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征稿简则
下 载 区
编审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自荐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油炼制与化工编辑部
主 编:汪燮卿院士
执行主编:李才英教授
副 主 编:刘鸿洲 刘迎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3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99/TQ
邮发代号:2-332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9-08-12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工工艺
催化剂积炭对逆流连续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
王杰广 马爱增 袁忠勋 盖金祥
2019, 50(8): 1-5.
摘要
(
26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600 kt/a逆流连续催化重整(简称逆流连续重整)工业试验装置上,考察了第四反应器(四反)入口温度和四反催化剂碳含量的关系以及催化剂积炭对逆流连续重整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反入口温度对四反催化剂碳含量和总积炭量影响很大,降低四反入口温度有利于降低逆流连续重整的总体积炭水平;随着催化剂碳含量的增加,反应器温降减少,芳烃产率和氢气产率下降明显,环烷烃和烷烃的转化率下降,低碳数环烷烃转化率下降的幅度比高碳数的大,五元环烷烃转化率下降的幅度比六元环烷烃的大,异构烷烃转化率下降的幅度高于正构烷烃,低碳数正构烷烃转化率下降的幅度高于高碳数正构烷烃;逆流连续重整技术优化的方向是控制催化剂的总体积炭水平,尤其要尽可能降低四反的积炭量。
国Ⅵ标准汽油质量升级方案分析
王伟
2019, 50(8): 6-12.
摘要
(
25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炼油总流程及汽油池构成出发,分析了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简称武汉分公司)汽油质量从国Ⅴ标准升级到国Ⅵ标准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建立了汽油调合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武汉分公司汽油质量向国ⅥA标准和国ⅥB标准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烷基化油产量、重整汽油苯含量、S Zorb汽油的烯烃含量和蒸气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为制定汽油出厂应急方案提供依据。
连续重整装置结垢问题及解决措施
代敏 雷兵 夏峰
2019, 50(8): 13-16.
摘要
(
20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连续催化重整装置预加氢反应器顶部、循环氢压缩机汽轮机、重整产物分离罐和膜分离压缩机出口分液罐出现的结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红外结构表征,分析了结垢原因及结垢对装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加氢反应器顶部垢样主要为腐蚀产物和结焦物;循环氢压缩机汽轮机垢样主要为积炭和蒸汽中杂质,垢样中金属元素主要为Fe,Ni,Cu,Ca,质量分数分别为69.78%,19.16%,4.67%,4.18 %;重整产物分离罐和膜分离压缩机出口分液罐垢样主要为腐蚀产物和氯化铵盐。装置检修后恢复了在预加氢反应段的注水操作,通过洗涤除去体系的氯化铵,防止铵盐析出堵塞管线;新增一个液相脱氯罐,利用性能优良的脱氯剂,控制系统内的氯含量,减缓结盐的趋势。
环烷基蜡油生产橡胶填充油的工艺对比
田义斌 张海洪 韩龙年 张翠侦
2019, 50(8): 17-21.
摘要
(
20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不同工艺加工环烷基蜡油生产橡胶填充油(简称橡胶油),对多种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一段高压加氢工艺可直接生产芳碳率(CA)为12%左右的环保橡胶油;全氢型流程(加氢处理-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对原料适应能力强,可生产洁净的低芳橡胶油;加氢脱酸与糠醛精制组合工艺可生产CA为12%左右的环保橡胶油;高压加氢处理与糠醛精制组合工艺可生产CA为21%~27%的环保橡胶油,并可根据产品需求灵活调整生产方案,该工艺与全氢型工艺耦合时,产品种类更丰富,生产调整更灵活。以上经验可为润滑油型炼油厂在升级改造和新建装置时提供参考。
环烷基橡胶填充油低温发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刘建山 李荣 李正强
2019, 50(8): 22-26.
摘要
(
19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其生产的环烷基橡胶填充油(简称橡胶油)在低温下出现发雾不透明现象开展了针对性的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下橡胶油发雾是油中微量水引起的;当油中水质量分数低至11 μg/g时,低温下橡胶油仍可保持清澈透亮。该公司通过采取改造减压塔汽提段、利用干燥空气在罐内脉冲汽提48 h及出厂前用滤纸过滤三项措施,将橡胶油中水质量分数控制在10 μg/g以下,解决了橡胶油低温发雾问题。
催化剂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级配技术的研究
葛泮珠 丁石 鞠雪艳 习远兵 李大东
2019, 50(8): 27-32.
摘要
(
26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发挥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不同反应区域内不同类型催化剂的优势,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加氢反应活性高的 Ni-Mo-W型催化剂、直接脱硫反应活性高的Co-Mo型催化剂和具有轻微加氢改质活性的Ni-W型催化剂的不同级配方式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级配时与单独使用Ni-Mo-W催化剂时的超深度加氢脱硫效果相当;在第一反应器采用Ni-Mo-W型催化剂、第二反应器采用Ni-W型催化剂时,可有效降低加氢柴油产品的密度与多环芳烃含量;在第一反应器采用Ni-Mo-W型与Co-Mo型催化剂等体积比级配、第二反应器采用Co-Mo型催化剂的级配方案时,可有效降低柴油加氢反应的氢耗。
加氢蜡油催化裂化提高汽油辛烷值催化剂HMIP-1的工业应用
白风宇 许明德 李振健 袁帅 刘双民 白云波
2019, 50(8): 33-37.
摘要
(
15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加氢蜡油催化裂化提高汽油辛烷值催化剂HMIP-1,该催化剂在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上工业应用的结果表明:采用HMIP-1型催化剂,在不降低处理量、生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管第一反应器出口温度可提高4 ℃,催化裂化汽油收率提高1.40百分点;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RON)提高到89.5,提高0.6个单位。HMIP-1型催化剂可有效提高以加氢蜡油为原料的催化裂化汽油的收率和辛烷值。
磷钨酸/纳米晶TS-1催化剂高效择形催化氧化脱硫
马康富 佟欢 廖林 李彦昕 王军霞 左心语 陈立东 成卫国
2019, 50(8): 38-45.
摘要
(
22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浸渍法合成了纳米晶TS-1负载磷钨酸的HPW-Nano-TS-1催化剂,31P MAS-NMR,FT-IR,UV-vis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负载型催化剂上磷钨酸保持Keggin骨架结构。以模型有机硫化物的正辛烷溶液为模拟油的吸附脱硫试验结果表明,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在纳米晶TS-1及HPW-Nano-TS-1样品上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逐渐增加,饱和吸附量相应减少。磷钨酸的引入提高了纳米晶TS-1对于大分子有机硫化物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除活性。在温度60 ℃的反应条件下,噻吩的脱除率高于98.0%,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为58.0%,3种模型有机硫化物氧化脱除由易到难的顺序为:噻吩>二苯并噻吩>苯并噻吩,与常规的TS-1沸石或者多酸催化剂的活性顺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纳米晶TS-1沸石对于有机硫分子氧化反应的择形作用、扩散效应和磷钨酸在催化氧化脱硫过程中的电子云密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金属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甲醇共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侯扬飞 于明煊 张娇玉 祝晓琳 李春义
2019, 50(8): 46-51.
摘要
(
21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浸渍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不同金属、不同负载量改性的分子筛,采用XRD和Py-IR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系统探究了不同金属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Ag,Ni,Cu改性ZSM-5分子筛均能提高共芳构化反应的芳烃选择性,Ni、Ag改性ZSM-5分子筛表现出更优的芳构化效果,在最优金属负载量下,共芳构化反应中正戊烷和甲醇转化率保持在100%,芳烃选择性高达37.69%;Zn,Ag,Ni,Cu改性ZSM-5分子筛均有新的L酸位形成,B酸量减少,L酸量增加,促进了脱氢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更多的烯烃中间体转化为芳烃,提高了芳烃选择性;不同金属改性ZSM-5分子筛,产物芳烃组成中有不同组分含量的提高。
油品与添加剂
航空润滑油4060的研制
贺景坚 梁宇翔 徐敏 尹开吉
2019, 50(8): 52-57.
摘要
(
22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润滑要求,针对某合成烃航空润滑油使用中存在的积炭多、低温启动性差等问题,按照部队要求研制了15W/50新型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4060航空润滑油,研制油具有优异的油泥分散性能、腐蚀和氧化安定性、剪切安定性和优良的润滑性能以及材料相容性,各项性能满足GJB 1219A—2009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产品规范。 对研制油进行了生产工艺研究,产品批次稳定性良好。研制油先后通过了L38台架试验、发动机厂商的发动机长期试车考核试验,并成功完成实机试飞,在试飞中证实了4060航空润滑油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能,且换油期延长至原来的4倍。
电磁场作用下含三乙醇胺硼酸酯润滑油的摩擦学特性
方建华 王鑫 姜自超 丁建华 冯彦寒
2019, 50(8): 58-63.
摘要
(
18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改进后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三乙醇胺硼酸酯(TBE)抗磨添加剂的150SN基础油在电磁场作用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钢球磨痕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并从电磁场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两个方面对摩擦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电磁场作用下,150SN基础油润滑下的钢球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均比无电磁场时大,含TBE润滑油润滑下钢球的磨斑直径比无电磁场时小,但摩擦因数比无电磁场时大。电磁场对磨损微粒的作用使其在摩擦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层,并且电磁场会促进TBE中B和N元素与金属基体的键合作用,在摩擦表面形成含Fe和B元素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及含有机氮化物的高强度聚合物膜,从而影响TBE的抗磨减摩性能。
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颜色衰变抑制试验研究
费逸伟 阮少军 马军 郭峰 彭显才 李松鹤
2019, 50(8): 64-68.
摘要
(
21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自制高温氧化实验装置,分析对比了某国产与进口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油样颜色衰变情况,开展了某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油样颜色衰变抑制研究工作,并利用GC/MS分析结果探讨了抑制颜色衰变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胺类抗氧剂Tz516是造成某国产航空润滑油颜色发黑的重要影响因素,添加酚类抗氧剂T501可以有效抑制因Tz516造成的氧化油样颜色发黑变深的状况;抑制油样颜色衰变过程可视为抗氧剂竞争性作用机理,即随着T501添加量逐渐增大,大量的T501抗氧剂分子在氧化体系占据“优势”地位,消耗了大部分的自由基,导致与Tz516反应的自由基数量减少,降低了其消耗量,达到了抑制油品颜色变黑的目的。
高滴点复合钡基润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宏骐 万同 单鸣达
2019, 50(8): 69-74.
摘要
(
28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了复合钡基润滑脂的制备工艺,制备出滴点较高的复合钡基润滑脂。利用差热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复合钡基润滑脂的滴点和共晶聚集态。结果表明:癸二酸复合12-羟基硬脂酸钡基润滑脂的滴点比癸二酸复合硬脂酸钡基润滑脂的滴点高;癸二酸复合12-羟基硬脂酸钡基润滑脂的稠化剂分子间形成了氢键,导致稠化剂内部形成了共晶结构。
安全与环保
炼油厂碱渣酚分析及钛硅分子筛对双氧水氧化苯酚的催化作用
李本高 黄太彪 高嵩
2019, 50(8): 75-78.
摘要
(
21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炼油厂碱渣中酚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碱渣酚含量较高,且含多种不同结构的酚,其中苯酚含量相对最高,达到60%左右。采用双氧水氧化苯酚的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氧化效果较差,苯酚去除率仅为0.5%;使用钛硅分子筛作催化剂,可大幅提高双氧水氧化苯酚的效果,最佳氧化条件下苯酚去除率高达94.7%,显示出钛硅分子筛优异的催化氧化作用。
丙烷脱氢装置含硫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周彤 邓德刚 秦丽姣
2019, 50(8): 79-83.
摘要
(
24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丙烷脱氢装置含硫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情况。开发了以湿式氧化技术为核心的“加碱中和-湿式氧化-酸化中和”处理技术,工业化装置运行稳定,出水S2-质量浓度小于1 mg/L、COD小于200 mg/L,达到设计要求。截至目前,已建成多套此类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装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羧甲基壳聚糖/植酸复合膜对变压器油的吸附脱除研究
郑科旺 李伟 汪伟 覃彩芹
2019, 50(8): 84-88.
摘要
(
18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液共混法,将植酸加入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然后冷冻干燥制备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膜对废弃植物基变压器绝缘油中铜、铁、铝三种金属杂质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适量植酸的加入没有破坏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的多孔结构,该复合膜能有效吸附变压器绝缘油中的金属杂质。当植酸与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4,吸附温度为70℃时,该多孔复合膜对变压器绝缘油中铜、铁、铝三种金属杂质的吸附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8.5%、69.0%和87.2%。
基础研究
提升管反应器不同喷嘴角度的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王胜胜 刘丙超 祝晓琳 李春义
2019, 50(8): 89-95.
摘要
(
18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型循环流化床冷态模拟试验装置上对喷嘴与提升管竖直方向的不同夹角进行了考察。对3种不同夹角结构下的颗粒浓度轴径向分布、瞬时颗粒浓度信号以及概率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提升段和输送段3种结构并无明显差别,颗粒浓度以及瞬时信号波动的差别主要集中在喷嘴上方附近区域;相比于传统等径提升管而言,变径提升管内床层固含率增加,颗粒浓度分布更加均匀,颗粒浓度梯度减小,有利于气固两相的混合与接触;在变径提升管内,随着喷嘴角度的增大,气体在整个截面上的扩散速度增加,径向分布更加均匀,气固分离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气固湍动剧烈,接触效率较高。
不同重油的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性质对比
范勐 赵锁奇 孙学文 许志明
2019, 50(8): 96-102.
摘要
(
47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东减压渣油(MEVR)、加拿大油砂沥青(VTB)、辽河稠油减压渣油(LHVR)、委内瑞拉常压渣油及减压渣油(VAR、VVR)等5种重油为原料,利用溶剂沉淀法制备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采用元素组成、GPC、1H-NMR、13C-NMR、XRD、SEM等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沥青质性质评价以考察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五种重油的C5沥青质、C7沥青质在含量、分子结构、平均结构单元数目、分子大小、微观结构形态等方面差异明显。沥青质芳碳率在0.47~0.54之间,VTB、LHVR沥青质中参与有序堆积结构的芳香碳较少,而MEVR,VAR,VVR沥青质中该部分芳香碳则相对较多。
分析与评定
喷气燃料冰点试验出现悬浮物的探讨
黎臣麟 武宝平 文泽东 童军
2019, 50(8): 103-108.
摘要
(
21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公司加氢裂化装置生产的喷气燃料在冰点试验时发现了悬浮物,并且悬浮物在回温过程中消失。虽然通过调整原料中催化裂化柴油(简称催化柴油)、外购原料、常三线柴油的掺炼情况,减少原料中芳烃及正构烷烃的含量,但是在冰点试验时依然发现了悬浮物;其次,通过调整反应深度和分馏塔分离效果(喷气燃料馏程),以及对影响喷气燃料质量的其他因素进行排查,仍然未找到出现悬浮物的原因;最后通过化验分析方法排查发现,在干燥环境(没有湿空气的影响)下进行喷气燃料冰点试验时,可以避免产生絮状物,说明空气中的水是喷气燃料冰点试验中产生絮状物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进行喷气燃料冰点试验时要采取措施隔绝水分。
汽油机油高温沉积物及环粘结评定台架的建立及试验方法研究
黄胜军 付代良 王龙 曲悦 石生灵 姚锡 马健凯
2019, 50(8): 109-115.
摘要
(
26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欧洲润滑剂和燃料油性能试验协调委员会CEC L-88-02方法,使用PSA TU5发动机作为试验机,建立轻负荷发动机油评定台架。选择参考油RL216和试验油进行台架测试,进行汽油机油的高温沉积物和活塞环粘结的测试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考油的标定试验结果满足方法标定范围。台架试验重复性较好,可以考察发动机油的运动黏度增长、活塞沉积物、活塞环粘结、机油消耗等指标,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种类发动机油的高温抗氧化及清净性。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油的锌、磷含量有上升趋势,运动黏度增长与机油消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降低发动机油的基础油蒸发损失有利于通过TU5台架测试。TU5发动机台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为我国高档发动机油的研制提供台架支持和评定手段。