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12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四氢萘类化合物与萘类化合物混合加氢裂化反应规律的考察
鞠雪艳 蒋东红 胡志海 李大东
2012, 43(11): 1-5.
摘要
(
117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含HY分子筛的NiMo加氢裂化催化剂上,采用四氢萘类化合物(简称四氢萘类)及萘类化合物(简称萘类)含量不同的混合物为原料,考察四氢萘类与萘类的混合加氢裂化反应规律,并通过裂化产物中烃类物质的组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四氢萘类含量相同、萘类含量增大的情况下,萘类转化率下降,四氢萘类开环生成烷基苯的选择性变化不大;在芳烃总量相当、甲基萘比例增大时,对四氢萘类异构开环生成烷基苯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于多环芳烃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系数较大,同时占据催化剂的加氢及酸性中心,抑制了四氢萘类的进一步加氢及异构反应,且异构开环反应受影响程度较大。
塔河原油密度与其沥青性质关联研究
王翠红 王子军
2012, 43(11): 6-9.
摘要
(
111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油源相似、性质不同的塔河4种原油为原料,对其性质进行分析;对不同性质原油进行蒸馏分别制备出针入度在80~110(0.1mm)范围内的沥青样品,按照SH/T 0522中的分析项目对其进行性能分析。结果发现:①原油的密度可以表征原油作为生产沥青原料的性能;②沥青性质与所加工原油性质密切相关,在针入度满足要求范围内,随着原油密度的增加,沥青延度(25 ℃、15 ℃)逐渐降低,软化点逐渐升高;③当原油密度达到一定程度(0.94 g/cm3左右),所制备沥青针入度接近100号沥青产品指标上限时,沥青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100号沥青产品的指标要求;但是,当沥青的针入度接近100号沥青产品指标下限时,沥青的25 ℃延度不能满足100号沥青产品的延度指标要求; ④在所选原油中,当原油密度超过0.95 g/cm3时,用蒸馏工艺难以生产出合格的100号道路沥青产品。
阳离子乳化剂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
杨炎生 范维玉 于艳杰 王哲
2012, 43(11): 10-15.
摘要
(
12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CAP-3和CAP-1两种阳离子乳化剂及其用量对中海油AH-90、克拉玛依AH-90和江阴AH-70三种沥青蒸发残留物感温性能(包括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和黏温指数(VT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w)为0~5.0%时,随着CAP-3用量的增加,中海油AH-90和江阴AH-70蒸发残留物的PI均降低,从而使其在中温时的感温性能变差,克拉玛依AH-90蒸发残留物的PI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CAP-1对三种沥青在中温时的感温性能影响不大;CAP-3可降低三种沥青的T1.2,从而使其低温抗裂性能变好,而CAP-1对三种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明显;CAP-3可显著降低三种沥青的T800,使沥青在中高温时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变差,随其用量增加,三种沥青蒸发残留物T800均呈降低趋势,且降低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江阴AH-70≈中海油AH-90>克拉玛依AH-90,而CAP-1对三种沥青在中高温时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影响不大;CAP-3使中海油AH-90和克拉玛依AH-90在高温时的感温性略有增加,使江阴AH-70在高温时的感温性有所降低,而CAP-1使三种沥青在高温时的感温性略有增加。
正构醇对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相稳定的影响规律研究
张洁 杨程程 汤颖 陈刚
2012, 43(11): 16-20.
摘要
(
120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测定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的相分离温度,考察一系列正构脂肪醇助溶剂对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相稳定的影响;结合醇加量-相分离温度曲线线性回归方程,对其影响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4~C10正构醇对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的相稳定作用效果远好于低碳醇,并且该相稳定作用还与正构醇的HLB值以及体系中甲醇所占比例有关;在M15和M85(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15%和85%)体系中以正己醇作用效果最好,在M30,M50,M65(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30%,50%,65%)体系中以正癸醇作用效果最好。在适中的甲醇比例范围内,随着正构醇HLB值减小其对相同甲醇比例的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相稳定作用增强,当甲醇比例过高或者过低时存在一个对体系相稳定作用最佳的正构醇HLB值;随着体系中甲醇比例增大同一正构醇对体系相稳定作用逐渐减弱。
催化剂
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反应行为研究
魏晓丽 袁起民 毛安国 张久顺
2012, 43(11): 21-26.
摘要
(
156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比了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反应行为的异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0~700 ℃范围内,与热裂解反应相比,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可以明显降低反应温度、提高裂解反应深度以及裂解气体产率,尤其是使乙烯产率提高2~3百分点,丙烯产率提高5~7百分点;热裂解与催化裂解干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不同反应温度下,烃类裂解反应路径不同;与原料烃类组成相比,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汽油组成变化趋势相同,其中环烷烃比链烷烃更易于参与化学反应,较高反应温度时,裂解汽油中芳烃含量增加幅度较大。
Prime-G+技术在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上的应用
董海明 曲云 孙丽琳
2012, 43(11): 27-30.
摘要
(
168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出厂汽油硫含量达到国Ⅳ汽油排放标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引进法国Prime-G+技术建成1套1.8 Mt/a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标定结果表明:装置加工硫质量分数为195 μg/g的催化裂化汽油时,所得混合汽油产品硫质量分数为38.5 μg/g,硫醇硫质量分数为3.5 μg/g;研究法辛烷值损失为1个单位,达到设计(不大于1.8个单位)的要求;混合汽油产品的收率为99.91%,高于设计值(99.90%);能耗为934.6 MJ/t,低于设计值(937.2 MJ/t)。在满负荷条件下装置运行较为平稳,经济效益明显,每年可增加效益6.9亿元。
基于熔盐加热减压渣油的减压深拔实验研究
张兆前 周华群 董卫刚 白跃华
2012, 43(11): 31-35.
摘要
(
112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影响减压深拔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熔盐加热减压渣油的减压深拔技术,并在某炼油厂新建中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熔盐加热减压渣油完全可达到对其减压深拔所需温度,并且降低了管道表面与减压渣油的温差,加热更为均匀;在减压塔入口温度415 ℃、塔底380 ℃、塔顶355 ℃,塔顶绝压0.90~0.92 kPa条件下对该炼油厂减压渣油的拔出率可达35 %。
风城超稠油预处理工艺的改进
张海兵 牛春革 马忠庭 吴梅
2012, 43(11): 36-39.
摘要
(
110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城超稠油混合油(含60%~70%风城超稠油)进入焦化电脱盐装置时存在电流经常超限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原料罐底水含量偏高是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增加原料罐脱水频率、提高原料罐温度、罐底油带炼、破乳剂注入点前移、降低混合阀混合强度和变压器电压的措施,使电脱盐装置能够安全平稳运行,净化油水含量(w)控制在0.5%以下,盐(NaCl)含量控制在7.5 mg/g以下。为了进一步降低净化油中水、盐含量,使其达到装置指标要求[水含量(w)不大于0.3%,盐(NaCl)含量不大于3.0 mg/g],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催化重整装置混合二甲苯精制塔白土失活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竺家培 陈刚
2012, 43(11): 40-43.
摘要
(
121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催化重整生成油中富含混合二甲苯,还含有少量的烯烃,一般采用活化颗粒白土来脱除其中的烯烃。概述了催化重整装置混合二甲苯白土塔中的白土使用情况、白土的精制原理并分别从白土的质量、操作条件、重整反应苛刻度等方面对白土失活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白土前置、后置流程优化、重整原料优化、重整反应优化、二甲苯白土塔的控制等提高白土利用率的措施。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提高了白土的使用率,使白土的使用寿命由30天延长至60天,同时减少了因换剂频繁造成的二甲苯损失。
高品质加氢轻组分油的优化利用
郑海林 宫卫国 武明臣 周学杰
2012, 43(11): 44-46.
摘要
(
11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400 kt/a 润滑油异构脱蜡装置副产的石脑油馏分、煤油馏分及柴油馏分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利用方案。其中石脑油馏分可生产分析纯石油醚;煤油馏分可用于生产无味煤油或铝箔轧制油基础油;柴油组分可用于生产广泛应用于各有关行业的多种溶剂产品。
加工工艺
水热法制备WO3微米棒及其催化脱除二苯并噻吩研究
赵荣祥 李秀萍
2012, 43(11): 47-50.
摘要
(
145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钨酸钠和硝酸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WO3微米棒。以WO3微米棒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对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进行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考察不同的反应条件对DBT脱除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H2O2/WO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对DBT具有较高的脱除率;对于5 mL DBT质量分数为500 μg/g的模拟油,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WO3纳米棒的用量0.01 g、n(H2O2)/n(DBT)=8、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1.5 h、萃取剂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量8 mL、萃取时间5 min,在该条件下DBT的脱除率为100%;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DBT的脱除率没有明显下降。
丙烯氧化制备丙烯酸催化剂生产工艺研究
葛汉青 刘肖飞 段子辉 南洋
2012, 43(11): 51-54.
摘要
(
116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丙烯氧化制备丙烯酸催化剂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反应过程、喷雾干燥及成型等环节。在反应阶段,严格控制钼酸铵、偏钒酸铵、仲钨酸铵三者的反应时间对保证催化剂的制备重复性至关重要,最佳反应时间为1.5 h;喷雾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0~190 ℃、进料电机频率10 Hz、雾化电机频率49 Hz;模压成型最佳工艺参数为模具转速22 r/min、水胶比1.5。
几种分子筛催化剂的二甲苯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
徐会青 杜丽君 刘全杰 贾立明
2012, 43(11): 55-58.
摘要
(
101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几种具有不同孔道结构的分子筛,并考察了这些分子筛的孔结构性质、酸性以及在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孔结构决定了反应的类型或方式,孔径过大时会因为发生烷基转移生成重芳烃而导致C8芳烃损失增加,而孔径过小时会因为脱烷基或裂解反应而导致C8芳烃损失提高;催化剂的酸性质与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密切相关,酸性太强或太弱都会导致C8芳烃损失的增加。因此,反应性能良好的碳八芳烃异构化催化剂必须同时具备适宜的孔道结构和酸性。
NaY/β复合分子筛改性及对模拟柴油中氮化物的吸附性能
王福帅 李会鹏 赵华 房斌斌
2012, 43(11): 59-62.
摘要
(
105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二次交换二次焙烧方法对NaY/β分子筛进行改性,制备CeY/β和BaY/β复合分子筛。采用XRD、ICP-MS表征方法对改性前后的分子筛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氮含量600 μg/g的模拟柴油,考察改性前后分子筛的吸附脱氮效果,并优化吸附脱氮条件。结果表明:改性前后分子筛的特征峰基本一致,说明改性没有改变分子筛的主体晶型;改性后分子筛的脱氮率明显增加,CeY/β分子筛的脱氮效果最佳;CeY/β分子筛的适宜吸附条件为:剂油质量比1:20,反应温度40 ℃,吸附时间3.0 h;BaY/β分子筛的适宜吸附条件为:剂油比质量1:40,反应温度40 ℃,吸附时间4.0 h。
生物质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
曾丹林 苏敏 马亚丽 王光辉
2012, 43(11): 63-68.
摘要
(
156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生物质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具体应用,探讨这些制备方法和所得催化材料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生物质炭基固体酸催化剂今后努力的研究方向。
油品与添加剂
T551金属减活剂对变压器油中铜腐蚀抑制作用研究
万涛 钱晖 徐松 冯兵
2012, 43(11): 69-72.
摘要
(
156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变压器油添加苯三唑型T551金属减活剂的腐蚀性硫试验和减活剂添加量试验,确定了T551具有抑制铜腐蚀和油品老化的作用。油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551能够将介质损耗因素从0.21%降低至0.08%,体积电阻率从5.97×1012 Ω?cm提高至7.05×1012 Ω?cm。采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对铜片表面进行分析,证实T551与铜发生螯合作用,苯三唑环上与氮原子相连的支链发生断裂,在铜表面形成苯三唑-铜的陪位化合物。
具有黏度改性功能的聚异丁烯基抗氧化剂的合成与评价
张乐涛 蔡国星 夏木西卡玛尔·买买提 吾满江·艾力
2012, 43(11): 73-76.
摘要
(
138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活性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具有黏度改性作用的聚异丁烯基抗氧化剂。所得产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与目标产物结构吻合。TG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异丁烯基抗氧化剂比聚异丁烯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起始氧化温度提高40 ℃。旋转氧弹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异丁烯基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添加量(w)为0.5%时可将矿物油的氧化诱导期从27 min延长至84 min,明显提高了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在矿物油中加入量(w)为5.0%时,油品的黏度指数从114提高到132,说明该聚异丁烯基抗氧化剂在改善油品黏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以T114为主要金属清净剂研制70TBN船用气缸油复合添加剂
刘军 陈小莉 迟 峰 叶 涛
2012, 43(11): 77-81.
摘要
(
110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T114高碱值环烷酸钙作为主要金属清净剂研制了70TBN船用气缸油复合添加剂。以70TBN船用气缸油复合添加剂调制、生产的70TBN船用气缸油的理化测试和模拟评定结果表明,该油品与国外同类船用气缸油质量相当,说明研制的复合添加剂可满足润滑油调合厂对70TBN船用气缸油复合添加剂的质量要求。该复合添加剂在国内外一类和二类基础油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70TBN船用气缸油复合添加剂暂定标准要求。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该符合添加剂的制备重复性良好,产品质量稳定。
设备及防腐
高(含)酸原油加工装置的化学防腐新技术
李本高 王征 傅晓萍 谭丽
2012, 43(11): 82-86.
摘要
(
11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高(含)酸原油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环烷酸盐不但促进环烷酸对碳钢的腐蚀,而且增加原油破乳难度。高(含)酸原油加工装置的腐蚀问题可采用含酸原油腐蚀性评价、破乳脱盐、脱金属、中和缓蚀、高温缓蚀等综合技术方案来解决,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挂片腐蚀失重新方法可以较真实地评价原油对碳钢的腐蚀性,专用破乳剂和脱金属剂对高(含)酸原油的破乳脱盐脱水脱金属效果优异,中和缓蚀剂可以有效抑制冷凝冷却系统的“露点”腐蚀,高温缓蚀剂可以大幅度降低高温部位的腐蚀速率。
高压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行中腐蚀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徐彬
2012, 43(11): 87-91.
摘要
(
121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高压加氢装置设备腐蚀类型及取得良好效果的防腐措施,对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渣油加氢和加氢裂化两套高压加氢装置自开工以来影响长周期运行的主要设备腐蚀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提出操作和后续改进建议。几年来的生产运行结果表明:在设计计算、选材和制造方面打好基础,在工艺操作和设备检验、防腐等方面加强管理,能够达到高压加氢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