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12
催化剂
硼硅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重质原料重整反应性能
王嘉欣 马爱增 臧高山
2021, 52(12):  1-6. 
摘要 ( 40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Na2O-TEAOH-B2O3-SiO2-H2O体系中,以水热法合成了硼硅分子筛,考察了合成条件对硼硅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并以所合成的硼硅分子筛为载体制备催化剂,考察其对重质原料重整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模板剂投量及SiO2/B2O3配比对分子筛产物的晶型起关键作用,选择适宜的条件可以合成出高结晶度的硼硅β分子筛。以正十三烷为重质原料模型化合物时,负载Pt的硼硅β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芳构化性能,产物中C9+芳烃含量较低,BTX(苯、甲苯和二甲苯)和萘的收率明显高于使用PR-D工业重整催化剂时的结果。以Pt/硼硅β分子筛催化剂处理重质原料时,反应压力不宜过低,高温、低空速有利于BTX的生成。
正己烷异构化Pt/SZA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
徐会青 宋兆阳 刘全杰 贾立明
2021, 52(12):  7-12. 
摘要 ( 26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t/SZA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超强酸高温处理和载硫量对其催化正己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超强酸焙烧温度为550 ℃,催化剂载硫量(w)为3.15%,此时制备的Pt/SZA催化剂抑制了单斜晶相ZrO2的生成,具有适宜的孔结构性质和较多的酸中心;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催化正己烷异构化活性最高,且具有优良的异构产物分布。
沉淀剂对体相加氢催化剂物化性质和活性的影响
徐学军 李娟 王海涛 王丽华 王继锋
2021, 52(12):  13-20. 
摘要 ( 22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选用NH3.H2O,NaOH,Na2CO3以及不同配比NaOH和Na2CO3混合液作为沉淀剂制备一系列体相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等表征方法和小型加氢装置评价手段,考察不同沉淀剂和不同沉淀剂配比对体相加氢催化剂物化性质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独一种沉淀剂时,由NaOH合成的体相催化剂压碎强度和孔结构最优,活性金属分散均匀,加氢脱硫活性最高;采用NaOH和 Na2CO3的混合沉淀剂对体相催化剂有扩孔作用,可使催化剂性能提升;混合沉淀剂在m( Na2CO3):m(NaOH)=2:3时催化剂物化性质和活性最佳,此时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13 m2/g,孔体积为0.308 cm3/g,堆密度为1.01 g/cm3,压碎强度为14.9 N/mm,相对脱硫活性为采用NaOH为沉淀剂的催化剂的1.66倍。
催化裂化重汽油临氢脱砷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鞠雅娜 李天舒 张然 张雅琳 胡亚琼
2021, 52(12):  21-26. 
摘要 ( 2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孔γ-Al2O3为载体,Mo-Ni为活性组元,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催化裂化重汽油临氢脱砷剂。考察了拟薄水铝石、胶溶剂、金属活性组元类型、金属原子比对临氢脱砷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脱砷剂活性和长周期稳定性。结果表明:氧化铝孔径分布对脱砷剂性能影响较大,大孔径有利于提高临氢脱砷剂脱砷活性,有机酸作为胶溶剂可显著提高载体大孔比例;适宜的Ni/(Ni+Mo)原子比有利于改善金属分散性,提高催化剂的脱砷活性和脱砷选择性;临氢脱砷剂表现出较好的长周期运行稳定性,综合性能与商品临氢脱砷剂相当。
保护剂级配设计对固定床渣油加氢性能的影响
辛靖 宋宇 朱元宝 吕艳艳 卢德庆 张海洪 陈松
2021, 52(12):  27-31. 
摘要 ( 28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不同的异形结构催化剂,沿物流方向设计了5种保护剂,分别为丝状泡沫、蜂窝圆柱和拉西环等异形结构。催化剂床层具有较大的空隙率,沿物流方向,床层空隙率和孔径尺寸均逐渐变小,活性金属组分含量逐渐增加。各保护剂良好的床层空隙率、孔结构性质和活性级配,能够较好地缓解脱金属剂的杂质脱除压力,避免保护剂与脱金属剂床层交界处的催化剂板结,保证装置的长周期平稳运行。自制保护剂对Fe和Ca的脱除率均优于参比剂,并呈现一定的Ni,V,S脱除能力和降残炭能力。长周期评价全程无压降,试验过程提温幅度小。
加工工艺
生产低硫石油焦的渣油加氢-延迟焦化组合工艺研究
刘涛 任亮 赵加民 刘自宾 胡大为 戴立顺
2021, 52(12):  32-37. 
摘要 ( 28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加氢工艺条件对高硫渣油加氢脱硫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降低空速有利于提高加氢脱硫反应活性;降低反应温度、降低氢分压及提高空速有利于提高加氢脱硫选择性。在达到相同脱硫率的情况下,提高反应温度可以采用更高的空速,从而降低渣油加氢的加工成本。渣油加氢-延迟焦化组合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氢脱硫深度增加,加氢渣油中剩余的含硫化合物更倾向于生成石油焦;组合工艺可以大幅降低石油焦硫质量分数到3.0%以下,满足低硫焦的指标要求;与单独延迟焦化工艺相比,组合工艺可以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高价值产品。
高低温双反应区平台工艺RTS在炼油领域的应用
丁石 习远兵 张乐 张锐 刘清河 曹鹏
2021, 52(12):  38-42. 
摘要 ( 19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度脱硫、脱氮以及芳烃饱和等反应,开发了高低温双反应区平台工艺技术RTS。该平台工艺技术可以用于柴油质量升级、催化裂化柴油(LCO)加氢促进多环芳烃饱和、高氮含量或高终馏点喷气燃料低压加氢、重整预加氢掺炼二次加工石脑油等领域。工业装置运行数据表明:采用RTS技术处理掺炼质量比例25%左右的二次加工柴油馏分的原料时,得到的精制柴油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小于5%,满足国Ⅵ柴油质量标准,且装置运转周期可达到3年以上,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
RICP工艺的拓展研究与工业应用
邵志才 施瑢 刘涛 戴立顺
2021, 52(12):  43-48. 
摘要 ( 20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中东高硫渣油及其与催化裂化柴油(简称催化柴油)的混合油为原料开展中型加氢试验,结果表明,催化柴油掺入渣油中混合加氢时,反应性能较好,加氢催化剂积炭量降低。催化柴油掺入渣油加氢的RICP-Ⅱ工艺在3家公司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A公司渣油加氢装置第四周期催化剂沉积金属量和平均积炭量低于第二周期;B公司渣油加氢装置掺入催化柴油后反应器总压降明显下降,径向温差明显降低,总温升有所上升,对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及残炭加氢转化反应均有促进作用,但对脱金属反应的促进效果不明显;C公司渣油加氢装置高比例掺入催化柴油,在加工总量中催化柴油质量占比26.33%、催化柴油占反应总进料质量比例最高值达45%以上的情况下,1 261 d的运行周期内反应系统总压降低于2.0 MPa、温升低于70 ℃、最大径向温差低于9 ℃。
基础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重油催化裂解模型
王志宏 龚剑洪 魏晓丽 首时
2021, 52(12):  49-53. 
摘要 ( 2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P神经网络,利用重油催化裂解反应过程的试验数据,以涉及原料性质、催化剂活性、操作条件等的11个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乙烯、丙烯和轻芳烃 BTX(苯、甲苯、二甲苯)的产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了结构为11-12-3、以贝叶斯算法为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重油催化裂解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乙烯、丙烯和BTX产率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59%,3.92%,2.28%,说明所建模型对重油催化裂解反应产物产率的预测效果较好。
氟盐溶液处理对Beta分子筛结构、酸性及催化烷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张婷 孟璇 施力 刘乃旺
2021, 52(12):  54-59. 
摘要 ( 15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NH4F/NH3.H2O溶液对Beta分子筛进行改性,考察氟改性对Beta分子筛结构、酸性及其催化烷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NH4F/NH3.H2O溶液处理,Beta分子筛脱除了非骨架铝,硅铝比增大;Beta分子筛的总酸量、L酸酸量和B酸酸量都相对减少,但B酸酸量占总酸量的比例提高;Beta分子筛介孔比表面积和介孔孔体积增加,提高了其对有机蒸气分子的吸附能力,有利于烷基化原料分子与分子筛酸性位点接触。因此,通过氟改性处理,Beta分子筛催化烷基化反应的性能得到提升。
不同沥青质在十氢萘体系中的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研究
孙昱东 王泽州 刘军 张帅 张肖肖
2021, 52(12):  60-63. 
摘要 ( 19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十氢萘为溶剂,在高压釜中考察了不同溶剂抽提所得不同来源沥青质的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十氢萘可以改变沥青质体系的分散性能并起到供氢剂的作用,使沥青质具有较好的加氢转化性能,转化率均在60%以上,焦炭产率低于原油体系。不同溶剂分离所得沥青质的结构和组成不同,戊烷沥青质的转化率高于同一原料的庚烷沥青质。石蜡基沥青质的焦炭产率较高且转化率和产物分布略差,与传统认识有所差距,说明沥青质的加氢反应性能不仅与渣油原料的基属有关,还与沥青质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有关。
采出液温度对油水旋流分离器内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
刘冰 吴震 高群 谢超 赵振江 李栋 薛建良
2021, 52(12):  64-71. 
摘要 ( 18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油田采出液温度对油水分离旋流分离器(简称旋流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旋流器分离流场内的流动参数、油相分布、油水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分离流场中油水混合物的切向速度、压力、湍动能以及油滴粒子的径向沉降速度均增大,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提高;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旋流器轴心处油水混合物中油相体积分数提高13.97百分点,油相体积分布非均匀度降至80%以下,油芯平均直径减小0.16 mm,轴心处的油相富集程度提高,分布均匀;当采出液温度高于70 ℃时,旋流器分离效率达99%以上。
富芳烃重油组分结构调变对中间相沥青形成的影响机制
于冉 赵燕 刘东
2021, 52(12):  72-78. 
摘要 ( 22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重油富芳烃组分转化为次生沥青及其氢化改性沥青的热转化行为进行了比较,并对热转化过程中体系化学结构组成特征对中间相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及氢核磁共振波谱,对比分析了次生沥青及其氢化改性沥青的化学结构组成特征;借助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考察了两体系中间相沥青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控制体系短烷基侧链含量可有效抑制过度炭化的发生,提高炭化产物的微观有序度;短烷基侧链可以持续稳定释放出小分子自由基,对大分子自由基反应进行调控,显著提升炭化产物微观结构的均一性。
油品与添加剂
添加剂在聚脲润滑脂中的感受性
夏延秋 杨阔 冯欣 王远慧 杨洪涛
2021, 52(12):  79-86. 
摘要 ( 22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聚脲润滑脂中添加了多种润滑脂添加剂,用MS-10型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摩擦磨损的感受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试验钢球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含量和化学状态,用热重分析仪(TGA)分析了复配聚脲润滑脂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复配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聚脲润滑脂的承载能力和抗磨、减摩性能,其原因归结为润滑脂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多种摩擦化学反应膜。
渣油用于合成阻燃剂的新型利用
檀子娟
2021, 52(12):  87-91. 
摘要 ( 17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渣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富含稠环芳烃,具有残炭高、氧指数高的特点,所以热性能稳定,可产生一定的阻燃性。通过经典液相色谱法富集渣油中的芳香组分,对芳香组分进行改性,在芳环结构上中引入醛基,经过还原、合成等有机反应,合成渣油改性阻燃剂。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热分析、残炭和氧指数等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具备阻燃性能的新型渣油改性阻燃剂。测试阻燃聚乙烯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等级,结合电镜扫描结果,证实渣油改性阻燃剂有较高的阻燃效率。将渣油改性合成芳香酯阻燃剂及复配成新型的膨胀阻燃剂,不仅可用于制备阻燃高分子材料,也提供了阻燃剂合成原料的新来源,开辟渣油高附加值利用新途径。
催化裂化油浆作为针状焦原料的应用性分析
罗望群 王永邦 罗勤高
2021, 52(12):  92-95. 
摘要 ( 38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催化裂化油浆的高值化应用出路,评价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40套催化裂化装置的油浆性质,分析了硫含量、氮含量、灰分、胶质含量、沥青质含量和芳烃含量及这些性质对针状焦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适合生产针状焦的理想原料性质。中国石化适合生产针状焦的催化裂化油浆原料超过2.0 Mt/a。
分析与评定
催化温度滴定法测定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的影响因素
杨孟智 蔺玉贵 史军歌
2021, 52(12):  96-101. 
摘要 ( 22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催化温度滴定法对石油及石油产品的酸值进行测定,考察了可能影响其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催化指示剂多聚甲醛的粒径和用量、滴定速率、过滤因子、溶剂空白值、环境温度等。结果表明:当多聚甲醛的粒径小于75 μm、滴定速率为2 mL/min、过滤因子为45时,在考虑溶剂空白值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数据精确度;测试环境温度与多聚甲醛的用量对滴定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另外,鉴于目前使用的溶剂空白值测定方法繁琐且耗时长,开发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溶剂空白值测定方法。
深度加氢柴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测定
周婧 史得军 霍明辰 陈菲 李荣观 黄星亮
2021, 52(12):  102-108. 
摘要 ( 1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分析深度加氢柴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可对质量分数为ng/g级的5类咔唑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定量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80,回收率范围为81.86%~89.27%,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36%~4.14%,重复性较好,最低检出限为0.000 4~0.001 6mg/L,定量限为0.001 2~0.005 4 mg/L,灵敏度较高。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加氢深度的加氢柴油中咔唑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咔唑、甲基咔唑易于在加氢精制过程中脱除;1位、8位甲基取代的二甲基咔唑类、三甲基咔唑类化合物空间位阻较大,在加氢条件下较难脱除。
设备及防腐
循环水系统铜质换热器腐蚀原因及控制
张向农
2021, 52(12):  109-112. 
摘要 ( 19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水系统铜质换热器出现腐蚀,将严重威胁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针对中国石化北方某石化企业循环水系统现场监测铜片腐蚀速率超标现象,对循环水水质的腐蚀特性、氨氮、有机磷、微生物d的含量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因素中碱度低、氨氮浓度超标、氯离子浓度高是引起铜质试片腐蚀的主要原因,采取提高M碱度和提高铜缓蚀剂的使用浓度等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铜质设备的腐蚀速率,避免铜质换热器腐蚀给装置带来的安全风险。
综述
柴油产品质量升级与清洁柴油生产技术应用进展
王哲 张乐 葛泮珠 刘清河
2021, 52(12):  113-118. 
摘要 ( 27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介绍了我国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的历程及柴油产品指标的变化。详述了在应对柴油产品质量快速升级的过程中,国内外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进展,以及典型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旨在通过对各种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介绍与分析,帮助用户在应对柴油产品质量升级时作出合理的技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