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2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仪长渣油加氢处理反应规律的研究 I.仪长渣油性质特点及加氢反应特性
董凯 邵志才 刘涛 戴立顺
2015, 46(1): 1-5.
摘要
(
6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仪长管输原油渣油(简称仪长渣油)为原料、以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渣油(简称沙轻渣油)作为对比油,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两类渣油的烃类组成及结构参数进行表征,对比考察两种渣油的加氢处理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与沙轻渣油相比,仪长渣油具有硫含量低、氮含量高、胶质含量高、芳香分含量低、大量分子都含有氮原子、分子较大、支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相同的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条件下,仪长渣油的残炭降低率显著低于沙轻渣油。
MTBE中硫化物组成的研究
吴明清 常春艳 李涛 赵丽萍
2015, 46(1): 6-9.
摘要
(
9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中常见硫化物的化学结构及成因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TBE中的硫化物全部源于精制液化气,包括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等,其中的硫醇及二硫化物直接来源于精制液化气,硫醚则主要来源于硫醇与烯烃在MTBE生产过程中的硫醚化反应。根据MTBE中硫化物的详细表征结果,可以推测液化气脱硫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对液化气及MTBE深度脱硫具有指导意义。
喷气燃料中金属离子对热安定性的影响
付伟 韩青飞 陶志平
2015, 46(1): 10-14.
摘要
(
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过渡金属环烷酸盐作为携带剂,配制不同含量的喷气燃料溶液,考察了铜、铁、锌3种金属离子对喷气燃料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铁、锌3种过渡金属离子的存在对动态热氧化安定性有明显的影响。3种过渡金属影响动态热氧化安定性的顺序为:铜>铁>锌。该结论对防止喷气燃料生产运输过程中受到金属离子污染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乙烯/1-十二烯共聚物的制备及减阻性能评价
朱桂丹 陆江银 齐艳杰 胡子昭
2015, 46(1): 15-19.
摘要
(
7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TiCl4/MgCl2为主催化剂、Al(i-Bu)3为助催化剂、乙烯和1-十二烯为聚合单体、正己烷为溶剂,制备了二元聚合物减阻剂。室内环道减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1L反应釜内,1-十二烯和正己烷总体积为600mL、聚合温度为-2℃时,最优共聚条件为主催化剂用量0.4g、n(Al)/n(Ti)=80、V (1-十二烯)/ V (正己烷)=2/3、m(1-十二烯)/m(乙烯)=912,合成的聚合物减阻率为45.45%。采用13C-NMR、XRD对聚合物结构和结晶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烯单体的引入使聚合物的结晶性明显降低,有助于提高减阻剂在油品中的有效浓度,降低减阻剂溶液的用量。
四氟硼酸1-甲基-3-丁基咪唑盐的合成、表征及萃取脱硫探索
陈阳 朱涵庆 李娟娟 王光辉
2015, 46(1): 20-24.
摘要
(
6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了环保型绿色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甲基-3-丁基咪唑盐([BMIM]BF4),主要探讨“绿色合成”方法及其对模型油萃取脱硫的作用效果。在无溶剂条件下将N-甲基咪唑与1-氯代正丁烷通过高产率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产物[BMIM]Cl,再使其与NaBF4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目标物质,经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等测试方法验证可知,产物的分子结构为[BMIM]BF4;考察了萃取时间、温度、含硫化合物种类(苯并噻吩BT或二苯并噻吩DBT)及剂油体积比对脱硫率的影响,在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30 min、剂油体积比1:2的条件下,含DBT模型油的单级萃取脱硫率为54.4% 。对含DBT模型油进行了三级萃取及离子液体回收再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萃取脱硫率达到90%,离子液体可回收利用。
催化剂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新配方MIP专用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武利春 沈兴 刘建 夏建平
2015, 46(1): 25-27.
摘要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新配方MIP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2.8 Mt/a催化裂化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新配方催化剂后,随着新配方催化剂在系统藏量中比例的增加,液化气产率呈下降趋势,轻油收率逐渐增加,油浆产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新配方催化剂的重油裂解能力强于原催化剂;生焦量逐渐降低,说明新配方催化剂的焦炭选择性优于原催化剂;同时新配方催化剂有助于多产丙烯。
Amberlyst 35 树脂催化剂在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装置的工业应用
张强 孟祥东 孙守华 周洪涛
2015, 46(1): 28-33.
摘要
(
9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Amberlyst 35 在国内A、B两公司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装置上工业应用的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Amberlyst 35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及开工过程简单等特点,在Amberlyst 35催化剂作用下,A公司和B公司均可生产出低烯烃含量、高辛烷值的醚化汽油产品;经过三段醚化后,A公司工况一和工况二的异戊烯总转化率分别为97.59%、95.54%,甲基叔戊基醚的选择性分别为93.48%、97.15%;B公司的异戊烯总转化率为97.21%,甲基叔戊基醚的选择性为87.15%。
国产加氢催化剂在锦西石化分公司加氢改质装置的首次应用
江波 朱赫礼
2015, 46(1): 34-38.
摘要
(
9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FF-36和FC-50加氢催化剂首次在锦西石化加氢改质装置的使用情况,对催化剂的硫化方法和钝化步骤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对比了国产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在操作条件、产品质量和对装置能耗影响三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国产催化剂相对于进口催化剂在操作条件上稍微苛刻一些,在脱硫率、脱氮率和柴油十六烷值上分别提高1.63百分点、2.6百分点和8.9个单位,而在能耗上相差不大。
ZnO-活性炭脱硫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张露露 柳云骐 赵清 刘晨光
2015, 46(1): 39-43.
摘要
(
8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混捏方法制备了以ZnO和活性炭为脱硫活性中心的脱硫吸附剂,采用XRD,BET,Py-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在10 mL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对吸附剂进行脱硫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C3-B吸附剂(活性炭质量分数为30%)具有优异的脱硫性能,且性能稳定。以催化裂化加氢汽油为原料,在压力1 MPa、空速1.0 h-1、氢油体积比100:1、温度380 ℃的条件下,C3-B吸附剂的脱硫率为87.1%,产品的硫质量分数为10.0 μg/g,达到国Ⅴ排放标准要求。
纳米ZSM-5分子筛在C10芳烃轻质化中的催化性能
孟记朋 程晓晶
2015, 46(1): 44-47.
摘要
(
5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C10芳烃中的主要组分四甲苯和二乙苯为模型化合物,用脉冲反应器研究其在纳米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轻质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纳米ZSM-5上,低温时均四甲苯主要进行异构反应,高温时则发生脱烷基反应和烷基转移反应,反应空速对该反应的竞争影响较大;二乙苯主要进行脱烷基反应;若以BTX(苯、甲苯、二甲苯)的生成量最大为目标,则这两类反应物均宜在低温和高催化剂用量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这也可作为工业C10混合芳烃轻质化的最佳反应条件。
甲醇随车制氢催化剂Cu-SiO2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庆绍军 侯晓宁 郗宏娟 高志贤
2015, 46(1): 48-52.
摘要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Cu(NO3)2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装置上对Cu-SiO2催化甲醇裂解反应性能进行考察,同时考察反应温度、空速对Cu-SiO2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SiO2催化剂在使用前无需用H2进行预还原处理,对甲醇裂解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在300 ℃、质量空速0.79 h-1、常压的条件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甲醇转化率由初始的75.8%增加至48 h 时的85.6%,并在144 h内甲醇转化率保持在85%左右,产物以H2和CO为主,并含少量的甲酸甲酯和其它产物;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但对产物分布影响较小;Cu-SiO2催化剂上甲醇转化产物为富氢气体,催化活性稳定,表明催化剂对甲醇随车制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加工工艺
利用钴基低温费-托合成油生产喷气燃料
李强
2015, 46(1): 53-58.
摘要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钴基低温费-托合成油的特点及用其生产喷气燃料的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为生产符合标准的喷气燃料,需要采用叠合、芳烃烷基化、芳构化、加氢裂化、加氢异构等技术。叠合将小分子的低碳烃转化为汽油和煤油馏分;芳构化或重整技术将直链烃转变为芳烃;加氢裂化将大分子的烃断链成为汽油和煤油馏分。利用这些技术,设计了以生产喷气燃料为目标的低温费-托合成油加工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气燃料收率可达65.7%,汽油收率达18.3%。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调控技术的工业应用
王新建 张雷
2015, 46(1): 59-61.
摘要
(
5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RSDS-II技术基础上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调控(RSAT)技术在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工业应用,标定结果表明:采用RSAT技术可以生产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汽油(硫质量分数小于50 ?g/g)和国V排放标准的汽油(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且辛烷值损失小;在生产满足国V排放标准的汽油时,采用RSAT技术比采用RSDS-II技术得到的产品RON损失降低0.4个单位,表明RSAT技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装置生产运行数据表明,在催化裂化汽油原料硫硫质量分数变化较大的情况下(391~1 580 μg/g),产品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且装置可以长周期稳定运转,能够满足炼油厂汽油质量升级的需要。
GARDES技术在汽油加氢脱硫装置的工业应用
许长辉
2015, 46(1): 62-67.
摘要
(
6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开发的GARDES技术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汽油加氢脱硫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预加氢处理后二烯值降低到0.45 gI/(100 g)以下,分馏后轻汽油硫醇硫质量分数小于3 μg/g,可直接用于汽油调合,无需碱液脱硫醇处理,催化裂化汽油硫质量分数由97~103 μg/g降至26 μg/g,脱硫率为74%;产品汽油硫醇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平均RON损失仅为0.3个单位,可以用于生产满足国Ⅳ标准的清洁汽油组分。
油品与添加剂
变压器油烃组成与其抗氧剂含量检测偏差的关联性研究及方法优化
卢新玲 于会民 雍新民 王葆葳
2015, 46(1): 68-73.
摘要
(
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不同烃组成的变压器油基础油建立标准曲线,考察不同标定曲线检测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抗氧剂含量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以不同烃组成基础油建立的标定曲线,用于检测烃组成含量差异较大的变压器油中抗氧剂含量时,偏差较大,油中芳烃含量高低对其检测结果影响最大。对检测提出优化方案。采用低芳烃(CA值为0.23%)基础油建立标定曲线,进行样品抗氧剂含量检测,归纳出修正因数为1.6,并建立修正式,利用修正式得到修正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小于0.005%,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微分脉冲伏安法监测润滑油中抗氧剂的研究
黄丹 刘祥萱 王留云
2015, 46(1): 74-77.
摘要
(
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润滑油中抗氧剂种类、剩余含量和评估其剩余寿命的方法。采用0.1 mol/L KOH溶剂萃取润滑油中抗氧剂,通过对比试验确定最佳的萃取液为92%乙醇-水溶液;通过实验得到了定性分析3种常见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基酚、N-苯基-a-萘胺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微分脉冲信号峰位;对壳牌CF-4柴油机油和昆仑10号液压油进行模拟老化,得到了模拟老化时间与润滑剂中抗氧剂剩余含量的关系,实现了对剩余效用的评估测定。本方法可用于定性分析润滑油中抗氧剂的种类,以及评估润滑油使用寿命和工作状态。
节能减排
对二甲苯装置异构化单元热高压分离工艺研究
薄德臣 张英 徐向荣 徐宏
2015, 46(1): 78-82.
摘要
(
5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对二甲苯(PX)装置异构化单元普遍采用冷高压分离工艺导致装置用能不合理的现状,分析了采用热高压分离工艺的优势以及采用热高压分离工艺需要注意的问题;建立了能够准确分析异构化反应产物的分析方法,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热高压分离工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热高压分离工艺对循环氢浓度几乎没有影响;通过热高压分离工艺的工业应用证明了该工艺是可行的;提出了采用热高压分离工艺后的对二甲苯装置能量优化匹配方案,并通过流程模拟进行了热量核算,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流程可使370 kt/a的PX装置能耗下降627 MJ/t
分析与评定
炼油厂烯烃资源气中NOx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张月琴 汪燮卿 宋以常 凌烈祥
2015, 46(1): 83-88.
摘要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制了用于富集NO2的固体吸收管和氧化NO的专用氧化管,利用动态法配制的痕量NOx为模拟评价气体,离子色谱(IC)为评价手段,在考察方法各项定量参数以及共存组分干扰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吸收管富集-IC法检测的成套分析方法,可用于炼油厂烯烃资源气中NO和NO2的检测。当采样量为25 L时,NO和NO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 nL/L和2 nL/L。采用该方法测定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干气提浓乙烯装置和高温蒸汽裂解装置中NOx的分布情况,方法适用性良好。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测定柴油烃类分子组成的馏程分布
王乃鑫 刘泽龙 祝馨怡 田松柏
2015, 46(1): 89-96.
摘要
(
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TOFMS)建立了测定柴油烃类分子组成的馏程分布的方法,可以得到柴油样品中各种类型烃类在不同馏程段的碳数分布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利用所建方法研究了柴油中各种类型烃类平均分子结构随馏程的变化情况,发现柴油不同馏程段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芳烃含量和烃类异构化程度有关:芳烃含量越低、烃类异构化程度越高,该馏程段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高。考察了柴油加氢精制前后烃类分子组成的馏程分布变化情况,柴油经加氢精制后,饱和烃的馏程分布基本不变,只是含量有所增加,芳烃的馏程分布在低馏分段没有变化,在高馏分段含量下降,导致产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高馏分段高于原料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红外光谱法用于加氢生产生物柴油过程的监控研究
白正伟 李怿 崔凌雁
2015, 46(1): 97-100.
摘要
(
5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动植物油脂加氢产物进行分析,分别读取2 925,1 745,1 710 cm-1附近峰顶的校正吸光度,用A1745/ A2925 (A为校正吸光度)作为酯烷比,用A1710/ A 2925 作为酸烷比,以此来监控加氢产物中的脂肪酸酯类、脂肪酸类等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酯烷比和酸烷比可有效区分不同工艺条件的加氢深度并用于工艺条件的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