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河南页岩油与常规原油和油母页岩油性质比较
章群丹 包湘海 田松柏 彭其全
2014, 45(6): 1-8.
摘要
(
80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河南油田的新页岩油及其馏分进行了详细的油品性质测定及分子组成的表征,与大庆原油及传统的页岩油进行了性质及组成的详细比较,结果表明,新页岩油与传统页岩油性质差别较大,与大庆原油性质比较接近,可采用与原油相似的加工方式。
气氛环境对S Zorb吸附剂中硅酸锌生成的影响
徐华 杨行远 邹亢 徐广通
2014, 45(6): 9-14.
摘要
(
68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S Zorb吸附脱硫工业运行装置中因硅酸锌的生成导致吸附剂活性严重降低等问题,在模拟工况、不同气氛条件下,对不同状况的S Zorb吸附剂进行处理,探讨硅酸锌的生成与环境及硅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50℃、干燥或纯水蒸气条件下,新鲜剂中难以生成硅酸锌;在550℃、有再生剂或待生剂存在的水热条件下,新鲜剂中有明显的硅酸锌生成;待生剂或再生剂中ZnS在焙烧过程中产生的SO2与高温水热环境之间的协同作用加速了硅酸锌的生成;在水热伴随酸性物质的环境下,待生剂上持硫量越高,硅酸锌的生成量越大;当待生剂上已有硅酸锌存在时,其再生过程中硅酸锌的生成速率进一步加快。不同硅源生成硅酸锌的差异较大,具有规整结构的硅源抗水热酸环境的能力较强。
2-甲基菲加氢反应热力学研究
杨惠斌 张晴 江洪波 翁惠新
2014, 45(6): 15-19.
摘要
(
6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甲基菲加氢反应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态法和基团贡献法对各化合物的物性进行估算,并以物性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反应温度下各基元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和反应焓变进行计算,根据平衡常数计算不同氢分压和反应温度下的加氢反应产物平衡组成及反应氢耗。计算结果表明:2-甲基菲加氢的各基元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反应平衡常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较高的反应温度或较低的氢分压均有利于中间环加氢产物的生成并使反应过程的总氢耗降低。
稠油沥青质的基本化学组成结构与缔合性研究
张庆 邓文安 李传 吴乐乐
2014, 45(6): 20-25.
摘要
(
7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4种不同稠油中分离沉淀出正戊烷沥青质,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官能团结构,用1H-NMR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分析测定了沥青质的基本结构参数,并得出了沥青质的平均分子式,同时测定了沥青质的偶极矩来表征其极性。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沥青质分子中杂原子的存在使其含有较多的极性基团,沥青质具有较大极性。杂原子含量越高,其极性越大,缔合性越强,缔合数越高。此外,用两种方法计算了沥青质的分子直径,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时,沥青质分子尺寸越大,但特性黏度法测得的分子直径与其选用的溶剂有关,且关联出的分子直径偏大,而相对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法能较好地反映分子颗粒尺寸。
FCC装置烟机结垢的影响因素研究
申健 周复昌 于萍 罗运柏
2014, 45(6): 26-31.
摘要
(
7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模拟烟机内细粉烧结过程,探讨了几种石油中常见的金属元素、磷氧化物及SOx含量与催化剂颗粒粘连烧结的关系,研究了金属元素、磷氧化物及SOx对烟机结垢的影响,分析了模拟烧结产物的形貌变化以及烟机结垢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SOx氛围下,随着催化剂颗粒中Ca,Fe,V,Ni,Na,K,La,Ce金属元素含量的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粘连烧结程度增大;催化剂颗粒烧结颈处金属及硫元素含量比新剂中相应元素的含量高;磷氧化物的存在对催化剂颗粒烧结的影响不明显。
催化剂
高积炭连续重整催化剂的烧焦与结焦分析
方大伟 潘锦程 马爱增
2014, 45(6): 32-35.
摘要
(
9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进行了连续重整装置死区高积炭催化剂的烧焦实验,同时对死区高积炭再生催化剂的物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死区高积炭催化剂含有石墨炭;在低氧含量(体积分数为1.0%)的条件下,烧焦温度达到540 ℃以上时,死区催化剂上的积炭可以被引燃;在高氧含量(体积分数为21%)的条件下,烧焦温度为480 ℃时,死区催化剂上的积炭可以被烧尽。
不同催化剂体系上的1-甲基萘加氢饱和反应规律
葛泮珠 高晓冬 任亮
2014, 45(6): 36-39.
摘要
(
113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硫化态CoMo/γ-Al2O3,NiW/γ-Al2O3,NiMo/γ-Al2O3,NiMoW/γ-Al2O3为催化剂,1-甲基萘为加氢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利用高压加氢微型反应器考察在不同类型催化剂体系上1-甲基萘的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对1-甲基萘的芳烃饱和性能,Ni-Mo-W型最优,Ni-Mo型、Ni-W型次之,Co-Mo型最低;催化剂的活性越高则1-甲基萘的芳烃饱和越容易达到热力学平衡,对压力的变化越不敏感;1-甲基萘的加氢饱和优先发生在不带甲基的芳环上,产物中5-甲基四氢萘的质量分数约为1-甲基四氢萘的2倍。
ME-1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工业应用
赵乐平 尤百玲 庞宏 庄宇
2014, 45(6): 40-43.
摘要
(
103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TEM)对工业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MoCo/Al2O3催化剂(参比剂)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的ME-1催化剂进行了硫化态催化剂的MoS2相形貌表征。结果表明:ME-1催化剂活性中心MoS2垛层数为3.0~6.0,而参比剂MoS2垛层数为5.0~10.0,表明ME-1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的分散度较高。重汽油加氢脱硫活性与选择性小型评价结果表明,加氢脱硫产物达到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时,ME-1催化剂所需反应温度比参比剂低10 ℃,烯烃饱和率减少32.2%,RON损失减少1.6个单位,具有更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ME-1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将FCC汽油硫质量分数由466 μg/g降至9.7 μg/g时,RON损失1.75个单位,表明ME-1催化剂可满足生产“无硫汽油”的需要。
PHF-101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王丹 郭金涛 张文成 丁庆玉
2014, 45(6): 44-47.
摘要
(
9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PHF-101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1.2 M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首次工业应用情况,加工原料为大庆催化裂化柴油、焦化柴油和焦化汽油的混合油,在不同工况下可生产满足国Ⅲ、国Ⅳ及国Ⅴ排放标准要求的柴油。经过37个月的运转,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良好。
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前躯体制备的MoS2和Ni-Mo-S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研究
王岩
2014, 45(6): 48-53.
摘要
(
15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前躯体制备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并引入Ni金属作为助剂合成Ni-Mo-S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为0.8%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同时考察喹啉的存在对于这两种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助剂的引入增强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喹啉的存在抑制了加氢脱硫反应活性,在MoS2上,喹啉的存在同时抑制了催化剂的预加氢脱硫和直接脱硫两条路径的活性,而在Ni-Mo-S催化剂上,喹啉只抑制了预加氢脱硫路径的活性,而直接脱硫路径的活性反而得到提高;喹啉的存在对于Ni-Mo-S催化剂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MoS2,说明Ni助剂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硫化钼催化剂的耐氮性能。
加工工艺
高酸原油直接催化裂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全丹丹 张执刚
2014, 45(6): 54-58.
摘要
(
7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高酸原油常规加工对常减压蒸馏装置带来的腐蚀问题,采用减压蜡油掺炼高酸原油和单炼高酸原油两种加工方案,进行高酸原油直接催化裂化技术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工况,经电脱盐单元处理后原料的钠含量和水含量均满足催化裂化单元的要求;催化裂化单元均可得到较好的产品分布,脱酸率均大于99%;催化裂化单元的主要液体产品酸度或酸值均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或后续加工工艺的要求。
烟气脱硝助剂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
谢海峰
2014, 45(6): 59-62.
摘要
(
95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降低催化裂化再生烟气中NOx的排放浓度,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按照CO助燃剂的添加方式,往再生系统加入烟气脱硝助剂D。试用结果表明,通过加注烟气脱硝助剂D,可以在不停工、不动改的前提下实现催化裂化装置烟气中NOx达标排放的目标,并且烟气脱硝助剂D的加入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产品分布及汽油、柴油性质无明显影响。
2.0 Mt/a加氢裂化装置操作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姚立松 穆海涛
2014, 45(6): 63-67.
摘要
(
67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 Mt/a加氢裂化装置的工业生产数据,结合装置设计数据,对该装置的操作弹性进行分析界定。认为该装置适用的原料范围为馏程233~570 ℃、密度(20℃)850~931 kg/m3、硫质量分数0.8%~2.5%;反应系统操作参数范围为进料量150~318 t/h、精制反应温度332~371 ℃、裂化反应温度351~384 ℃、氢分压12.3~15.2 MPa;在增产喷气燃料方案中,喷气燃料收率可达46.01%,在增产柴油方案中,柴油收率可达60.49%,在增产尾油方案中,尾油收率可达54.88%。对该装置不同工况下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认为在当前定价体系下,增产喷气燃料方案为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
加氢裂化工艺操作过程的优化分析
杨东奎 王阔 王继锋
2014, 45(6): 68-73.
摘要
(
63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样条曲线插值的数学方法,建立了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的处理量、温度对裂化产品物化性质影响的数值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减压蜡油(VGO)的加氢裂化工艺优化分析。该优化问题以VGO加氢裂化反应的处理量和温度为变量,以产品中喷气燃料馏分的烟点、冰点,柴油馏分收率以及中油选择性作为约束条件,考察在上述约束条件下工艺操作参数的可行区间,并在此相关条件约束下,基于所确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相关转化率的最小值,以便获得系统高产尾油时的工艺操作参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所得数据与实验数据相近。
氯吸附技术在1.0 Mt/a连续重整装置上的应用及其改造
孙建国
2014, 45(6): 74-78.
摘要
(
7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新建1.0 Mt/a连续重整装置采用国外第三代超低压连续重整工艺成套专利技术, 配置了ChlorsorbTM氯吸附系统,催化剂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开发的PS-VI,PS-VI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氯吸附能力,可以使再生放空尾气脱氯率大于98%,满足氯吸附技术的要求。然而由于氯吸附技术使再生循环气中水含量大幅度增加,加快了催化剂比表面积的下降速率,使催化剂寿命缩短,设备腐蚀严重。采用石科院开发的固体脱氯技术和GL-1再生烟气脱氯剂进行技术改造后,再生放空尾气氯质量分数降低到2 μg/g以下,PS-VI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减缓,大大延长了PS-VI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NCMA脱碳溶剂在干气提浓装置的应用
刘百强 朱道平
2014, 45(6): 79-81.
摘要
(
96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的NCMA脱碳溶剂在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干气提浓装置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原设计的MDEA脱硫溶剂相比,采用NCMA脱碳溶剂,胺液吸收CO2的能力大幅提高,在处理量相当的情况下,干气提浓装置提浓干气吸收塔的胺液循环量由 33 t/h下降到 14 t/h;胺洗后提浓干气中CO2体积分数低于50μL/L,溶剂的H2S负荷以及脱除硫醇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富氧推火燃烧技术在减压蒸馏装置加热炉上的应用
魏伯卿
2014, 45(6): 82-85.
摘要
(
7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富氧推火燃烧技术在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分公司5 Mt/a原油减压蒸馏装置加热炉上应用的结果。根据该炉的情况,设计了一套用于炼油装置减压加热炉的富氧推火燃烧技术方案,实施该方案后,减压炉燃料能耗降低了5.95%,排烟氧体积分数降低了52.8%;富氧推火燃烧技术投资少、效益高,年节能净收益为215.6万元,投资回收期不到10个月。
油品与添加剂
油溶性聚醚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考察
程亮 李洪伟 孔令杰 张东恒
2014, 45(6): 86-89.
摘要
(
6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氢氧化钾作为催化剂,环氧丙烷与环氧丁烷共聚制备了分别符合黏度级别OSP-18,OSP-46,OSP -150要求的油溶性聚醚,并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表征。利用旋转氧弹测试方法考察了油溶性聚醚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油溶性聚醚本身的抗氧化性能较差。通过考察不同抗氧剂与油溶性聚醚的互配性,开发了α-苯胺与氨基甲酸酯组成的复合抗氧剂,该复合抗氧剂与油溶性聚醚有较好的互配性,可使油溶性聚醚的旋转氧弹时间达到1 200 min,复合抗氧剂可使油溶性聚醚在不同配方体系中得到应用。
基于石蜡基油的锂基润滑脂流变性研究
周维贵 郭小川 蒋明俊 郭婉晴
2014, 45(6): 90-95.
摘要
(
82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2-羟基硬脂酸锂皂稠化剂和矿物润滑基础油制备了锂基润滑脂。考察了基础油黏度、稠化剂含量及温度对锂基润滑脂的触变性、储存模量 、应变幅度和表观黏度等流变学参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基础油黏度增大,屈服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而表观黏度增大, 400SN的锂基润滑脂结构恢复最慢;皂含量增加,锂基润滑脂的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增大,结构恢复变慢;锂基润滑脂具有线性黏弹区,超过其屈服应力后,出现明显的剪切变稀,达到流动点,表现出黏性流性质。
设备及防腐
咪唑啉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
孙飞 傅晓萍 李本高
2014, 45(6): 96-102.
摘要
(
9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咪唑啉缓蚀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中金属设备的腐蚀防护。综述了咪唑啉缓蚀剂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各类腐蚀环境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探讨了咪唑啉缓蚀剂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