Ti摩尔比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通过调节Al与Ti摩尔比,可制备各种粘度等级的PAO产品。
设备及防腐
加工含硫原油对丙烷脱沥青装置的腐蚀及防护措施
郭卫 从建学 冯学明
2008, 39(12): 25-27. doi:
摘要
(
18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丙烷脱沥青装置的硫化物的腐蚀机理和加工含硫渣油后对部分设备的影响,分析了产生腐蚀的原因。提出了装置防腐的改进措施:循环溶剂系统中增加工艺脱硫设备,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溶剂吸收中压溶剂中的硫化氢;加强丙烷罐防腐,内壁喷铝或条件允许时更换材质,加热炉降低出口温度及更换材质。结果证明采取的防腐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硫对设备的腐蚀,延长了装置运转周期。
基础研究
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丙烯生成规律研究
张兆前 李正 谢朝钢 袁起民
2008, 39(12): 28-32. doi:
摘要
(
1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微型固定床装置上,考察了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裂解反应规律;通过分析正碳离子的生成与裂解反应特点,探讨了丙烯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转化率小于80%时的裂解反应,生成的正碳离子可高效裂解为丙烯,对丙烯产率的贡献在90%以上,是丙烯的主要来源;转化率大于80%时的裂解反应,生成的正碳离子裂解为丙烯的能力则大大下降,同时生成大量的干气和焦炭等非理想产品。
耦合流化床反应器提升管段颗粒速度及滑落的研究
丁姗姗 卢春喜 王德武 王祝安
2008, 39(12): 33-38. doi:
摘要
(
18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PV-4A型颗粒速度、密度测定仪测量了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提升管内速度沿轴向、径向的分布。结果表明,在耦合流化床反应器提升管段,当表观气速一定时,颗粒的时均速度随循环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循环强度相近时,在床层任何轴向、径向位置的颗粒时均速度都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提升管出口流化床层及分布器的存在,提升管内轴向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特征。利用实验数据回归的提升管内颗粒滑落系数的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油品与添加剂
汽油与柴油掺兑用作柴油机应急燃料的试验研究
粟斌 任连岭 司现宝
2008, 39(12): 39-42. doi:
摘要
(
20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不同比例的车用汽油掺入柴油中,进行实验室理化性能分析和发动机台架外特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柴油中掺入车用汽油后,对发动机功率、扭矩、平均爆发压力影响较大,使动力性能下降,燃料消耗率升高,排气烟度降低。对于柴油机来说,汽油与柴油混合油只能作为应急燃料使用,不能长期使用。应急燃料对于提高战时油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橡胶籽生物柴油在柴油炊事装备上的应用研究
秦敏 陈国需 许世海
2008, 39(12): 43-47. doi:
摘要
(
20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橡胶籽生物柴油应用在电控立式柴油燃烧器、炊事挂车、自行炊事车、野战给养器材单元等装备上,并与常规矿物柴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籽生物柴油在着火性、火焰状态、燃烧稳定性、火焰温度等方面与原使用矿物柴油性能相当,但在烟气排放中,CO排放量显著低于矿物柴油,同时橡胶籽生物柴油燃烧效率较矿物柴油高,相应排放烟气温度低,燃油消耗量低。因此,在不改变炊事装备结构的情况下,用橡胶籽生物柴油完全可以替代常规矿物柴油,且使用橡胶籽生物柴油更有利于环保和节能。
内蒙古油砂油减压渣油制备特种沥青的研究
赵金花 赵德智 王宇松 黎泓波
2008, 39(12): 48-50. doi:
摘要
(
20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内蒙古油砂油减压渣油为原料,分别与克拉玛依减压渣油、孤岛减压渣油、辽河减压渣油和胜利减压渣油以不同比例调合,考察制备抛光沥青、油漆石油沥青等特种沥青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油砂油减压渣油与克拉玛依减压渣油以25:75的质量比调合后,可作60号抛光沥青,以30:70质量比调合后,可作3号油漆石油沥青;油砂油减压渣油与孤岛减压渣油以 40 : 60的质量比调合后,可做60号抛光沥青;油砂油减压渣油与辽河减压渣油、胜利减压渣油调合后,调合沥青不宜作特种沥青。
分析与评定
热解干馏法测定油砂的含油率
许修强 王红岩 郑德温 方朝合
2008, 39(12): 51-54. doi:
摘要
(
2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铝甑低温干馏方法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砂样品进行了含油率的测定,并考察了油砂粒径、升温速率、干馏终温、持温时间等因素对油砂含油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干馏法测定油砂含油率的最佳操作条件是:粒径3~5 mm,升温速率15 ℃/min,干馏终温500 ℃,持温时间20 min。以二甲苯为溶剂进行水分的蒸馏分离,油水分离效果较好。测定结果与常用的Dean-Stark甲苯抽提法的测定结果十分接近。
等量电位滴定法测定炼油厂高硫污水中氯化物
陆克平
2008, 39(12): 55-59. doi:
摘要
(
2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行硝酸汞容量法测定安庆分公司部分炼油污水中氯离子含量出现偏高和终点变色迟缓、返色等现象,通过改进污水预处理方式,改用银量法等量电位滴定替代手工指示剂硝酸汞容量法测定氯离子含量,氯离子回收率为99.0%~102.0%,检测最低浓度为1.8×10-5 mol/L,测定结果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适合炼油装置废水中氯离子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