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7-08-12
上一期
下一期
催化剂
提高尾油质量加氢裂化新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张富平 张月红 董建伟 胡志海
2007, 38(8): 1-5. doi:
摘要
(
2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新型RN-32加氢精制催化剂和RHC-1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在燕山分公司13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上的首次工业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精制催化剂的脱氮性能优越;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环能力较强,在原料性质不断劣质化的情况下,仍能获得高收率的加氢裂化尾油,为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生产了充足、优质的原料。通过催化剂精制床层提温速率、裂化催化剂床层温升、提温速率以及反应器压差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可见,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转的需要。因此认为,新催化剂组合的工业应用是成功的,能为燕山石化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FV-10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王士新 袁平飞 李殿昭
2007, 38(8): 6-9. doi:
摘要
(
20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介绍了FV-10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石蜡及微晶蜡加氢试验情况,表明FV-10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其性能优于FV-1催化剂和481-2B催化剂,可用于食品石蜡和白色食品级微晶蜡生产。FV-10催化剂已在三套工业装置上应用,装置运转平稳,产品质量合格,达到预期效果。
LOSA-1多产丙烯助剂的工业应用
石功军
2007, 38(8): 10-14. doi:
摘要
(
16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随着化工市场的兴旺,丙烯的价格一路攀升,国内催化裂化装置在保证原油二次加工负荷的前提下,纷纷通过不同的技术改造、操作调整、改变催化剂等手段来多产液化气和丙烯。为此我公司二催化装置在不做工艺改造的前提下,应用了岳阳三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LOSA-1增产丙烯助剂,取得了液化气产率增加4个百分点以上、丙烯产率增加1.7个百分点以上良好效果。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Ⅱ.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酸性及催化酯化反应性能
杜迎春,郭金宝
2007, 38(8): 15-18. doi:
摘要
(
18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浸渍法制备的以硅胶、中性氧化铝和β沸石为载体的SiW12杂多酸负载型催化剂,采用TPD法测试了催化剂酸性,在间歇反应器中测定了催化剂的酯化活性。结果表明:载体种类对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催化活性大小的顺序为:硅胶>分子筛>中性氧化铝。酸性载体制得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较原载体酸量均增大,酯化活性有很大提高。说明催化酯化反应的活性中心是催化剂表面的B酸中心。催化剂B酸量和催化活性均与负载量呈顺变关系,但增加的趋势逐渐减缓。
加工工艺
煤炭直接液化起始溶剂油的选择
吴秀章 舒歌平
2007, 38(8): 19-22. doi:
摘要
(
20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煤炭直接液化过程中,用于配制煤浆的溶剂起者重要的作用,神华煤炭直接液化工艺采用了全加氢的供氢性溶剂。起始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BSU装置和PDU装置的运转结果表明,重油催化裂化回炼油芳烃抽提装置生产的重芳烃经过几次加氢处理后可以作为煤炭直接液化装置的起始溶剂。
减压渣油掺炼催化裂化油浆丁烷脱沥青—糠醛精制组合工艺研究
赵渊杰 王会东 关毅
2007, 38(8): 23-27. doi:
摘要
(
25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以减压渣油、催化油浆为原料,在实验室开展了减压渣油掺炼催化裂化油浆溶剂脱沥青—糠醛精制组合工艺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新疆混合原油的减压渣油中掺入40%的催化裂化油浆,在适宜条件下经丁烷溶剂脱沥青可以得到合格的重交通道路沥青产品,脱沥青油在适宜条件下经糠醛精制后,其精制油具有更好的催化裂化性能,抽出油可以作为芳香烃型橡胶填充油的原料。此工艺为催化裂化装置外甩油浆的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低硫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研究
李伟 朱建华
2007, 38(8): 28-31. doi:
摘要
(
20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水量对辽河曙一区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添加物料中水油比的增加,水热裂解反应后油样的饱和份、芳香份的含量逐渐增大,沥青质、胶质含量逐渐减小;在反应温度为240℃、反应时间24小时、添加的水油质量比为0.5时,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基本完成,50℃粘度由超稠油原样的147.5Pa·s降低到115.4Pa·s,平均相对分子量由超稠油原样的674降低到550。由此可知,含硫量仅为0.45m%的辽河曙一区超稠油能够通过水热裂解反应降低其粘度,实现降粘开采。
劣质蜡油加氢处理与催化裂化的联合优化生产
于战德
2007, 38(8): 32-34. doi:
摘要
(
17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劣质蜡油对FCC生产的影响,阐述了二次加工蜡油(CGO、DAO)的加氢处理工艺技术,指出劣质蜡油经加氢处理脱除硫、氮、芳烃后,送FCC装置,能大幅度降低催化裂化产品中的硫含量,提高目的产品收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油品与添加剂
烯基丁二酸对汽轮机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宋开财 王建华 李明远 林梅钦
2007, 38(8): 40-43. doi:
摘要
(
20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烯基丁二酸是汽轮机油常用的一种防锈剂,通过实验分别测定了含烯基丁二酸的汽轮机油/蒸馏水及汽轮机油/合成海水体系的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油相黏度及乳状液稳定性。结果表明,烯基丁二酸可以显著降低汽轮机油/蒸馏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形成的界面膜强度较强,界面剪切黏度较大,形成的乳状液较稳定。当水相为合成海水时,烯基丁二酸的界面活性进一步增强,界面张力更低,能更多的吸附到油水界面,形成致密的、强度较高的界面膜,使乳状液稳定性增强,对汽轮机油乳化和乳状液稳定起主要控制作用。
HC-L200挥发性冲压油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张华豪 胡汉国 曹文华 贺晓江
2007, 38(8): 44-47. doi:
摘要
(
2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C-L200挥发性冲压油根据铝翅片冲压加工工艺的技术特点,选用加氢精制的窄馏份轻质油为基础油,添加特制的脂肪酸酯为润滑剂,以及复合防锈剂和自制的润湿剂等添加剂调和而成。经工业应用表明:研制油品完全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基础研究
改性活性炭吸附RFCC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动力学研究
颜家保 张浩
2007, 38(8): 48-50. doi:
摘要
(
18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室温下对改性活性炭吸附RFCC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表示为: ,动力学方程可表述为: ,并依据细孔扩散模型得到颗粒内液相有效扩散系数为 。
工业重油催化裂化汽提段在线取样研究
蓝兴英 徐春明 高金森 于国庆
2007, 38(8): 51-54. doi:
摘要
(
18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工业催化裂化装置汽提器在线取样系统,对两套工业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汽提段进行取样,将取样产物分气体、液体和催化剂样品三部分进行处理和分析。取样结果表明,重油催化裂化过程中,汽提段内发生的是物理汽提与化学反应并存的过程;汽提段的上部以物理汽提过程为主,而汽提段下部以化学汽提过程为主;催化剂上携带的重质烃类在汽提段中发生了热裂化、催化裂化和脱氢缩合等反应,从汽提段顶部到汽提段底部,发生的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反应减少,而脱氢缩合反应增加。
环境保护
一种新型的成组含油污水处理工艺
刘军峰 司训练 范德军
2007, 38(8): 55-57. doi:
摘要
(
19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油、悬浮物、添加剂以及其它有碍注水、易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不利成分,所采用的技术多达十几种,各种技术单独使用,效果平平。而成组技术的使用,则大不相同。能够根据油田的污水性质及设备资源状况选择动态的成组方式,以期取得最佳效果。新型成组工艺在我国内陆有田及海上油田的污水处理试验都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方法和技术。
湿式氧化脱臭-活性污泥组合工艺处理工业碱渣废水
陈育坤 王永胜
2007, 38(8): 58-60. doi:
摘要
(
2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缓和湿式氧化脱臭+间歇式生物氧化工艺处理炼油厂碱渣废水的工艺原理、工业应用流程,操作参数的选定和工艺应用处理效果,以及影响氧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技术经济
高油价下的多产PP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刘春玉 罗勇
2007, 38(8): 61-65. doi:
摘要
(
18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减少高油价下的炼油亏损,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实施了多产聚丙烯(PP,下同)的加工方案,2005-2006年PP年产量超过13万吨,按高油价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可获得年效益4.5亿元。
设备
螺旋肋片自支撑换热器壳程性能数值分析
吴金星 朱登亮 魏新利 王海峰
2007, 38(8): 66-70. doi:
摘要
(
20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析螺旋肋片强化换热器壳程传热机理,用FLUENT软件分别建立了套管换热器和管束换热器的三维模型,模拟得到了壳程的传热和压降性能。数值结果表明,螺旋肋片强化传热的主要机理是螺旋肋片引起的螺旋流动使流体流速提高并产生二次流,减薄了速度边界层,促进了主流流体和边界层流体的掺混;换热管之间螺旋流动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螺旋肋片的螺旋角和流体雷诺数对壳程努塞尔数和压降产生显著影响,应将螺旋角和雷诺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