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4-12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工工艺
大比例增产喷气燃料、改善尾油质量加氢裂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赵广乐 赵阳 董松涛 龙湘云 莫昌艺 王阳 戴立顺 胡志海
2018, 49(4): 1-7.
摘要
(
20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市场对喷气燃料和优质尾油的需求,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开发了新一代加氢精制催化剂RN-410和加氢裂化催化剂RHC-131,通过考察原料油、转化深度、产品切割方案对喷气燃料及尾油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催化剂的级配优化方案,开发了大比例增产喷气燃料、改善尾油质量的加氢裂化技术,并在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成功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石脑油收率约为22%的情况下,喷气燃料馏分油收率达43%以上,产品质量满足3号喷气燃料要求,柴油并入尾油当中,尾油BMCI值为8.7,是优质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原油中有机氯化物脱除方法的研究
史军歌 吴梅 杨德凤
2018, 49(4): 8-14.
摘要
(
36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原油中有机氯化物的极性和亲电性,开展了原油中有机氯化物脱除方法——相转移催化亲核取代反应方法的研究。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为相转移剂、乙二胺为碱性试剂、乙醇和水为溶剂,按照一定物质的量的比配制的脱氯剂,可以有效脱除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脱氯率达90%以上。对于同一种氯化物,脱氯率随脱氯反应条件及电脱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脱氯条件一定时,脱氯率因原油中氯化物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固定床渣油加氢第一反应器切出工艺运行分析
袁德明
2018, 49(4): 15-18.
摘要
(
22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2.0 Mt/a渣油加氢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开发的RHT技术,具有第一反应器(R-101)可切出的工艺特点。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均采用石科院开发的第三代RHT系列渣油加氢催化剂以及相适应的催化剂级配技术。两个周期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R-101切出工艺技术可行,催化剂级配技术合理。R-101切出后,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产品质量完全满足下游催化裂化原料的要求;同时能够延长装置运行周期2~3个月,最大限度地发挥催化剂的活性。
塔河稠油掺炼焦化蜡油改善道路沥青性能的研究
刘树华 仝玉军 沈本贤 郭皎河
2018, 49(4): 19-22.
摘要
(
21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塔河稠油重质化加剧,其减渣调制90号A级道路沥青产品存在闪点和PI值不能满足JTG F40规范A级道路沥青质量要求的问题,本文采用塔河稠油或塔河常压渣油掺炼焦化蜡油蒸馏工艺,对减渣及其调制道路沥青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炼焦化蜡油有助于提高塔河减渣的蒸馏切割温度和改变其四组分分布,焦化蜡油的适宜掺炼比例为15%,此时塔河减渣调制的90号道路沥青闪点由237 ℃提高到258 ℃,PI值由1.33降低到0.57,也兼顾了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质,满足了A级道路沥青产品质量要求,同时沥青混合料高温和水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常压塔塔顶压降升高的原因分析
马方义 董健 孙文刚 潘岩 葛玉龙 王涛
2018, 49(4): 23-26.
摘要
(
22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常压蒸馏装置掺炼轻质原油或回炼轻污油时常压塔负荷变大,当常压塔塔顶(简称常顶)回流量大于22 t/h时,常顶和进料段压差由20 kPa增加到40 kPa以上,常顶油和常一线油出现馏程重叠。现场调研发现,常压塔上数第9~16层塔盘、浮阀有大量结垢沉积物,几乎堵塞整块塔盘。对现场堵塞位置垢样进行采样,元素分析、XRD、XRF表征结果表明,常压塔一中段处垢样的主要成分是NH4FeP2O7。通过高温缓蚀剂模拟结垢试验确定了塔顶结垢堵塞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优化解决措施。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运用
吴章柱 王澍 王本玲 戴琴荣 张磊 于兆臣
2018, 49(4): 27-30.
摘要
(
31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采用美国GE公司的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对3.5 Mt/a催化裂化装置的CO焚烧炉进行改造。结果表明: 使用SNCR工艺后,催化裂化装置出口烟气中NOx的质量浓度由改造前的200~400 mg/m3(标准状态),降低至70~130 mg/m3(标准状态),排放值满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大气污染物NOx排放值不大于200 mg/m3(标准状态)的要求,实现了达标排放,并对催化裂化装置CO焚烧炉炉膛温度影响很小,对炉膛压力及对烟气脱硫装置外排污水的pH值和氨氮含量无影响。SNCR工艺操作简单,改造量小,物耗、能耗低,在氨逃逸量小于设计值8 mg/m3(标准状态)的情况下脱硝效率高达72%。
环烷基轻质馏分油抽出油生产变压器油的工艺研究
杨文中 秦一鸣 蔡烈奎
2018, 49(4): 31-34.
摘要
(
20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环烷基轻质馏分油的糠醛精制抽出油为原料,采用加氢处理-加氢补充精制-络合脱氮-白土精制的组合工艺,制备性能优异的变压器油抗析气性调合组分,其与传统工艺生产的变压器油基础油调合使用,可明显改善变压器油的析气性,并满足GB2536—2011通用变压器油和特殊变压器油的指标要求。
延迟焦化液化气脱硫塔堵塞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贾正万 俞欢 陈进旺
2018, 49(4): 35-38.
摘要
(
27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国海油宁波大榭/舟山石化有限公司2.4 Mt/a延迟焦化装置配套的液化气脱硫塔存在的液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改造措施。延迟焦化产出的液化气中含有大量焦粉,在液化气脱硫塔中不断沉积,从而使脱硫塔填料或塔盘堵塞并产生液泛现象。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必须对脱硫塔切出进行清理。为了解决脱硫塔切出后不合格液化气的问题,对脱硫装置流程增加2台静态混合器。改造后的简易脱硫流程能保证液化气在脱硫塔切出的状态下质量合格,从而大大降低了因处理脱硫塔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基础研究
催化裂化柴油氮化物分布及其加氢反应行为研究
严张艳 任亮 胡志海
2018, 49(4): 39-44.
摘要
(
26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不同来源的催化裂化柴油(LCO),对其全馏分和窄馏分的氮化物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其加氢脱氮(HDN)反应规律,深入探讨LCO中氮化物的分布规律及不同氮化物的加氢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劣质LCO中的氮化物主要以吲哚类氮化物和咔唑类氮化物为主,苯胺类氮化物的含量比较小,且苯胺类氮化物和吲哚类氮化物主要分布在轻馏分段,咔唑类氮化物主要集中在重馏分段;当馏程大于320 ℃时,LCO中的氮化物含量剧增,且以咔唑类氮化物为主;不同LCO的氮化物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LCO的HDN反应研究表明,咔唑类氮化物的HDN活性明显低于苯胺类氮化物和吲哚类氮化物的HDN活性,且碳数越多越难被脱除;劣质LCO经HDN反应后,产物中出现新的氮化物——苯基吲哚,而随着LCO终馏点的降低,原料中咔唑类氮化物的比例减小,HDN活性增强,产物中没有苯基吲哚生成。
CaO/Al2O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制备烃类燃料的研究
韦一 刘兵 于凤文 计建炳
2018, 49(4): 45-50.
摘要
(
25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物理混合法制备复合催化剂CaO/Al2O3,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在固定床反应器以大豆油为原料进行CaO/Al2O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制备烃类燃料的研究,考察裂解温度、空速、m(CaO)/m(Al2O3)对裂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裂解温度为510 ℃、空速为10.00 h-1 、m(CaO)/m(Al2O3)为2:8的条件下,裂解液收率为71.00%;裂解油组成中烃类质量分数高达80.96%,裂解油的运动黏度(20 ℃)为3.1 mm2/s,酸值为4.1 mg KOH/g,氧质量分数为2.37%,热值达44.79 kJ/g。
多层进气提升管扩径预提升段流动特性研究
刘丙超 王胜胜 苏鲁书 祝晓琳 李春义
2018, 49(4): 51-57.
摘要
(
26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催化裂化平衡剂和常温空气为介质,在多层进气底部扩径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预提升段内颗粒浓度轴径向分布、概率密度分布及气固接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预提升段不同轴向区域气固流动特性可以发现,在底部入口区和上部缩颈区,流动行为受气体影响较大,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均匀性及气固接触效率降低,中部发展区气固接触效率较高,颗粒浓度的分布效果较好。同时与传统等径预提升结构相比,扩径预提升段内气固流动行为类似于湍动床,颗粒浓度显著提高,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气固分离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气固湍动剧烈,接触效率高,有利于强化气固两相的接触和混合过程。
CFD在丙烷脱氢流化床反应器中的应用
杜玉朋 孙乐晶 房德仁 任万忠
2018, 49(4): 58-63.
摘要
(
40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某中试循环流化床装置中的丙烷脱氢反应器建立了三维多尺度CFD流动-传热-反应耦合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丙烷脱氢反应器的操作工况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所建立的三维多尺度CFD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刻画丙烷脱氢在整个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反应历程。通过参数优化研究获得丙烷脱氢反应器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600 ℃,体积空速2 350 h-1,催化剂装量0.8 kg,催化剂平均粒径70 μm,在此操作工况下,丙烷转化率为43%,丙烯选择性为85%,丙烯收率达37%。所建立的CFD模型能够用于丙烷脱氢流化床反应器的模拟、设计、放大与优化等过程。
油品与添加剂
中国石化企业柴油抗磨剂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解读
丁秀瓶 顾培蕾 李爱文 蔺建民
2018, 49(4): 64-70.
摘要
(
33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国石化企业柴油抗磨剂标准的历次和最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进行了解读。修订后的标准按组成分为脂肪酸型和脂肪酸酯型两类,脂肪酸型抗磨剂中浊点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指标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控制浊点不大于—8 ℃、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不超过2.5%;脂肪酸酯型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金属含量是关键指标,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不超过2.5%、金属质量分数不大于50 μg/g。指出了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控制柴油抗磨剂产品质量的作用。
丁醇作为汽油调合组分的可行性研究
韩璐 李娜 李妍 郭莘
2018, 49(4): 71-76.
摘要
(
28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丁醇与常规汽油组分以不同比例调合后油品的辛烷值、馏程、蒸气压调合特性,通过金属试片和橡胶试片在不同丁醇含量汽油中的浸泡试验,对丁醇汽油的金属腐蚀性和材料相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丁醇在调合特性方面与汽油组分的匹配性良好;丁醇汽油对除铸铁外的金属件腐蚀性很小,可用于不含铸铁的燃油进气系统中;氟橡胶、氯丁胶、丁腈胶等橡胶试件性能受丁醇汽油的影响较小,更适宜作为燃用丁醇汽油的发动机橡胶零部件或丁醇汽油储运、加油设施中的橡胶件;丁醇作为车用汽油调合组分具有可行性,调合丁醇的质量分数在10%~16%较为合理。
电磁效应对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江泽琦 方建华 刘坪 陈波水 冯彦寒 谷科城 王鑫
2018, 49(4): 77-81.
摘要
(
24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改进的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电磁场作用下磷酸三甲酚酯(T306)、硫代磷酸铵盐(T307)、氯化石蜡(T301)、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T203)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结合表面分析结果从电磁场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对润滑油的润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效应有利于增强T306的抗磨性能,但会削弱T307的抗磨性能,且对这两种添加剂的减摩性能有不利影响;电磁效应有利于增强T301,T202,T203的抗磨和减摩性能。在物理效应方面,主要考虑电磁场对磨损微粒的作用力;在化学效应方面,主要从添加剂所含活性元素及其分子结构等方面考虑其与润滑性能的构性关联。
环境保护
NiMo/Al2O3上H2还原脱除烟气中SO2和NO探索
张春城 薛峰 武传朋 郭大为
2018, 49(4): 82-88.
摘要
(
18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连续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在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100~600 ℃、无氧和含氧气氛下考察了NiMo/Al2O3催化剂上H2催化脱除SO2、NO的性能。结果表明:NiMo/A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同时脱硫脱硝的性能,SO2转化率、单质硫选择性均高于单独脱硫或单独脱硝时,但N2生成率低于单独脱硝时,其中SO2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直至达到100%;含氧气氛下的SO2转化率、单质硫选择性、N2生成率整体优于无氧气氛下的结果;SO2的存在对NO的吸附有抑制作用,NO的存在显著提高了SO2转化率和单质硫选择性。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热解吸影响因素研究
李磊 李怿 王龙延 王乾 白正伟
2018, 49(4): 89-93.
摘要
(
30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污染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吸修复温度、时间、土壤粒径等对污染土壤中超标多环芳烃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并对各粒径土壤热解吸数据进行了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热解吸效果越好;土壤粒径越小,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热解吸速率越快。对热解吸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有利于节能降耗和工艺优化。
利用蒸馏装置回炼系统降低炼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龚传波 马新文 单玉联 吴永红 刘沙
2018, 49(4): 94-97.
摘要
(
23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为降低VOCs排放对各生产装置采取操作优化措施。其中蒸馏装置降低取样频次,回收取样产生的轻污油,消除设备密封泄漏点;优化蒸馏脱丁烷塔顶及常压塔顶操作,将蒸馏装置石脑油初馏点由42 ℃提高至49 ℃,降低石脑油罐区VOCs排放;将炼油新区各装置送往中间轻污油罐区的轻污油通过蒸馏装置大循环线进入原油泵入口进行回炼,实现中间罐区不接收不储存轻污油,减少了全厂VOCs排放,有效改善厂区生产环境。
硫磺回收装置尾气超低排放处理的设计和运行
魏芳
2018, 49(4): 98-100.
摘要
(
28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某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首次应用专有气液混合器,通过钠碱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实现尾气超低排放,排放烟气中SO2的浓度为10~25 mg/m3(标准状况),脱硫率大于95%,烟气流量操作范围为0~120%,满足硫磺回收装置各种工况下的尾气超低排放。在国内硫磺尾气超低排放处理中首次采用气气换热提升烟气温度,有效减少了冒白烟现象,且解决了烟气管道和设备的硫露点腐蚀问题,同时节能4 950 MJ/h,节水和减排0.64 t/h。
分析与评定
植物还原法制备钯纳米单质的定量研究
贺媛媛 傅吉全
2018, 49(4): 101-104.
摘要
(
16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植物还原法,以PdCl2为钯前躯体,以银杏叶提取液为还原剂,将Pd2+离子从PdCl2溶液中还原出来,制备钯纳米单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方法测定溶液中残留的Pd2+离子浓度,计算反应的还原率,完成对植物还原法制备纳米单质的定量研究。分别考察了钯前躯体PdCl2浓度和银杏叶干粉颗粒大小对Pd2+离子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用ICP-AES方法对植物还原法进行定量研究;PdCl2浓度越大、银杏叶干粉颗粒越小,还原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