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构效关系研究
宋春侠 张智华 刘颖荣 王威 刘泽龙
2020, 51(6): 1-5.
摘要
(
36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全面、准确地揭示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的构效关系,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提出更准确的基础油分子结构表征参数,并建立其与异构脱蜡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关联。结果表明,基础油黏度指数随着链状结构平均碳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多环环烷碳分率和异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黏度指数与结构表征参数的构效关系,为生产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原料选择、工艺条件优化及馏程切割等提供解决方案。
氟化铵改性USY分子筛及催化脱烯烃反应的研究
孔德存 施力 王昕 孟璇 刘乃旺
2020, 51(6): 6-12.
摘要
(
33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27Al固体核磁共振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氟化铵改性前后的USY分子筛进行表征,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该分子筛催化脱除混合芳烃中烯烃的性能。结果表明,氟化铵改性可以有效调节USY分子筛的孔结构和酸性,骨架铝组分被脱出并沉积在孔道内,微孔孔体积基本不变,但孔径减小,介孔和大孔孔体积及孔径增加,改性USY分子筛的L酸酸量为改性前的3倍,B酸酸量变化较小,适合脱烯烃反应需求。氟化铵改性后USY分子筛催化脱烯烃反应时可以大幅提高转化率,并且催化剂失活慢。
不同参数对含盐污水在蒸发管中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刘友乐 刘冰 高宇 王新龙 薛建良
2020, 51(6): 13-18.
摘要
(
19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发处理是炼化企业产生的含盐污水处理的方法之一,但是蒸发过程存在着因流动条件差异而导致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以降膜蒸发含盐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参数对蒸发管传热传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入口速度不同对蒸发管加热效果的影响是复杂的,入口速度适当增大导致轴向速度增大,虽然液体加热时间会变短,但加热效果更好;增大布膜间隙对近壁面处温度分布有积极作用,但在距管中心13.5~18.0mm范围内气相湍流强度略低,布膜间隙为1.25 mm时的温降相较于1.0 mm和1.5 mm间隙时的温降大;含盐污水盐度增大对蒸发管传热传质效果不利,特别是在近壁面处温降增大,内部湍流强度在沿径向方向距管中心0~19 mm范围内增大,近壁面处距管壁4 mm范围内速度增大。
HHS-08油溶性缓蚀剂作用规律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李传宪 崔凯翔 夏晓航 李昱江 孙广宇 杨飞
2020, 51(6): 19-26.
摘要
(
29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HHS-08油溶性咪唑啉缓蚀剂(简称HHS-08缓蚀剂)在应用超临界CO2驱油技术的油田采出水环境中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向上述油田采出水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HHS-08缓蚀剂,利用CHI604E电化学工作站对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测试;通过Materials Studio 8.0软件对HHS-08缓蚀剂在Fe(001)晶面的吸附行为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宏观形貌、失重试验、极化曲线和阻抗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HHS-08缓蚀剂加入量的增加,缓蚀率逐渐提高;当HHS-08缓蚀剂质量浓度达到80 mg/L时,缓蚀率达到80%以上;继续增大缓蚀剂加入量,缓蚀率增加幅度减小。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HHS-08缓蚀剂分子可以通过自身的扭转形变,使缓蚀剂分子中的极性头基(咪唑环)稳定吸附在Fe(001)晶面上,而烷基碳链则则背离金属表面形成疏水膜,从而实现良好的缓蚀作用。
沥青质稳定性在渣油加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施洋 贾燕子 杨清河
2020, 51(6): 27-33.
摘要
(
29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双向组合(RICP)技术中多环芳烃改善杂质脱除效果和抑制催化剂积炭的原因,建立了基于Flory-Huggins活度系数模型考察380 ℃、14.0 MPa条件下沥青质稳定性的方法。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了衡量渣油加氢反应中活性氢使用效率的参数A/B:A越大,活性氢用于杂质脱除的效率越高;B越小,活性氢用于沥青质加氢的效率越高。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加氢后,渣油轻质化程度增加,渣油溶氢量增加,沥青质与渣油(含溶解氢)溶解度参数之差增加,沥青质稳定性变差;在380 ℃、14.0 MPa条件下,采用RDM-32,RDM-53,RCS-31催化剂以体积比40:10:50级配时,沙轻常压渣油加氢过程的A/B值最大;在此基础上,引入高芳香性馏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加氢过程的A/B值。多环芳烃改善杂质脱除效果并抑制催化剂积炭的原因在于:多环芳烃优化了活性氢用于杂质脱除和沥青质加氢的效率。
催化剂
新气相超稳法工业生产的高稳定性分子筛结构与性能研究
张蔚琳 周灵萍 张杰潇 沙昊 袁帅 许明德 田辉平
2020, 51(6): 34-41.
摘要
(
26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元分子筛的稳定性和活性,通过改变分子筛阳离子交换及气相超稳改性的程度,设计并且工业制备5种不同晶胞大小的高稳定性分子筛HSZ-1,HSZ-2,HSZ-3,HSZ-4,HSZ-5,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HSZ系列分子筛具有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大以及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高的特点;并且,随着分子筛超稳程度的提高,分子筛的晶胞常数减小、SiO2含量升高、总酸量降低、B酸与L酸酸量比值降低、小笼羟基减少、末端硅羟基增多,但是,不同超稳程度的分子筛的大笼羟基均保持完好的结构。另外,HSZ系列分子筛均含有骨架四配位铝及非骨架六配位铝物种,超稳程度的提高使得非骨架铝含量增加;超稳程度最高的HSZ-1分子筛除了具有4种Si配位状态以外,还有Si碎片存在。
抗铁污染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李雪礼 袁程远 王启飞 张琰图
2020, 51(6): 42-46.
摘要
(
29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原位构筑的方式,合成了拟薄水铝石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基质材料用于抗铁污染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制备,考察了所制备FCC催化剂的抗铁污染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与常规高岭土相比,拟薄水铝石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表面酸密度,分别可达112 m2/g、0.39 cm3/g和78.3 μmol/g。催化裂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相同铁污染条件下,与常规FCC催化剂相比,使用以拟薄水铝石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为基质的FCC催化剂时转化率提高了1.96百分点,油浆产率降低了1.22百分点,汽油收率和总液体收率分别提高了2.08百分点和2.23百分点,具有较好的抗铁污染性能。
微波法制备银镁共掺氧化锌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孙博 吴限 张金生 李丽华
2020, 51(6): 47-51.
摘要
(
23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环形聚焦单模微波辅助法(简称微波法)快速合成银镁共掺氧化锌复合光催化剂(简称复合光催化剂),并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将此复合光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含油污水,研究其光催化性能并探究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的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对含油污水的降解率优于商用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仍维持在92%以上,化学稳定性良好。。
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工艺研究
赵彬 夏维 丁国航 彭鑫梅
2020, 51(6): 52-56.
摘要
(
28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iO2光催化剂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解决现有环境问题。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无水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在单因素法下确定变量最优值,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解法制备TiO2光催化剂,以罗丹明B降解率作为表征催化活性的标准,并与溶胶-凝胶法在最优条件下所制备的TiO2进行催化活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TiO2在水解法制备TiO2光催化剂的影响因素中,醇钛体积比与煅烧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在水与钛酸丁酯体积比为12:1、乙醇与钛酸丁酯体积比为6:1、煅烧温度为600 ℃、煅烧时间为4 h 的条件下,所得催化剂样品的性能最佳,在光照充分时,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6.4%,远高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
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THHN-1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朱金剑 于海斌 张景成 南军 曾欢
2020, 51(6): 57-61.
摘要
(
33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满足中压加氢裂化装置加工高硫、氮环烷基原料加氢预处理的需求,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采用凝胶法氧化铝载体制备技术和多种控制活性组分分布的技术,研制出具有高加氢脱氮活性的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THHN-1,并在中海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的1.7Mt/a馏分油加氢装置上实现首次工业应用。实验室及首次工业应用结果表明,THHN-1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更合理的酸性特点。THHN-1加氢活性高,活性稳定性好,尤其是加氢脱氮活性优于工业参比剂,更适用于以海洋环烷基高氮原油为原料的二次加工油的中高压加氢裂化工艺。
β-环糊精修饰Ni/SFCC强化C9石油树脂催化加氢性能
何志山 韦小杰 陈小鹏 王琳琳 梁杰珍 蒋明 农韦健
2020, 51(6): 62-71.
摘要
(
29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废弃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简称SFCC)为载体、β-环糊精为金属络合剂、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β-环糊精修饰的Ni/SFCC催化剂(简称Ni/SFCC-CD催化剂),考察其对C9石油树脂的催化加氢性能。通过BET比表面积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研究β-环糊精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60 ℃、反应压力为7 MPa、反应时间为2.0 h的最优条件下,采用Ni/SFCC-CD催化C9石油树脂加氢,可制得溴值为1.45 gBr/(100 g)、色号(加纳德)小于1的水白色氢化C9石油树脂,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仍保持良好活性;β-环糊精的作用机理是:β-环糊精与硝酸镍产生络合作用,抑制硝酸镍的分解、控制NiO的结晶过程和增强活性组分Ni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了Ni/SFCC-CD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加工工艺
重油MIP与劣质催化裂化柴油LTAG组合工艺催化裂化装置运行分析
刘天波 林春阳 侯和乾 唐津莲
2020, 51(6): 72-78.
摘要
(
25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炼油结构调整、提质升级要求炼厂调整催化裂化工艺的加工策略,增产清洁汽油馏分并减少劣质催化裂化柴油产品。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采用MIP与LTAG工艺技术进行催化裂化装置改造,通过设计双反应器工艺流程,解决了重油催化原料与加氢后劣质柴油两种差异性原料进行高选择性裂化反应的难题。对比改造前的FDFCC工艺技术,重油MIP 与劣质催化裂化柴油LTAG组合工艺,通过精确控制LTAG原料的加氢深度实现了多产富含芳烃高辛烷值汽油的目标;装置改造后,汽油收率明显增加,汽油辛烷值显著提高,汽油中烯烃含量降低而芳烃含量明显提高;柴油十六烷值降低幅度大,油浆密度略有增加,其中副提升管LTAG油浆产率较低,对应的副分馏塔需要补充油浆才能保障油浆系统运行。
连续催化重整装置大型化探讨
寿建祥
2020, 51(6): 79-85.
摘要
(
25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连续催化重整(简称连续重整)技术的发展趋势,首先从原料供应和产品需求方面分析连续重整装置大型化的需求,然后对比分析不同规模的连续重整装置在反应器设置、反应器内构件选择、加热炉布置、压缩机选型、催化剂再生工艺和节能的规模效益等方面的差异,提出规划设计大型化连续重整装置时需要注意的要素。同时针对当前连续重整工艺的发展,提出优化重整工艺的设想。
水煤浆配套一氧化碳变换装置低压导气动态分析
傅亮
2020, 51(6): 86-92.
摘要
(
21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水煤浆制氢配套高水气比一氧化碳变换装置低压导气超温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几种常见的控温措施,包括补入高压蒸汽和高压锅炉水、增大粗合成气流量、切断进料并泄压吹扫进行了模拟分析,从理论上直观展示了低压导气过程中的超温现象,以及阀门开度、粗合成气流量、变换气温度、甲烷化反应程度、系统压力等工艺参数随导气深度及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给出了控温措施适用情况及建议。
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装置长周期生产运行分析
朱长健
2020, 51(6): 93-97.
摘要
(
27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简称安庆分公司)为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RLG技术及其专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新建了一套1.0 Mt/a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装置(简称RLG装置)。该装置已平稳运行18个月,装置长周期生产运行及工业技术标定结果表明,RLG装置以100%劣质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收率为45%~60%、RON为90~95、硫质量分数小于2 μg/g,柴油产品十六烷指数提高12~14个单位、硫质量分数小于5 μg/g,实现了催化裂化柴油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汽油和柴油产品性质好,气体产率低。RLG装置投产后,安庆分公司的柴汽比由1.03下降至0.74,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M-PHG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技术特点及其工业应用效果
李天明 李俊奎 任凯 朱盼 王洋洋
2020, 51(6): 98-101.
摘要
(
19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PHG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脱硫组合技术是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采用有机耦合催化汽油分段加氢脱硫、烯烃定向转化等核心技术,可将催化汽油在深度脱硫、降烯烃的同时保持辛烷值损失小,且对原料适应性强。为满足国VI(B)汽油质量升级要求,优化汽油产品组成,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采用M-PHG技术,对原有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经过优化操作,全馏分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幅可达12.1百分点,产品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RON损失在1.0个单位以内。改造后全厂汽油池满足国 VI(B)车用汽油质量要求。
油品与添加剂
高性能型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研制
尹开吉 唐红金 梁宇翔 张建荣 贺景坚
2020, 51(6): 102-107.
摘要
(
25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配套材料,现阶段主要发展方向是更优的高温稳定性和抗高温结焦性能。参照SAE AS5780D性能规范,研发了RIPP 4058高性能型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简称4058 润滑油)。研究过程中紧紧围绕关键技术,从关键原材料的研究入手,先后完成了新型多元醇酯基础油、胺类高温抗氧剂的研究,进而优选配方体系,着重提高高温稳定性和抗高温结焦性能,兼具优良的润滑性能和理化性能。性能试验数据表明,研制的4058润滑油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润滑性能、理化性能和材料相容性,总体性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当。建立了过程工艺控制体系,从而确保4058润滑油的性能和质量。
春风塔河优质道路沥青性能研究
高冰梅
2020, 51(6): 108-113.
摘要
(
24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春风塔河优质道路沥青性质、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对其PG分级、混合料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春风塔河优质道路沥青四组分构成比例较好,针入度指数适中、软化点和动力黏度(60 ℃)高、低温延度大、蜡含量低、残留针入度比和残留低温延度大;PG分级为PG64-28,感温性好,耐热老化性能优良,抗高温变形、低温抗裂及抗疲劳性能良好,低温抗裂性能尤其突出;混合料性能良好,适合在气候变化大的新疆地区应用。
控制与优化
酮苯脱蜡溶剂回收系统节能优化研究
邵义智 沈宇松 李少萍
2020, 51(6): 114-119.
摘要
(
29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某石化企业酮苯脱蜡装置溶剂回收系统节能优化的影响因素,运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采用NRTL物性方法对脱蜡油装置溶剂回收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进料酮苯比、水含量以及关键换热器对装置能耗的影响,探索酮苯脱蜡油装置溶剂回收系统蒸汽用能最优途径。发现将进料酮苯质量比控制在0.65和水质量分数在0.3%时,总蒸汽单耗降低约5.63%,得到最低加热负荷处对应的一次闪蒸塔蒸汽蒸出量、二次闪蒸塔蒸汽蒸出量、三次闪蒸塔蒸汽蒸出量的比例为:22.39 : 26.98 : 50.63。在此基础上如果将2个关键换热器热出料汽化率降低至0,则有效换热面积可分别增加27.16%和13.36%,总热负荷降低约24.39%。
综述
润滑油添加剂对汽油机低速早燃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静 刘依农 苏朔
2020, 51(6): 120-124.
摘要
(
35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油机低速早燃的发生严重制约汽油机燃烧效率,在影响低速早燃的诸多因素中,润滑油添加剂对低速早燃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分析了含钙、锌、钼、镁、钠等润滑油添加剂对汽油机低速早燃的影响,并介绍汽油机低速早燃的发生机理。针对减少汽油机低速早燃发生频次提出了改进润滑油添加剂组分及配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