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12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对柴油分子存在状态的影响
李妍 龙军 赵毅 周涵 黄燕民 蔺建民
2017, 48(5): 1-9.
摘要
(
34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柴油分子体系中分子存在状态随温度的变化,经对比发现正构烷烃分子构象随温度降低而“从弯到直”的显著变化是其在低温下容易聚集、结晶的主要原因,使正构烷烃分子保持弯曲构象,有利于改善正构烷烃体系的低温流动性能。在此基础上,模拟含低温流动改进剂(CFI)的正构烷烃体系中分子存在状态随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CFI分子可以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正构烷烃分子扭转角的旋转提供足够能量,使分子保持弯曲构象,从而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降低分子堆积的有序性和致密性。分子链可向空间多个方向伸展,分子内含有多个弯曲程度较高的结构片段,且与正构烷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的CFI分子能显著促进正构烷烃分子保持弯曲构象。
S Zorb精制汽油终馏点上升原因分析
马骥孚 王文寿 刘宪龙 张久顺
2017, 48(5): 10-14.
摘要
(
41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S Zorb工艺生产清洁汽油过程中普遍存在产品汽油终馏点升高的问题,以催化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为原料,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S Zorb吸附脱硫反应前后汽油馏程、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 Zorb吸附脱硫后,产品汽油的终馏点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产品油重组分中芳烃含量普遍增加,烯烃的存在会导致烃类碳数增加,高沸点芳烃含量增加是导致终馏点上升的主要因素;C5以下轻组分在S Zorb过程中主要发生加氢反应,不会生成芳烃。反应过程中除发生加氢反应外,还发生了链烷烃环化和环烷烃脱氢芳构化反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总体表现为碳氢摩尔比变化不大。
焦化汽柴油中苯酚、苯硫酚类化合物对比分析及其来源探讨
赵悦 李飞 宫红 姜恒
2017, 48(5): 15-20.
摘要
(
30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NaOH质量分数20%的液碱对不同产地(或来源)的焦化汽油和焦化柴油进行抽提,得到可提取酸性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可提取酸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焦化汽油中可提取酸性物除苯酚类化合物外,还含有苯硫酚类化合物以及少量小分子硫醚;与焦化汽油不同的是,焦化柴油中的可提取酸性物几乎全部是苯酚类化合物。不同产地的焦化汽油中苯硫酚质量分数(y)与对应的减压渣油硫质量分数(x)呈线性关系y=0.04x?0.005 06(R2=0.999);焦化汽油的苯硫酚类化合物含量越高,其室温储存安定性越差;碱洗后的焦化汽油其室温储存安定性大幅提高;酚类化合物的来源可能与延迟焦化过程中芳基醚中醚键的断裂以及芳香酸的氧化脱羧等化学反应有关,而苯硫酚类化合物可能来自于苯酚类化合物与H2S的高温反应。
硫磺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其储存稳定性研究
余荣兵 高淑美 许金山 任满年 曹发海
2017, 48(5): 21-26.
摘要
(
31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胜利70号基质沥青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30 ℃条件下加入10%(w)硫磺,首先制备硫磺改性沥青,然后在乳化剂A添加量为3.0%、增稠剂聚丙烯酰胺添加量为0.45%、稳定剂KCl添加量为1.5%的条件下乳化,制备了硫磺改性乳化沥青。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储存稳定性及恩式黏度等的测定,研究了乳化剂A和增稠剂添加量、硫磺改性方式及添加量等对改性沥青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硫磺改性乳化沥青能够满足普通乳化沥青标准的技术要求。
乳化条件对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杨炎生 柳浩 李恩光 董雨明
2017, 48(5): 27-30.
摘要
(
31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制备工艺(乳化温度和磨出口压力)、乳化剂用量和改性沥青中SBS含量对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平均粒径,探讨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平均粒径与其储存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数值随乳化温度的升高和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增加均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随胶体磨出口压力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均呈先降低后趋于变缓趋势;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数值与其平均粒径呈正相关。在优化后工艺条件下,即SBS改性沥青温度为165 ℃、乳化剂溶液温度为55 ℃、磨出口压力为0.2 MPa、乳化剂用量为0.4%及改性沥青中SBS含量为3.2%时,制备出的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已成功应用在2014年和2016年的西长安街大修工程中。
催化剂
FCC过程高液体收率助剂SLE的工业应用
陈蓓艳 朱根权 沈宁元 朱玉霞
2017, 48(5): 31-36.
摘要
(
26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FCC过程高液体收率助剂SLE在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1.2 Mt/a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首次工业应用情况。标定结果表明:SLE助剂占系统催化剂质量分数达到10.7%时,与空白标定相比,在掺渣率增加3.01百分点的情况下,油浆产率降低1.31百分点、焦炭产率降低0.79百分点、柴油产率降低4.60百分点,而汽油产率提高5.56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2.79百分点;汽油辛烷值略有降低、辛烷值桶增加,其它性质与空白标定时相当;柴油、油浆性质变差。使用SLE助剂实现了将重油高效转化成液体产品,经济效益显著。
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S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表征
高俊魁 钟进
2017, 48(5): 37-42.
摘要
(
27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复合模板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一种特殊晶体结构的分子筛,通过SEM,XRD,FT-IR,NMR,XRF,BET,DTA,TGA等表征方法对其结构特性、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小型反应装置上考察该分子筛对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并与采用单一模板剂合成的常规分子筛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模板剂合成的样品为SAPO-11分子筛,其每个晶粒中均存在不规则四方形的孔;与常规SAPO-11分子筛相比,采用复合模板剂合成的SAPO-11分子筛的物化性质具有特殊性,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酸性,对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加氢催化剂失活因素与再生活性研究
孙进 郭蓉 杨成敏 周勇
2017, 48(5): 43-47.
摘要
(
31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碳沉积和SiO2沉积两种不同因素失活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再生后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研究两种不同失活因素下催化剂的性质变化。通过TG-DSC、Raman、N2吸附-脱附、TPR和SEM-EDS等表征发现:积炭失活的催化剂上沉积的S、C均较易分解,再生后的催化剂孔结构性质可恢复至新鲜催化剂的90%;而SiO2沉积失活的催化剂上会出现难分解的大晶粒MoS2和石墨化炭,再生后的催化剂孔结构性质也大大下降。TPR表征结果表明,SiO2沉积失活的催化剂再生后其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还原温度提高较多,难于被硫化完全。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积炭失活的催化剂再生后活性能够基本恢复,而SiO2沉积失活的催化剂再生后其活性较差。
TUD-DNS ODEP脱硝剂在非完全再生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
潘涛 张伟 王峰
2017, 48(5): 48-51.
摘要
(
28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TUD-DNS ODEP脱硝助剂在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针对非完全再生工况,当助剂占系统催化剂藏量的2.54%(w)时,烟气中NOx浓度由加剂前的210 mg/m3左右降至加剂后的110 mg/m3左右,脱硝率基本维持在48%左右;降低CO焚烧炉温度有利于提高NOx的脱除率;助剂的加入对装置操作、产品分布、产品性质无不良影响。
有序介孔氧化铝的合成及其在抗重金属污染FCC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袁程远 潘志爽 谭争国 张海涛
2017, 48(5): 52-55.
摘要
(
31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异丙醇铝为铝源头、P123为模板剂,采用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有序介孔氧化铝材料,并将其作为基质组分用于制备新型抗重金属污染FCC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可达233 m2/g和0.55 cm3/g。作为基质材料,在改善催化剂基质孔结构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材料明显改善了所制备催化剂的抗重金属污染性能,在相同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催化剂上干气、焦炭和重油产率分别下降了0.36,0.92,0.25百分点,而汽油、总液体收率和轻质油收率则分别增加了1.23,1.53,1.02百分点。
FHUDS-6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在3.0 Mt/a 柴油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
陈勇 刘学
2017, 48(5): 56-59.
摘要
(
35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3.0 Mt/a柴油加氢装置选用常规滴流床加氢技术,并采用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FHUDS-6催化剂。标定结果表明:装置运行期间,各设备运转正常,生产的精制柴油产品硫质量分数为5 μg/g左右,柴油产品能够满足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 μg/g的国V排放标准要求。
加工工艺
增产汽油技术和措施
李永林
2017, 48(5): 60-69.
摘要
(
41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产汽油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炼油厂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任务。结合C公司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增产汽油的各种技术、潜力及优化措施。增产汽油需要应用新工艺、新催化剂,并结合炼油厂的总流程和工艺装置特点,优化加工流程、生产方案、装置操作条件和汽油调合配方,且需协调炼油、化工板块的生产需求,发挥板块间的协同作用,才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满足国Ⅵ排放标准汽油生产方案的研究
曾宿主 高鹏 王琪 李锐
2017, 48(5): 70-75.
摘要
(
28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汽油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14种满足国Ⅵ排放标准汽油(简称国Ⅵ汽油)的质量升级方案,运用全厂流程模拟技术对各方案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若国Ⅵ汽油质量升级第一阶段标准为烯烃体积分数不大于18%,采用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异构化-烷基化的方案最优,若国Ⅵ汽油质量升级第二阶段标准为烯烃体积分数不大于15%,采用S Zorb精制汽油醚化-一次通过流程异构化方案最优;在新建重整装置的方案中,新建重整S Zorb精制汽油醚化-循环流程异构化的方案最优;醚化-异构化组合技术是生产国Ⅵ汽油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
分区控氨技术在炼油厂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中的应用
魏晓霞 齐慧敏 王明星 李欣 李勇 姜阳 王昊辰
2017, 48(5): 76-80.
摘要
(
24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反应器同截面温度分布不均,导致NOx浓度分布不均,严重影响脱硝效果,采用传统的均匀喷氨方式无法有效解决脱硝率低、局部氨逃逸的问题,以炼油厂自备锅炉SCR脱硝装置为研究对象,在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NOx浓度分布不均的情况下,采用分区喷氨的控氨方式,提高脱硝率的同时改善反应器出口截面NOx浓度分布的均匀性,有效控制了氨逃逸。分区喷氨与均匀喷氨实验数据相比,分区喷氨后脱硝率提高11.5百分点,氨耗量减少5 kg/h,氨逃逸浓度降低77.5%。根据温度和浓度的关系估算,均匀喷氨时反应器入口同截面温度最高处和最低处温差应不超过30 ℃,否则需考虑分区喷氨方式。
连续重整装置粉尘累积问题的探讨
范强
2017, 48(5): 81-86.
摘要
(
3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0.6 Mt/a 连续重整装置运转过程中出现第一反应器(一反)温降明显下降、催化剂粉尘量大幅增加、还原区上部料位和下部还原温度大幅波动等异常现象。分析认为,催化剂粉尘在系统中的累积是重要原因之一,加上还原区料位偏低(45%~50%),引发还原区内催化剂流化并产生大量粉尘,使下料管中催化剂移动受阻;一反顶部催化剂缺失,反应物料短路,引起反应温降大幅下降。采取提高还原区料位、加强催化剂粉尘的淘析操作、适当调整各反应器温度等技术措施后,生产趋于平稳,在装置受到流量冲击后,一反温降逐渐恢复。
油品与添加剂
Mack T-11发动机试验油品的分析
张倩 孙文斌
2017, 48(5): 87-90.
摘要
(
34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两种柴油机油在Mack T-11发动机试验后的油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Mack T-11发动机试验中,随着烟炱含量的增加,烟炱颗粒的粒径逐渐增大;分散性能较差的油品,烟炱颗粒不断聚集,粒径明显变大,导致油品黏度大幅增加,同时磨粒磨损加剧;对于带EGR系统的Mack T-11发动机试验,油品需具备足够的碱值,以中和EGR系统带来的酸性气体。
摩擦改进剂对汽油机油摩擦性能影响的研究
张春辉
2017, 48(5): 91-96.
摘要
(
37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HFRR高频往复试验仪对GF-5 0W-20、A5/B5 0W-30汽油机油加入有机钼型和胺类有机化合物摩擦改进剂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考察;通过发动机扭矩试验进一步验证加入摩擦改进剂后汽油机油在发动机上的实际扭矩变化,确定摩擦改进剂对汽油机油摩擦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HFRR高频往复试验仪能够区分不同摩擦改进剂的性能差异;摩擦改进剂的适量加入可以降低汽油机油摩擦试验的摩擦因数,降低发动机的摩擦磨损和扭矩,改善汽油机油的燃油经济性。SRV及HFRR模拟试验结果与发动机扭矩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采用DL/T285方法检测变压器油腐蚀性硫的试验研究
张绮 于会民 王会娟 马书杰
2017, 48(5): 97-100.
摘要
(
29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DL/T 285矿物绝缘油腐蚀性硫检测方法(裹绝缘纸的扁铜线法),考察精制深度不同的变压器油基础油及添加剂对变压器油潜在腐蚀性硫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制深度不同、硫含量和芳烃含量不同的变压器油基础油中潜在腐蚀性硫检测的结果均为非腐蚀,试验扁铜线基本没有变色,绝缘纸上也没有硫化铜沉积物;抗氧剂对腐蚀性硫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即使添加金属钝化剂也未起到改善作用;在较高温度下,酚型抗氧剂会与试验扁铜线发生反应,使扁铜线表面出现蓝灰色或紫红色相间的条纹,对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判定的准确性产生严重的干扰。当对DL/T 285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疑点时,可采用SEM-EDX对试验扁铜线进行元素分析,判断是否含有硫元素。
分析与评定
沙特轻质原油常压渣油含氮化合物的表征
刘美 盖钰垚 赵德智 刘金东
2017, 48(5): 101-106.
摘要
(
35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正、负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电离源(ESI)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研究沙特轻质原油常压渣油中所含的含氮化合物。从分子水平检测碱性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在沙特轻质原油常压渣油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丰度最高的碱性和非碱性化合物类型均为含一个氮原子的N1类化合物;非碱性的N1类化合物主要是以吡咯环为中心官能团的化合物,苯并卡唑和二苯并咔唑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碱性的N1类化合物主要是以吡啶氮为中心官能团的化合物,其类型分布相对非碱性N1类化合物更加均匀。
基于旋转氧弹法的柴油氧化安定性快速评定方法研究
钱述鹏 宋世远 徐景辉 杜鹏飞
2017, 48(5): 107-112.
摘要
(
28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SH/T 0175方法操作比较繁琐、试验周期较长、不能对柴油氧化安定性进行快速、简易评定的问题,尝试利用旋转氧弹法建立新的柴油氧化安定性快速评定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氧化诱导期和氧化终止时间测量结果重复性和区分性的相关因素,筛选出最佳试验条件,即氧压800 kPa、水量5mL、温度100 ℃、试样量40 g、添加3.0 m铜丝。建立了通过柴油氧化诱导期、氧化终止时间来预测不溶物含量的关联模型。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评定柴油的氧化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