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12
基础研究
连续重整再生烧焦气中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方大伟 马爱增
2016, 47(1):  1-4. 
摘要 ( 29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验室模拟老化试验以及工业装置现场跟踪对比,考察了连续重整再生烧焦循环气中的水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重整再生烧焦循环气中的水会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以及载体孔径的增大,随着水含量的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速率加快;随着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催化剂的持氯能力明显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下降。

内构件对变径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韩超一 陈晓成 吴文龙 李春义
2016, 47(1):  5-10. 
摘要 ( 29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催化裂化平衡剂和常温空气为介质,在变径提升管冷态模拟装置上,主要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钝体及环管内构件对变径提升管扩径段内压降、轴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及径向不均匀指数的影响,并描述了扩径段内的气固流动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操作条件下,钝体结构产生的压降较环管大,可降低系统的有效压头;颗粒浓度分布受内构件影响明显,环管进气的射流效应使颗粒浓度降低,径向分布均匀性减小,而钝体的存在可明显改善环管结构的弊端,削弱射流作用,提高颗粒浓度,增大局部固气比,促使气固再分布,形成两相错流流动,强化气固接触,且在中心区域形成涡流,增强扩径段内的湍动程度;与环管结构相比,钝体内构件使扩径段内的颗粒径向不均匀指数减小,使颗粒分布更加均匀,且其受操作条件的影响比较小,操作稳定性更高。

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对催化裂化反应的阻滞作用及其结构表征
李楠 王斌 杨朝合 陈小博
2016, 47(1):  11-16. 
摘要 ( 42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以不同浓度盐酸对页岩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进行分离及定量添加碱氮模型化合物的方法,辅以高分辨质谱对不同样品中碱性氮化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对其裂化反应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主要为带烷基侧链的吡啶、环烷基吡啶,而且盐酸浓度越高,所富集出的碱性氮化物类型越多;碱性氮化物的去除有利于页岩油催化裂化反应的发生,且除含量外,碱性氮化物的结构对页岩油裂化过程也存在较大的影响,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缩合程度越高的碱性氮化物越不利于页岩油催化裂化反应的进行。

Fe-Ce/ZSM-5类Fenton催化剂降解甲基橙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帅军 赵朝成 刘其友 张勇
2016, 47(1):  17-21. 
摘要 ( 30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微介孔ZSM-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新型有序微介孔非均相Fe-Ce/ZSM-5 Fenton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H2O2协同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考察了进水pH、甲基橙浓度、催化剂加入量、H2O2浓度及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Fe-Ce/ZSM-5保持了ZSM-5的骨架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进水pH=5.0、甲基橙浓度100 mg/L、催化剂加入量1.0 g/L、H2O2浓度20 mmol/L及反应温度20°C的条件下,甲基橙脱除率为87%,铁离子流失量仅为0.019 mg/L。

含油污泥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汤超 关娇娇 张明栋 马超
2016, 47(1):  22-26. 
摘要 ( 31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吉化剩余污泥和辽河浮渣两种典型含油污泥为原料制备污泥吸附剂。吉化剩余污泥制备吸附剂(JA)的方法是以ZnCl2溶液为活化剂,浓度0.5 mol/L,热解温度550 ℃,热解停留时间2 h;辽河浮渣制备吸附剂(LA)方法为直接热解,热解温度650 ℃,热解停留时间2 h。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吸附剂微观表面粗糙,呈不规则的多孔结构,并以中孔为主;JA和LA两种吸附剂的碘吸附值分别达到451.22 mg/g和376.48 mg/g,且对采油污水中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强于木质活性炭,处理后的采油污水COD、石油类含量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

催化剂
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过程研究
刘文洁 隋宝宽 袁胜华 彭冲
2016, 47(1):  27-31. 
摘要 ( 4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多种因素对拟薄水铝石物化性质的影响。用X 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制备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晶相结构、孔结构以及微观形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与成胶pH值密切相关;在所考察的因素中,成胶pH值、成胶温度、酸浓度、碱浓度、成胶时间、老化时间是影响拟薄水铝石孔性质的主要因素;制备比表面积大于280 m2/g且孔体积大于0.70 mL/g的拟薄水铝石,需控制成胶pH值在8.5左右,成胶温度高于70 ℃,硫酸铝的浓度大于130 g/L,偏铝酸钠的浓度200 g/L左右,成胶时间60 min,老化时间5 min;本试验得到的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的拟薄水铝石微观晶粒为棍棒状,这些晶粒的疏松堆积形成了较大的空隙。

成型工艺条件对Pt/SO42-/ZrO2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徐俊 王昭晖 宋月芹 周晓龙
2016, 47(1):  32-38. 
摘要 ( 3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挤条成型法制备Pt/SO42-/ZrO2(PtSZ) 催化剂,考察黏结剂种类、黏结剂含量以及黏结剂引入方式对PtSZ催化剂异构化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并用XRD和TG手段对催化剂的晶相和硫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于Zr(OH)4粉末先硫酸化后加黏结剂制备的催化剂,以拟薄水铝石作为黏结剂制备的Pt/SO42-/ZrO2-Al2O3 [PtSZA(a)]催化剂较硅溶胶和铝溶胶为黏结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异构化活性和机械强度;随着Al2O3质量分数从5%提高到30%,PtSZA(a)的异构化活性明显降低;对于Zr(OH)4粉末先加拟薄水铝石后硫酸化制备的Pt/SO42-/ZrO2-Al2O3 [PtSZA(b)]催化剂,黏结剂的质量分数提高至20%时,异构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进一步增加Al2O3质量分数至30%,异构化活性仅仅表现出轻微下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引入拟薄水铝石,催化剂上硫含量和机械强度均随Al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采用先加拟薄水铝石黏结剂后硫酸化的方法制备的PtSZA(b)催化剂同时具有良好的异构化性能和高的机械强度。

合成条件对ZSM-35分子筛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陶蕾 孟哲 尤兴华 李春义
2016, 47(1):  39-44. 
摘要 ( 2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乙二胺、环己胺和吡咯烷为模板剂,采用静态水热晶化法合成ZSM-35分子筛。通过XRD、SEM、低温N2吸脱附手段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孔结构进行表征,对加料顺序、碱度、晶化温度和时间以及模板剂种类等影响分子筛合成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ZSM-35分子筛需在较强的碱性条件下合成,晶化温度为170 ℃时得到的分子筛样品结晶度较好,晶化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晶体的生长;模板剂种类对分子筛的形貌和粒径有较大影响,采用吡咯烷作模板剂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的分子筛粒径最小,同时采用乙二胺和环己胺作模板剂时,得到了片状且分散较好的小粒径晶体。

加工工艺
MIP技术加工加氢渣油的优势分析
陈尧焕
2016, 47(1):  45-48. 
摘要 ( 3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以加氢渣油为原料的工业MIP装置与常规FCC装置的液体产品收率与产品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FCC技术相比,MIP技术即使在加氢渣油原料性质略差时,其液体产品收率仍提高1.35~3.23百分点,汽油收率较高,油浆产率较低;而且所产汽油的硫含量低、烯烃含量较低、辛烷值较高。MIP技术具有独特的串联双反应区反应系统,重油转化能力高,汽油品质好,在加工加氢渣油时比常规FCC技术更有优势。
钾、钴改性CeO2-ZrO2/SiC催化碳烟燃烧性能研究
邬红龙 郭军 张旺 陈卓
2016, 47(1):  49-53. 
摘要 ( 2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用钾盐以及Co3O4对铈锆复合氧化物进行单掺杂和复合掺杂,制得一系列钾、钴改性CeO2-ZrO2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将所制催化剂负载于SiC上,并用氮气吸附-脱附(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等方法考察了钾、钴离子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钴修饰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后能够明显提高其表面氧的活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当催化剂中存在钾物种时,主要通过改善碳烟与催化剂的接触状况而有效促进碳烟的燃烧;与未负载催化剂相比,负载后各催化剂的碳烟燃烧能力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各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K-Co-Ce-Zr/SiC>K-Ce-Zr/SiC>Co-Ce-Zr/SiC>Ce-Zr/SiC>Co-Zr/SiC;K-Co-Ce-Zr/SiC催化体系在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碳烟燃烧能力,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

连续重整装置处理高氧含量对二乙苯的工业试验
严钧
2016, 47(1):  54-57. 
摘要 ( 30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某炼化公司针对芳烃联合装置吸附分离单元吸附剂更换停工期间退出的对二乙苯和二甲苯混合物料总氧过高的问题,对各种处理方案开展评估,进行了将该物料以较高比例掺混进入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单元的工业试验。对二乙苯含氧化合物在反应压力2.5 MPa、温度304 ℃、体积空速5.4 h-1的连续重整预加氢反应工况下完成加氢脱氧反应,实现了高效回收C8芳烃(C8A),避免按重芳烃产品出厂,处理2 390 t对二乙苯和二甲苯混合物可增效66.5 万元。

循环比对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工艺过程的影响
王洪彬 韩海波 江莉 黄新龙
2016, 47(1):  58-61. 
摘要 ( 3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塔河常压渣油(以下简称塔河常渣)为原料,在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开发的在线循环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循环比对其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循环比由0.92降低到0.39时,气体和焦炭的产率分别降低了1.71和2.57百分点,而液体产品的产率则增加了4.17百分点,液体产品产率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焦化蜡油产率增加了8.97百分点;降低循环比后焦化蜡油的性质变差,密度由918.0 kg/cm3上升到938. 3 kg/cm3,残炭由0.03%增加到0.25%,减压馏程的95%点由390 ℃提高到463 ℃,尽管这会增加其加氢精制的难度,但仍可作为加氢处理工艺的掺兑原料。

油品与添加剂
电热混合场下变压器油产气特性研究
王会娟 于会民 马书杰 张绮
2016, 47(1):  62-66. 
摘要 ( 30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自主设计研发了电热混合场下变压器油产气特性装置,首次建立了电热混合场下测定变压器油产气特性的方法,并考察了温度、电场强度、基础油种类以及抗氧剂对变压器油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和温度场同时存在时,温度场对变压器油基础油产气特性的影响大于电场;变压器油中溶解气含量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略增加趋势,随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含芳烃的环烷基油与石蜡基油基础油产气特性相当;抗氧剂可使变压器油产气量大幅降低。

膨润土种类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王欣 程金山 张广辽 吴宝杰
2016, 47(1):  67-70. 
摘要 ( 40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50BS为基础油,对国内外生产的10种不同类型的有机膨润土的稠化能力及成脂性能进行了考察,认为美国南方黏土公司生产的有机膨润土B和浙江临安生产的有机膨润土F类型一致,基本组成和结构相当,均属于脂肪酸氨基酰胺覆盖剂类型的有机膨润土。用其稠化150BS基础油,均能够制成高温性能及抗水性能优异的润滑脂,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非硫磷型添加剂在聚脲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
曹正锋 夏延秋
2016, 47(1):  71-75. 
摘要 ( 29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聚α烯烃(PAO40)合成油为基础油,制备了聚脲润滑脂,研究了硫化烯烃棉籽油和两种无硫磷型有机钨和有机钼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硫化烯烃棉籽油、有机钨和有机钼在钢-铜摩擦副条件下对聚脲润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了铜磨斑表面形貌和磨斑表面主要化学元素组成,考察了3种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铜片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PAO型聚脲润滑脂对无硫磷型有机钨和有机钼添加剂的感受性好于硫化烯烃棉籽油,其中以有机钨效果最优,当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摩擦系数和磨痕宽度最小;含有无硫磷型添加剂的润滑脂对铜片的腐蚀也较轻。

节能减排
难生物降解炼油污水的“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研究
桑军强 高峰 候钰 李本高
2016, 47(1):  76-80. 
摘要 ( 28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炼油企业高浓度污水经“隔油+气浮+生化”的传统工艺处理时外排水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针对该类污水难生物降解的特点,采用“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处理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OH的强氧化作用可将污水的BOD/COD由0.15提升至0.36,有效提高了可生化性;再经曝气生物滤池生化处理后,出水中COD、氨氮浓度、油浓度、悬浮物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1.2, 5.3 ,2.3 ,27 mg/L,COD降低率为83.1%,氨氮、油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1%,73.4%,61.6%,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技术不需改建炼油厂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可实现工业化应用。

石化企业炼油污水处理回用水系统改造
刘辉 冯霄
2016, 47(1):  81-85. 
摘要 ( 2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北某石化公司利用水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对炼油污水处理回用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通过水质分析,提出初步的优化改造思路。进而提取水源水阱的流率和杂质浓度数据,利用夹点法并结合水系统的现状,提出优化改造方案,最后对改造方案进行简单的经济效益评估。所提出的优化改造方案,考虑增加超滤装置的处理能力,实现了不同浓度再生水源的“梯级利用”,加强了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的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废水重复利用率。在满足现有标准市政污水系统达标排放的条件下,使企业新鲜水用量减少158 t/h,排污减至259 t/h,减排率达到37.7%,节水所得经济效益达151.7 万元/a。提出的优化改造方案可为其它石化企业炼油污水处理回用水系统的优化改造提供思路和策略。

操作压力对初馏塔前换热效果的影响
贾超杰 刘艳升 濮昕韵 邬乐欢
2016, 47(1):  86-92. 
摘要 ( 32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换热器中原油汽化问题经常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在国内炼油厂的设计中参考国外先进设计经验,在原油进初馏塔前增设憋压阀门,以提高换热器压力,解决原油汽化问题,但是操作压力的提高对换热效果存在一定影响。利用PRO/II软件对规模12.0 Mt/a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阀门憋压法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换热器进口压力由1.2 MPa升至2.2 MPa时,原油从换热网络中回收的热量降低8.24%,常压炉负荷增加1.65%,常压塔塔顶冷凝系统中空气冷却器负荷增加4.73%、冷却水量增加1.64%。建议采用二级闪蒸法对换热器中原油汽化问题进行改进,比较了阀门不憋压、阀门憋压和二级闪蒸3种操作工况,结果表明,二级闪蒸法不仅解决了换热器中原油汽化问题,保持了设备操作压力在合理范围内,还可回收更多低温热量,与阀门憋压工况相比,常压加热炉负荷可减少5.30%。

分析与评定
运用多谱学分析技术测定高黏聚?烯烃的结构
王京 吴燕珍 王乃鑫 祝馨怡
2016, 47(1):  93-100. 
摘要 ( 3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典型的高黏聚?烯烃的精细结构,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方法表征了一种高黏度聚?烯烃(PAO)的结构,确定了该PAO样品主要为聚1-癸烯烃类聚合物,及碳数分布、双键类型,以及蒸馏受热后裂解产物的结构信息。质谱结果显示:该PAO聚合度为2~21,其最强峰为五聚1-癸烯;各聚合度PAO几乎都可以检出单烯与链烷烃两类分子。核磁共振氢谱中可见亚乙烯基的同碳偶合烯氢双峰,表明该PAO中存在微量端烯键。经高真空度蒸馏后,蒸馏产物中烯键峰显著增强,表明蒸馏过程产生大量的热裂解产物。红外分析结果表明,PAO样品中的烯键为亚乙烯基双键型,进一步证明了PAO经加氢饱和后残余双键及热解新生成双键皆为端烯类,而非内烯类。

重整催化剂中氯含量的测定方法与选择
赵雅郡 潘锦程 周勇 谢莉
2016, 47(1):  101-104. 
摘要 ( 36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重整催化剂中氯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特点,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实验条件如pH值、干扰离子等,进行了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自动电位滴定法、离子色谱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重整催化剂中Cl-含量时,准确度高,重复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