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电解水钌基酸性析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王成 杨雪 林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10): 1-10.  
    摘要459)      PDF    收藏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可以与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电耦合,高效制备高纯度绿氢。其中,阳极的酸性析氧反应(OER)由于其缓慢的动力学过程、高氧化性和腐蚀性,仍是影响整体电解水效率的瓶颈。目前,阳极催化剂极度依赖资源有限且价格昂贵的铱基催化剂,极大限制了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钌作为最廉价的铂族金属,具有优良的酸性析氧活性,但稳定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因而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钌基酸性析氧催化剂。首先,综述了酸性OER的微观反应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然后,从组成/结构-活性-稳定性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该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以促进对钌基酸性析氧催化剂的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由FD2G技术转为FDHC技术的应用
    胡佳宇 赵洋 李秀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91-97.  
    摘要200)      PDF    收藏
    某石化公司0.90 M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原设计采用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FRIPP)开发的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FD2G)技术。为了应对成品油市场变化,装置建成后该公司决定采用FRIPP开发的直馏柴油增产喷气燃料(FDHC)技术,通过变更原料、更换催化剂体系和局部流程改造,将生产方案由汽油方案调整为喷气燃料方案。装置改造后的标定结果表明:重石脑油的收率为21.90%,芳烃潜含量(w)为48.5%,是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喷气燃料收率为33.33%,性质满足3号喷气燃料的要求;精制柴油收率为31.93%,硫、氮含量较原料柴油显著降低,可用作国Ⅵ车用柴油调合组分。作为国内首次将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由FD2G技术成功改造为FDHC技术的案例,该工业应用可为同类装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添加醇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氧化铝
    聂骥 杨彦鹏 李明哲 马爱增 刘建良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20-25.  
    摘要479)      PDF    收藏
    针对大比表面积、大孔体积、且具有较大孔径高纯度氧化铝的制备难题,考察了烷氧基铝水解制备高纯度氧化铝过程中有机脂肪醇的添加对氧化铝比表面积、孔体积及最可几孔径的影响规律,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脂肪醇和乳化剂同时加入有利于醇在氢氧化铝前体浆液中的分散,通过干燥和焙烧可有效形成较多大孔,使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孔体积、最可几孔径同时得到提高;醇或乳化剂的添加量越高,扩孔效果越好;脂肪醇的碳数越高,扩孔效果越好,正己醇作为添加剂的扩孔效果优于异丙醇、正丁醇和正戊醇;脂肪醇的添加不会增加氧化铝的C杂质含量,对氧化铝的纯度无影响。经工艺条件优化,通过该方法能够得到比表面积大于270 m2/g、孔体积大于0.80 cm3/g、最可几孔径大于9 nm的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高纯度氧化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对二甲苯吸附剂RAX-4000的工业应用特点
    杨彦强 柏成钢 王红超 王辉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41-45.  
    摘要329)      PDF    收藏
    RAX-4000是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对二甲苯吸附剂,其吸附容量、吸附选择性及原料处理能力较上一代吸附剂有显著提高。RAX-4000吸附剂于2020年1月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芳烃联合装置吸附分离单元成功应用,长周期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对二甲苯纯度(w)为99.84%,单程收率为99.0%,运行剂油质量比为1.05,吸附塔平均压降为0.21 MPa。开工近3年来RAX-4000吸附剂运行平稳,技术指标先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椰壳炭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性能
    王小燕 张若凡 司航 王海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64-70.  
    摘要254)      PDF    收藏
    以椰壳炭(CSC)为载体,通过浸渍-还原法负载活性组分Ru,制得Ru/CSC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N2吸附-脱附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来探究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而考察了光照、金属负载量、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硼烷水解制氢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u与CSC之间存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以1.0%Ru/CSC为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反应,其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无光照条件;氨硼烷水解制氢速率与Ru/CSC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催化剂的界面反应是氨硼烷水解制氢的控速步骤,与氨硼烷浓度无关;以1.0 %Ru/CSC在298 K下光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反应的转化频率(TOF)为334.8min-1,表观活化能(Ea)为59.9 kJ/mo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H2O2/HCl体系中2-烷基蒽氧化制2-烷基蒽醌过程研究
    郑博 丁漪杰 宗保宁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10-19.  
    摘要192)      PDF    收藏
    为解决2-烷基蒽醌传统生产工艺——苯酐法的污染问题,开发了2-烷基蒽(R-AN)氧化生产2-烷基蒽醌的技术路线。采用过氧化氢/盐酸(H2O2/HCl)体系进行R-AN的氧化,通过质谱与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主产物为2-烷基蒽醌,副产物为R-AN的一氯和二氯取代物;对氧化反应机理进行研究,明确了氧化反应活性物种为HClO和1O2。系统考察了溶剂种类、反应时间、H2O2及HCl与R-AN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初始液相中的水质量分数[w(H2O)]和R-AN质量浓度[ρ(R-AN)]对氧化反应效果的影响,并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理论建立了收率预测模型。通过模拟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常压、70 ℃、n(H2O2)/n(R-AN)=5、n(HCl)/n(R-AN)=5、w(H2O)=8%、ρ(R-AN)=0.04 g/mL、反应时间8 h。此条件下,所得2-烷基蒽醌的收率大于98%。模型的预测效果好,相对误差大部分在1.5%以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的能耗及成本分析
    刘铉东 张颖超 栾学斌 夏国富 徐润 曹田田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105-112.  
    摘要413)      PDF    收藏
    以工业天然气制氢装置的工艺参数为基础,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天然气制氢工艺模型,并以此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制氢过程的能耗、物耗、H2成本和碳排放强度进行考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H4裂解反应是导致转化单元积炭的主要原因,高水碳比有利于抑制热力学积炭的形成;低水碳比、低转化气CH4含量和高变压吸附(PSA)单元H2收率有利于制氢装置节能降耗,降低H2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三者对制氢装置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碳比>PSA H2收率>转化气CH4含量;中变气CO含量的变化对制氢装置的能耗、物耗、成本和碳排放强度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硫改性纳米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降解菲的工艺研究
    陈昌照 赵楠 凌昊 鞠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123-129.  
    摘要131)      PDF    收藏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针对化学降解过程中铁基活化材料降解效能不足的问题,以菲为代表性的污染物,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零价铁(nZVI)和硫改性纳米零价铁(S-nZVI),并通过降解动力学、活化材料表征和氧化剂配比试验优化降解工艺。结果表明:S-nZVI在S/Fe摩尔比为0.28时表现出最好的活性,活化过硫酸钠在90 min时对菲的降解率为88.44%。活化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S-nZVI > nZVI > Fe2+ > 不添加活化剂。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得到最适合的S-nZVI纳米活化材料表面的参考S/Fe摩尔比为0.08;在过硫酸盐/S-nZVI摩尔比为200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活化降解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新一代防结焦沉降器的开发及应用
    段丹 吴雷 江盛阳 范声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4): 53-57.  
    摘要124)      PDF    收藏
    沉降器内部结构对反应油气的流动状况和停留时间起决定性作用,沉降器内油气平均停留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结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针对以中间基劣质原油为原料的催化裂化装置的沉降器结焦问题及防结焦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了新一代防结焦沉降器并成功实现工业应用。新一代防结焦沉降器包括新一代全封闭旋流式快分系统、旋风分离系统升气管旋片和防焦蒸汽环等结构,可以大幅降低油气在沉降器内的停留时间,将油气限制在封闭罩内,防止油气弥散至沉降器内的其他空间,有效避免油气在沉降器内结焦,并且油剂分离效率高,油浆固含量显著降低,催化裂化装置运行周期延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催化裂化柴油烃类组成
    韩亚梅 余强 李兰婷 马宇春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130-136.  
    摘要153)      PDF    收藏
    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催化裂化柴油(LCO)中各类烃组成的分析方法。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进行样品的萃取分离预处理,优化了萃取溶液种类、样品处理量和固定相添加量比、洗脱萃取溶液流速和空气体积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当样品处理量为0.1 mL、饱和烃组分萃取溶液为正己烷且其加入量为1.8 mL、芳烃组分萃取溶液为二氯甲烷/乙醇体积比为5.0/1.5的混合溶液且其加入量为2 mL、固相萃取柱中固定相填料量为1.65 g、洗脱萃取溶液流速为1.5 mL/min、饱和烃组分洗脱空气体积为0.6 mL、芳烃组分洗脱空气体积为18 mL时,LCO组分回收率为98.5 %~100.5 %,相对标准偏差(RSD) (试验次数为6)不大于7 %。该方法适合对LCO进行组成分析,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分析效率,在优化条件下分析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高岭土酸碱复合改性制备多孔材料及其应用
    熊晓云 潘志爽 胡清勋 柳黄飞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46-51.  
    摘要117)      PDF    收藏
    采用碱改性及碱改性后进一步酸改性的方式对高温焙烧高岭土进行改性,详细研究了改性方式对改性产物的孔结构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提高,改性产物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增大,硅铝比[n(SiO2)/n(Al2O3)]略有减小;随着碱改性次数的增多,改性产物的孔体积出现减小的趋势,而硅铝比增大;碱改性时,高温焙烧高岭土中二氧化硅的溶解促进铝源的活化;对碱改性高温焙烧高岭土进一步作酸改性,可获得孔体积为0.81 cm3/g、比表面积为408 m2/g的多孔材料,以该材料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载体所制备的催化剂,可使油浆产率减小3.07百分点,汽油收率增大2.68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大2.58百分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Pd/Al2O3催化双环戊二烯原位加氢反应研究
    伏朝林 赵杰 陶志平 舒兴田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6): 1-6.  
    摘要313)      PDF    收藏
    以Pd/Al2O3为催化剂,以甲酸替代H2作为供氢试剂,进行双环戊二烯(DCPD)两步加氢反应,制备用于高密度喷气燃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的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该过程避免了使用H2时所存在的高压、易燃易爆风险以及对设备的高要求,在普通容器中即可完成。试验中考察了甲酸加入方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步平均加入甲酸有利于四氢双环戊二烯的生成,在160 ℃下,经过10 h反应,收率可达98%。在异丙醇、乙醇或四氢呋喃溶剂中,DCPD质量分数为40%~60%时,更有利于四氢双环戊二烯的生成。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发现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催化剂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有利于DCPD原位加氢反应的进一步放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类芬顿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黄春燕 燕思吟 赖芳 葛圆圆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2): 91-100.  
    摘要116)      PDF    收藏
    类芬顿催化膜在处理废水中污染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去除染料、油污、新型污染物等领域。阐述了常见的类芬顿催化膜类型(包括过渡金属基、炭基、复合型和其他新型催化膜等)及制备方法,并分析了类芬顿催化膜体系在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膜过滤和氧化降解机理,综述了类芬顿催化膜在典型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类芬顿催化膜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有助于促进类芬顿催化膜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煤焦油加氢制喷气燃料催化剂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张玉玉 唐瑞源 商雁超 田原宇 曹鹏程 罗建玲 杨婷婷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4): 19-27.  
    摘要103)      PDF    收藏
    以煤焦油中难转化的酚油为原料,采用Ni、W负载的MgO和酸碱耦合剂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对酚油催化加氢制环烷烃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改性MgO(P质量分数为0.8%)与酸碱耦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结晶度、优化孔道结构、提高产物环烷烃和芳烃选择性;在Ni-W活性金属负载量(w)为9.0%时,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活性最高,环烷烃选择性达到57.5%。煤焦油加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初压8.0 MPa,温度380 ℃,反应时间60 min。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MIP工艺催化裂化装置大比例掺炼脱硫渣油运行分析
    魏文 钟湘生 田海波 李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4): 34-39.  
    摘要97)      PDF    收藏
    某公司在3.0 M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上使用MIP-CGP专用催化剂进行了大比例掺炼脱硫渣油(掺渣)的工业试验。结合掺炼期间的主要操作参数、原料和产品性质、物料平衡及装置能耗等,对装置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MIP工艺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在大比例掺炼脱硫渣油时,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烧焦控制良好,装置实现了长周期运行目标,有效降低了装置能耗,提高了装置加工负荷,为提高渣油加氢装置负荷以及全厂负荷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拟薄水铝石工业生产中搅拌反应釜放大研究
    曾双亲 陈杰 梁维军 桑小义 肖成武 杨清河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1-9.  
    摘要282)      PDF    收藏
    针对工业生产装置扩能时,搅拌反应釜放大效应影响产品性质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NaAlO2-Al2(SO4)3法生产拟薄水铝石实验室小型反应釜、工业一倍体积反应釜和二倍体积反应釜3种规模的反应釜进行数值模拟。在实验室小型反应釜上考察了物料流变性、宏观混合时间和反应釜高径比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和反应机理分析发现,为获得大孔体积的拟薄水铝石产品,反应釜中流型需保证加料处的快速混合,并保证加料处的高过饱和度以及釜下部的较低过饱和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业一倍体积反应釜内没有形成加料处强混合和釜下部的局部快速循环,二倍体积反应釜内形成了加料处强混合和釜下部的局部快速循环。工业生产结果表明,二倍体积反应釜所得产品的孔体积优于一倍体积反应釜。进而,在进行四倍体积反应釜的放大时,以二倍体积反应釜的流场特征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四倍体积反应釜的高径比、搅拌器形状和大小、釜体结构以及挡板安装方式等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出四倍体积反应釜及其内构件的尺寸,并据此设计制造了四倍体积反应釜,并在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四倍体积反应釜的产品孔体积与二倍体积反应釜产品的基本相同,解决了反应釜的放大效应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新型马尿酸盐类离子液体的腐蚀性与摩擦学性能
    张立国 李毅 张松伟 胡丽天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84-90.  
    摘要188)      PDF    收藏
    设计开发了3种马尿酸盐类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马尿酸盐离子液体[BMIM][Hip]、胆碱马尿酸盐离子液体[CHO][Hip]和三丁基十四烷基鏻马尿酸盐离子液体[P44414][Hip],通过电化学和摩擦学方法分别考察了这3种离子液体对低碳钢的腐蚀性,及其作为润滑剂对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传统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BMIM][BF4])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传统离子液体[BMIM][BF4]对低碳钢的腐蚀性较强;合成的3种离子液体对低碳钢的腐蚀性均非常弱,其中[CHO][Hip] 对低碳钢的腐蚀性最弱;此外,合成的3种离子液体在钢/钢摩擦副上均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使用[BMIM][Hip],[CHO][Hip],[P44414][Hip]润滑时摩擦副的磨损量分别为使用[BMIM][BF4]润滑时磨损量的9.3%,5.3%,18.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Ni/Olivine催化剂原位催化提质淖毛湖煤的热解研究
    易润瀟 亚力昆江·吐尔逊 阿衣克力木·哈山 王珂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57-63.  
    摘要160)      PDF    收藏
    以橄榄石(Olivine)作为载体制备橄榄石负载Ni的催化剂(Ni/olivine),并对哈密淖毛湖煤进行催化热解焦油提质研究。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热解试验,分析了热解温度、Ni负载量对焦油的产率及组成的影响,并利用模拟蒸馏评价焦油品质、GC-MS测定焦油具体成分变化,对提质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500 ℃下热解焦油产率达到最高的16.20%;加入Ni/olivine后,焦油产率明显降低,在Ni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低的14.36%,且焦油重质组分质量分数从35%降低至30%,轻质焦油产率提高了15.59%,同时气体产率明显下降,但H2含量明显提高;焦油成分中的短链脂肪烃、苯类、酚类、萘类物质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说明Ni/olivine催化剂是通过对焦油中长链烷烃及多环化合物进行催化裂解来实现对焦油品质的提升,并且在Ni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佳提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高密度笼状烃五环[5.3.0.02,5.03,9.04,8]十烷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郑伟平 朱忠朋 陶志平 赵杰 伏朝林 闫瑞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7): 71-75.  
    摘要160)      PDF    收藏
    使用非均相光催化剂和光敏剂协同催化双环戊二烯发生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可以极大提高光催化效率。尤其是掺杂了其他金属的复合型纳米MxOy-TiO2光催化剂,可在较短时间内催化原料完成转化,并以较高的转化率得到五环[5.3.0.02,5.03,9.04,8]十烷(BCU)。BCU笼状烃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密度和体积热值,与JP-10液体燃料进行复配后,随着BCU掺配比例的增加,复配燃料的密度和体积热值也不断增加,同时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当BCU掺配质量分数为50%时,复配燃料密度(20 ℃)达到了0.995 g/cm3,体积热值为41.2 MJ/L,冰点为-43.8 ℃,运动黏度(-20 ℃)为19.3 mm2/s。复配燃料的密度和体积热值较JP-10均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低温性能,表明BCU可以作为高性能燃料组分使用,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空间运动部件用硅烃润滑油的研制
    贺景坚 梁宇翔 刘辉 郝丽春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3, 54 (6): 76-83.  
    摘要138)      PDF    收藏
    为了进一步拓宽液体空间润滑剂的工作温度范围,降低其高真空条件下的挥发性,提高润滑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设计合成了一种硅烃化合物,并以其为润滑油基础油研制了全配方硅烃基空间润滑油。结果表明:合成的硅烃化合物作为空间润滑油基础油具有优异的黏温性能和极低的挥发性,解决了空间润滑油的宽温域使用问题;通过硅烃润滑油的配方研究,解决了油品在空间高真空环境条件下润滑抗磨性能和低挥发性间的矛盾;研制的硅烃基空间润滑油RIPP 4758具有突出的黏温性能、低温性能、低挥发性和润滑性能,而且应用结果表明RIPP 4758能够适用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高真空度耐受性好且润滑抗磨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