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12
基础研究
原料性质对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胡子煜 毕云飞 黄卫国 夏国富
2014, 45(9):  1-4. 
摘要 ( 198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不同烃类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加氢异构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正构烷烃链长变化对其加氢异构化选择性的影响、长链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之间的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的碳链越长其降凝越困难;混合原料中长链烷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相互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相互影响,长链烷烃存在时会影响短链烷烃的反应活性,而异构烷烃的存在对正构烷烃反应活性无影响,但对正构烷烃的异构产物分布有影响;在转化率相当的条件下,混合原料的异构产物分布比单纯正构烷烃的异构烷烃分布更加有利于降低凝点。
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失活动力学模型研究
葛海龙 杨涛 刘建锟 孟兆会
2014, 45(9):  5-9. 
摘要 ( 157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减压渣油为原料,在STRONG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上进行了试验,考察了催化剂活性变化的规律,根据催化剂失活的3个阶段,建立了催化剂失活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运行初期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失活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运行中期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金属沉积量;建立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反映沸腾床渣油加氢催化剂失活的规律。
树脂基改性球形活性炭的汽油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范俊刚 兰海叶 张志刚 李文秀
2014, 45(9):  10-15. 
摘要 ( 258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炭化前躯体,于Cu2+,Ni2+,Fe3+的硝酸盐溶液中浸渍进行阳离子交换负载金属离子,N2气氛下焙烧炭化后利用CO2高温活化,制得负载金属的改性球形活性炭吸附剂。TG-DTG,XRD,SEM,BET等表征结果表明,树脂炭化制得的改性活性炭球形结构保持良好,孔体积及比表面积较大,负载金属构成选择性吸附活性位。利用噻吩的环己烷溶液作为模拟汽油考察改性球形活性炭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负载金属种类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Fe>Ni>Cu,室温下噻吩的饱和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阶及二阶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传质过程,利用溶剂超声洗脱及热处理方式进行吸附剂再生,经3次再生后改性球形活性炭的噻吩吸附能力保持较好。
磷钼杂多酸离子液体在FCC汽油催化氧化脱硫中的应用
王浩杰 贺建勋 郑栓辰 邹煜
2014, 45(9):  16-19. 
摘要 ( 194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一种磷钼杂多酸离子液体[HMIM]3PMo12O40催化剂,将其用于FCC汽油催化氧化脱硫过程,考察了催化氧化时间、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模拟汽油脱硫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考察了该催化剂对FCC汽油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当催化氧化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60 ℃、n(催化剂)/n(S)=0.04、n(H2O2)/n(S)=4时,模拟汽油脱硫率可达91.6%;FCC汽油的脱硫率为87.8%,且催化剂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前4次循环使用的平均脱硫率为84.9%。
加工工艺
塔河稠油地面催化改质降黏中试研究
黄娟 任波 李本高 杨祖国
2014, 45(9):  20-23. 
摘要 ( 147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型试验装置上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催化降黏剂对塔河TH12196单井稠油的降黏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60 ℃、反应时间为6 h、催化降黏剂加入量(w)为1.5%时,稠油降黏率达到54.5%;催化降黏率较热降黏率高51.4百分点,且降黏后稠油中重质组分含量减少,轻质组分含量增加;在稠油催化改质处理过程中,分子中较弱的化学键发生断裂,从而使稠油分子聚集体变小,产生不可逆降黏作用。
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盖希坤 田原宇 赵春利 杨瑞芹
2014, 45(9):  24-29. 
摘要 ( 153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固定床气化反应器中,考察了石油焦粒径、水蒸气流量、温度、压力和氧气量对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油焦粒径小于380 μm、水蒸气流量高于0.85 g/min时,基本消除了内外扩散对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影响;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前提下,随着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石油焦气化反应速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温度对石油焦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气化产物中H2含量逐渐降低,CO含量逐渐增加。反应系统中氧气的加入,不仅与石油焦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还与生成的H2和CO发生反应。因此,必须合理优化反应条件和开发配套反应设备,以保证气化反应快速高效地进行。
几种石油系重质原料焦炭化性能的对比分析
马文斌
2014, 45(9):  30-35. 
摘要 ( 29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国内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油浆及乙烯焦油实验室焦炭化试验数据,测算出3种原料油经延迟焦化装置加工的模拟效益。结果表明,减压渣油掺兑催化裂化油浆和乙烯焦油后,延迟焦化装置的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炼油厂来说,按照当前的价格体系计算催化裂化油浆、乙烯焦油经延迟焦化装置加工的效益要好于两者作为商品直接外销。造成延迟焦化装置效益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掺炼催化裂化油浆、乙烯焦油更多地副产了低价值的普通石油焦产品。通过对原料油的组成、结构以及石油焦成焦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乙烯焦油在工业延迟焦化装置上加工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改善乙烯焦油炭化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KF-848催化剂的器外再生及工业应用
顾齐欣 简文刚
2014, 45(9):  36-39. 
摘要 ( 139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失活KF-848催化剂在江苏科创石化有限公司器外再生和再生催化剂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工业应用情况。中型装置评价试验和工业运转结果表明,再生活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芳烃加氢活性,活性恢复率可达到95%以上。再生-活化后的KF-848催化剂在工业装置的应用表明,再生剂使用性能与停工前、新剂相比,反应器平均温度降低7~10℃,反应器压差有所改善,精制油氮质量分数<10 mg/g,满足生产要求。
催化剂
Ni2P/TiO2-SiO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加氢脱氮反应性能评价
鄢景森 王海彦 齐振东 李晓惠
2014, 45(9):  40-46. 
摘要 ( 20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Ti/Si比的TiO2-SiO2 复合载体,其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H2原位还原法制备,以喹啉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Ni/P比、Ti/Si比对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XRD、TPR、NH3-TPD和FT-IR等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成的复合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可还原性,Ni/P摩尔比小于1.0时,还原后所形成的物相为Ni2P;当Ti/Si摩尔比为1/2、Ni/P摩尔比为1.0、Ni-P负载量(w)为25%时,Ni2P/TiO2-SiO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加氢脱氮效果。
还原温度对溶胶法制备Pd/C催化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任永鹏 肖发新 赵迪 刘阳
2014, 45(9):  47-51. 
摘要 ( 488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钯溶胶法制备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用Pd/C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对Pd/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SEM、TEM、能谱、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等手段对Pd/C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活性和分散度快速下降,当还原温度为10 ℃时,对羧基苯甲醛转化率接近100%,同时分散度也达到最高,所得催化剂Pd晶粒细小均匀,平均粒径为6.45 nm;30 ℃下制备的催化剂载体表面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Pd晶粒平均粒径为15?20 nm,30 ℃下催化剂表面Pd含量约为10 ℃催化剂表面Pd含量的5倍;随着温度升高,聚氧乙烯基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其增溶能力大幅下降,同时胶体中的Pd颗粒碰撞几率增加,造成胶体钯中Pd颗粒更严重地长大聚集,催化活性降低。
Cu(Ⅱ)-Ce(Ⅳ)/13X分子筛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宋乐春 陈楠 项玉芝 夏道宏
2014, 45(9):  52-56. 
摘要 ( 276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u2+和Ce4+同时改性的Cu(Ⅱ)-Ce(Ⅳ)/13X分子筛吸附剂,同时制备单一金属离子Cu2+改性的Cu(Ⅱ)/13X和Ce4+改性的Ce(Ⅳ)/13X。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将碳四烃中的典型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甲硫醚、叔丁硫醇溶于正庚烷中进行吸附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13X分子筛相比,Cu2+和Ce4+改性的Cu(Ⅱ)-Ce(Ⅳ)/13X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所降低,平均孔径和介孔数量增加,由于两种金属的协同作用,使得Cu(Ⅱ)-Ce(Ⅳ)/13X表现出更好的脱硫性能;Cu(Ⅱ)-Ce(Ⅳ)/13X吸附剂对二甲基二硫化物、甲硫醚、叔丁硫醇的脱除效率均高于单一金属改性后的Ce(Ⅳ)/13X和Cu(Ⅱ)/13X吸附剂;Cu(Ⅱ)-Ce(Ⅳ)/13X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第1次再生后脱硫率为新鲜吸附剂的98%。
高效重油转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田文君 刘子杰 张磊 郑晓曦
2014, 45(9):  57-61. 
摘要 ( 228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南方某大型炼油厂3.5 Mt/a催化裂化装置,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重油转化催化剂A。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使用该催化剂后油浆收率和焦炭收率降低,总液体收率略有提高,丙烯收率大幅增加。催化剂A在该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工业应用的结果表明,与原催化剂相比,使用重油转换催化剂A后,在原料性质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平衡剂金属含量明显降低,丙烯收率增大1.07百分点,油浆产率降低2.91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增大0.59个单位,CO焚烧炉出口烟气NOx浓度略有降低。
油品与添加剂
脱蜡油组成与基础油性质之间的关系
杜珊 王京
2014, 45(9):  62-67. 
摘要 ( 133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4种原油蜡油窄馏分的润滑油潜含量评价数据以及质谱表征数据分析,探究脱蜡油的质谱烃类组成与基础油收率、黏度指数的关系。基础油中饱和烃(P+N)组分全部来自脱蜡油,其黏度指数、收率、族组成都可以较好地用脱蜡油质谱烃组成含量预测,同时能预测轻质和中质芳烃(A1、A2)的收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替代润滑油潜含量分析中繁琐的柱分离过程,提高优质润滑油型原油筛选的概率。
生产优质APIⅠ类基础油的原料分析及其优化
朱永进
2014, 45(9):  68-71. 
摘要 ( 175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试验及生产数据,对生产API Ⅰ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优质基础油的原油优选方案,以及分输分炼、有条件地混炼等优化管理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优质API Ⅰ类基础油的产量和所占比例。
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基础油的直流电场击穿性能研究
于会民 卢新玲 张培恒 王会娟
2014, 45(9):  72-77. 
摘要 ( 138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介绍国内外评定变压器油击穿特性的试验方法。在高压直流电场下,考察了电场均匀性与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基础油的击穿特性;在极不均匀直流电场下,考察不同类型芳烃含量与油击穿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极不均匀直流电场下,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与其烃组成有极大的相关性,变压器油芳烃含量越高,正负极性击穿电压越低,在相同油间隙下负极性击穿电压高于正极性击穿电压,油间隙越大,这种差异越大;单环芳烃对变压器油直流击穿电压没有负面影响,双环及多环芳烃对变压器油直流击穿电压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Si、Al)型混合物作为锂基脂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陈力 陈国需 陈汉林 刘岩
2014, 45(9):  78-84. 
摘要 ( 176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Si、Al)型混合物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对钢球磨损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Si、Al)型混合物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基础脂的抗磨能力,但对减摩性能没有明显改善,当载荷为392 N和588 N、(Si、Al)型混合物添加量(w)为0.5%时,与基础脂相比,(Si、Al)型混合物润滑脂使钢球磨斑直径分别降低22.37%和48.97%,抗磨效果达到最佳;经过表面修饰, (Si、Al)型混合物粉体的油溶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表面修饰并未使粉体的摩擦学性能明显改变;在长磨过程中,磨损表面形成了一层由SiO2,Fe2O3,Al2O3组成的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润滑膜层。
节能减排
生化剩余污泥湿式氧化减量机理研究
李本高 孙友 张超
2014, 45(9):  85-89. 
摘要 ( 137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对大幅减少生化剩余污泥体积意义重大。采用湿式氧化方法对生化剩余污泥进行消解,可将污泥的主要污染物高分子挥发性悬浮物降解,使其转变为水溶性蛋白质、糖、有机酸及氨氮等小分子有机物,使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而容易脱水。
强化剩余污泥原位产酸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王尚芝 张超
2014, 45(9):  90-94. 
摘要 ( 12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将剩余污泥转化为短链脂肪酸(SCFAs),并将其作为脱氮除磷的补充碳源,对污泥减量和污水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原位强化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的技术及其原理,并对发酵液回用的技术参数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剩余污泥可以通过碱性发酵、表面活性剂促进发酵、投加碳水化合物联合发酵等方式获取富含SCFAs的发酵液,其中SCFAs含量为常规发酵的3~8倍,没有生物毒性,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脱氮除磷碳源,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补充碳源。强化剩余污泥在原位发酵,产生的发酵液就地使用,可在污水厂内部实现剩余污泥的综合利用,为剩余污泥处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炼油厂恶臭废气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Ⅰ.酸性水罐区和轻质油品中间罐区废气治理技术
郭兵兵 刘忠生 王海波 华秀凤
2014, 45(9):  95-101. 
摘要 ( 19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监测和分析了某典型炼油厂酸性水储罐和油品中间罐排放气组成和排放规律,采用罐区减排和“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脱硫”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罐区排放废气。结果表明:罐区排放的恶臭污染物主要为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二甲二硫、非甲烷烃等;酸性水罐排放废气中硫化氢浓度为100~4.21×104 mg/m3,有机硫化物浓度为112~1.39×103 mg/m3,非甲烷总烃浓度为(1.52~4.78)×105 mg/m3;油品中间罐区排放废气中硫化氢浓度为175~3.36×103 mg/m3,有机硫化物浓度为128~1.13×103 mg/m3,非甲烷总烃浓度为(2.67~4.40)×105 mg/m3;经过“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脱硫”净化后,硫化氢浓度低于3.0mg/m3,净化率大于99.9%,有机硫化物浓度低于0.6 mg/m3,净化率大于99.5%,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2.35×104 mg/m3,净化率大于95.1%。
分析与评定
MDEA溶液中无机阴离子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杨艺 廖柯熹 白国红 张晓刚
2014, 45(9):  102-106. 
摘要 ( 12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使用离子色谱对MDEA溶液中无机阴离子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淋洗液模式(等度模式、一步梯度模式、多步梯度模式)进行研究比较,确定了分离度最好模式为多步梯度模式。采用多步梯度洗脱方式分别对F-,Cl-,Br-,NO3-,SO42-无机阴离子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建立了外标定量曲线, 5种无机阴离子的质量浓度在其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99%以上,检出限可达到10 μg/L以下,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度较好,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5.9%~105.6%之间,准确度较高。通过对使用了一年左右的MDEA溶液进行测试,可知溶液中含有Cl-,NO3-,SO42- 3种无机阴离子,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191.055,3.155,41.595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