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12
上一期
下一期
催化剂
多功能S Zorb吸附剂FCAS-MF在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的工业应用
徐莉 孙钢 林伟 龚剑洪 夏登刚 宋烨 王文寿 黄喜阳
2021, 52(9): 1-6.
摘要
(
46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汽油S Zorb超深度脱硫过程中降低辛烷值损失的要求,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了多功能S Zorb吸附剂FCAS-MF,并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1.2 Mt/a 汽油 S Zorb工业装置上应用。结果表明:FCAS-MF具有较好的脱硫活性及稳定性,可以满足工业装置生产需要;与原用吸附剂FCAS-R09对比,FCAS-MF具有更好的降烯烃性能及辛烷值保留能力,在S Zorb工艺条件下,产品汽油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时,烯烃转化率增加2~3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损失减少0.3~0.6。
二次晶化法合成高结晶度IM-5分子筛的研究
孙敏 陈俊文 慕旭宏 舒兴田
2021, 52(9): 7-12.
摘要
(
2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一次晶化的IM-5分子筛为母体,采用二次水热晶化方法合成了高结晶度的IM-5分子筛。系统考察了无机碱体系和有机碱体系对合成分子筛的结晶度、晶体形貌和孔结构等物性的影响,并提出符合工业化生产的二次晶化合成优化方案。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和N
2
吸附-脱附等分析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物性分析,并对样品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晶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IM-5分子筛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等物性,并改善晶体形貌;IM-5分子筛对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高。
MTP催化剂的侧线试验积炭失活研究
闫国富
2021, 52(9): 13-20.
摘要
(
19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醇制丙烯(MTP)催化剂的积炭失活关乎MTP装置的单耗和碳排放。在MTP侧线试验装置考评了试验剂RZMP-101催化剂及参比剂的性能,结果表明试验剂的单程寿命和丙烯选择性优于参比剂。对第四床层的失活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失活试验剂的积炭量更低,表明试验剂在MTP反应中的生焦速率更低,有利于降低MTP装置的碳排放和能耗。大量硬焦类积炭造成失活催化剂酸性下降,孔结构堵塞和外观破损。
两种甲苯歧化催化剂复合床的工业应用
梁金龙
2021, 52(9): 21-24.
摘要
(
27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芳烃生产厂的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装置采用埃克森美孚公司的Transplus工艺技术及三床层复合体系EM-1100催化剂,平稳运行一年后,为了改善装置的灵活性,充分利用反应器内剩余的空间,在原有催化剂的顶层增添了40 t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HAT-099催化剂。通过对反应转化率、选择性、芳烃损失率及C
8
芳烃产品品质的分析,考察这两种催化剂组成的复合床层在歧化装置上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复合使用的效果良好,在反应进料量不变的情况下,操作条件和主要性能指标有所改善。
分子筛镍基催化剂对1,4-丁炔二醇加氢制1,4-丁烯二醇催化性能研究
张静 左童久 陆江银
2021, 52(9): 25-30.
摘要
(
28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Ni分别负载在USY,ZSM-5,SBA-15,Al
2
O
3
载体上制备Ni质量分数为17%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N
2
吸附-脱附、H
2
程序升温还原以及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氢气压力为4 MPa、反应温度为120 ℃、不同反应时间下催化1,4-丁炔二醇(BYD)加氢制1,4-丁烯二醇(BED)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在基于不同载体的催化剂作用下BYD转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条件相同时,Ni/SBA-15作用下反应2.5 h时的BYD转化率达到97.8%,BED选择性为98.7%,且2-羟基四氢呋喃(HTHF)的选择性最低,这与Ni/SBA-15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良好的活性金属组分镍分散性和较弱的酸性有关。
多产喷气燃料和优质尾油的国产加氢裂化催化剂工业应用
杜胜利 曹然 文斌 郭强 保守新 张金龙
2021, 52(9): 31-35.
摘要
(
24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2.0 Mt/a加氢裂化装置于2019年换用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国产精制剂RN-410B和RHC-133B。装置运行初期结果表明:在尾油收率为35.87%的情况下,喷气燃料收率为35.94%;与上周期相比,在相近转化深度下,喷气燃料收率增加13.05百分点,喷气燃料烟点为29.9 mm,尾油BMCI为8.3,实现了多产喷气燃料和优质尾油的预期目标。通过降低尾油切割初馏点的方式,将尾油收率提高至44.4%,尾油的BMCI为11.8,企业增效显著。此外对当前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管控措施,以实现催化剂5年长周期运行的目标。
加工工艺
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并降低柴汽比的柴油催化转化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
杜学敏 王智峰 禄军让 聂普选 高永福 侯凯军 张敦荣 童加强
2021, 52(9): 36-40.
摘要
(
23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降低全厂柴汽比、多产高辛烷值汽油,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并降低柴汽比的柴油催化转化工艺技术(DCP-Ⅰ),通过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现有工艺流程进行简单改造,在二段提升管下部喷嘴处回炼催化裂化柴油。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装置回炼催化裂化柴油后,柴汽产率比降低了0.09,稳定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降低了0.5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增加了0.4,催化裂化柴油密度随着回炼柴油比例的增加略有增加,柴油中饱和烃含量略有下降,芳烃含量略有增加,液化气中丙烯含量略有增加。
轻烃与甲醇耦合芳构化研究
魏书梅
2021, 52(9): 41-46.
摘要
(
25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反应温度400 ℃、反应压力0.50 MPa(N
2
气氛)、质量空速1.0 h
-1
、轻烃/甲醇质量比1∶1的条件下,研究了重整拔头油、芳烃抽余油(简称抽余油)和重整戊烷油(简称戊烷油)3种轻烃原料与甲醇耦合芳构化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3种轻烃原料分别与甲醇发生耦合芳构化反应,反应72 h,甲醇转化率为100%;戊烷油中异戊烷含量最高,当戊烷油与甲醇耦合芳构化反应时,芳烃收率为26.30%~35.13%;重整拔头油中异戊烷含量最低,当重整拔头油与甲醇耦合芳构化反应时,芳烃收率为24.81%~34.56%;反应过程中通过异构化、芳构化、环化和氢转移等方式生成了芳烃,大量的正构烷烃发生了反应;抽余油与甲醇耦合反应时,正戊烷转化率为97.19%,正己烷转化率为94.26%,芳烃质量分数明显升高,由原料中的1.56%提高至产物中的39.44%。
拓宽SINOALKY硫酸法烷基化技术原料适用范围的工业实践
崔欣 杨跃进
2021, 52(9): 47-51.
摘要
(
17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在SINOALKY硫酸法烷基化装置中创造性地在醚后碳四原料中少量掺炼醚前碳四、气分碳五和重整无硫液化气进行工业实践,累积了掺炼各种物料期间装置操作参数变化以及对装置酸耗影响的经验。结果表明:在装置掺炼上述各种物料期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烷基化油的研究法辛烷值为96.1~96.8,终馏点小于194.2 ℃,蒸气压为42.8~49.5 kPa;掺炼醚前碳四时,烷基化油收率提高7.40百分点;掺炼气分碳五时,烷基化油收率提高2.46百分点。该工业实践拓宽了SINOALKY硫酸法烷基化技术的原料适用范围,为工艺包的改进和炼油厂SINOALKY硫酸法烷基化装置的生产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油品与添加剂
不同碱值烷基苯磺酸钙的性能
马涛 许宝善 刘玉峰 刘雨花
2021, 52(9): 52-55.
摘要
(
23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添加不同碱值烷基苯磺酸钙清净剂的润滑油样品(简称油样),采用内燃机油成焦试验法、船用油水分离性能测定法、四球机试验法等考察其高温清净性、分水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清净剂碱值的增大,油样的高温清净性、分水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均得到提升。其中,油样的高温清净性和分水性能受清净剂由低碱值到高碱值变化影响较大,但受清净剂由高碱值到超高碱值变化影响较小;随着清净剂碱值的增加,油样的极压抗磨性能增强;清净剂碱性组分形成的摩擦保护膜,在低负荷下具有一定的极压抗磨性能,而在较高负荷下,摩擦保护膜的极压抗磨性能会减弱、甚至失效。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对无灰分散剂性能的影响
苏飞铭 施岩 赵厚瑞 王一鸣 孙尚琪 陈春 潘英楠
2021, 52(9): 56-62.
摘要
(
28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异丁烯(PIB)为原料,与胺、烯酐、稀释剂等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制备润滑油无灰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PIBSI),并测试其分散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考察PIB相对分子质量、中间产物聚异丁烯丁二酸酐(PIBSA)的合成工艺对PIBS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料PIB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IBSI的分散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有提升;与氯化法工艺相比,自由基法工艺不仅能耗低、污染小,而且合成的PIBSI性能更好;其中,由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 300的PIB原料经自由基法工艺制备的PIBSI分散性能最佳,其油泥斑点分散值(SDT)最高可达73.15%。
一种高温烷基二苯胺抗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徐瑞峰 罗意 李静 金理力 汤仲平
2021, 52(9): 63-68.
摘要
(
19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胺类抗氧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控制油品黏度增长方面效果明显。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高温烷基二苯胺抗氧剂,采用旋转氧弹和PDSC方法对其在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HTCBT、TEOST 33C、ROBO模拟氧化试验法、PDSC和热管等模拟评价手段考察该抗氧剂在全配方油品中的抗氧化性能。模拟结果显示,合成的抗氧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TEOST 33C试验中表现出较优异的高温沉积物抑制能力。MS ⅢH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抗氧剂在黏度增长控制方面表现优异。ROBO模拟氧化试验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筛选抗氧剂的方法。台架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抗氧剂是一种性能优异、可用在高端润滑油产品中的抗氧剂。
节能减排
延迟焦化装置放空塔塔顶冷凝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张峰 于丽 秦冰 孔细模 蒋丽华 曹凤仪 蔡新恒
2021, 52(9): 69-74.
摘要
(
15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对延迟焦化装置放空塔塔顶冷凝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共鉴别出340种烃类化合物、144种含氮有机物、69种含硫有机物及60种含氧有机物,分别占有机污染物的质量分数为60.20%,11.77%,15.42%,8.09%。其中,烃类化合物中芳烃占比最大;含氮有机物主要是芳杂环化合物和芳香胺类;含硫有机物主要为含硫杂环化合物,且以苯并噻吩类、苯并萘并噻吩类、二苯并萘并噻吩类、菲并噻吩类、萘并噻吩类等含硫多环芳烃为主;含氧有机物以酚类化合物为主。芳烃、含氮芳杂环化合物、含硫杂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稳定、毒性大、可生化性差,是放空塔塔顶冷凝水有机负荷消减的关键。
处理含苯酚污水的吸附剂筛选和吸附机理研究
陈雷震
2021, 52(9): 75-82.
摘要
(
19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含硫污水汽提氨精制装置因苯酚存在导致回收氨水质量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固定床吸附法回收苯酚的吸附剂筛选和机理研究。考察了3A分子筛、13X分子筛、γ-Al2O3和3种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对苯酚,γ-Al2O3和分子筛因具有极性而表现出较差的吸附性能,其中3A分子筛因孔径小于苯酚的分子动力学直径,吸附性能最差;活性炭因表面呈弱极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而具有最优的吸附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更多介孔结构和介孔-大孔多级孔道分布结构有利于提高苯酚的吸附能力。建立了Yoon-Nelson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苯酚在活性炭床层的吸附穿透过程,为将来绘制苯酚吸附穿透曲线提供了具体方案。
控制与优化
对二甲苯吸附分离工艺模型建立与冲洗方式的优化计算
朱宁 李林玥 杨彦强 王德华
2021, 52(9): 83-89.
摘要
(
25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对二甲苯(PX)吸附分离工艺的冲洗方式,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在吸附温度为180 ℃、吸附压力为0.8 MPa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
8
芳烃异构体在PX吸附剂上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并采用动态穿透曲线法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各个组分在吸附剂上的传质系数;以所得参数为基础,建立了PX吸附分离工艺计算模型,考察床层管线死体积、冲洗流量、冲洗液组成等变量对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计算出较优的冲洗配置为:解吸剂进料和抽出液出料之间的管线用解吸剂冲洗,抽出液出料和原料进料之间的管线用抽出液冲洗,原料进料和抽余液出料之间的管线用原料冲洗。
基于PLS-MI组合的天牛须搜索BP神经网络模型对汽油辛烷值的预测性能
石翠翠 刘媛华
2021, 52(9): 90-97.
摘要
(
24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数据集中特征变量存在高度非线性和冗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互信息(MI)组合降维法的改进天牛须搜索算法(RSBAS)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PLS-MI-RSBASBP),并用于S Zorb脱硫装置汽油辛烷值的预测。首先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和互信息组合算法选取与汽油辛烷值强相关的特征变量,然后使用RSBASBP模型对汽油辛烷值进行预测,并与BP,GABP,BAS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PLS-MI-RSBASBP模型预测结果较其他模型预测结果的MAE,MSE,RMSE更小,预测准确度高;而且,PLS-MI-RSBASBP模型可以确定影响汽油辛烷值的特征变量,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和优化。
移动床轻烃芳构化催化剂再生烧焦模型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郭劲鹤
2021, 52(9): 98-101.
摘要
(
17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研究移动床轻烃芳构化待生催化剂的再生烧焦,开发出可适用于多元条件下烧焦的两段注氧、两段控温的催化剂烧焦模型。该模型将催化剂烧焦床层分段,每段床层采用不同的烧焦条件;采用微元法将催化剂各段床层分为满足模拟精度要求的若干环形微元;以试验得到的工业化轻烃芳构化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为基础,基于微元内的催化剂碳、氢质量衡算及微元内的燃烧、传热的衡算,得到整个床层各处的碳、氢、氧含量与温度分布情况。经工业验证,实测数值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较好,为移动床轻烃芳构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分析与评定
气相色谱法在喷气燃料冰点预测中的应用
时圣洁 李虎 王小伟 章群丹
2021, 52(9): 102-105.
摘要
(
21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快速预测喷气燃料冰点的目的,开发了一种通过原油的气相色谱直接预测喷气燃料(馏程范围为140~240 ℃)冰点的方法。该方法收集了70种原油的气相色谱及相应的喷气燃料的冰点数据。通过沸点切割法,确定了原油的气相色谱中喷气燃料馏分对应的保留时间范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得到了喷气燃料冰点与原油的气相色谱中喷气燃料馏分段中3个正构烷烃及2个非正构烷烃馏分含量的拟合式,并验证了上述拟合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喷气燃料冰点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均在±1.3 ℃以内,重复性均在±0.69 ℃以内,方法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较好。
设备及防腐
冷低压分离器油相系统铵盐垢下腐蚀风险的模拟预测
任日菊 陈炜 李保良 崔志峰 古华山 王明
2021, 52(9): 106-111.
摘要
(
25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某加氢装置高压换热器管束腐蚀泄漏原因,利用Aspen Plus工艺模拟软件计算了冷低压分离器油相(简称冷低分油)中水质量分数分别为1%,2%,3%时,冷低分油系统的露点温度、氯化铵结晶温度、氯化铵潮解点温度和相对湿度。结果表明:相较于经验的露点温度预测方法,通过引入潮解点、划分系统“湿环境”温度范围判断氯化铵垢下腐蚀风险区域的方法与实际腐蚀案例更为切合;在3种油相含水条件下,换热器管束存在氯化铵垢下腐蚀的“湿环境”温度范围分别为:50~103 ℃,50~161 ℃,50~176 ℃;随着油相中含水量的提高,“湿环境”腐蚀区域逐渐向高温部位迁移,预计铵盐导致的垢下腐蚀将会愈加严重。
综述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李修仪 周金波 黄剑锋 卜婷婷 马艳捷
2021, 52(9): 112-120.
摘要
(
53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工艺过程简单、原料廉价,是有发展前景的苯乙烯工业生产路线。介绍了甲苯与甲醇发生侧链烷基化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热力学,剖析了催化剂性质对该反应过程的影响,进而综述了近年来用于该反应的分子筛类和非分子筛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目前对于甲苯侧链烷基化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X分子筛催化剂的改性,通过调变X分子筛表面酸碱性质来控制反应过程;另一方面是开发具有匹配酸/碱性质及合适孔道结构的新型高效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