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8-11-12
上一期
下一期
催化剂
微反色谱法研究助剂LBO-A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反应的影响
梁咏梅 贾永霞 刘耀芳
2008, 39(11): 1-4. doi:
摘要
(
19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自制的微反-色谱联合实验装置上,改变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剂油比等反应条件,考察了助剂LBO-A对抚顺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反应的影响。以LBO-A助剂为催化剂时,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反应的优化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420℃~450℃,停留时间0.024s,剂油比6。在450℃的优化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质量分数由40.74%降至25.80%,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计算辛烷值RON提高了5.48个单位,汽油收率降低了14.25个百分点,液化气收率提高了13.52个百分点。
溶剂萃取恢复渣油加氢转化催化剂活性的研究
赵迎宪 虞影 危凤
2008, 39(11): 5-9. doi:
摘要
(
19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催化加氢处理是渣油裂化加工的重要技术,但焦炭和金属在催化剂上的沉积将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采用溶剂萃取法除去工业失活催化剂上沉积的焦炭和金属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四氢呋喃、吡啶和喹啉这3种含杂原子的有机强溶剂常温萃取催化剂,其去除焦炭能力很弱,而且会因这些溶剂的强吸附作用污染催化剂;盐酸洗涤能有效去除催化剂表面的钙、铁沉积层,但不能去除焦炭;低芳香性的加氢瓦斯油在400 C、H2压力为10MPa、反应1h的条件下可部分去除催化剂上的焦炭,但不具备强的氢化焦炭作用;1,2,3,4-四氢化萘因具有供给原子氢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氢化和去除催化剂上的焦炭。一旦除去一定量的焦炭或金属化合物沉积物,失活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将得到恢复。
新型脱氧催化剂在催化干气提浓乙烯装置上的工业应用
王明哲 杨远行 张剑峰
2008, 39(11): 10-13. doi:
摘要
(
18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四川天一公司开发的新型脱氧催化剂在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催化裂化干气提浓乙烯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脱氧催化剂脱氧效率高,可将原料中所含氧气由约300~900μg/g脱除至不大于1μg/g,满足了裂解装置对乙烯原料中的含氧量的要求,使用寿命超过了设计值。
三种铜盐改性分子筛脱硫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王雪香 朱建华 刘晓欣 高利军
2008, 39(11): 14-17. doi:
摘要
(
22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3X,REUSY,SSY分子筛为载体、硝酸盐溶液为交换液,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方法制得相应的脱硫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脱硫吸附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用电负性较高的金属元素改性13X分子筛时,其内部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对应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将会明显降低。REUSY和SSY分子筛改性前后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大。应用工业侧线试验评价了所制备的脱硫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结果显示,Cu/SSY脱硫吸附剂的脱硫性能优于其它两种脱硫吸附剂。
纳米Y/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FCC柴油加氢改质性能
于菲菲 柳云骐 李琴 刘晨光
2008, 39(11): 18-22. doi:
摘要
(
20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Y/Al2O3复合材料,并通过XRD,NH3-TPD,Py-IR,BET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Y/Al2O3复合材料主要以弱酸为主,中强酸很少;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微孔主要分布在0.55 nm附近,介孔为双孔分布,孔径主要分布在4 nm和7 nm附近。考察以复合材料为载体的负载型Ni-Mo-P催化剂在FCC柴油加氢改质中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与微米分子筛基负载型Ni-Mo-P催化剂相比,在加氢脱氮率、密度和十六烷值相当的情况下,以纳米Y/Al2O3复合材料为载体的负载型Ni-Mo-P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效果较好,柴油收率较高。
油品与添加剂
润滑油溶剂精制抽出油制取石油磺酸盐的研究
袁跃 刘洁 李东胜 李晓鸥
2008, 39(11): 23-25. doi:
摘要
(
24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减五线馏分油溶剂精制后的抽出油为原料,采用发烟硫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反应制取石油磺酸,进而制取石油磺酸钠。在磺化反应过程中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油体积比对石油磺酸收率的影响。在酸油体积比0.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5min的条件下,石油磺酸收率为64.14%。在石油磺酸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后,采用乙醇萃取出石油磺酸钠,所得石油磺酸钠的活性物含量为42.10%,可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
润滑油清净剂的超重力合成过程及产品性质评定
代敏 马忠庭 韩韫 雷兵
2008, 39(11): 26-29. doi:
摘要
(
23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超重力技术原理与润滑油清净剂合成反应机理相结合,提出利用超重力反应器原位制备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清净剂的新工艺,研究了超重力法原位制备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清净剂的工艺流程及作用机理,并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满足SH/T 0042-1991一级品标准要求。冷冻蚀刻观测结果表明,碱性石油磺酸钙胶体结构中碳酸钙晶体的粒径为10~30nm,平均粒径为20 nm,纳米尺度效应明显,产品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流动性。
胺解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张红 肖稳发
2008, 39(11): 30-35. doi:
摘要
(
2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丙烯酸高碳酯与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苯乙烯共聚后进行不同系列胺解得到一系列新型高蜡原油降凝剂。考察了该类降凝剂对大庆高蜡原油和尼尔阿曼混合原油的降凝效果。结果表明,胺解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具有较好的原油降凝性能,降凝幅度最高达到27℃;同时,测定了加剂温度对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加剂温度高于原油析蜡温度时,降凝剂的降凝效果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十二烷基二硫代三嗪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范成凯 李芬芳 周茂林
2008, 39(11): 35-38. doi:
摘要
(
22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一种新型无灰、无磷三嗪衍生物十二烷基二硫代三嗪 (TOBT)。以菜籽油作为基础油,采用MRS-10A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分析了载荷、摩擦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能大幅度提高菜籽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承载能力,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润滑油添加剂。与二硫化十二烷(TOTT)的摩擦学性能相比,TOBT的抗磨减摩作用更为突出,说明硫含量较高,分子内存在致密三嗪杂环的添加剂具有更好的摩擦学性能。
Si-Sn型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的摩擦磨损和自修复性能
董凌 陈国需 方建华 娄方
2008, 39(11): 39-44. doi:
摘要
(
18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Si-Sn型复合纳米添加剂,分别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矿物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对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粗糙度测定仪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摩擦副磨损表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抗磨减摩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i-Sn型复合纳米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且对磨损表面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Si-Sn型复合纳米添加剂在摩擦表面沉积并在接触区的高温、高压作用下熔融铺展,形成低剪切强度的表面膜,由于这层膜的剪切强度较低,可以减少摩擦界面的粘着磨损,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和自修复性能。
冷轧乳化油对带钢表面清洁度的影响
蔡文通 孙建林 赵永涛 廖浩明
2008, 39(11): 45-48. doi:
摘要
(
1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减少冷轧带钢表面残留物,可以改善成品退火表面清洁度。本研究通过两种轧制乳化油的对比使用实验,应用热重与差热分析方法,分析了乳化油的油品性能对轧后带钢表面及成品退火表面清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在适当提高轧制油润滑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油品的热挥发性能,就能减少带钢轧后表面残留物,有效改善冷轧板表面清洁度。
加工工艺
重质馏份油微孔膜分散萃取脱酸工艺研究
刘江华 罗来龙 周华 李敏香
2008, 39(11): 49-54. doi:
摘要
(
19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利用微孔膜分散技术对克拉玛依环烷-中间基原油减四馏分油进行脱酸工艺研究结果。讨论了碱质量分数、脱酸温度、剂油质量比、连续相流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相流通截面积为0.2cm2的膜分散萃取反应器中,当碱质量分数为6%~8%、脱酸温度为62~65℃、连续相流量为254~334g/min、剂油质量比为0.25左右时,对酸值为8.03mgKOH/g的原料油,脱酸率可达95%以上。脱酸后溶剂能够回收并同时得到石油酸,石油酸抽出率约在8.0%~8.5%,其粗酸值达90mgKOH/g左右,纯度在60%以上。
设备及防腐
10#碳钢在NaHCO3-Na2SO4体系中的腐蚀规律研究
王新颖 任晓光 楼琼慧 许文
2008, 39(11): 55-58. doi:
摘要
(
22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在NaHCO3-Na2SO4体系中,温度、pH值、侵蚀性离子(Cl-,S2-,HCO3,NO3-,CO32-)以及缓蚀性离子(MoO42-,NO2-,Cr2O72-,Zn2+)对10号碳钢年腐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和80℃条件下,HCO3-离子均存在着一个临界浓度(约0.1mol/L),当HCO3-离子浓度等于0.1mol/L时,腐蚀速率很小,几乎为零;当HCO3-离子浓度低于或高于此浓度时腐蚀速率都有所增大,但当浓度达到0.2mol/L时腐蚀速率有下降趋势,说明高浓度的HCO3-离子对碳钢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侵蚀性离子对碳钢腐蚀作用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l-<NO3-<S2-<CO32-。 MoO42- ,NO2- ,Zn2+等缓蚀性离子,可以通过提高溶液的pH值,在碳钢表面生成保护膜等对碳钢起到保护作用;而Cr2O72-却能降低溶液的pH值,促进碳钢的腐蚀。
螺旋扭片换热器壳程传热与流阻研究
江楠 刘潇博 刘娇洋
2008, 39(11): 59-61. doi:
摘要
(
19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水系统下对新型螺旋扭片换热器与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对比试验,考察了扭片开孔与否对螺旋扭片换热器壳程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下,螺旋扭片换热器单位压降下的壳程传热膜系数为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的1.4~8.0倍;而开孔扭片换热器的传热效果优于无孔扭片换热器。说明螺旋扭片换热器是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换热设备,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节能
采用精细化节能措施取消原油罐区维温蒸汽
宫超
2008, 39(11): 62-65. doi:
摘要
(
2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炼油企业的原油罐区维温蒸汽消耗量较大,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如确定每罐原油合理的储存温度、提高进出罐原油的温度、利用低温热媒水替代蒸汽、对原油罐浮顶采用涂料保温以减少散热等,可以实现原油罐区取消维温蒸汽的目标,从而实现罐区节能。根据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家企业的调研,可以实现节能3.18×105GJ/a,投资回收期在2年以内。
环保
柴油生物脱硫菌种诱变改良
罗咏涛 李本高
2008, 39(11): 66-69. doi:
摘要
(
19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波长260nm、功率20W的紫外光照射对生物脱硫活性菌种CYU-1进行诱变改良,考察不同条件下的细菌致死率。结果表明,在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10s时对菌种的诱变效果最好。经三轮诱变、初筛及复筛得到的诱变改良菌种的脱硫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在温度32.0℃下,在柴油培养基中培养的诱变改良菌种对硫质量浓度为382.2mg/L柴油的脱硫率达到31%,显著高于原始菌种的脱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