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12
加工工艺
对二甲苯吸附分离工艺改进研究
王德华 杨彦强 戴厚良
2018, 49(5):  1-5. 
摘要 ( 39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对二甲苯过程的模型,研究了吸附塔各功能区床层数比例、床层间空体积比例及床层总数对过程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吸附区和脱附区与提纯区床层数的适宜比例分别为0.5~0.7和0.4~0.5;缓冲区占总床层数的适宜比例为8.5%~13%;吸附剂床层总数的增加及床层间空体积的降低,可以提高过程的分离效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工艺的方案为16(3-7-4-2)床层;该方案在基本保持过程性能前提下减少了吸附剂床层和吸附塔数量。
闲置加氢装置升级改造为C5/C6异构化装置技术及工业应用
张秋平 乔杰锋 焦江涛 肖聪忍 秦岭
2018, 49(5):  6-11. 
摘要 ( 29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中温异构化技术将中油东明石化集团闲置的0.25 Mt/a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为C5/C6异构化装置,以连续重整装置的拔头油、戊烷油和抽余油为原料,根据“利旧最大化、投资最低以及异构化原料全部加工”的改造原则,采用脱C7+技术和“脱异戊烷 + 一次通过”异构化工艺流程,可生产研究法辛烷值为79.7的C5/C6异构化汽油。标定结果表明:异构化催化剂的C5异构化率为63.2%,C6异构化率为81.1%,异构化产品的研究法辛烷值达到79.7,异构化产品收率为98.0%,各项数据均达到技术控制指标。
DCC汽油加氢生产芳烃抽提原料技术(NHTDC)的开发及应用
李宏恩 张登前 宋启凤 刘锋
2018, 49(5):  12-15. 
摘要 ( 31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DCC汽油性质的深入分析,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DCC汽油加氢生产芳烃抽提原料技术(NHTDC)。长期生产运行数据表明,以硫质量分数为50~350 μg/g、氮质量分数为19~69 μg/g、溴值为20~71 gBr2/(100 g)的DCC汽油为原料,可以生产出硫、氮质量分数小于1 μg/g、溴值小于0.5 gBr2/(100 g)的满足芳烃抽提装置进料要求的产品,并且在DCC汽油硫含量、氮含量和溴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基本保持稳定,装置可长周期稳定运转,可以满足芳烃抽提装置对进料的要求。
重质原油膜强化传质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郭辉
2018, 49(5):  16-21. 
摘要 ( 27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质原油预处理一般难度较大。以加工塔河重质原油为主的塔河炼化两套电脱盐装置运行效果一直不佳,脱盐后原油盐含量平均值基本维持在10-12 mgNaCl/L,给后续常减压蒸馏等装置的防腐和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难度。进行了纤维膜传质技术在塔河重质原油预处理(脱盐)方面的试验,考察了温度、停留时间、注水量、空速、切水回注等条件对脱盐效果的影响。与工业装置三级电脱盐效果相比较,膜强化传质预处理技术在重质原油脱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膜强化传质预处理技术的优化和工业应用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FCC再生立管输送催化剂不畅的原因分析
彭威 王进 齐宏伟 王丽婧 史新云
2018, 49(5):  22-26. 
摘要 ( 26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的0.8Mt/a催化裂化装置运行中出现了再生立管输送催化剂不畅的问题,表现为立管的推动力和滑阀的压降均低于设计值,同时提升管的反应温度发生波动变化。通过对比再生立管测量的轴向压力分布与原设计压力分布,表明立管内没有形成流化料柱,蓄压能力严重不足。这是松动风点堵塞和松动风量不足造成的,造成了立管内部出现失流态化架桥等。通过疏通堵塞松动点,调整松动风量,一定程度提高了立管的推动力和滑阀的压降。
加氢处理重质馏分油溶剂脱蜡脱油工艺优化研究
杨文中 王凯
2018, 49(5):  27-30. 
摘要 ( 27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加氢处理重质馏分油为原料,通过不同溶剂组成、预稀释和冷点稀释工艺试验,找出最佳溶剂组成和稀释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溶剂脱蜡脱油工艺流程优化。综合考虑脱蜡温差、过滤速度、脱蜡油和脱油蜡的收率,提出了两段脱蜡两段脱油工艺是优选方案。
沉降器旋风分离器直连技术在长庆石化的工业应用
袁晓云 赵飞 李雅华 陈晗 武彦勇 孙晓飞
2018, 49(5):  31-34. 
摘要 ( 22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 1.4 Mt/a 催化裂化装置自建成以来,一直存在沉降器结焦现象,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行。该装置沉降器旋风分离器采用软连接结构,分析认为软连接结构处油气的呼吸效应造成油气逃逸后在沉降器停留时间过长,这是引起沉降器结焦的根本原因。在2016年技术改造中,将沉降器旋风分离器由软连接改为直连,取消二段回炼油提升管,回炼油及原料混合后进入一段提升管。改造结果表明:沉降器基本不结焦,旋风分离器直连操作弹性较大,沉降器压力波动时无催化剂跑损现象,油浆固含量合格;沉降器上部空间基本无油气滞留,未发生明显结焦现象;轻质油收率提高0.61百分点,汽油辛烷值提高0.47个单位,液化气丙烯体积分数上升0.54百分点。
轻质解吸剂吸附分离制对二甲苯装置的设计
马达国
2018, 49(5):  35-38. 
摘要 ( 6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物料平衡、装置规模、操作条件、装置流程、能耗等方面介绍了世界首套轻质解吸剂吸附分离工艺制对二甲苯装置的设计情况。在流程、能耗等方面将其与采用传统吸附分离工艺技术的装置进行了对比。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的热集成中心由二甲苯塔改为抽余液塔,取消解吸剂再蒸馏塔;异构化反应采用热高压分离器加冷低压分离器流程,异构化分馏和二甲苯分馏流程优化整合,取消脱庚烷塔;新工艺、新吸附剂放宽吸附分离进料要求以及减小解吸剂循环量;单位PX产品能耗从7 964 MJ/t 降至6 706 MJ/t,降低15.8%,体现了新工艺的技术先进性。
基础研究
渣油加氢生成油中含硫化合物分布研究
赵宁
2018, 49(5):  39-42. 
摘要 ( 26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一种高硫渣油(茂名常渣)和一种低硫渣油(海南RDS原料)为原料进行渣油加氢试验,通过改变空速和反应温度,针对两种原料分别得到不同硫含量的加氢生成油。对加氢生成油中硫化物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渣油的加氢生成油中沥青质硫含量的变化随着加氢生成油硫含量变化的规律不同;对于茂名常渣,当加氢生成油硫质量分数不低于0.31%时,加氢生成油硫含量越低,其沥青质中硫含量越低;对于海南RDS原料,当加氢生成油中硫质量分数不高于0.25%时,加氢生成油硫含量越低,其沥青质中硫含量越高;不同渣油加氢生成油中沥青质的硫含量占加氢生成油硫含量的比例随着加氢生成油硫含量降低幅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同,加氢生成油硫含量越低,硫含量降低幅度越大,加氢生成油中沥青质的硫含量占加氢生成油硫含量的比例越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吸附分离CH4/N2性能研究
韩素英 韩新华 曹运祥 高荔 孙道峰 阎子峰
2018, 49(5):  43-48. 
摘要 ( 29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均苯三甲酸为配体,与金属离子Cu2+自组装得到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并借助N2吸附-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S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气体吸附仪测量了CH4和N2的吸附等温线,采用克-克(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CH4的吸附热,并运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 IAST)来计算HKUST-1对CH4/N2的分离因子。结果表明:在0℃、101.325 kPa和25℃、101.325 kPa的条件下,HKUST-1的CH4吸附量分别为25.1 cm3/g和15.2 cm3/g,N2吸附量分别为8.0 cm3/g和3.9 cm3/g,所制备的HKUST-1对CH4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HKUST-1对CH4/N2的选择性分离因子为6.8,对CH4/N2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HKUST-1对CH4的吸附热为20 kJ/mol左右,与分子筛类吸附剂相比吸附热较小,易于再生。
加氢法生产环保橡胶油的8种特定多环芳烃 与总多环芳烃含量对应关系的研究
韩龙年 田义斌 张海洪 宋君辉
2018, 49(5):  49-54. 
摘要 ( 28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加氢工艺生产CA值大于12%的环保橡胶油为目标,考察了环保橡胶油中8种特定多环芳烃(PAHs)与总多环芳烃(PCA)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不同原料油、不同类型的加氢催化剂以及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环保橡胶油,对比其PAHs和PCA含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加氢工艺生产环保橡胶油,其PAHs与PCA含量的对应关系为:当环保橡胶油的PCA质量分数低于3%时,其PAHs含量满足欧盟环保指标的要求,而环保橡胶油的PAHs含量合格时,其PCA含量不一定合格,当且仅当PAHs质量分数低于1.0 ug/g或是未检出时,其PCA质量分数满足小于3%的指标要求;以PAHs含量为环保橡胶油的控制指标,其操作空间(反应温度)较以 PCA含量为控制指标宽;建立了加氢法环保橡胶油中PAHs与PCA含量的经验关联式yPAHs=0.036 3 xPCA3.186 6,相关系数为0.982 2,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PCA含量的分析数据进行PAHs含量的预测。
催化剂
循环污染老化法模拟FCC平衡剂金属年龄分布
刘倩倩 任飞 朱玉霞
2018, 49(5):  55-59. 
摘要 ( 31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比了循环污染-氧化还原循环的预处理方法与传统的浸渍污染-100%水蒸气老化的预处理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方法,考察了循环污染老化制备的老化剂、传统方法制备的老化剂以及工业平衡剂上的金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当微反活性相当时,两种方法制备的老化剂上产品分布差别较大,循环污染老化法制备的老化剂上产品分布较好,更能接近工业平衡剂水平;传统方法制备的老化剂上金属无年龄分布,循环污染老化法制备的老化剂上金属有年龄分布,与工业平衡剂更接近。
新型微纤结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开发
秦毓辰 刘光利 毛继平 宋业恒 张鑫
2018, 49(5):  60-65. 
摘要 ( 20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发了两种以铝纤维为骨架,分别担载Cu-ZSM-5和Cu-SSZ-13分子筛的新型微纤结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3-SCR)催化剂。微纤整体型催化剂拥有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增加了反应的传质能力和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微纤整体型催化剂较单纯分子筛催化剂均展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催化活性和抗硫稳定性。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微纤整体型催化剂上反应动力学常数均高于相对应的纯分子筛催化剂,从动力学方面解释了其活性较高的原因。本研究为NH3-SCR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微纤整体型催化剂在NH3-SCR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油品与添加剂
环保型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与润滑性能研究
唐华杰 孙建林 王成龙
2018, 49(5):  66-70. 
摘要 ( 24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60 ℃恒温条件下,以油酸和三乙醇胺质量比为1.8的合成产品为添加剂,制备全合成切削液。通过安定性试验、四球机试验、腐蚀防锈试验及现场切削加工进行全合成切削液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切削液最高油膜强度为784 N,试验钢球磨斑直径为0.540 mm,单片防锈试验时间达96 h;调制水温对切削液的透明度、稳定性和极压性能影响明显,而对腐蚀防锈性能影响不大。
三氟甲磺酸催化萘的烷基化研究
宋上飞 刘青才 吕升阳
2018, 49(5):  71-74. 
摘要 ( 28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三氟甲磺酸作催化剂对萘烷基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萘烯比、滴加时间等条件对萘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同时对烷基萘产品的抗氧化安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萘烯摩尔比为1:3、反应温度为80 ℃、滴加时间为3 h、反应时间为1 h、催化剂用量为0.8%的条件下,烷基萘产品的运动黏度(100 ℃)为16.35 mm2/s,烷基化反应转化率为96%,产品溴指数为168 gBr2/(100 g),并不需要进一步加氢精制工序。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聚α-烯烃中加入一定比例烷基萘产品有助于提高其抗氧化安定性。
降凝剂对原油中蜡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王瑞博 苏航 李皓 赵会军
2018, 49(5):  75-79. 
摘要 ( 23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聚丙烯酸高碳醇酯(P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高凝原油降凝剂(PA-EV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降凝剂的添加对原油中蜡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A-EVA降凝剂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蜡的结晶峰温升高,结晶速率增大;PA-EVA降凝剂通过增大蜡晶几何尺寸,减少了对液态油的包覆,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环境保护
Na2S稳定生化剩余污泥重金属的作用研究
李本高 苗远 张超
2018, 49(5):  80-84. 
摘要 ( 24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金属处于稳定态对污泥无害化意义重大。采用ICP元素分析和Tseeier形态分析等方法对某炼油厂生化剩余污泥重金属含量及形态进行研究,发现炼油厂生化剩余污泥中Ni,Cu,Pb,Zn,Ba,Cr,Cd,Ag,As,Hg等10种重金属含量较高,且以5种不同形态存在,Na2S对这10种重金属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可将不稳定态转变为稳定态,从而使污泥重金属浸出后浓度达到国家一般固体废物标准要求。
炼油污水处理场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废气处理技术
刘忠生 王新 王海波 赵磊 刘志禹 王学海 王有华
2018, 49(5):  85-91. 
摘要 ( 23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炼油污水处理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恶臭废气可分为高浓度、低浓度两类:高浓度废气来自提升池、均质罐、隔油池、气浮池(浮选池)、污油罐(池)等,非甲烷总烃浓度为500~40 000 mg/m3,总气量为1 000~10 000 m3/h(标准状态);低浓度废气来自曝气池、氧化沟、污泥脱水间,非甲烷总烃浓度为10~300 mg/m3,总气量为20 000~50 000 m3/h(标准状态)。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适用于炼油污水处理场高浓度与低浓度废气联合处理的SWAT-1、SWAT-2工艺技术,在SWAT-1工艺中,高浓度废气采用“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氧化)”工艺处理,曝气池等低浓度废气采用“洗涤-吸附”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气饱和吸附剂用催化氧化排放的热气再生并返回催化氧化处理系统;而在SWAT-2工艺中,高浓度废气采用“低温柴油吸收-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应用SWAT-1、SWAT-2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场废气,净化气非甲烷总烃浓度可小于50 mg/m3,最低小于10 mg/m3,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检出限,臭气浓度小于20(无量纲)。
控制与优化
残渣型船用燃料油在线调合工艺及小试装置实验研究
李遵照 徐可忠 薛倩 刘名瑞 王明星 李雪 肖文涛 张会成
2018, 49(5):  92-96. 
摘要 ( 26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船用残渣型燃料油在线调合工艺要求,开发了船用燃料油连续调合管理系统,设计了新型高效静态混合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残渣型燃料油连续调合工艺。建立了处理能力为240 L/h的残渣船用燃料油在线调合小试装置。运行实验表明,该设备运行平稳,能够实现调合方案生成、连续生产自动控制、产品性能实时反馈的全过程,可生产符合国标的船用残渣型燃料油,产品稳定性好。
加氢反应器分配器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侯亚飞 李伟 柳士开 薄守石 孙兰义
2018, 49(5):  97-102. 
摘要 ( 31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Fluent软件对加氢反应器中单个泡罩分配器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模拟,以BL型气液分配器为基础构型,通过改进其下降管和碎流板结构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气液分配器构型与原BL型气液分配器相比,喷洒面积增大255%,不均匀度减小30.19%,压降增大73.63%,综合性能优于原BL型气液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