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12
加工工艺
工艺条件对蜡油缓和加氢裂化产品性质的影响
梁家林 胡志海 赵阳 任亮 戴立顺
2018, 49(1):  1-7. 
摘要 ( 28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利用蜡油缓和加氢裂化工艺灵活调节炼油厂的柴汽比,考察了反应氢分压、空速及氢油比对缓和加氢裂化蜡油及柴油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转化率下,提高氢分压,蜡油及柴油产品性质均改善显著,且含量较高的单环芳烃较易发生反应,碳数较低的单环芳烃随氢分压进一步提高较易发生反应,环烷烃及链烷烃碳数分布随氢分压的变化较小;在相同转化率下,提高空速,蜡油及柴油产品性质变化较小,高空速条件下,蜡油产品各烃类碳数分布的峰值显著高于低空速的蜡油产品;在相同转化率下,提高氢油比,蜡油和柴油产品性质变化较小,高氢油比条件下,蜡油产品各烃类碳数分布峰值高于低氢油比条件下的蜡油产品。因此,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高的氢分压有利于生产优质柴油调合组分及蜡油产品,高氢油比和高空速有利于生产碳数较高的蜡油产品,可作为优质的催化裂化或催化裂解原料。
2.2 Mt/a增强型催化裂解装置运行情况分析
马文明 谢朝钢 朱根权 赵长斌
2018, 49(1):  8-14. 
摘要 ( 28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 2.2 Mt/a DCC-plus unit using patent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RIPP was built in Ningbo Daxie Petrochemical Limited Company and the dedicated catalyst was used. The plant was operated with atmospheric residue and hydrocracking tail oil as feedstocks to produce ethylene and propylene as main products and the cracking naphtha as by-product. The catalyst demonstrated good performance in ethylene and propylene yields, metal resistance, hydrothermal stability and fluidization. The yields of ethylene and propylene were steadi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dedicated catalyst, reaching as high as 4.56% and 20.08%, respectively, exceeding the design values. The yields of ethylene and propylene can increase by means of adjusting operating parameters.
DCC汽油全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CDOS-FRCNⅡ)的工业应用
蔡建崇 田振兴 彭成华 杨峰
2018, 49(1):  15-20. 
摘要 ( 3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CDOS-FRCNⅡ工艺技术生产超低硫汽油的优越性,该工艺省去了催化裂化汽油轻重馏分(LCN/HCN)切割过程,具有流程简单、操作灵活、投资省、耗能低的特点。该工艺配套的新型纳米钛基催化剂HDDO-100/HDOS-200/HDMS-100具有高脱硫活性、高选择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全馏分加氢脱硫工艺,在处理高二烯烃、高烯烃含量的FCC汽油及DCC汽油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新建的 500 kt/a DCC汽油加氢装置,采用CDOS-FRCNⅡ工艺技术及配套催化剂,实现了DCC汽油的产品升级,生产出符合国Ⅴ排放标准的汽油。
原油常压蒸馏塔顶部系统工艺防腐流程技术探讨
张成 王亚彪 王秋萍 袁毅夫
2018, 49(1):  21-25. 
摘要 ( 23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原油常压蒸馏塔顶部防腐流程技术进行探讨。常压塔顶部采用两段冷凝冷却流程时,可以在空冷器之前设置油气换热器,以避免多台并联空冷器注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露点消除困难,也可以在常压塔塔顶空冷器入口分支管嘴增加注水点,以及选择恰当流程排出常压塔塔顶回流罐中酸性水等措施减轻常压塔顶部系统腐蚀;塔顶采用一段冷凝系统时取消塔顶冷回流的流程,有利于缓解塔顶系统腐蚀。生产中控制常压塔顶回流罐操作温度或常压塔顶操作温度,皆能满足石脑油产品质量要求。
重油催化热裂解工艺污染铁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与对策
乌忠理 刘生海 邵治堂 乔文亮
2018, 49(1):  26-29. 
摘要 ( 25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重油催化热裂解工艺装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油浆品质恶化,造成分馏塔结焦、油品不合格、主要产品双烯烃收率偏低及油浆系统堵塞影响长周期稳定运行等问题,分析了实际运行数据,并对催化剂进行NH3-TPD和BET表征,结合对反应机理的认识,认为原料油中铁含量超标是引起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大量置换平衡剂和原料脱铁的应对措施。
催化剂
铂锡重整催化剂体系下正庚烷转化规律研究
任岳林 马爱增 王杰广
2018, 49(1):  30-36. 
摘要 ( 27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链烷烃中较难转化的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考察碱金属K、稀土Ce和K、双稀土金属(Ce和Eu)对铂锡重整催化剂体系下正庚烷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铂锡催化剂相比,添加0.045%、0.060%的K,使得催化剂载体强L酸量下降,有利于抑制裂解产物,510 ℃裂解产物下降约5百分点,同时异构烷烃选择性上升约7百分点;添加0.28%Ce和0.010%、0.030%的K,510 ℃时裂解产物选择性下降4.2~7.1百分点,异构烷烃选择性上升7.4~9.8百分点,但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对正庚烷转化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削弱;添加双稀土金属后,在较低反应温度(510 ℃)下能够有效降低裂解产物选择性、提升异构烷烃选择性,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双稀土对正庚烷转化的影响显著削弱。
Mn1-xAgxCo2O4尖晶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去除碳烟颗粒的研究
刘焕荣 石会龙 代晓东 钱岭 阎子峰
2018, 49(1):  37-41. 
摘要 ( 25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1-xAgxCo2O4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氧气-程序升温吸附脱附(O2-TPD)和程序升温氧化(TPO)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自制的反应装置上,利用程序升温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备样品Mn1-xAgxCo2O4均为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碳烟燃烧活性,当x为0.4时,样品Mn0.6Ag0.4Co2O4的催化活性最好,其催化燃烧碳烟的T50 (50%碳烟的燃烧峰对应的温度)为325 ℃,比碳烟非催化燃烧时降低260 ℃。
Ni、Zn改性Cu/水泥催化剂及其甲醇高温裂解性能
邱诗铭 庆绍军 侯晓宁 秦发芥 高志贤
2018, 49(1):  42-47. 
摘要 ( 24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碱式碳酸镍、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和水泥为原料制备水泥负载的Cu-Ni,Cu-Zn,Cu-Ni-Zn催化剂,考察了合成催化剂的甲醇裂解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常压、质量空速为3.39 h-1、温度为380~420 ℃的条件下,Cu-Ni/水泥催化剂作用下的甲醇转化率均在96%以上;Cu-Zn/水泥催化剂作用下的甲醇转化率较低,但对H2和CO选择性较高;Cu-Ni-Zn/水泥催化剂经1 600 h运转,甲醇转化率和产物分布变化不大,甲醇转化率基本维持在81%以上,(H2+CO)摩尔分数大于98%,说明Cu-Ni-Zn/水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基础研究
煤/重油加氢共炼过程中固体残渣的红外光谱研究
秦勇 杨腾飞 李传 邓文安
2018, 49(1):  48-53. 
摘要 ( 19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一种褐煤和催化裂化油浆为研究对象,采用油溶性钼基催化剂,在高压釜内进行煤/重油加氢共炼反应,得到不同反应时间的固体残渣。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固体残渣表征分析,采用Peakfit软件对不同官能团的特定谱带进行分峰拟合,结合产物分布及转化率变化推测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残渣中存在五种氢键类型,其中羟基自缔合氢键含量最高,含氧基团中则是羟基苯和醚含量最高。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煤转化率快速上升,各种基团迅速减少,脂肪链大量断裂;第二阶段为煤转化率稳定阶段,羟基苯、醚继续减少,其他含氧基团变化较小;第三阶段为深度转化阶段,固体残渣的脂肪族和含杨化合物继续减少,氢键缔合作用降到最低,煤转化率进一步上升。
NiMo/Al2O3催化剂性质与加氢脱硫转化率的定量关系模型
蒋绍洋 刘秀娜 刘志坚 方维平
2018, 49(1):  54-59. 
摘要 ( 31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改变金属负载量得到一系列不同性质的NiMo/Al2O3催化剂,定量研究NiO负载量、MoO3负载量和MoS2晶簇表面有效Mo原子分散度3个变量对加氢脱硫(HDS)活性的影响规律。运用“动态超几何平均”的方法对已提出的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二苯并噻吩HDS转化率与催化剂性质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1.13%;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最佳的NiO负载量(w)为3%~4%,MoO3负载量(w)为12%~14%;Mo原子分散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具有正面影响;催化剂HDS活性对NiO含量更敏感。
稠油多环芳烃对CO水热变换新生氢富存作用的研究
龚旭 王宗贤 刘贺
2018, 49(1):  60-64. 
摘要 ( 22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蒽为稠油多环芳烃模型化合物,在反应温度400 ℃,CO初压2 MPa,CO/H2O(摩尔比)1:2.5的条件下,用高压反应釜内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下反应体系中环烷酸盐对蒽富存CO水热变换新生氢的影响,并对环烷酸镍和环烷酸铁复配盐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烷酸铁和环烷酸镍对CO水热变换和蒽加氢反应均有催化作用,但环烷酸镍更有利于促进CO水热变换,而环烷酸铁对蒽加氢反应的催化作用更强;环烷酸盐单独作用,当加入的环烷酸盐中镍含量(w)为0.08%、铁含量(w)为0.05%时,各自的蒽加氢效果最好;环烷酸铁与环烷酸镍复配对CO水热变换和蒽加氢反应可起到协同催化作用,复配盐的作用在于促进CO水热变换反应和蒽加氢反应。研究表明,CO水热变换与蒽加氢反应之间存在正协同效应,二者相互促进。
管式气液分配器数值模拟研究
柳士开 薄守石 李伟 侯亚飞 孙兰义
2018, 49(1):  65-69. 
摘要 ( 25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液分配器是固定床加氢反应器的重要内构件。选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和RNG k-ε 湍流模型对管式分配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3种分配器加碎流板和不加碎流板时的分配性能。结果表明,增设碎流板后,分配器的分配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分配器的压降增加;侧圆孔90°交叉布置加碎流板的斜口管分配器分配性能最佳;增设碎流板后,气体进入分配器的方式及溢流孔的布置方式对分配器分配性能的影响大大降低。
油品与添加剂
硫-磷型抗磨剂对齿轮油抗微点蚀性能的影响
姚元鹏 李小刚 周康 王鹏
2018, 49(1):  70-74. 
摘要 ( 2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MPR试验机,通过辊子轨道宽度变化率、辊子表面形貌和CLA曲线考察三烷基二硫代磷酸酯(P1)和三烷基苯基硫代磷酸(P2)对齿轮油抗微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R试验机对齿轮油的抗微点蚀性能具有较好的区分性,与含P1样品相比,含P2样品试验时的轨道宽度变化率小,辊子表面微点蚀凹坑数量较少且深度较浅,CLA曲线幅度较小而且平稳,说明P2具有更好的抗微点蚀性能,可以降低齿轮油微点蚀发生的概率。
煤炭间接液化汽油组分与甲醇制丙烯副产类汽油调合研究
邵光涛
2018, 49(1):  75-78. 
摘要 ( 2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炭间接液化装置加氢裂化石脑油和甲醇制丙烯装置类汽油产品均是调合高质量汽油的良好组分,调合出的煤基汽油在添加50 ?L/L抗氧剂后完全可以满足车用汽油GB/T17930—2016标准的要求,该类汽油具有硫、氮、铁、锰等含量低的特点,是清洁型、环境友好型汽油。
分析与评定
渣油中铁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王杰明 徐茜 邢丹静
2018, 49(1):  79-82. 
摘要 ( 30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渣油中不同形态铁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三氯化铁、环烷酸铁、2-乙基己酸铁、四苯基卟啉氯化铁作为模型化合物,考察萃取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纯水对三氯化铁的萃取率可达到 100%;采用稀酸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后,可将渣油中的铁分为酸提出铁、油中残留铁及其它铁,其中酸提出铁包含水溶性铁、绝大部分石油酸铁以及少量的卟啉铁类化合物;质量分数为 5% 的盐酸溶液对石油酸铁的萃取效果最好,对环烷酸铁和 2-乙基己酸铁的萃取率分别为 100.5% 和 93.2%;适宜的萃取时间为 3 h。采用所建方法分析实际渣油加氢原料和产物中铁的组成分布,发现其它铁在加氢后大部分消失了,说明这部分铁极易通过加氢反应脱除;而油中残留铁的脱除率远低于总铁脱除率。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氧选择性检测法测定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
李长秀 钱钦 金珂 吴梅 孔翠萍
2018, 49(1):  83-87. 
摘要 ( 2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氧选择性检测器(GC-OFID)测定柴油样品中微量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待测试样经10%的氢氧化钠溶液萃取,水相经稀盐酸调至pH=5~6后,用二氯甲烷反萃取其中的酚类化合物,挥发溶剂后得到浓缩的酚类富集物,然后进行GC-MS和GC-OFID检测。通过与GC-MS检测结果对比,结合各酚类组分的沸点和色谱峰保留规律,确定了GC-OFID上54个(组)色谱峰对应的酚类化合物的结构或类型。在酚类富集物中加入已知量的苯甲醇作内标物,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在样品量为50 mL时,测定苯酚、2,5-二甲基苯酚、2,3,5-三甲基苯酚的检测限分别为0.5,1.0,1.5 μg/mL,在质量浓度8~40 μg/mL范围内连续5次重复性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0%,可以用于柴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风城稠油胶质组分分析及聚集形态研究
杨敬一 班文宁 何萧 徐心茹
2018, 49(1):  88-93. 
摘要 ( 24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风城稠油中的胶质,结合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方法分析其结构组成,并用1H NMR/IR法计算胶质的平均结构参数和平均分子式。结果表明:风城稠油中胶质为含有杂环芳烃,长碳链烷烃及N,O,S等杂原子的极性分子,其中O元素主要以醚氧健的形式存在,N原子多以吡咯和吡啶形式存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 773,平均分子中结构单元数为6.57,平均结构单元式为C39H55O2N。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胶质在甲苯和正庚烷中的聚集形态,结果表明正庚烷有利于胶质分子聚集态形成,甲苯有利于胶质分子分散。
技术经济
煤制氢与天然气制氢成本分析及发展建议
张彩丽
2018, 49(1):  94-98. 
摘要 ( 6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炼油厂低氢气成本涉及的原料来源出发,按照炼油厂全加氢流程,配套建设独立的制氢装置原料,分析了影响氢气生产成本的因素以及竞争性,分析量化了二氧化碳排放及国家征收碳税对工艺路线的影响深度,提出按照原料可获得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分区域建设的优化建议。
设备及防腐
延迟焦化装置接触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杨军 王乐毅
2018, 49(1):  99-102. 
摘要 ( 23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迟焦化接触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冷却焦炭塔处理塔在大吹汽、给水以及油气预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汽及油气。中国石化某延迟焦化装置接触冷却系统在运行中存在接触冷却塔塔底油冷却水箱腐蚀、塔底介质带水以及塔底泵气蚀等问题。通过对接触冷却系统采取停用接触冷却系统冷却水箱、投用接触冷却塔跨线流程、接触冷却塔入口增设雾化喷淋系统、增加接触冷却塔塔底换热器等一系列优化和改造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接触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在节省设备检维修费用的同时全年可降低加工成本7.5万元。
环境保护
催化裂化烟气脱硝脱硫除尘新技术
刘忠生 王学海 齐慧敏 李欣 李勇
2018, 49(1):  103-108. 
摘要 ( 23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催化裂化(FCC)装置是炼油企业主要的粉尘、SOx和NOx排放源。针对FCC烟气的特点,中国石化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R脱硝-热量回收-CO氧化高效耦合工艺和新型湍冲文丘里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发明了适用于催化裂化烟气脱硝的高强度SCR催化剂;开发了喷氨格栅、格栅式文丘里、喷头和高效除雾器等关键设备和专利内构件产品。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建成国内首套FCC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装置,工业运行结果表明,净化烟气粉尘浓度小于20 mg/m3,SO2浓度小于10 mg/m3、NOx浓度小于50 mg/m3(最小20 mg/m3以下),逃逸氨浓度小于2.0 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