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高黏度油浆脱固技术探索
    刘建新 马致远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8-23.  
    摘要144)      PDF    收藏
    催化裂化外甩油浆(简称油浆)中的催化剂固体颗粒是影响其理化性质和高值化利用的瓶颈,因而油浆脱固技术成为油浆高值化深加工的关键突破口。鉴于目前主流的油浆脱固方法——药剂沉降法对高黏度油浆的脱固效果并不理想,以国内某炼油厂的油浆Z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温度、引入稀释组分、加入黏度改性剂等方式改变油浆黏度,从而有效实现了高黏度油浆脱固。结果表明,将温度升高到130 ℃或加入质量分数0.1%的黏度改性剂,可将油浆脱固率提高到80%以上;通过加入柴油或芳烃溶剂油等稀释组分,可将油浆脱固率提高到95%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馏分炼油向组分炼油转变实现炼油向化工高效转型
    王威 李明丰 王琪 吴昊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8.  
    摘要364)      PDF    收藏
    在多重发展压力的持续叠加下,传统炼油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了充分发挥石油中不同结构分子及组分的最大价值,经济高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组分炼油成为帮助石化行业快速转型升级以及迈向分子炼油的重要方向。通过与传统馏分炼油对比,对组分炼油挖掘原油特定组分与目标产品间的重要关系,以及组分炼油的实施步骤和关键支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提高原油资源利用率与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与碳排放、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组分炼油方案中,乙烯产品收率和吨原油效益可分别提高约12.7%和160.12元,吨原油二氧化碳减排量约为19.83 kg。本研究可为分离技术和关键炼油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助力石化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升级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减压渣油加工路线优化研究
    刘明辉 王亚东 刘洛新 张青福 赖伟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 56 (3): 56-60.  
    摘要239)      PDF    收藏
    减压渣油加工路线的选择影响到炼化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延迟焦化、溶剂脱沥青、固定床渣油加氢、沸腾床加氢等单一加工路线或是其组合加工路线。某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在二期20.0 Mt/a原油加工总流程设计阶段对渣油加工路线进行反复研究对比,确定采用浆态床渣油加氢路线,二期工程顺利投产并高负荷生产,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技术加工减压深拔渣油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工业验证,体现了渣油加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利用浆态床加氢对重质劣质原料的高适应性,研究提出以溶剂脱沥青、固定床渣油加氢与浆态床加氢的组合工艺对现有渣油加工路线进一步优化,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加氢裂化催化剂FC-86与FC-76的工业应用效果对比
    李世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 56 (3): 32-37.  
    摘要83)      PDF    收藏
    FC-86催化剂在某石化企业加氢裂化装置上成功进行了工业应用。FC-86催化剂采用新型混捏技术制备,高效DMY分子筛的创制和低成本氧化铝的应用简化了制备操作单元,提高了L酸酸量、降低了堆密度。对比FC-86催化剂与FC-76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发现:在二者加氢裂化性能相近的前提下,与FC-76催化剂使用周期相比,使用FC-86催化剂的重石脑油收率增加0.62百分点,喷气燃料收率下降0.43百分点,柴油收率保持相当,催化剂装填量下降3.29 t;同时,重石脑油芳烃潜含量下降0.95百分点,柴油十六烷指数提高2.1,喷气燃料烟点提高4.1 mm,尾油质量基本相当。这说明,FC-86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催化剂成本和装填量,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环状二元酸单酯抗磨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杨修政 夏鑫 黄娜岚 蔺建民 李妍 杨鹤 尚小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48-153.  
    摘要71)      PDF    收藏
    由于环状结构物质的环状张力,使其低温性能较长链烷烃更优异。以多种环状酸酐与醇(醚)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系列单酯化产物,并分别对其抗磨效果和低温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多种环状二元酸单酯产物中,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与乙二醇单丁醚(2-B)反应制备的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单乙二醇丁醚酯兼具良好的抗磨性能和低温性能,在超低硫柴油中的加剂量仅为200 μg/g时就能显著提高柴油的润滑性能,平均磨斑直径减小242μm,且平均摩擦因数降低51%,平均油膜覆盖率提高10%;2-BM的凝点为﹣42℃,在低温环境条件下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Micro-CT的渣油加氢保护剂3D重构研究
    安谧 程涛 宋俊男 张若霖 何京 杨晓彦 徐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07-114.  
    摘要64)      PDF    收藏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分析对象的3D结构和组成。以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引入Micro-CT对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3D重构研究。通过比对Micro-CT切片数据离散图与扫描电镜元素离散图分布,对保护剂中孔隙、金属沉积物进行了识别与确认,并采用3D重构技术重建了孔隙及沉积物的三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利用Micro-CT可以从微米到纳米尺度构建保护剂的3D结构模型;发现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内部还有大量未被使用的封闭孔,增加孔道的连通性是提高保护剂效率的关键。这种全新的渣油加氢保护剂微观结构分析方法能为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环烷基劣质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解柴油效果探究
    潘奕龙 赵长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24-31.  
    摘要79)      PDF    收藏
    为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某公司根据催化裂解柴油和蜡油加氢裂化装置进料性质的特点,开展了2.1 Mt/a环烷基劣质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掺炼质量分数5%催化裂解柴油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环烷基劣质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解柴油后,喷气燃料产品收率增加1.93百分点,有效提高了喷气燃料的收率;喷气燃料烟点上升1.2 mm,加氢柴油十六烷值升高1.9,改善了喷气燃料、柴油的性质;掺炼催化裂解柴油后,装置精制反应器温升明显增加,氢耗和电耗增加。经测算,掺炼催化裂解柴油后,原来作为燃料油调合组分的催化裂解柴油,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重石脑油、喷气燃料及柴油组分,产生利润 467.2元/t(以掺炼1 t裂解柴油计),可获得4 036.8万元/a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MTO装置再生器旋风分离器操作优化模拟研究
    彭威 黄新俊 詹庆丽 刘胜昔 马文杰 黄立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7): 135-143.  
    摘要88)      PDF    收藏
    旋风分离器是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常用的气固两相分离设备,其分离效率对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非常重要。某0.6 Mt/a MTO装置采用高活性催化剂后,再生器烧焦主风量低于设计值,导致一级旋风分离器入口气速低,20 μm以下细粉催化剂跑损量增大,催化剂消耗量增大。为此,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软件模拟再生器四组二级旋风分离器的不同操作工况,调整旋风分离器入口面积与烟气流量改变入口气速,研究入口气速对旋风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烟气流量为42 241 m3/h时,封闭一组一级入口,旋风分离器入口气速提高3 m/s,旋风分离器总效率提高0.501百分点。依据模拟结果对旋风分离器提出了优化操作建议,可推广应用于其他MTO装置的操作调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异丁烷循环促进离子液体[Et3NH]Cl-AlCl3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
    王鹏军 刘浩玮 郑涛 张睿 孟祥海 刘海燕 刘植昌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9-17.  
    摘要163)      PDF    收藏
    轻烃异构化一般以C5和C6烃为原料,C7及C7以上烃类在异构化过程中由于存在较为剧烈的裂化反应,致使异构化油收率较低。作为一种新型低温轻烃异构化催化剂,离子液体对大分子烃类原料的适应性不佳。因此,在大分子烃类异构化过程中,抑制副反应、提高异构化油收率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基于离子液体催化烷烃异构化反应机理,通过异丁烷循环抑制副反应、促进异构化反应的进行,进而降低异构化产物中C4烷烃的含量,提高异构化油的收率。系统考察了异丁烷引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以及酸烃比等工艺条件对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体系中大量异丁烷的循环提高了氢转移速率,抑制了裂化、歧化等副反应,使副产物C4组分的含量大幅降低。在异丁烷引入量为正庚烷体积的30%、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 h、搅拌速率为1500 r/min和酸烃比(离子液体与正庚烷体积比)为1的条件下,正庚烷转化率达到91.0%,异构烷烃选择性和液体收率分别达到87.2%和93.5%;与未引入异丁烷体系相比,正庚烷转化率相近时,引入异丁烷体系的异构烷烃选择性和液体收率分别提高了16.0百分点和14.8百分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石油中金属卟啉分离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轲 龙军 蔡新恒 王威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72-178.  
    摘要115)      PDF    收藏
    石油中金属元素会对石油加工造成不利影响,有些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电脱盐等方式除去,而金属卟啉化合物则很难脱去,金属卟啉化合物结构复杂,一般都富集在胶质和沥青质中,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逐渐对金属卟啉化合物有了全面的认识。系统总结了金属卟啉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各种分离和表征方法的特点,并对新的分析方法对金属卟啉分子结构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加氢C6回炼重整装置效果分析
    王仕文 胡浩达 屠松立 郭亮 胡海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 56 (3): 61-66.  
    摘要71)      PDF    收藏
    某炼化企业加氢装置所产的轻石脑油主要作为企业内部轻烃芳构化装置原料或外销作为乙烯装置原料,为了提高该装置轻石脑油的附加值,对轻石脑油实施了C5/C6精准切割,将C6送至重整装置加工,优化后重整装置苯收率增加0.33百分点,同时提高轻烃芳构化装置C5消化能力,减少了C5外销作乙烯原料的比例,每年效益增加572万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废塑料热解油萃取-催化组合脱氯技术研究
    贾旭东 王振宇 陆语 秦冰 黎志敏 郭靖 于丽 沈明欢 刘玫君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 56 (3): 48-55.  
    摘要113)      PDF    收藏
    废塑料热解油中含氯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因为在这些工艺中,原料中的氯会形成HCl,腐蚀设备,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废塑料热解油中的含氯化合物几乎全部是以氯代烃形式存在的有机氯,通过对塑料热解油轻馏分中氯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以1,2-二氯丙烷、四氯乙烯、4-氯甲苯、乙酸2-氯乙酯、苯甲酸2-氯乙酯等形式存在。试验考察了溶剂萃取脱氯的效果,同时采用上述含氯化合物和白油配制成模拟油,以过渡金属T基和活性炭负载NL基纳米催化剂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脱氯的效果,并对实际的废塑料热解油进行了脱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萃取和活性炭负载NL基纳米催化剂组合脱氯效果更好,对模拟油中的氯单次最高脱除率为99.9%;可以将实际废塑料热解油油相氯质量分数降至10μg/g以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S Zorb装置再生系统运行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
    甘竞文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 56 (3): 67-73.  
    摘要52)      PDF    收藏
    针对某石化公司S Zorb装置再生吸附剂失活、下料管线堵塞等问题,从装置再生系统运行原理出发重点计算分析了水对吸附剂再生过程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再生系统中的水蒸气分压是影响吸附剂生成硅酸锌、导致吸附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该再生系统吸附剂开始生成硅酸锌的水蒸气分压为3 kPa,水蒸气分压越高,硅酸锌生成速率越大;通过优化再生取热调节方式、减少再生主风中水的带入量、增设在线除垢设备等措施,可以延长吸附剂使用寿命、解决再生器下料堵塞问题、实现再生系统长周期平稳运行。此外,分析发现转剂管线内吸附剂为稀相输送且管线没有内衬是管线磨损泄漏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增大两器差压、降低管内线速、增加关系内衬等措施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劣质蜡油的氮化物分布研究
    张鹏飞 赵广乐 严张艳 梁家林 任亮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 56 (3): 134-141.  
    摘要43)      PDF    收藏
    随着沸腾床、浆态床等新型渣油加氢裂化技术的工业应用,劣质蜡油产量急剧增加。加氢裂化技术是处理劣质蜡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实现劣质蜡油超深度加氢脱氮是劣质蜡油掺炼入加氢裂化原料油的主要技术难点。利用相关表征技术系统性地分析了直馏蜡油、浆态床蜡油、沸腾床蜡油和焦化蜡油的基本性质、烃类组成、氮化物组成和分布。分析结果表明:3种二次加工劣质蜡油中的芳烃含量基本相同,浆态床蜡油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显著增高,而沸腾床蜡油中的单环和双环芳烃含量之和显著高于浆态床蜡油和焦化蜡油。浆态床蜡油和焦化蜡油中的氮化物具有“高含量、高DBE、低碳数和集中分布”的特点,沸腾床蜡油氮化物则具有“低含量、低碳数和分散分布”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单一酸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测定催化剂中Pt、Pd含量
    李明哲 周勇 杨彦鹏 王子健 王涛 聂骥 赖婷婷 谢莉 王杰广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64-171.  
    摘要68)      PDF    收藏
    建立了单一酸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测定催化重整(简称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催化剂中的Pt、Pd含量。研究了前处理和消解条件对催化剂消解的影响,对比了单一酸消解法和常规混合酸消解法的消解效果,系统讨论了Pt和Pd分析谱线选择依据、Al基体对测定元素影响的原因、杂质元素和Pt、Pd元素间干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单一酸消解的前处理和消解条件为:在空气气氛下,将催化剂样品于550 ℃灼烧4 h后研磨至粒径120 μm以下;称取样品0.2g,加3 mL浓盐酸,在密闭消解罐内于180℃消解6 h。所建立的方法与常规混合酸消解法相比,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同时还具有用酸量少、对实验人员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可应用于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催化剂中Pt质量浓度为2.08~12500μg/g、Pd质量浓度为2.67~12500 μg/g范围内Pt、Pd含量的精准测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典型石化园区VOCs排放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韩旭 马苏甜 万伟 栗源 钱钦 刘颖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22-129.  
    摘要131)      PDF    收藏
    为探究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征、规律及其影响,以华北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典型装置周边环境空气中的VOCs,并评估其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石化园区环境空气中的VOCs以烷烃、烯烃为主,多数采样点的VOCs含量较低,组成相似,无明显特征污染物;部分采样点(如气浮池、乙烯装置周围)的VOCs含量较高,其VOCs组成明显受到装置排放的影响。总体看来,乙烷、丙烷、丁烷等低碳烷烃以及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该石化园区的主要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烯烃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率最高,其中丙烯、乙烯、丙烷、甲苯、间/对二甲苯等化合物为关键活性物种。芳烃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主要贡献组分,甲苯、间/对二甲苯、苯、邻二甲苯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率较高的化合物。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石化园区环境空气中的VOCs对石化园区工作人员不存在高致癌风险,且非致癌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稠环化合物脱氢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巩洪旭 刘涛 戴立顺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99-106.  
    摘要84)      PDF    收藏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对菲(PH)、芘(PY)及2-甲基菲(2-MP)加氢反应网络中欠缺的化合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绝对熵和定压摩尔热容进行估算;并以物性数据为基础,计算PH,PY,2-MP加氢反应网络中各反应的反应焓变、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计算结果表明:PH,PY,2-MP加氢反应网络中的脱氢反应均为吸热反应;PH,PY,2-MP加氢反应网络中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均存在反应温度敏感区,调节反应温度可以使各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均趋近于100%;对于加氢程度相同的稠环芳烃加氢产物,甲基支链的存在使得脱氢反应更容易进行;对于加氢程度和甲基支链数相同的稠环芳烃加氢产物,芳环数量越多,脱氢反应越容易进行;在0~2MPa和300~800K的反应条件下,高温低压有利于PH,PY,2-MP加氢反应网络中脱氢反应的进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噻二唑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李团乐 刘玉峰 张峻凡 王俊明 薛卫国 安文杰 吕会英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7): 119-124.  
    摘要48)      PDF    收藏
    针对现有噻二唑衍生物制备工艺中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极高的问题,探索以去离子水替代乙醇作为反应溶剂,并引入相转移催化剂促进固-液两相反应,开发了制备噻二唑衍生物的绿色环保新工艺;进而,采用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等手段对新工艺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铜片腐蚀试验和四球试验评价了合成产物的金属腐蚀抑制性能、极压性能和减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合成产物过程中产生的废水COD为2000 mg/L,与传统工艺产生的废水COD(700000 mg/L)相比显著降低,说明新工艺符合绿色环保要求;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分别合成了2,5-双(叔壬基二硫代)-1,3,4-噻二唑,其金属腐蚀抑制性能、极压性能、减摩性能相当,且优于市售噻二唑衍生物类金属减活剂T56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高选择性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RIW-30的研究与开发
    杨清河 毕云飞 黄卫国 韩嘉宝 李洪辉 王鲁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7): 48-53.  
    摘要93)      PDF    收藏
    在深入认识烷烃异构化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催化剂的特点,进行文献调研和试验研究,成功合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硅铝比的BCM-168分子筛。通过控制BCM-168分子筛的关键物化性质指标并优化催化剂配方,开发了具有高异构选择性的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RIW-30。分子筛工业放大和催化剂制备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BCM-68分子筛和RIW-30催化剂制备技术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RIW-30催化剂加工加氢裂化尾油、减四线加氢处理生成油和蜡下油等原料时,主产品收率高、黏度指数损失低,RIW-30具有很好的活性、异构选择性和原料适应性。与现有工业催化剂RIW-2相比,RIW-30催化剂加工加氢裂化尾油时,黏度指数损失减少4,主产品收率提高4~5百分点。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RIW-30催化剂可以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生产HVI Ⅲ类基础油,润滑油收率高,黏度指数损失小,催化剂整体性能优于RIW-2催化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辉 梁宇翔 王玉睿涵 景一川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 55 (6): 154-159.  
    摘要59)      PDF    收藏
    采用甲醛缩合法制备了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酸催化和碱催化)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选得到碱性催化剂三乙胺。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辛基苯基-1-萘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的位置主要在芳环上,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良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65 ℃、N-辛基苯基-1-萘胺与多聚甲醛的摩尔比1:0.75、反应时间40 h。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