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12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工工艺
炼油转型发展技术路线研究
万辉 李卓
2022, 53(6): 1-5.
摘要
(
42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炼油产能过剩和油品消费势头减缓,促使原油资源的利用由以生产燃料油为主转变为油化一体化相结合,以提升炼油竞争力。结合市场环境和生存发展需求,对油化一体化转型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设计脱碳型和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集成模型,通过投资、产品分布和技术经济指标对比,为新建炼油厂和现有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过程研究
鞠雪艳 张锐 习远兵 任亮 赵杰
2022, 53(6): 6-11.
摘要
(
24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催化裂化柴油(LCO)密度较高且富含芳烃的性质特点,开展了以LCO为原料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LCO为原料,采用高芳烃饱和活性的NiMoW/Al
2
O
3
加氢精制催化剂,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进行超深度加氢饱和,可使LCO中芳烃质量分数降低至5%以下。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进行详细的烃类分析,可明确各烃类的分布规律并考察富集单环、二环及三环环烷烃的馏分,确定全馏分LCO加氢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时理想的终馏点为270~280 ℃,在此分馏温度下可得到冰点低于-47 ℃、密度(20 ℃)大于0.835 g/cm
3
的高密度喷气燃料组分。
氢油比对柴油加氢脱硫和芳烃饱和选择性的影响
丁石 葛泮珠 张锐 习远兵
2022, 53(6): 12-17.
摘要
(
22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氢油比对柴油加氢精制过程的影响进而通过工艺参数优化提高装置的运转周期和生产效益,以多个炼油厂直馏柴油与催化裂化柴油的混合油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氢油比下的柴油加氢脱硫性能和多环芳烃、单环芳烃饱和性能以及反应的氢气有效利用率。通过向原料中添加多环芳烃菲,考察原料中增加多环芳烃后的反应性能,分析了增加氢油比提升反应性能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氢油比过量的情况下,继续提高氢油比能够提高原料油的雾化效果,进而促进脱硫和多环芳烃饱和反应,可以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生产国Ⅵ柴油,从而延长装置的运转周期;同时,高氢油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单环芳烃的饱和,降低氢气消耗,提高氢气有效利用率。
MIP装置回炼轻汽油馏分增产丙烯的实施方案及效果
王慧 朱金泉 徐振领 胡博 花飞
2022, 53(6): 18-22.
摘要
(
24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成品油产量、增产丙烯,可将高烯烃含量轻汽油馏分送回MIP装置进行回炼。轻汽油回炼方式有4种:轻汽油走单独增设的回炼提升管回炼,轻汽油走急冷油线进MIP反应器变径提升管回炼,轻汽油进MIP提升管预提升段底部回炼,轻汽油进单独增设回炼喷嘴(在重油喷嘴下方)回炼。经对比分析发现:在重油喷嘴下方单独增设轻汽油回炼喷嘴回炼,可以调控反应时间和反应深度;在尽量多产丙烯的前提下,轻汽油回炼产物分布合理、对MIP产品性质负面影响小、装置经济效益好,是优选的轻汽油回炼方式。
炼油厂苯乙烯焦油的资源化利用
江明亮 杜学贵
2022, 53(6): 23-27.
摘要
(
3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苯乙烯焦油的来源、阻聚剂2-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DNBP)的性质以及苯乙烯焦油的组成,梳理了苯乙烯焦油处置的不同方案,分析了其优缺点;进而在理论上分析了将苯乙烯焦油转化为合格油品的资源化利用方案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将苯乙烯焦油转化为合格油品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该方案实施结果表明:将苯乙烯焦油送至延迟焦化装置处理,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可以实现产品增值,总体经济效益可达 830 万元/a。
凝析油加氢装置生产低硫柴油及精制石脑油长周期运行分析
王胜军 戴楚湘 刘欣星 聂军荣 卢毅
2022, 53(6): 28-33.
摘要
(
27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0 Mt/a凝析油加氢装置通过全馏分加氢脱硫、脱氮和物理分离的方法连续稳定地生产出精制石脑油和低硫柴油产品。长周期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HR-608,通过对不同凝析油进行试验,全馏分凝析油加氢后可以生产符合重整装置进料的精制石脑油和低硫国Ⅵ柴油组分,精制石脑油能保证重整装置稳定运行。由此可见,通过对凝析油加氢装置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可以实现有效降低凝析油中的硫、氮含量,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3.0 μg/g的精制凝析油产品,取得预期的技术效果。凝析油加氢过程放热量低,燃料气和高压蒸汽消耗在装置总能耗中占比较高,通过优化加热炉对流段取热量、排烟温度、加热炉氧含量及汽提塔塔底温度和回流量等参数,达到提高加热炉效率和降低高压蒸汽消耗的目的,从而降低装置能耗。
催化裂化装置采用MIP-CGP技术增产液化气及丙烯扩能改造的工程实践
刘学川 徐振领
2022, 53(6): 34-39.
摘要
(
21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市场需求增产液化气及丙烯,某公司催化裂化(Ⅱ)装置生产工艺由MIP技术调整为MIP-CGP技术,并对气体分馏等系列装置进行了适应性扩能改造。改造后各装置运行平稳,液化气产量由85.85 t/h提高到117.20 t/h,产率提高了3.00百分点;丙烯产量由24.89 t/h提高到36.04 t/h,产率提高了1.26百分点;产品质量完全满足要求,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次MIP-CGP技术改造,为炼油企业提高液化气与丙烯产量提供了示范。
催化剂
高性价比渣油加氢脱残炭脱硫催化剂的开发
贾燕子 曾双亲 杨清河 聂红 赵新强 胡大为 邓中活 韩伟
2022, 53(6): 40-45.
摘要
(
20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新型高性价比渣油加氢催化剂NATURE制备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渣油中残炭前躯物分子结构和反应特点,通过对催化剂孔结构、表面性质以及活性相结构进行设计,开发出高性价比RCS-202催化剂。中型加氢装置评价结果表明,与上一代工业剂相比,新开发的RCS-202催化剂堆密度降低20%,降残炭和脱硫的活性及稳定性明显提升。表征结果表明:与上一代催化剂相比,RCS-202催化剂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更高,硫化态催化剂中NiMoS相所占比例更高,反应后催化剂上积炭量更低,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Ni/(ZSM-5/MCM-4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庚烷异构性能
魏媛媛 所艳华 周一思 张微 张翔赫 张子龙 崔艳红 马守涛
2022, 53(6): 46-54.
摘要
(
20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ZSM-5为硅源、NaOH为碱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ZSM-5/MCM-41复合分子筛,并浸渍负载金属Ni,制得金属-酸中心双功能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N2吸附-脱附、氨程序升温脱附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考察碱溶条件及Ni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而考察催化剂对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的最佳NaOH浓度为1.5 mol/L,最佳碱溶温度为40 ℃,最佳碱溶时间为30 min;得到的复合分子筛的酸性适宜且具有典型的微孔/介孔复合结构;负载Ni后,金属Ni均匀地分散在复合分子筛表面;使用2%Ni/(ZSM-5/MCM-41)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在反应温度290 ℃下,正庚烷的转化率达65.44%,异庚烷的选择性达70.59%。
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在喷气燃料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徐伟池 谢骞 张学佳 郭金涛
2022, 53(6): 55-60.
摘要
(
1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在国内某石化公司0.40 Mt/a喷气燃料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装置开工及标定结果表明,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具有开工效率高、开工过程环保的特点,对于反应温度较低的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完全适用。在生产负荷为108%的条件下,当床层平均反应温度为245 ℃时,产品质量既满足3号喷气燃料国家标准(GB 6537—2018)的要求,又满足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的国Ⅵ柴油调合组分要求。
Mo-Ni-NH
3
/r-Al
2
O
3
分散性催化剂的表征及应用
丁巍 李宇 王宏浩 牛俊 戴咏川 张译文
2022, 53(6): 61-67.
摘要
(
16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过饱和浸渍法制备4种大孔Mo-Ni-NH
3
/r-Al
2
O
3
催化剂,考察了助溶剂种类和用量对活性金属分散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
2
吸附-脱附、H
2
-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种分布,并通过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评价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助溶剂三乙醇胺制备的催化剂A40中活性相分散性最好,预硫化后催化剂表面存在大量高分散的MoS
2
片层晶格条;A40催化剂具有更低还原温度和更高硫化度,高活性金属物种Mo4+占比高达86.46%,高活性NiMoS物种占比为56.3%;在制备的4种催化剂中,A40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芳烃饱和活性均最高,对催化裂化柴油的脱硫率、脱氮率和芳烃饱和率分别为95.99%,97.48%,65.82%,说明A40催化剂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加氢催化剂。
稀土La改性NiO/Al
2
O
3
重整生成油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郭宇栋 张孔远 郑运 刘晨光
2022, 53(6): 68-75.
摘要
(
20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氢氧化铝干胶为原料,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La改性NiO/Al
2
O
3
催化剂,以溴指数为3 836 mgBr/(100 g)的重整生成油为原料,在10 mL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了La
2
O
3
引入顺序以及
La
2
O
3
负载量对NiO/Al2O3催化剂选择性加氢脱烯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0 MPa、体积空速8 h
-1
、氢油体积比25的条件下,先La后Ni方式制备的
La
2
O
3
负载量为1.0%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烯烃加氢选择性,芳烃损失小于1.0%,溴指数低于200 mgBr/(100 g)。
基础研究
高分子改性对中间相沥青微观结构及炭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柴鲁宁 师楠 温福山 刘东
2022, 53(6): 76-83.
摘要
(
27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富芳烃重馏分油(FCCDO)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共炭化反应得到可纺中间相沥青并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借助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氢核磁共振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PEG添加量对中间相沥青结构组成及碳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共炭化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随着PEG添加量增加,所得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降低,收率增加,分子中烷烃结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产物沥青的光学组织由中间相充分发展的广域流线型转化为小域流线型,最后转化为两相(中间相和各向同性相)共存的混合沥青。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多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EG添加量(w)为5%时可制备出直径为11.4 μm、拉伸强度最高可达2.4 GPa的碳纤维。
新型旋流-颗粒床耦合分离设备的三维气相流场分布
李永祺 常明 付金壮 卢春喜 范怡平
2022, 53(6): 84-92.
摘要
(
16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五孔球探针测量了无尘负荷条件下新型旋流-颗粒床耦合分离设备内复杂的三维气相流场,分析了内部流场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气速条件下,无量纲切向速度与无量纲轴向速度的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切向速度分布轴对称性较好,旋流中心与几何中心基本重合;切向速度沿轴向呈减小趋势,沿径向的分布则与常规旋风分离器不同;在入口环形空间内,切向速度在0°~180°方位区间内增大,而在180°~270°方位区间内减小;旋流空间内轴向速度整体方向向下,局部螺旋上升气流集中在筒-锥连接段270°方位;径向速度分布的规律不明显,在直筒段径向速度数值与轴向速度在同一数量级,且对气流方向有重要影响;在排气管入口截面处,外旋流方向与入口气速密切相关。各截面平均静压沿轴向呈增大趋势,结合动压场分布可判断出筒-锥连接段气体流量显著减小,部分气体螺旋向上进入颗粒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粉尘堆积。由于内置颗粒床的影响,设备内部的气相整体呈螺旋向下的旋流运动,内外旋流边界不太明显。排气管口处短路流、顶灰环与返混现象消失。
催化裂化油浆减压蒸馏制备针状焦原料的研究
张孔远 吴建民 李永浩 郭振莲 刘晨光
2022, 53(6): 93-97.
摘要
(
26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6 L 实沸点蒸馏装置对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催化裂化油浆进行宽馏分和窄馏分切割,发现随着馏分收率增加,硫、氮含量增加,芳香分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馏分收率为60%时,芳香分含量最高;每10%窄馏分切割中,随着馏分变重,三环芳烃含量降低,四环芳烃含量先增加后降低,50%~60%馏程后,四环芳烃含量下降明显。满足针状焦原料要求的适宜馏分为初馏点~60%馏分。
分析与评定
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椰子油甲酯加氢产物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
张月琴 徐凯 孔翠萍 渠红亮
2022, 53(6): 98-107.
摘要
(
16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椰子油甲酯及其加氢产物的组成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校正归一法定量,可实现对椰子油甲酯及其不同程度加氢产物的有效分离和组成分析,有助于以椰子油甲酯为原料生产天然脂肪醇过程中的工艺路线调整和方案优化。所建方法可拓展到不同来源植物油甲酯原料及其加工生成的天然脂肪醇的分析中。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费-托合成油中间馏分的烃类组成及碳数分布
刘明星 王乃鑫 赵溪溪 刘泽龙 孙岩峰 李猛
2022, 53(6): 108-115.
摘要
(
19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iO
2
/Ag-Al
2
O
3
双柱固相萃取技术将费-托合成油中间馏分分离为饱和烃、烯烃、芳烃、氧化物等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和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 MS)表征各组分的类型和碳数分布。结果表明:低温费-托合成油中间馏分以正构烷烃、正构α-烯烃、正构醇为主,分别为41.0%,30.3%,8.8%,其他化合物基本为异构化合物;高温费-托合成油中间馏分组成复杂,正构化合物含量减少,异构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其饱和烃中存在环烷烃,烯烃中出现双烯烃、三烯烃或环烯烃,芳烃以单环芳烃为主。
油品与添加剂
壬基化二苯胺抗氧剂合成及性能研究
张辉
2022, 53(6): 116-119.
摘要
(
22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壬烯与二苯胺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壬基化二苯胺抗氧剂。采用差热(DSC)和热重(TGA)等热稳定性分析方法,旋转氧弹法(RBOT)、薄层氧化试验(TFOUT)、加压差热扫描试验(PDSC)、高温沉积物评定试验(TEOST)等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进行产品性能评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壬基化二苯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效果,能满足高档内燃机油的使用要求。
节能减排
石化工业区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二次污染形成的贡献
冯云霞
2022, 53(6): 120-127.
摘要
(
27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某石化工业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研究了排放特征、对二次污染的贡献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该石化工业区监测期间VOCs以烷烃、芳烃、含氧有机物等为主。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解析VOCs排放源,确定出该工业区4个VOCs排放源,分别为东南侧化工企业、西南侧化工企业、炼油厂生产区和污水处理区。由二次污染评估结果可知,化工企业排放源和炼油厂排放源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率基本各为50%,而化工企业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率明显高于炼油厂。因此,应根据主要污染源和关键活性组分制定优先控制策略。
生物质焦的制备及VOCs吸附性能研究
张君 李蕊 陈奇 王屯钰
2022, 53(6): 128-131.
摘要
(
15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生物质废弃物(稻壳、核桃壳、橘皮)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焦吸附剂;采用水蒸气活化扩孔,以H
3
PO
4
或H
2
O
2
对生物质焦进行改性,强化其苯吸附性能;研究了生物质得焦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3种生物质得焦率均逐渐降低,稻壳的得焦率明显高于核桃壳和橘皮;红外光谱分析证实3种吸附剂表面均含有C—H键,稻壳焦表面还存在大量的C—O键,而橘皮焦表面存在含有C≡N键的芳香族氰化物;3种原始生物质焦中核桃壳焦的苯吸附效率较高,稻壳焦相对较低,经过水蒸气活化扩孔后,稻壳焦的苯吸附脱除效率在处理60 min时仍能维持在85%以上,H
3
PO
4
改性稻壳焦的苯吸附脱除效率也达到80%以上,而
H
2
O
2
改性的稻壳焦对苯的吸附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